本论集是将谈钖永上师部份研究如来藏思想之论文重新整理,再加上谈上师及其弟子邵颂雄各一篇新作而成的结集。
集中第一章,即谈上师之新作,依《宝性论》说明如来藏体性、依《入楞伽经》说明如来藏观修,由是合论此一经一论。邵颂雄的文章,则综论自支那内学院以至近年土学者对如来藏思想的理解、研究、批判及维护。于附录部份,亦辑录了西方及日本学者对《楞伽》与《宝性论》所作学术研究之参考书目。
如来藏思想于近年被贬为与梵天思想合流之俗说,或判之为真常思想、或批判其为外道说。影响所及,如来藏之究竟义日晦,依止如来藏为佛家了义教法之诸宗派,以至传统大乘止观修习,亦现危机。本论集期望能匡扶此佛家观修之究竟见,为研究如来藏开一康庄大道,使如来藏系列诸经论,以及文殊师利不二法门系列经典,令此甚深义能免于由臆测与分别所起之种种增损。
作者简介
谈钖永
法号无畏金刚(Dorje Jigdral),以笔名王亭之驰誉于世。
广东南海人,先世八旗士族。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皈依西藏密宗,于三十八岁时,得宁玛派金刚阿阇梨位。一九八六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修习大圆满四部加行法;一九九三年移居加拿大图麟都(Toronio)。
早期佛学着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通俗佛学着述有《谈佛谈密》、《说观世音与大悲咒》、《谈西藏密宗占卜》、《细说轮回》、《谈佛家名相》、《谈密宗名相》、《谈佛家宗派》、《闲话密宗》等,均由香港博益出版。于香港、夏威夷、纽约、图麟都、温哥华五地创立「密乘佛学会」,弘扬宁玛派教法。
我最近剛買了這本《如來藏論集》,書名很吸引人,尤其是「如來藏」這三個字,總讓我覺得裡頭藏著許多關於宇宙人生根本奧秘的解答。台灣是個很有宗教信仰的社會,佛教的各種思想,像是禅宗、净土宗、密宗等等,其實都或多或少地觸及了「如來藏」的概念,但往往用詞和解釋方式都不盡相同。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能夠把深奧的佛法,用比較淺顯易懂,甚至帶點故事性的方式來呈現的書籍。所以,我非常好奇這本《如來藏論集》會不會是用這樣的方式來闡述「如來藏」的義理。我猜想,作者應該會從幾個面向來切入,例如「如來藏」與「衆生心」的關係,也就是説,我們的凡夫心和佛的心,其實是同一個本體,只是被無明煩惱所遮蔽;再來,可能也會探討「如來藏」的體、相、用,也就是它的本質是什麼、它如何顯現、以及它在我們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我特別希望,書中能有一些真實的案例,分享一些人因為理解了「如來藏」而生命得到轉化的故事,那樣讀起來會更有力量,也更能激勵自己去深入探索。而且,身為一個台灣讀者,我一直覺得,能夠把佛法與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是相當重要的,希望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讓我在面對工作、家庭、人際關係中的種種挑戰時,都能從「如來藏」的智慧中找到安頓身心的力量。
评分哇!看到《如来藏论集》这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好多画面,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内容(毕竟我书架上还有堆积如山的待读书目呢!),但光是书名就让人有无限的联想。我平时就对佛教哲学,特别是那些探讨“心性本净”、“佛性”之类的议题很感兴趣。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外在的烦恼、执着缠绕,觉得好像永远都找不到那个平静的内在世界。这本书名就像点亮了一盏灯,暗示着存在着一个不生不灭、不受污染的“如来藏”,那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本。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或许会引用一些经典的公案、祖师的语录,甚至结合一些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帮助读者理解如何从喧嚣的生活中抽离,去体悟那个本自具足的宝藏。我特别期待的是,作者会不会分享一些实修上的方法,比如禅修的技巧,或者一些观照内心的练习,让我们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真正地在生活中去实践,去感受那个“如来藏”的存在。毕竟,读再多书,如果不能转化身心,那终究是纸上谈兵。这本《如来藏论集》,听起来就像一本可以引领我们走向内心宁静的指南,我已经在构思读完这本书后,要如何将它推荐给同样在生命旅途中寻求答案的朋友们了!
评分最近剛買了《如來藏論集》這本書,在圖書館的書架上被它深深吸引。我一直以來對佛教的「空性」與「實相」議題很有興趣,但總覺得「如來藏」這個概念,好像是連接這兩者之間的關鍵,卻又有些難以捉摸。我猜測這本《如來藏論集》應該會是一本深入探討「如來藏」本質的著作,或許會從佛教不同宗派的觀點,來闡述這個重要的法義。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能把佛法義理,用比較清晰、有條理的方式來呈現的書籍,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把我對於「如來藏」的一些模糊概念,梳理得更清楚。我想,它應該會解釋「如來藏」究竟是甚麼,它是如何存在於每個衆生之中,又是如何在我們無始以來的輪迴中,不曾受損,始終存在。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會不會討論到「如來藏」與「一切現象」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説,我們所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切,是否都源自於「如來藏」的顯現?另外,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培養「覺性」,如何去體悟「如來藏」的實修方法,例如透過禪修、觀照,或者一些善巧的引導,讓我們能夠從日常生活的煩惱和執著中解脫出來,真正地與那個不生不滅的「如來藏」相契合。
评分喔,我前幾天在書店翻到了《如來藏論集》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的目光停留了好久。我一直對佛教裡「人人皆有佛性」、「萬法唯心」這些概念感到好奇,但有時候讀一些比較學術性的著作,會覺得有些艱澀難懂。這本《如來藏論集》聽起來就好像一本專門在探討「如來藏」這個核心概念的書,我猜它應該會從不同的經典、不同的宗派角度,去闡釋「如來藏」到底是什麼。台灣的佛學氛圍其實很濃厚,市面上也有不少關於佛法的書籍,但我總覺得,能夠把「如來藏」這樣的法義,講得既深入又貼近生活,並且提供一些實際可行的修行方法,這樣的書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解答我長久以來的一些疑惑,像是「如來藏」是個實體嗎?它和我們一般說的「意識」有什麼不一樣?又或者,當我們說「證悟如來藏」時,到底是在證悟什麼?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比較現代、比較生活化的語言,來解釋這些比較抽象的概念,甚至可以搭配一些圖表或者比喻,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我對書中可能會探討的「如何透過修行,從迷失的衆生,回復到本來的佛性」這一部分,尤其感到興趣。畢竟,了解理論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智慧落實到生活中,讓生命真正得到轉化。
评分這本《如來藏論集》的書名,讓我在眾多書籍中一眼就注意到。我一直對佛教裡關於「自性」、「佛性」的探討很有興趣,尤其喜歡那些能夠深入淺出地闡述這些概念的著作。我猜想,這本書應該會聚焦在「如來藏」這個非常核心的佛教思想上,並且從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它。台灣是一個很適合談論這些議題的環境,佛教的各種思想都有其追隨者,而「如來藏」作為一切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共同的基礎,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些新的啟發,例如,它會如何解釋「如來藏」與我們凡夫心之間的關係?是同一回事,還是有什麼細微的差異?又或者,書中會不會探討「如來藏」在修行中的地位,例如,它是我們成佛的基礎,還是成佛的過程?我對那種能夠結合經典的闡釋,再加上一些比較貼近現代人生活的例子或比喻的書,會特別有感覺,因為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並且將佛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我更期待的是,透過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深刻地體悟到,原來我們並不是被煩惱束縛的孤獨個體,而是擁有一個無限光明、不受污染的「如來藏」,能夠從此獲得真正的自在與安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