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案例書籍中,所有的診斷都引用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不僅適用於大學高年級或研究所低年級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理學課程,也可以被納入精神科社工、護理及諮商的課程中,充當以上各種專業領域的參考工具。
本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案例研究,並留有空間讓學生可以寫下他們有關診斷及治療的想法;第二部分包括治療師對案例的診斷、診斷背後的道理,以及治療的考量。兩個部分之所以分開,是希望學生在揭露「專傢」如何看待案例以前可以思考一下這些案例,期待這種教育手法可以鼓勵學生獨自思索這些議題,而不是一下子就翻過去看「正確答案」。
作者簡介
陳信昭
現職:精神科開業醫師
心理治療師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兼心理劇小組召集人
颱灣遊戲治療學會理事
學曆:颱北醫學大學醫學係畢業
專長: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之診斷與治療
心理治療實務及督導
心理劇(International Zerka Moreno Institute高級導演訓練閤格)
著作:行為障礙癥兒童的技巧訓練(心理)、策略取嚮遊戲治療(五南)
婚姻治療(五南)、悖論心理治療(五南)、沙遊治療(心理)
渴望父愛(五南)、心理劇與創傷(心理)、改變之路(五南)
如何幫助患有飲食障礙癥的孩子(五南)、策略取嚮傢庭治療(五南)
遊戲治療新趨勢(五南)、創傷後壓力障礙癥的經驗性治療(心理)
我的孩子得瞭憂鬱癥(心靈工坊)、等譯著
以及有關兒童青少年精神衛生及心理治療文章數十篇
曾正奇
現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專任輔導老師
諮商心理師
學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翁敏嘉
學曆:國立成功大學健康照護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蕭雅雲
現職:國立颱南傢齊女中輔導老師
學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
陳聰興
現職:高雄縣立一甲國小教師
諮商心理師
學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
陳碧玲
現職:國立颱南大學教育係講師
諮商心理師
學曆: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
專長:遊戲治療
沙遊治療
著作:行為障礙癥兒童的技巧訓練(心理)、策略取嚮遊戲治療(五南)
婚姻治療(五南)、沙遊治療(心理)、遊戲治療新趨勢(五南)等譯著
以及有關遊戲治療及沙遊治療文章數篇
第一部分 案例研究
案例1-案例21
第二部分 診斷與概念化
案例1-案例21
天哪,我最近真的挖到寶瞭!這本《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案例研究》根本是神書等級,尤其是對我這種在兒少領域摸爬滾打的臨床工作者來說。書裡麵收錄的案例,那叫一個貼近真實,完全不是教科書上那種製式化的描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亞斯伯格癥」的幾個案例,書裡不僅講瞭診斷的細節,更重要的是,它呈現瞭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學校、傢庭中的各種掙紮與睏境。有一篇案例,孩子因為對某些聲音極度敏感,在吵雜的教室裡簡直像上瞭刑一樣,老師和同學都無法理解,傢長也束手無策。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特效藥」,而是細膩地描繪瞭心理師如何一步步與孩子建立信任,如何透過結構化的環境和行為技巧,幫助孩子逐步適應,甚至找到適閤他的興趣,發揮他的潛能。讀到這裡,我真的鼻頭有點酸,又覺得充滿希望。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不隻是理論,更像是帶領我們進入這些孩子內心世界的旅程,讓我們理解他們的「不一樣」並非故意的「怪」,而是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不同。書裡探討的其他議題,像是妥瑞氏癥、社交恐懼、情緒失調等等,也都處理得非常細膩,每一個案例都像是一部濃縮的生命故事,引人深省,讓我們這些助人工作者在麵對相似情況時,能有更豐富的視角和更有溫度的同理心,而不隻是冰冷的診斷條碼。
评分這本《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案例研究》真的讓我耳目一新!它完全打破瞭我對精神病理學書籍的刻闆印象。書裡挑選的案例,真的太有代錶性瞭,而且角度都很獨特。我尤其喜歡它對「社交技能障礙」的描寫。書裡有一個案例,孩子在學校裡總是格格不入,常常因為聽不懂別人的話,或是無法理解社交暗示,而遭到排擠。作者沒有直接將這個孩子標籤化,而是細膩地分析瞭他在感知、理解和迴應社交訊號上的睏難,並提齣瞭具體的介入策略,例如透過角色扮演、社交故事、結構化的社交練習等等。更難得的是,書裡還探討瞭這個孩子在傢庭中的情況,以及傢長如何學習如何支持他。這種多層次的分析,讓我看到問題的根源往往是複雜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另外,書中關於「遊戲治療」的案例,也讓我受益匪淺。它展示瞭如何透過遊戲這個孩子最自然的語言,來探索他們的內心世界,處理他們的焦慮、恐懼和憤怒。閱讀這些案例,我感覺自己像是置身於一個大型的案例研討會,從不同的專傢那裡學習到寶貴的臨床經驗。這本書不僅提供瞭診斷和治療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們作為助人者對孩子們的敏銳度和同理心,讓我們能夠看見他們行為背後的聲音,並給予最適閤的幫助。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拿到《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案例研究》這本書,我有些擔心它會像許多學術著作一樣,離實際運用太遙遠。但翻開後,我驚喜地發現,它的內容真的太實用瞭!書裡挑選的案例,涵蓋瞭我們在兒少諮商和治療中經常會遇到的各種議題,像是「對立違抗性疾患」、「衝動控製失調」等等,而且每個案例都寫得非常紮實,包含病史、評估過程、治療計畫,甚至還有後續追蹤的狀況。我特別欣賞書中對「青少年憂鬱癥」的處理方式。它不是簡單地列齣診斷標準,而是描繪瞭一個男孩,在外人看來可能隻是「叛逆」、「懶惰」,但實際上卻承受著巨大的內心痛苦。書裡詳細闡述瞭心理師如何透過非結構式的談話,引導男孩錶達內心的感受,如何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他辨識並挑戰負麵的思考模式,以及如何連結傢庭資源,共同支持他走過低潮。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它呈現瞭治療的「細節」,那些看似微小的進展,在孩子的生命中卻是巨大的轉變。它讓我們看見,每一個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複雜的故事,而作為助人者,我們的角色不隻是診斷,更是陪伴、引導,和創造讓他們能夠療癒的空間。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跟著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他們的案例分享,讓我們少走瞭許多彎路,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去麵對未來的挑戰。
评分這本《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案例研究》的閱讀體驗,簡直就像是走進一個充滿瞭真實聲音的診間,每個字句都在敲打著我的心。書裡選擇的案例,都不是那種「一聽就懂」的簡單類型,而是充滿瞭複雜性、矛盾性,也因此更貼近我們在第一線遇到的各種情況。我尤其喜歡它對「依戀關係障礙」的幾則分析。有一個案例,孩子因為長期的不穩定照顧,對任何關係都充滿瞭不信任感,時而黏人,時而又猛烈推開。書裡詳細描述瞭心理師如何小心翼翼地建立「安全基地」,如何透過重複、可預測的互動,讓孩子逐漸感受到安全和穩定。這不是一蹴可幾的過程,書裡如實呈現瞭其中的挫摺、反覆,以及心理師不斷調整策略的過程。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治療不是一條直線,而是迂迴麯摺的道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書中探討的「創傷後壓力癥候群」,同樣讓我印象深刻。它並不是簡單地羅列癥狀,而是讓我們看到孩子在創傷後,如何用各種看似不適應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以及這些行為背後可能隱藏的痛苦。閱讀這些案例,我感覺自己好像在和這些孩子一起經歷,一起成長,也讓我對「理解」和「接納」有瞭更深層的體悟。這本書的價值,不隻在於提供知識,更在於它喚醒瞭我們內心的同理心,讓我們更能看見孩子們的脆弱,也能更堅定地陪伴他們走齣陰影。
评分我必須說,《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案例研究》這本書,真的徹底改變瞭我對兒少精神病理學的看法。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故事性。書裡挑選的案例,涵蓋瞭從幼兒到青少年時期,各種常見又複雜的精神病理議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發展遲緩」的案例。書裡探討的不僅是孩子在認知、語言、動作上的睏難,更重要的是,它呈現瞭孩子在情感發展、社交互動中的掙紮,以及傢庭所承受的壓力。作者詳細描述瞭團隊閤作的重要性,如何整閤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以及心理諮商,為孩子和傢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這讓我明白,麵對這樣複雜的狀況,單一的治療模式是不足夠的,需要跨專業的協作和長期的陪伴。書裡對「網路成癮」的探討,也同樣具有前瞻性,它深入分析瞭孩子沉迷網路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傢庭溝通、興趣引導,來幫助孩子重新找迴現實生活的樂趣。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提供瞭診斷和治療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用真實的案例,展現瞭生命中的各種可能性,以及在睏境中,希望和韌性的力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兒少心理健康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有動力去投入這個領域,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環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