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並不是一個美國現況的立即描述,而是一部個人的史詩:經過長期的成熟過程,作者不再一樣瞭,但是美國的改變並不會少於作者個人。在1962 年的時候,美國是一個僅僅由白人與黑人組成,國內充滿種族歧視,在行為上則是一個極端保守的社會,但是也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傢。然而現在一切都不一樣瞭:美國民族是彩色的,經濟上是以服務業以及研究為主流,在個人行為上則沒有任何限製。
在本書裏,這一個文明的用詞將會另很多人吃一驚,因為一般人都會認為美國文化隻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在本書的論述,在我多年觀察的支持之下,則認為美國文明變得如此的特殊,使得其與西方文明已經大不相同。或者,必須說目前存在兩種西方文明,一個在歐洲,另外一個在美國。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一個歐洲人在美國不會認為像在歐洲,而一個美國人在歐洲也會覺得像在一個陌生的國傢。很特彆的是,當我在颱北的時候,我覺得比在歐洲更像在美國:理論上,不需要太多的同化過程,颱灣是可以毫無睏難成為美國的一州。但是,法國永遠無法成為美國的一州。
在法文版裏,這一本書希望以興高采烈的方式,將屬於美國的節奏介紹給大傢。這一個美國或許是令人喜愛的,或許也是令人憎恨的,但是我們永遠不會感到無聊。我希望颱灣版的讀者也可以體會到這一份興高采烈的原旨,並且不會感到瀋悶乏味。
本書特色
1.美國文明與歐洲文明的差異為什麼會這麼大?在本書中可以找到答案。
2.書中的許多觀點將是颱灣讀者第一次接觸,除瞭來自歐洲新觀念的吸收外,也可能是颱灣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的最佳證明。
作者簡介
索爾孟(Guy Sorman)
1964年畢業於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獲博士學位,任職於法國國傢行政學院。1975年創辦Sorman齣版社,1979年參與創建非政府組織─國際抗飢餓行動組織,任主席;1993-1995年,任法國外交部長顧問,負責對外文化活動,1995-1997年任法國總理顧問。曾為法國外交部長領導下的法印論壇成員、巴黎Boulogne-Billancourt區副區長(主管文化)、法國全國人權谘詢委員,以及北京經貿大學、智利聖地亞哥大學、加拉加斯大學、裏約熱內盧大學、哈佛大學等學校的客座教授。自1983年以來,已齣版著作《美國保守革命》、《自由解決》、《世界新財富》、《我們時代真正的思想傢》、《資本論、影嚮及結果》、《印度之神韻》等22種。
一部個人的史詩
當一本新書剛剛齣版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提問題的記者,通常會如此問作者:「請問您用瞭多少時間寫這一本書?」事實上,這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迴答起來卻很睏難。就拿這一本《Made in USA》來說,大概是花瞭一年半的時間寫作,也就是說2003 年一整年,一直到2004 年夏天的期間,這一本書的完成是我最主要的工作。我定期前往美國,也到南韓去,以便與當地的美軍進行會談。我不斷進行調查、訪問,並且找尋書麵資料,也盡力書寫。
初稿在2004 年夏天完成,並且很快地以法文正式齣版。然而,這樣的說法並沒有迴答到剛剛新聞記者所提的問題,因為隻要翻開本書的第一頁,讀者很快就會發現,有一些觀察心得在1962 年就開始瞭,那時候我纔18 歲,第一次訪問美國。現在我來迴答剛剛所提的問題,到底用瞭多少時間?正確的答案應該是,18 個月再加上四十年的工作纍積。
所以這一本書並不是一個美國現況的立即描述,而是一部個人的史詩:經過長期的成熟過程,作者不再一樣瞭,但是美國的改變並不會少於作者個人。在1962 年的時候,美國是一個僅僅由白人與黑人組成,國內充滿種族歧視,在行為上則是一個極端保守的社會,但是也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傢。
然而現在一切都不一樣瞭:美國民族是彩色的,經濟上是以服務業以及研究為主流,在個人行為上則沒有任何限製。同時,雖然這些族群、道德、經濟、建國原則如同民主、資本主義、對上帝的信仰,都發生瞭巨大的根本改變,美國人對國際事務的使命感卻沒有很大的改變。我所謂的美國文明,就是在這四十年間,這一個有所改變與有所不變的整體所組成。
在本書裏,這一個文明的用詞將會另很多人吃一驚,因為一般人都會認為美國文化隻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在本書的論述,在我多年觀察的支持之下,則認為美國文明變得如此的特殊,使得其與西方文明已經大不相同。或者,必須說目前存在兩種西方文明,一個在歐洲,另外一個在美國。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一個歐洲人在美國不會認為像在歐洲,而一個美國人在歐洲也會覺得像在一個陌生的國傢。很特彆的是,當我在颱北的時候,我覺得比在歐洲更像在美國:理論上,不需要太多的同化過程,颱灣是可以毫無睏難成為美國的一州。但是,法國永遠無法成為美國的一州。
為瞭能讓這一小本寫美國故事的書能夠繼續流傳,這一本書被翻譯成很多語言,包含中文。在中國,中文版是於2005 年十二月由一個依賴共産黨中央黨部的齣版社所發行。在新書齣版的記者會上,記者們隻想要瞭解一件事:為什麼在美國,不像在歐洲,從來沒有經曆過社會主義運動或者比較具象徵性的共産主義?答案就在書裏:社會主義是歐洲貴族、宗教與知識菁英為瞭人民的幸福所創立的,並且並不盡然會詢問人民的意見。在美國,這一個菁英傳統並不存在。而且,由於美國一建國就是一個民主製度的國傢,因此沒有經曆社會主義。
雖然這一本書已經在北京齣版,但是我的發行者卻建議我將這一本書以原始法文版為基礎,重新做新版的翻譯工作。我感謝我的發行者所做的努力,並且也感謝颱灣的數位翻譯,因為他們努力嘗試將我這一本書的最原意與格調呈現給各位讀者。在法文版裏,這一本書希望以興高采烈的方式,將屬於美國的節奏介紹給大傢。這一個美國或許是令人喜愛的,或許也是令人憎恨的,但是我們永遠不會感到無聊。我希望颱灣版的讀者也可以體會到這一份興高采烈的原旨,並且不會感到瀋悶乏味。至於是親美或者反美,這是讀者的自由選擇;我的書對於這一項意識形態的選擇不錶示任何意見。
於2006 年6 月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著作。它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理解問題。作者在書中提齣的許多觀點,都具有相當的啓發性,讓我不禁反復迴味。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視角之獨特,論述之深刻,都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美國文明的輝煌與陰影,也映照齣我們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任何對美國文明、對人類社會發展感興趣的讀者,相信你們一定能從中獲得寶貴的啓示。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張力,讓人忍不住想一窺究竟。“美國製造-凝視美國文明”,這不僅僅是一個書名,更像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們進入一個復雜而引人入勝的世界。我帶著滿懷的好奇心翻開瞭這本書,期待著一場關於美國文明的深度探索。一開始,我被書中生動而詳實的描述所吸引,仿佛置身於美國曆史的長河中,親曆著那些塑造瞭今日美國的關鍵時刻。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將遙遠的過去拉近眼前。每一頁都充滿瞭細膩的觀察和深刻的洞察,讓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得這個國傢如此獨特,又如此充滿矛盾?那些關於美國精神、美國夢的論述,更是讓我反復咀嚼,思考其背後真實的含義和演變。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作者在分析美國文明時,並非局限於單一的視角,而是運用瞭多元化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個維度進行解讀。這種宏觀的視野和嚴謹的分析,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美國文明的復雜性。書中對某些社會現象的解讀,更是讓我拍案叫絕,原來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背後卻蘊藏著如此深刻的含義。我仿佛在作者的引導下,進行瞭一次“解剖”式的學習,一層層剝開美國文明的外衣,看到瞭其內在的肌理和運作機製。
评分坦白地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充滿挑戰的,但正是這種挑戰,讓我收獲瞭前所未有的滿足感。作者的文字風格極其鮮明,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時而又如驚濤駭浪,振聾發聵。這種多變的敘事方式,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興趣,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中展現齣的那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每一個數據、每一個案例,都經過瞭精心的考證和篩選,為他的論點提供瞭有力的支撐。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次思想的洗禮,對美國文明的理解進入瞭一個全新的境界。
评分我必須說,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智力上的馬拉鬆,需要全神貫注,細細品味。作者並沒有迴避美國文明中那些不那麼光鮮亮麗的一麵,而是以一種坦誠的態度,將它們呈現在讀者麵前。這種勇氣,讓我對作者的專業性和嚴謹性肅然起敬。書中對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族裔在美國文明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揭示瞭那些隱藏在主流敘事下的復雜關係和權力結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這些內容堆砌,而是巧妙地將它們編織進一個宏大的敘事中,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美國文明是如何在衝突與融閤中不斷發展的。它迫使我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觀念,挑戰我固有的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