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现存最早之药书,其原本早佚,此次刊印本为清朝顾观光之辑本,书中所辑药物次序悉依《本草纲目》卷二所载《本经》药目,内容主要从《证类本草》辑出,全书分成四卷,卷一为序录,卷二至卷四则按上、中、下三品分类,分述三六五种药物之正名、别名、性味、主治、功效等。由于本书所载药物,许多至今仍为医家所沿用,其为中国药学发展所奠定的良好基础,由此可见。
作为一名中医药爱好者,一直对古代的医学经典充满敬畏,尤其《神农本草经》作为本草学的源头,更是我一直想细细品读的对象。这次终于有机会接触到这部巨著,虽然才刚刚翻阅,但已被其深邃的思想和严谨的体系深深吸引。这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药物名称和功效,而是蕴含着一套完整的哲学思想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作者(神农氏)在书中不仅仅是一位药物的发现者,更是一位集观察、实践、思考于一身的伟大先贤。从书中对药物性味、归经、主治的阐述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古老而智慧的东方哲学,它将人体的生理病理与自然界的草木金石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这种观念在现代医学中可能显得有些朴素,但在我看来,正是这种朴素中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每一种药物的描述都像是一幅精致的画卷,勾勒出其独特的形态、生长环境,以及它在人体中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药物“上品”、“中品”、“下品”的划分,这不仅仅是药物功效的等级区分,更反映了作者对药物性质、药用价值以及使用安全性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用药思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古朴典雅,即便是一些晦涩的词语,也自有其韵味。阅读的过程,仿佛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对话,感受他们对生命健康的赤诚之心。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部经典中所蕴含的丰富智慧,并将这份智慧融入到我对现代中医药的理解和实践之中。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远比我最初预期的要丰富得多。与其说它是一本药物学著作,我更觉得它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自然的哲学诗篇。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那些朴实无华却又精辟入里的文字所打动。想象一下,在没有现代科技的辅助下,古人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大量的实践,去认识和辨别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从书中对每一种草药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神农氏本人,在山野之间,在田间地头,用他那双饱经风霜的手,触摸着每一片叶子,品尝着每一颗果实,并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记录下它们的神奇力量。这种对自然充满敬畏的态度,以及对生命健康的极致追求,贯穿了整部作品。书中对药物“气味”和“功效”的描述,并非冰冷的科学数据,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想象。例如,对某些具有辛烈气味的药物,书中会用“通”或者“散”来形容其功效,这种联想就非常生动,让人能够直观地理解药物的作用。而且,书中对药物的分类,不仅仅是按照植物的科属,更多的是从其对人体的影响出发,这种以人为本、以疗效为导向的思路,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无比宝贵的。它提醒我们,药物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对生命的关怀和治愈上。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珍视生命,更加敬畏自然。
评分初次接触《神农本草经》,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在朴素中透露出的不凡。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图表,但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洞察。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的是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书中对每一味药物的描述,都力求精准和详实,从其形态特征到功效主治,无不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药物“四气”(寒、热、温、凉)的论述,这不仅仅是对药物性质的简单划分,更是对药物如何调和人体阴阳、驱散病邪的精妙阐释。这种通过“四气”来理解药物与人体互动的方式,在我看来,是中医药的精髓所在。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观,即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而药物的运用,正是为了维护这种平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惊叹于古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他们能够从寻常的草木之中,发现出如此神奇的药用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往往蕴藏在最朴实的事物之中,而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是探索真理的永恒动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触动,是那种穿越了千年时光,依旧鲜活的力量。它不像一本现代的教科书,有冰冷的数据和复杂的理论,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命气息。在读《神农本草经》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宁静。书中对每一味药物的描述,都非常简洁,但又包含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它不仅仅告诉我们这个药有什么用,更告诉我们这个药是什么样的,在哪里长,有什么样的“气味”。这种“气味”的描述,在我看来,是这本书中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它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化学成分,而是一种更宏观、更感性的认知,是对药物整体属性的把握。例如,书中说某种药“气平,味甘”,就给人一种温和、滋养的感觉,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它的补益作用。这种通过感官去理解药物的方式,让我觉得离生命本身更近了。而且,书中对于药物的分类,以及“辨别真伪”的论述,都展现了神农氏在实践中的严谨和智慧。他并非一味地追求药物的神奇功效,而是非常注重药物的安全性,这一点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对话,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传达着最深刻的生命哲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幽静的山谷里,发现了一口清澈见底的泉水。它朴实无华,却能滋养万物。在翻阅《神农本草经》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所传达的“自然即药,药即自然”的理念。神农氏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深入自然,体悟天地之道,并将之应用于医药之中。书中所提及的每一味药,都与其生长环境、季节气候、甚至土壤的特性息息相关。这种对药物起源的深刻理解,为后世的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药物“五味”的划分,酸、苦、甘、辛、咸,这不仅仅是味觉上的感知,更是对药物性质和作用的深刻概括。例如,酸味多能收敛,苦味多能泄降,甘味能补益等等。这种通过味觉来理解药物功效的思路,非常富有东方智慧,也体现了古人对身体内部运作机制的细致观察。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种药物的名称和功效,更在于它启示了一种看待生命和健康的方式。它告诉我们,健康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而药物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象神农氏当年在山林中劳作的情景,他的勤劳、他的智慧、他对人民健康的深切关怀,都化作了字里行间,触动着我的心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