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谜样的实体,却是心灵生活自然的一部分,更是临床上很重要的辅助工具,可协助疾病的鑑别诊断、预后的评估,并作为其他处置的参考。
因此,荣格要我们时时觉察梦的神祕本质,它存在于我们所理解的心与脑、意识与潜意识、个人生命与超乎个人生命的边境上。
梦究竟为何物?本书根据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全方面来说明。不但简洁地叙述了荣格观点下的心灵模式,更附上各种临床上梦的案例,阐释如何把这些梦放入梦者的生活脉络来解读。
其中特别聚焦于,寻常而一再出现的母题(坠落、追赶、房子、车子、居丧、世界末日、死亡、婚姻、性爱等)、创伤性的梦、具补偿性和目的性功能的梦、梦作为疾病或身体变化的预后征兆,以及梦之于梦者个人的生命阶段和个体化历程的关系如何。
作者简介
詹姆斯.霍尔博士 (James A. Hall, M.D. )
在苏黎世荣格分析学会、德州大学接受过专业训练。目前是达拉斯西南医学院精神医学系的临床助理教授,并在当地以精神科医师与荣格学派分析师的身份执业。另着有《梦的临床运用》以及《临床上的催眠:原理与应用》。
译者简介
廖婉如
看荣格说梦,令人安心,梦再怎么诡怪,都吓唬不了他。他悠哉地说,梦守护着我们。从此我只管唿噜睡去。
纽约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毕,现为自由译者。
前言 荣格解梦的吸引力
詹姆斯霍尔
在精神科实习的前两年,我试着以中立的立场,客观地衡量解梦的各种理论,希望借由临床观察来区分出每项理论的优缺点,最后能理性地为自己找到用起来最得心应手的解梦理论。
解梦的诸多理论当中,尤以佛洛伊德(Freud)学派和荣格(Jung)学派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我在医科和精神科受训时,一提到梦──如果真有提到的话──指的一定是佛洛伊德的理论。在杜克大学医学中心(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精神科当驻院医师时,我接受戴宾翰医生(Dr. Bingham Dai)的分析,他是位苏利文派(Sullivanian)学者,看重的是梦的内容与早期家庭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个关系里建立起来的自我认同。
我还记得,接受戴医师七十五个小时的分析后,我很不耐烦地说:「我知道自己有母亲情结(mother complex),我们不必老往梦里去挖!」他温和地笑了,懂得(我后来才体会到)脑子里知道是一回事,在生活中体察又是另一回事。当我要离开杜克大学回德州时,戴医师给我的最后忠告是:「别一下子在荣格理论里陷得太深,要慢慢来。」看来,他早就察觉到我之后会被荣格观点所深深吸引。
最后,我变得非从荣格的观点来理解梦不可了。其他的梦理论似乎都是荣格观点的特例,而且,我也没办法将荣格宽阔的视野加以压缩,把它变成容易上手的理论。我变成荣格的忠实信徒。
我接受的荣格式个人分析,是带领我认识梦的意义的启蒙导师,接受个人分析期间,我很感谢几位分析师,他们是:瑞夫卡.克鲁格(Rivkah Scharf Kluger)、戴特.包曼(Dieter Baumann)、玛莉-露意丝.冯.法兰兹(Marie-Louise von Franz),以及爱德华.惠特蒙(Edward Whitmont),和接受我分析的很多病人一起工作多年下来,我累积了很多的临床实务心得。一九七七年我出版了一本以解梦为主的书,名为《梦的临床运用:荣格学派的解释与原则》(Clinical Uses of Dreams:Jungian Interpretations and Enactments),书里我把荣格的梦理论和其他重要的相关理论逐一比较,指出它们彼此的异同之处;其中包括了我的一项小小尝试,把荣格的梦理论和睡眠与梦的相关实验研究对照比较。
这本书的主旨不在回顾之前所做的比较,而是想对以荣格心理学为基本原则的解梦工作给一些中肯而切实的建议。书中,我指出临床上常会碰到的问题,并举例探讨为何某些诠释就是那么贴切,并且,在大多数的例子里说明这些诠释如何导致临床上的改变。我也列出一些实用的参考资料,但无意再次综览解梦理论的最新文献。
对解梦工作给个概略性的指南不难,不过,要把它的步骤鉅细靡遗列出来就不可能了。在经验丰富的专业督导之下进行个人分析和临床实务是无可取代的,不管哪个派别的精神分析训练,这两者都是核心要素。
这里所举的梦例,没有呈现出它们在真正的分析时段里所得到的全盘解析,大半的例子里,我也无意呈现分析时梦背后的个人意义的丰富母质(matrix)。为求简明扼要,这些省略是必要的,好让焦点集中在所讨论的临床问题上。
所有的梦都是经过梦者的同意才被引用,同样的母题和型态经常在不同人的梦中出现。因此,接受我分析的人不能说某个梦是他做的,也无需认为书中的解说是针对他的某个梦而来的。这些梦是从荣格式临床分析这个丰富的母质当中挑选出来,?了说明某些特定的概念而呈现的。
我一直相信,梦境是通往潜意识的皇家大道,而荣格,在我看来,无疑是这条大道上最杰出的向导之一。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这扇通往内心宇宙的大门。我设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梦境符号的机械解读,而是会深入到荣格的心理学体系,解释诸如“情结”、“原型”、“集体无意识”等核心概念,并清晰地阐述它们是如何在我们的梦境中投射并发挥作用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详细讲解荣格独特的梦境分析方法,例如“意象链”或者“重复意象”的分析,以及如何理解梦境中的“补偿性”功能。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理论是如何被运用到实际的心理咨询或自我探索中,从而揭示梦境所蕴含的个体心理信息,甚至是一些更深层次的、与人类共同经验相关的普遍意义?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能学会如何“解梦”,更能学会如何通过梦境,更深刻地理解我自身的心理结构、潜在需求,甚至是我生命中正在发生的、但未被意识到的重要课题。这是一种更为宏观、更具启发性的自我认知方式。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人类意识的深层运作方式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而荣格的理论,尤其是在梦境解析方面的贡献,总是让我觉得他触及了事物的本质。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一本介绍荣格解梦方法的书籍,更像是一个深入探讨梦境心理学奥秘的窗口。我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阐述荣格关于“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等概念,并说明这些原型意象如何在梦境中以各种形式呈现,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心理功能。我特别想了解,荣格是如何将梦境与我们的个体成长和心理整合联系起来的。书中有可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读,让我们看到理论是如何落地,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自身梦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超越那些肤浅的、对梦境的字面理解,而是能够更深入地去挖掘梦境背后所潜藏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动力和未竟事宜。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开”某个具体的梦,更是为了通过梦境,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心灵地图,发现那些隐藏在意识之下的重要信息,并最终促成个体的心理成熟与完整。
评分我必须承认,当我从朋友那里听说这本书的存在时,我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许的忐忑。荣格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深刻而复杂的学术色彩,我担心这本书会过于晦涩难懂,成为一本只适合心理学专业人士的理论著作。然而,朋友信誓旦旦地说,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严谨的理论支撑,又能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这让我燃起了希望,觉得也许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发。我设想,书中一定会对荣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做详细的介绍,比如“情结”的概念,以及它如何在梦境中显现。同时,我更关注的是书中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对具体梦境的解析。它会不会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理论是如何被运用到实际中,从而揭示梦者的潜意识信息?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讲解一些常见的梦境主题,比如飞行、坠落、被追赶等等,并从荣格的视角出发,给它们赋予更深层次的心理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一种新的观察梦境的视角,不再将它们仅仅视为无意义的神经活动,而是将其视为通往内心深处的宝贵信息源。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一本!虽然我并没有直接阅读它,但通过朋友的强烈推荐以及之前对荣格心理学理论的一些初步了解,我已经能感受到这本书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我一直对人类潜意识的神秘领域充满好奇,而荣格的理论,尤其是他在梦境解析方面的贡献,总是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我设想,这本书一定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来帮助我理解那些常常在睡梦中悄然浮现,又在醒来后转瞬即逝的意象。它可能不像一些市面上流传的“解梦手册”那样,提供一些简单粗暴的符号对应,而是会引导我从更深层次,也就是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角度去审视梦境。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于梦境象征的阐释,它们是如何连接我们个体经验与更普遍的人类心理模式的?这些象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始冲动、情感冲突,甚至是未竟的心理发展任务?我想,这本书一定能给我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认知,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许还能从中找到一些解决现实生活中困扰的线索。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解梦”的书,更可能是一本关于“认识自己”的指南,帮助我在梦的迷宫中找到通往更完整自我的道路。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解梦”本身,它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精神世界的大门。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超越我们日常经验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现象感到着迷。荣格的理论,特别是他对于象征、原型以及集体无意识的探索,恰恰触及了这些最古老、最普遍的人类经验。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释荣格的这一整套理论体系,比如他如何理解“自性化”的过程,以及梦境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我设想,书中应该会深入探讨各种象征的原型意义,它们是如何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人类意识中反复出现,并承载着深刻的心理能量。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方法论,指导我们如何去捕捉和分析自己的梦境,不仅仅是表面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那些隐藏在情节之下的情感、冲动和未被意识到的冲突。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倾听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的书,而梦境,就是这种声音最直接、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与整个人类经验紧密相连,那些看似个人化的梦境,可能蕴含着更为普遍的心理真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