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大师级作者福楼拜唯一肯定的「创世杰作」!
★政大欧文学程教授阮若缺精采导读!
★阅读经典让你收获最多!
洞澈人性假面晦暗沉沦之锐眼
纵横书海文坛戏谑讽刺之隽言
短篇小说之王法国小说家莫泊桑,以他短短十数年的创作生涯,留下质量俱丰的文学恆产,百余年后,其无匹的成就与旷世的作品,放眼古今文坛,仍无人能取而代之。
他惯以戏谑笔法处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揭发人性之惨痛无奈、生活之卑微假面,尤其是粗鄙难堪的两性关系。其成名之作<脂肪球>,你可以看到人性丑陋的一面,尤其是那些自称上流社会的人们!
读者可由此书所附莫泊桑小说精选,及其灿烂一生的故事,心领神会所谓文如其人的深味。
作者简介
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
法国短篇小说家。因世交关系,他参加福楼拜的文人聚会长达七年之久,受其客观、精确的文体风格影响甚鉅,并得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作家。处女作《诗集》(Dersvers,1880)虽乏善可陈,却因极端的自然主义风格而被当局视为颓废。一八八○年《脂肪球》(Boule de Suif)这篇出色的小说,首度展现了莫泊桑无人能出其右的写作技巧,非但使他一举成名,更将自然主义所能表达的美学推向了极致。
然因工作过度加上生活失检,使得他在而后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身心俱损,竟至于在精神病院度过最后痛苦的三年。但他还是完成了三百篇短篇小说及若干剧作。
他惯以戏谑笔法处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揭发人性之惨痛无奈、生活之卑微假面,尤其是粗鄙难堪的两性关系。此外,描述功利社会的现代短篇小说也是由他发端的。
译者简介
颜湘如
嘉义人。其译作包括《谋杀金字塔》、《沙漠法则》、《首相的正义》等。
莫泊桑作品中的性、谎言及价值观 阮若缺
第一部 永恆的莫泊桑
柴火
修椅子的女人
溺毙者身上的一封信
乱伦之恋
首饰
复仇记
获得勋章了!
明智的抉择
邂逅
幸福
脂肪球
第二部 莫泊桑和他的情人
童年再见
年少轻狂
初识风月
文人聚会
恩师过世
渐露光芒
迷失的爱
疾病初兆
身心交瘁
最后时光
(导读)
莫泊桑作品中的性、谎言及价值观 阮若缺
十九世纪正值法国迈向工商业社会之际,报业亦开始蓬勃发展,百姓阅读习惯大幅改变,因此浓缩精华版的文学小品即十分适合在副刊登载,也就造就了不少作家,如巴尔札克、莫泊桑、都德、左拉……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共计三百余则,又是个说故事高手,文辞既清晰自然,内容也生动逼真,很能碰触读者的心灵深处,风流倜傥的他,当时不知掳获多少女性的芳心,我们可由<莫泊桑和他的情人>这一部分更深入了解作者的私生活以及对其着作的影响。
一、性:
〈柴火〉叙述两个男人本是焦孟不离的好友,但自从其中一位宣布即将结婚,两人便逐渐疏远。之后好友妻竟色诱他,惊吓之余也不愿背叛挚友,于是避不再见,而且终身不敢娶妻……。另一则〈明智的抉择〉也是两个好朋友因其中一位要结婚,于是他们渐行渐远,而这位朋友妻却让原本身强体健的友人因纵欲过度而精疲力竭。多年以后,他们路上重逢,友人不再憔悴,一副神清气爽、容光焕发的样子;原来,他替需索无度的妻子找了名壮汉,自己则和友人跑去烟花柳巷寻欢叙旧……
这两篇都表现了作者的厌女心理及对男女之间亲密关系的深刻体认,摘录其中各两段,以验证莫泊桑的观点:
他一回来便对我说他要结婚了。这个消息在我胸口勐然一击,我有一种失落,一种遭到背叛的感觉。朋友一旦结了婚,一切便都结束了,完完全全结束了。(〈柴火〉,p.9)
当他宣布即将结婚时,我彷彿遭背叛而感到受伤。我感觉得到我们之间那份真挚、无可替代的友情就要结束了。(〈明智的抉择〉,p.58)
不管男女之间为了什么样的爱情而结合,他们的心思与智慧是全然不同的。他们总是处于对立的局面,分属不同的族群……总之男女绝不可能平等。聪明的人就不该为了老有所託而结婚生子,到头来还是难逃被孩子遗弃的命运,倒不如找个可靠的好友,秉持着男人才懂的信念一同老去。(〈柴火〉,p.9-10)
床笫间的亲密关系,往往会让两人产生一种同舟共济的精神,即使已不再爱对方,这股神秘的力量也会将他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如此紧密的夫妻关系,一旦妻子有了情夫,便戛然而止。(〈明智的抉择〉,p.58)
由以上片段即可发现,莫泊桑十分重视男性间的友谊,并认定女人便是友情的绊脚石,他对女人语带轻蔑,甚至对已婚女性也毫无信任感,认为两性心思与智慧截然不同,只有寻获男性知音,才是生存之道。
但这不表示莫泊桑有同性恋倾向,他是文学史界公认的两性关系描写高手,我们也可以透过〈溺毙者身上的一封信〉中为爱自杀者之口察觉出作者的爱情观点:
所有的人都有精神与肉体两面,我觉得若想要恋爱就必须在这两方面获得和谐,然而我却从未听说过这样的爱情;……这种理想是永远也不可能达成的。(〈溺毙者身上的一封信〉,p.22-23)
恋爱必须盲目,必须完全奉献,什么都不去看,不去想,不去了解。对方的长处和缺点都要能崇拜和接受,绝对不能有任何批评、想法或观察,我无法如此盲目,也难以接受这种不理性的诱惑。(〈溺毙者身上的一封信〉,p.23)
从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莫泊桑对爱情似乎是位完美主义者,不过他也深知自己追寻的目标遥不可及,而且几乎不存在。在他那一票花花公子的朋友眼中,女人是猎物、玩物,不然就是敌人,他们飞蛾扑火式的周而复始讨好猎物,遗弃玩物和逃离敌人……欲借此化解内心对性与爱的焦虑却不得其果。
二、谎言:
再者,〈首饰〉一文也是上乘之作,讲述的是中产阶级的蓝丁太太有两种嗜好:一是爱看歌剧,二是钟爱「假首饰」。一天妻子急病去世,不善理财的蓝丁先生面临生活拮据的窘境,只好拿太太的假首饰去典当,没想到它们竟然是真的,而且正是首饰店主人那儿卖出的珠宝!原来美丽贤淑的配偶,得自情人餽赠的首饰无法自圆其说(这个谜团随妻子过世无法证实),只得佯称是假的,以便能出门公开佩戴。作者将女性的虚情假意描绘得丝丝入扣,内容既弔诡又反讽。这故事似乎暗示男人应谨防外表温婉的女人;女人掌财即掌权,非男人之福;给女人太多自由空间,后果不堪设想。不过蓝丁先生并未从中吸取教训,他的判断老出错,半年后再婚的对象竟是只母老虎,脾气极坏,令他苦不堪言。这故事也间接地透露莫泊桑的厌女情结。
无独有偶的,作者还写了另一篇有关珠宝的佳作〈项鍊〉:一个爱慕虚荣的妇人为了参加一场豪华宴会,向友人商借了一条钻石项鍊,但却不幸遗失,于是夫妇俩到处筹钱,买了一条同一款的项鍊归还,之后只得节衣缩食,十年才偿清债务。有一天形容消瘦枯藁的她在公园巧遇朋友,才得知当年所借的首饰原来是假的人造钻鍊!这部短篇小说同样令读者瞠目结舌,拍案叫绝,描述的也是女人虚荣,真假莫辨的浮华世界。这篇虽未收录在本书中,但其可看性极高,值得拿来两相对照评比。
作者并非仅嘲讽女性,他认为男人也同样会被虚名所迷惑,〈获得勋章了!〉就赤裸裸地讽刺了一位老想佩带国家勋章者的可笑行径。他附庸风雅,撰写各种古怪论文,要人家引介参加几个学术协会,以便获奖。有一回撞见佩勋章议员和妻子在家偷情,老婆却处变不惊,搪塞说姦夫衣服上的勋章是政府刚派人致赠给丈夫的,「名」令智昏,戴绿帽的他竟也信以为真。
三、价值观:
<脂肪球>指的是一位体态丰腴的妓女,绰号「脂肪球」,观其文意,若翻为「小肉弹」似乎比较传神。别以为莫泊桑是以轻浮的口吻下标题,对妓女不敬,相反的,这是部澈底反讽假道学的作品:普法战争之际,法军节节败退,酒商罗瓦佐夫妇、纺织大亨卡雷拉马夫妇、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位修女、一名民主运动分子和一个妓支共乘一辆大马车,打算逃到敌后的另一港口去。半路却遭一普鲁士军官刁难,扣押车辆,除非「得到他想要的」才肯放行。大伙于是对脂肪球「晓以大义」,最后她终于就范,解救了一群不值得尊重的人。
基本上,酒商、纺织大亨及伯爵夫妇自觉高人一等,只因为权位高、钱财多,他们的聚合完全建立在薄弱的虚华上,然而各个自私自利,胆小如鼠。德军的挡路事件就是最佳的试鍊:譬如罗瓦佐夫人便大剌剌地说:「既然这娘们儿的职业是跟所有的男人干这种事,她没有权利挑三拣四。」而布雷维尔伯爵较具手腕,他语带外交辞令的说服道:「您喜欢我们也和您自己一样受暴力吗?那还不如像以前那样去献点殷勤。」在吃饭时,大伙还举圣经中犹太女子朱迪特为挽救全城,诱敌上床并杀之的故事;那满口民主的革命分子也做壁上观,不出面仗义执言;老修女甚至还说,当意图是好的,行为不应受到谴责。
然而,不论用哪种方法强取他人灵魂与肉体者都可称为「强姦犯」,以任一形式出卖灵肉者也可称之为「妓」。脂肪球用原始本钱换得大伙的放行,她舍己救人的精神反而是基督精神的体现。当危机解除后,那帮人如释重负,立刻翻脸不认人,独留脂肪球羞恨交加,暗自流泪。这批人满口仁义道德,其品格之高下在此立见分晓。
莫泊桑戏谑人生四十三载,其实于三十八岁那年,健康即亮起红灯,不过有时病魔却愈加激发作者的想像力与创作力,<坚强如死>就是在眼疾和失眠的状况下完成的;而<奥拉>也是由于头疼加上疑神疑鬼的幻觉,才将体验到的那股致命压迫感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他的死因众说纷纭,一则是说家族遗传精神病(他胞弟艾维便是因精神疾病先他而去),一则是说因梅毒侵入莫泊桑脑部,引起脑神经错乱……无论哪种讲法,确定的是,一代大师是在精神病院度过最后痛苦的三年,不过他本色不改,至死仍周旋于众美女贵妇之间。
哇,莫泊桑的小说精选(一版)!光是看到这个书名,脑海里就涌现出好多画面。莫泊桑啊,那个描绘人情世故、人性百态的大师,他的短篇小说简直就是一堂堂生动的人生课。这本书呢,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它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不只是纸张和墨水的重量,更是那些故事背后所承载的厚重感。一版,意味着它是初次问世的版本,收藏价值自然不言而喻。翻开书页,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扑面而来:〈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这些名字,可能很多人都听过,甚至在中学课本里读过片段,但真正完整地阅读,又是另一番感受。莫泊桑的笔触,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着普罗旺斯小镇上,或是巴黎上流社会里的众生相。他写农民的淳朴与狡黠,写小资产阶级的虚荣与自私,写底层人物的挣扎与无奈,都写得入木三分,让人拍案叫绝。而他的结尾,常常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或是出人意料的转折,让人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不只是让你读故事,更是让你去思考,去体会,去审视自己,以及身边的人。
评分收到《莫泊桑小说精选(一版)》这本书,真的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尤其是我关注到它是一版的时候,更是让我爱不释手。莫泊桑的小说,我一直觉得是那种“细水长流”的魅力,不像一些作品那样上来就冲击你,而是慢慢地渗入你的内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他的故事所吸引。他擅长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笔下却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比如〈项链〉里,一个女人为了追求虚荣而付出的代价,读起来让人扼腕叹息,同时也引发了对“幸福”和“价值”的深层思考。他笔下的人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有缺点,有欲望,有挣扎,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格外真实。他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却又饱含深意,常常在结尾处留下令人回味的余韵。这本书,我觉得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与大师对话的体验,让我更加理解人性的复杂,也更加体味生活中的点滴情感。
评分对于《莫泊桑小说精选(一版)》这本书,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集,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版”这两个字,赋予了它一种特殊的意义,让我联想到那个时代,那个文学创作蓬勃发展的年代。莫泊桑的小说,我觉得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能够将最普通的生活场景,写得引人入胜。他笔下的渔民、农夫、小职员,甚至是妓女,都拥有鲜活的生命力。你仿佛能看到他们脸上的皱纹,听到他们粗糙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不会回避人性的丑陋面,比如〈我的叔叔于勒〉里,那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以及亲情的淡漠,读起来让人心痛,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的一部分。他的小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我尤其喜欢他作品中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有时带着一丝苦涩,有时又带着一种豁达,让人在笑中带泪。这本初版,对我而言,更是增添了一层独特的韵味。
评分拿到《莫泊桑小说精选(一版)》,就立刻被它的“一版”二字吸引了。作为一名资深的文学爱好者,收集初版书籍是我的一大爱好,而莫泊桑的作品,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收藏品。翻开这本书,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香气,就足以让我沉醉。莫泊桑的小说,最让我着迷的是他对于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他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个人物是好是坏,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表情,甚至是内心独白,让你自己去判断,去感受。比如〈羊脂球〉里,那位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己尊严的妓女,在某些“体面人”的衬托下,显得何等的高尚。这种反差,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也让故事的寓意更加深刻。他的故事,常常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但却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人性的光辉与黑暗。读他的小说,总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仿佛他早已看穿了世间百态,然后用最精炼的笔墨,将它们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关于人性的百科全书。
评分收到这本《莫泊桑小说精选(一版)》,我真的有种寻宝的惊喜感。你知道吗,收藏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初版,对我来说是一种特别的乐趣。这本书的书封设计虽然朴实,却带着一种历史的质感,让我感觉好像捧着的是一扇通往过去时空的窗户。莫泊桑的故事,我一直觉得是那种“现实到有点残酷,但又无法否认其真实性”的类型。他的短篇小说,不像长篇小说那样有宏大的叙事,却在短短几千字里,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物,一个鲜活的场景,甚至一个时代的缩影。读他的小说,你会发现,人性的弱点,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阶层,似乎都惊人地相似。比如〈项链〉里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我的叔叔于勒〉里家庭成员的冷漠和势利,这些都让我反思,我身边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莫泊桑的语言,不像我们现在一些作家那样华丽辞藻堆砌,他的文字是简洁、朴素,但力量感十足,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钻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本书,我觉得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