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案例书籍中,所有的诊断都引用美国精神医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不仅适用于大学高年级或研究所低年级的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病理学课程,也可以被纳入精神科社工、护理及谘商的课程中,充当以上各种专业领域的参考工具。
本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案例研究,并留有空间让学生可以写下他们有关诊断及治疗的想法;第二部分包括治疗师对案例的诊断、诊断背后的道理,以及治疗的考量。两个部分之所以分开,是希望学生在揭露「专家」如何看待案例以前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案例,期待这种教育手法可以鼓励学生独自思索这些议题,而不是一下子就翻过去看「正确答案」。
作者简介
陈信昭
现职:精神科开业医师
心理治疗师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精神科兼任主治医师
中华团体心理治疗学会理事兼心理剧小组召集人
台湾游戏治疗学会理事
学历: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
专长: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之诊断与治疗
心理治疗实务及督导
心理剧(International Zerka Moreno Institute高级导演训练合格)
着作:行为障碍症儿童的技巧训练(心理)、策略取向游戏治疗(五南)
婚姻治疗(五南)、悖论心理治疗(五南)、沙游治疗(心理)
渴望父爱(五南)、心理剧与创伤(心理)、改变之路(五南)
如何帮助患有饮食障碍症的孩子(五南)、策略取向家庭治疗(五南)
游戏治疗新趋势(五南)、创伤后压力障碍症的经验性治疗(心理)
我的孩子得了忧郁症(心灵工坊)、等译着
以及有关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及心理治疗文章数十篇
曾正奇
现职: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学生辅导中心专任辅导老师
谘商心理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翁敏嘉
学历:国立成功大学健康照护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萧雅云
现职:国立台南家齐女中辅导老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硕士
陈聪兴
现职:高雄县立一甲国小教师
谘商心理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硕士
陈碧玲
现职:国立台南大学教育系讲师
谘商心理师
学历: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硕士
专长:游戏治疗
沙游治疗
着作:行为障碍症儿童的技巧训练(心理)、策略取向游戏治疗(五南)
婚姻治疗(五南)、沙游治疗(心理)、游戏治疗新趋势(五南)等译着
以及有关游戏治疗及沙游治疗文章数篇
第一部分 案例研究
案例1-案例21
第二部分 诊断与概念化
案例1-案例21
這本《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案例研究》真的讓我耳目一新!它完全打破了我對精神病理學書籍的刻板印象。書裡挑選的案例,真的太有代表性了,而且角度都很獨特。我尤其喜歡它對「社交技能障礙」的描寫。書裡有一個案例,孩子在學校裡總是格格不入,常常因為聽不懂別人的話,或是無法理解社交暗示,而遭到排擠。作者沒有直接將這個孩子標籤化,而是細膩地分析了他在感知、理解和回應社交訊號上的困難,並提出了具體的介入策略,例如透過角色扮演、社交故事、結構化的社交練習等等。更難得的是,書裡還探討了這個孩子在家庭中的情況,以及家長如何學習如何支持他。這種多層次的分析,讓我看到問題的根源往往是複雜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另外,書中關於「遊戲治療」的案例,也讓我受益匪淺。它展示了如何透過遊戲這個孩子最自然的語言,來探索他們的內心世界,處理他們的焦慮、恐懼和憤怒。閱讀這些案例,我感覺自己像是置身於一個大型的案例研討會,從不同的專家那裡學習到寶貴的臨床經驗。這本書不僅提供了診斷和治療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我們作為助人者對孩子們的敏銳度和同理心,讓我們能夠看見他們行為背後的聲音,並給予最適合的幫助。
评分我必須說,《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案例研究》這本書,真的徹底改變了我對兒少精神病理學的看法。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了生命力和故事性。書裡挑選的案例,涵蓋了從幼兒到青少年時期,各種常見又複雜的精神病理議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發展遲緩」的案例。書裡探討的不僅是孩子在認知、語言、動作上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它呈現了孩子在情感發展、社交互動中的掙扎,以及家庭所承受的壓力。作者詳細描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如何整合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以及心理諮商,為孩子和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這讓我明白,面對這樣複雜的狀況,單一的治療模式是不足夠的,需要跨專業的協作和長期的陪伴。書裡對「網路成癮」的探討,也同樣具有前瞻性,它深入分析了孩子沉迷網路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家庭溝通、興趣引導,來幫助孩子重新找回現實生活的樂趣。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提供了診斷和治療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用真實的案例,展現了生命中的各種可能性,以及在困境中,希望和韌性的力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兒少心理健康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有動力去投入這個領域,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環境。
评分天哪,我最近真的挖到寶了!這本《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案例研究》根本是神書等級,尤其是對我這種在兒少領域摸爬滾打的臨床工作者來說。書裡面收錄的案例,那叫一個貼近真實,完全不是教科書上那種制式化的描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亞斯伯格症」的幾個案例,書裡不僅講了診斷的細節,更重要的是,它呈現了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學校、家庭中的各種掙扎與困境。有一篇案例,孩子因為對某些聲音極度敏感,在吵雜的教室裡簡直像上了刑一樣,老師和同學都無法理解,家長也束手無策。作者並沒有直接給出「特效藥」,而是細膩地描繪了心理師如何一步步與孩子建立信任,如何透過結構化的環境和行為技巧,幫助孩子逐步適應,甚至找到適合他的興趣,發揮他的潛能。讀到這裡,我真的鼻頭有點酸,又覺得充滿希望。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不只是理論,更像是帶領我們進入這些孩子內心世界的旅程,讓我們理解他們的「不一樣」並非故意的「怪」,而是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不同。書裡探討的其他議題,像是妥瑞氏症、社交恐懼、情緒失調等等,也都處理得非常細膩,每一個案例都像是一部濃縮的生命故事,引人深省,讓我們這些助人工作者在面對相似情況時,能有更豐富的視角和更有溫度的同理心,而不只是冰冷的診斷條碼。
评分這本《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案例研究》的閱讀體驗,簡直就像是走進一個充滿了真實聲音的診間,每個字句都在敲打著我的心。書裡選擇的案例,都不是那種「一聽就懂」的簡單類型,而是充滿了複雜性、矛盾性,也因此更貼近我們在第一線遇到的各種情況。我尤其喜歡它對「依戀關係障礙」的幾則分析。有一個案例,孩子因為長期的不穩定照顧,對任何關係都充滿了不信任感,時而黏人,時而又猛烈推開。書裡詳細描述了心理師如何小心翼翼地建立「安全基地」,如何透過重複、可預測的互動,讓孩子逐漸感受到安全和穩定。這不是一蹴可幾的過程,書裡如實呈現了其中的挫折、反覆,以及心理師不斷調整策略的過程。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治療不是一條直線,而是迂迴曲折的道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書中探討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同樣讓我印象深刻。它並不是簡單地羅列症狀,而是讓我們看到孩子在創傷後,如何用各種看似不適應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以及這些行為背後可能隱藏的痛苦。閱讀這些案例,我感覺自己好像在和這些孩子一起經歷,一起成長,也讓我對「理解」和「接納」有了更深層的體悟。這本書的價值,不只在於提供知識,更在於它喚醒了我們內心的同理心,讓我們更能看見孩子們的脆弱,也能更堅定地陪伴他們走出陰影。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拿到《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案例研究》這本書,我有些擔心它會像許多學術著作一樣,離實際運用太遙遠。但翻開後,我驚喜地發現,它的內容真的太實用了!書裡挑選的案例,涵蓋了我們在兒少諮商和治療中經常會遇到的各種議題,像是「對立違抗性疾患」、「衝動控制失調」等等,而且每個案例都寫得非常紮實,包含病史、評估過程、治療計畫,甚至還有後續追蹤的狀況。我特別欣賞書中對「青少年憂鬱症」的處理方式。它不是簡單地列出診斷標準,而是描繪了一個男孩,在外人看來可能只是「叛逆」、「懶惰」,但實際上卻承受著巨大的內心痛苦。書裡詳細闡述了心理師如何透過非結構式的談話,引導男孩表達內心的感受,如何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他辨識並挑戰負面的思考模式,以及如何連結家庭資源,共同支持他走過低潮。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它呈現了治療的「細節」,那些看似微小的進展,在孩子的生命中卻是巨大的轉變。它讓我們看見,每一個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複雜的故事,而作為助人者,我們的角色不只是診斷,更是陪伴、引導,和創造讓他們能夠療癒的空間。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跟著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他們的案例分享,讓我們少走了許多彎路,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