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6
第14章 饮食障碍病人之护理
第一节 定义
饮食障碍(eating disorder)是以饮食行为出现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主要包括「心因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及「心因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二大类。另有一「其他未註明之饮食性疾患(eating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在本章中并不特予讨论。
依据文献记载,在17世纪时就有文献以「神经性食物摄取障碍」来形容心因性厌食症。19世纪时,已能确立心因性厌食症的诊断名称,但此诊断名称被正式纳入精神疾病分类系统则是到了20世纪末。饮食障碍被视为精神上的疾病已超过一百多年;然而到1970年时,此类疾病仍是属于罕见的,直至最近30几年来,此类病人有明显的增加,因此精神医学界对于饮食障碍也投入更多的心力进行相关研究,以增加对其了解。
心因性厌食症的主要特征是病人拒绝维持最低理想体重,或是强烈害怕变胖而过度节食。心因性暴食症的主要特征则是病人会重复出现在短时间内吃下大量食物,并紧接着伴随不适当的代偿性行为,例如自我催吐;使用泻剂、利尿剂、其他药物;灌肠等各种方法将食物自体内清除;或过度运动以消耗因摄取过多食物而来之卡路里,有的则会绝食一段时间。尽管此二类饮食障碍病人之饮食行为偏差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当在意自己的体重、身材及形象,而出现对于自身的身体心像(body image)知觉扭曲的情形,这是属于心理上之问题。有关于这二类饮食障碍发生的时间有所不同,心因性厌食症常发生于青少年的中期至晚期,约14?18岁之间;心因性暴食症的发生时间则稍晚,约于青少年晚期至成年早期,常见于18?30岁之间。这二类疾患都常见于年轻女性。
作者简介
作者依章节次序排列
钟信心 萧淑贞 周照芳 许嘉纯 张宏俊 蔡欣玲 熊秉荃 王美嬅 黄珮玲 李引玉 饶雅萍 连宝珠 陈雯婷 余静云 李 选 林妍君 陈正宗 柯巧俐 沈志仁 徐俪瑜 毛家舲 卢纯华 张秀如 陈杏佳 黄瑞媛
第一篇 精神卫生护理的基本概念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精神卫生护理发展沿革
近代精神卫生革新运动之演变发展
第二节 精神卫生护理治疗模式的发展
一. 护理治疗最初模式
二. 护理是重要的治疗性人际关系过程
第三节 精神卫生三级层次预防概念
一. 第一级预防
二. 第二级预防
三. 第三级预防
第四节 精神卫生护理服务工作层次之未来发展展望
第五节 精神卫生临床护理两阶层的护理实务
一. 基层精神卫生护理师角色功能之发展(以美国现行制度为例)
二. 进阶精神卫生专科护理师角色功能之发展
第2章 精神科护理的伦理与法律观
第一节 伦理部分
一. 伦理与护理伦理的标准
二. 护理伦理的冲突
三. 伦理决策
第二节 法律部分
一. 病人的权利
二. 病人住院的型态
三. 病人法律责任问题
四. 护理人员本身的法律权利与责任
第3章 治疗性沟通模式
第一节 沟通过程的要素及模式
一. 沟通的定义
二. 沟通过程要素及影响因素
三. 沟通的模式
四. 沟通的形式
第二节 沟通理论
一. 沟通分析理论
二. 精神分析理论
三. 罗杰兹理论
四.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
五. 罗氏适应理论
六. 存在主义
七. 史基伦-伯威斯特理论
八. 领域理论
第三节 治疗性沟通的特征
第四节 沟通技巧
一. 治疗性沟通的建立技巧
二. 常用的沟通技巧
第五节 阻碍沟通进行的非治疗性沟通方式
第4章 治疗性人际关系
第一节 治疗性关系和社交性关系的比较
第二节 治疗性人际关系之建立
一. 建立护理人员─病人关系的态度
二. 护理人员─病人关系建立的要素
三. 关系建立的层面
四. 关系建立的过程
第三节 关系建立的伦理观
第5章 精神疾病的病因与症状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
一. 病因概念的演进
二. 精神疾病的生物层面病因
三. 精神疾病的心理层面病因
四. 精神疾病的社会层面病因
五. 病因与病程
六. 病因学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
一. 仪表的障碍
二. 态度的障碍
三. 意识的障碍
四. 注意力的障碍
五. 情感的障碍
六. 行为的障碍
七. 言语的障碍
八. 思考的障碍
九. 知觉的障碍
十. 记忆力的障碍
十一. 智力功能的障碍
十二. 慾望的障碍
十三. 病识感的障碍
第二篇 精神疾病病人之护理
第6章 焦虑病人之护理
第一节 焦虑的定义与理论
一. 定义
二. 焦虑的理论
第二节 焦虑的诱因与程度
一. 焦虑之诱因
二. 焦虑程度
第三节 护理过程
第7章 心身疾病病人之护理
第一节 心身疾病之理论探讨
一. 心身观念之演进
二. 特定性理论
三. 广泛性理论
四. 整合性理论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种类及影响因素
一. 皮肤疾病
二. 肌肉系统疾病
三. 唿吸系统疾病
四. 心血管系统疾病
五. 肠胃系统疾病
六. 免疫系统疾病
七. 内分泌系统疾病
八. 猝死
九. 身体症状性疾患
第三节 护理过程
第8章 自我概念改变病人之护理
第一节 自我概念的重要性、理论背景与形成发展
一. 理论背景
二. 发展影响
三. 「有意义他人」的影响
四. 文化社会的影响
五. 自我知觉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相关概念
一. 身体心像
二. 理想我
三. 自尊
四. 角色完成
五. 认同
第三节 健康的自我概念
第四节 护理过程
第9章 情感障碍病人之护理
第一节 定义
一. 情感反应的连续性
二. 哀伤
三. 迟滞性哀伤反应
四. 忧郁
五. 躁病
第二节 理论
一. 遗传学的观点
二. 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观点
三. 精神动力学的观点
四. 认知的观点
五. 行为科学理论的观点
六. 生活压力的观点
七. 社会学的观点
八. 整合性的观点
第三节 护理过程
第10章 思考障碍病人之护理
第一节 思考障碍的定义
第二节 疾病分类
一. 妄想型
二. 混乱型
三. 僵直型
四. 未分类型
五. 残余型
第三节 相关的理论、学说及治疗
一.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二. 治疗趋势
第四节 护理过程
第11章 人格疾患病人之护理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人格疾患之分类
一. A群人格疾患
二. B群人格疾患
三. C群人格疾患
四. 建议未来研究之人格疾患
第三节 人格疾患之导因
第四节 人格疾患之治疗
一. 心理治疗
二. 药物治疗
第五节 护理过程
第12章 认知障碍病人之护理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探讨
第三节 病因学的探讨
第四节 认知障碍病人的症状特征
一. 谵妄症
二. 失智症
三. 失智症与假性失智、谵妄症之区别
第五节 护理过程
第13章 性疾患与性别认同疾患之护理
第一节 心性发展的理论探讨
一. 人「性」的基本问题
二. 心性发展的动力关系
三. 心性发展阶段
第二节 性障碍
第三节 性别认同障碍
第四节 护理过程
第14章 饮食障碍病人之护理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理论
一. 生物学因素
二. 遗传学因素
三. 精神-心理学因素
四. 社会文化因素
五. 家庭因素
第三节 心因性厌食症
第四节 心因性暴食症
第五节 治疗及预后
第五节 护理过程
第15章 物质滥用病人之护理
第一节 定义
一. 各名词之定义
二. 与物质使用障碍相关的医学诊断
第二节 流行病学探讨
一. 合法物质
二. 非法物质的滥用
三. 多种药物滥用
第三节 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的因素
一. 生物学因素
二. 心理与人格特质因素
三. 学校及同侪因素
四. 社会文化因素
第四节 护理过程
第三篇 精神科治疗在护理上的应用
第16章 精神科药物及身体治疗
第一节 精神科药物治疗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物及抗巴金森症药物
一. 抗精神病药物
二. 抗巴金森症药物
第三节 抗忧郁剂
一. 三环抗忧郁剂及四环抗忧郁剂
二. 非逆性及可逆性单胺氧化 抑制剂
三. 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
四. 选择性多巴胺再吸收抑制剂
五. 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
六. 去甲基肾上腺素及特异血清素抗忧郁剂
七. 第型血清素接受器拮抗剂
第四节 情绪平稳剂
一. 锂盐
二. Carbamazepine
三. 帝拔癫
四. 其他类药物
第五节 抗焦虑药物∕安眠药
第六节 认知功能促进药
第七节 身体治疗
一. 精神外科手术治疗
二. 电气痉挛疗法
第八节 护理过程于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应用
第17章 心理治疗
第一节 心理治疗的定义及过程
一. 什么是心理治疗
二. 心理治疗的过程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类别
一. 支持性心理治疗
二. 再教育性心理治疗
三. 重建性心理治疗
第三节 护理人员在心理治疗中的角色
第18章 行为治疗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定义
第二节 行为治疗的理论
一. 反应性制约取向论
二. 操作性制约取向论
三. 认知行为治疗
四. 社会学习论
第三节 行为修正的原则
一. 增强原则
二. 处罚原则
三. 消除法
四. 类化
五. 逐步养成
六. 模仿替代学习
第四节 行为治疗的应用
一. 代币制度
二. 系统减敏感法
三. 肯定训练
四. 社交技巧训练
第五节 护理过程
第19章 环境治疗
第一节 沿革和概念架构
一. 沿革
二. 概念架构
第二节 环境治疗概念的应用
一. 权力的分配
二. 开放性的沟通
三. 有计画的互动
四. 与工作相关的活动
五. 社区与家庭的投入
六. 治疗环境的安排能符合病人的需要
第三节 环境治疗的执行方式
一. 病房生活讨论会
二. 病情讨论会
三. 娱乐治疗
四. 职能治疗
五. 音乐和艺术治疗
六. 园艺治疗
七. 社会工作治疗
八. 心理测验
第四节 护理人员在治疗性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20章 团体治疗
第一节 定义及过程
团体的特色与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团体治疗的模式
第三节 团体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团体治疗常见的问题
一. 介绍期
二. 工作期
三. 结束期
第21章 家庭治疗
第一节 家庭的定义、型态与功能
第二节 家庭系统理论的构成与要素
一. 系统与次系统
二.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三. 家庭界域
四. 家庭系统的开放性
五. 沟通
第三节 家庭治疗理论的发展与分类
一. 统合家庭治疗理论
二. 心理分析家庭治疗理论
三. 鲍恩氏家庭治疗理论
四. 结构型家庭治疗理论
五. 互动及沟通家庭治疗理论
六. 社交脉络家庭治疗理论
七. 行为家庭治疗理论
第四节 家庭迷思
第五节 家庭评估
一. 家庭结构
二. 家庭功能
三. 家庭发展过程
第22章 社交技巧训练
第一节 社交技巧的本质与定义
第二节 社交技巧训练之概念模式
第三节 社交技巧的组成要素
一. 会谈技巧
二. 社会知觉技巧
三. 特殊问题情境处理技巧
第四节 社交技巧训练的型态与原则
第五节 社交技巧的评估
第六节 社交技巧训练的程序与技术
第七节 社交技巧训练的成果评价
第四篇 其他精神科护理领域
第23章 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科护理
第一节 儿童精神医学与预防
一. 儿童精神医学
二. 预防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学说
第三节 常见之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疾病
一. 自闭症
二.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三. 行为规范障碍
四. 忧郁症
五. 焦虑症
第四节 护理过程
第24章 老年精神卫生护理
第一节 老化过程理论
一. 生物学理论
二. 社会学理论
三. 人格发展理论
第二节 老年精神卫生护理学的发展
一. 老年精神卫生护理学之特征
二. 老年精神卫生护理师的角色
第三节 老年人常见的精神卫生障碍
一. 急性混乱
二. 失智症
三. 老人忧郁症
第四节 老年人护理评估
第25章 危机处置与精神科急诊护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危机处置模式
第三节 精神科急诊常见的伦理法律议题
一. 维护隐私
二. 接受与拒绝治疗
三. 治疗的许可
四. 自杀事件及医疗纠纷之预防
第四节 不同年龄层在精神科急诊的特殊需求
一. 青少年
二. 老年人
第五节 常见精神科急诊病人护理过程
第26章 精神科复健护理
第一节 反覆住院精神科病人之特性
第二节 精神科复健之原理
第三节 影响精神科复健之因素
一. 复健人员
二. 精神科复健机构
三. 行政系统
第四节 护理人员在精神科复健之角色
第五节 护理过程
一. 病人个人
二. 家庭
三. 社区
第27章 精神科联系照会护理
第一节 定义及沿革
第二节 工作模式、功能与特征
角色功能与特征
第三节 联系照会过程
一. 介绍期
二. 工作期
三. 结束期
第四节 照会问题的种类及处理方式
第28章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第一节 精神卫生的定义与问题范围
一. 初级预防
二. 次级预防
三. 三级预防
第二节 西方社区精神卫生及护理的沿革
一. 第一阶段:世纪以前
二. 第二阶段:世纪以后到年前后的时期
三. 第三个阶段:年以后迄今
第三节 台湾地区社区精神卫生护理的发展
第四节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的重要概念
一. 病人人权
二. 去机构化
三. 回归社会
四. 个案管理
第五节 社区精神医学工作特性
第六节 精神病人社区照护的理论基础
第七节 护理人员在社区精神卫生的角色与功能
一. 专业工作能力
二. 专业工作范围
第八节 护理过程
附录
附录一 中华民国精神卫生法
附录二 DSM-Ⅳ修正版之疾病分类
附录三 防卫机转一览表
附录四 人格发展理论一览表
索引
精神科护理学(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精神科护理学(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