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dA编辑过程中,刊内要角纷纷在国际建筑舞台展现惊人的活力。伊东丰雄在台湾连续勇夺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及高雄世运会场两项国际竞图首奖;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在法国罗浮宫朗思分馆(Louvre Lens)脱颖而出;小?一浩与赤松加珠子一方面在中亚持续进行着中央亚细亚大学城的计画之外,最近也赢得位于越南西贡时报总社大楼国际竞图的首奖。这些绽放于世界各地的日本新建筑却又似乎隐含着一种浮动于新世纪空气中的意识或况味(Sensibility)。在此,我们暂称它为「流动性」。
讲授西方思想史的耶鲁大学教授鲍墨(Franklin Baumer)曾经说明当代世界流动性格的必然性,他称唿此为由「存有」(Being)到「变动」(Becoming)的不可逆改变。鲍墨的论点源自法国批评家黎南(Ernist Renen)的观察。「变动的范畴逐渐取代了存有的范畴;概念上,相对取代了绝对,动态替换了静态。」黎南于1852年写道,「过去,对万事万物的考量均建立在其存有(的状态),现在所有的事物都以其变动的过程来思索。」对鲍墨而言,启蒙时期与工业革命开启了此一不可逆的流程。
伊东丰雄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便是挑战流动性建筑的新世纪代表作。伊东在此以他所称的延展性格状架构(Flexible Grid System)将内外结合,形成「无接缝建筑」(Seamless Architecture)将都市延伸入建筑,亦将建筑同化为都市。若说过去建筑常被定义于界分内部与外部的分隔墙面,在伊东的案例中则是流动延伸的构造系统。对此,伊东在为本刊所特别撰述的〈无接缝的连续性建筑〉及与策刊编辑群间的两度对话充分说明二十年来不断追求流动性建筑的努力与反思。借由伊东的去分节、妹岛与西泽的反物质以及小?与赤松的黑与白,dA企图以日本新建筑的光谱描绘流动性建筑。
--曾成德
●FOCUSC
○伊东丰雄与流动性建筑的追索∕曾成德
○无接缝的连续性建筑Seamless Architecture∕伊东丰雄
○与伊东丰雄的对话──空间中的「流动性」、迈向设计的自由∕曾成德、莫仁杰
○白色的暧昧──SANAA:妹岛和世+西泽立卫∕谢宗哲
○与小岛一浩、赤松佳珠子的对话──越境的理由∕谢宗哲
○春光乍现的东方智慧──浅谈本建筑的现在进行式:从极简的几何形迈向多样而有机的开展∕谢宗哲
●PROFILE
○Toyo Ito 伊东丰雄
○SANAA : 妹岛和世+西?立卫
○CAt : 小?一浩+赤松佳珠子
●BOOK EXCERPTS
○伊东丰雄文集 摘录四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