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城市空间治理角度切入,借由横跨近20年间时序以及跨区域的台湾三个代表性首都城市的实例:政治首都台北、科技首都新竹、海洋首都高雄,深入整理并分析不同城市治理之各种类型课题案例,强调创新策略对于空间治理绩效的价值与意义,适足以对当前台湾各个城市治理之道,提出新的视野与启示。
作者长期参与台北市、新竹市、高雄市之都市规划、都市设计、社区设计以及掌理整个都市公共工程策略规划的实务工作经历,见证台湾三个首都城市其外在的城市意象变迁、城市空间与产业经济再结构变迁逻辑,以及内在的城市政府与市民社会、市场机制所形成公共治理网络模式的新关系,以其专业的论述观点,剖析城市空间治理的要务,如何在新都心与旧都心再开发之重构、都市基盘建设之再建构、城市独特风貌之塑造、市民城市的社会性建构、创新都市规划与开发管理制度调整等议程面向,提出独特的见解。本书内容非常值得都市研究、都市计划、都市设计、建筑、景观设计,甚至是从事工程营建、环境管理、公共行政与人文地理等领域产官学研各业的读者们参考。
本书特色
1、以实例揭示城市治理的宏观策略
本书借由台湾三个代表性首都城市实例:政治首都台北、科技首都新竹、海洋首都高雄,深入分析不同城市治理之各种类型课题案例,足以对当前台湾各个城市治理之道,提出新的视野与启示。
2、多年实务经验打造专业观点论述
作者长期参与台北市、新竹市、高雄市之都市规划、都市设计、社区设计以及掌理整个都市公共工程策略规划,以其专业的论述观点,提出独特的见解。
3、为城市开发留下见证和转型指引
深入剖析城市空间治理的创新要务,意让城市意象焕然一新,居民认同感、自傲感大幅上升,展现城市脱胎换骨的典范。是关心城市治理及都市设计相关人士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
作者简介
林钦荣
任职政府都市发展部门与工务部门22年资历,自2002年迄今任职高雄市政府工务局局长。在2000年至2001年,担任新竹市政府都市发展局首任局长两年,提出新竹科技城之重要城市发展策略,并为新竹市之重要城市空间景观改造,着有实绩期间。于1985年至1999年期间,分别历任台北市政府都市发展局之都市更新科股长、都市设计科长、副总工程司等职务,参与并主导台北市都市更新策略规划、都市设计规划与都市设计审议制度之创制、地区环境改造计画制度之实施、社区规划师制度之创设,以及包含台北信义计画副都心、台北车站特定专用区、大稻埕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基隆河截弯取直新生土地开发区、南港经贸园区特定专用区、万华车站特定专用区、首都核心区特定区、松山车站特定专用区等重大都市设计开发计画等实务工作。个人着有《都市设计在台湾》、《都市设计实施制度之比较与研究》专业着作。并于1999年获颁「中华民国都市计划学会奖状——专业类得奖人」。
【推荐序一】 创新,从城市发动 谢长廷
【推荐序二】 创新城市治理以回应市民的託付 叶菊兰
【作者序】 一起来创造「城市经验」的典范
01城市发展与全球化变迁的因应
1-1城市的身世-城市的愿景-城市的治理
1-2政治首都面对全球化变迁的整备:台北市城市发展的脉络与新挑战
1-3科技首都的城市发展课题:新「新竹论」
1-4海洋首都的蜕变与发展:高雄市城市意象变迁与重塑
02城市空间治理的新议程
2-1空间治理公共政策的转变
2-2城市空间治理的新议程
03新都心开发
3-1在台北101崛起之后:台北新都心发展的下一步?
3-2竹二科与新竹科技特定区计画:新竹所需之新都心开发?
3-3高雄市都市开发的空间治理方略
04旧市区再开发
4-1台北市西区旧都心再开发
4-2新竹旧城再发展计画与眷村改建
4-3高雄旧港区水岸再开发的议题
4-4都市更新政策与都市再生
05都市基础设施系统民营化之开发经营策略
5-1高雄楠梓污水下水道系统BOT兴建营运计画与策略
5-2高雄市多功能运动场馆BOT兴建营运计画与策略
5-3高雄市前金区立体停车场BOT兴建营运计画与策略
06城市绿营建
6-1绿营建的环境责任
6-2绿营建应用于都市工程治理的范例
07城市公共基础设施e化规划管理之应用
7-1公共管线管理创新机制的建构与运作
7-2工务e化规划管理资讯系统开发应用
7-3都市防汛及工程远端e化监控系统应用
08河川整治的经营策略
8-1高雄模式的河川治理策略
8-2下水道建设与爱河整治
8-3爱河生态复育与水域景观治理
8-4重建市民与河流的关系
09湿地重返城市:城市的生态环境复育
9-1高雄洲仔湿地复育计画的启发
9-2高雄湿地生态廊道地景系列营造
10城市造街
10-1台北市造街计画
10-2台北市西门徒步区计画
10-3台北市信义副都心空中街道系统计画
10-4新竹市政府前广场中正路街道环境改造
10-5高雄市造街计画
10-6社区通学道在高雄
11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地景营造
11-1城市开放空间的意义与价值
11-2新竹护城河的重生
11-3高雄市城市公园营造策略
11-4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经营之道
12经营城市的夜景
12-1城市夜景:都市经济与社会文化活动势力的宣示
12-2台北市夜间景观经营策略
12-3新竹旧城区夜景计画:城市夜景博物馆
12-4高雄亮起来
13公共艺术与城市节庆的创作
13-1公共艺术在城市的呈现与意义
13-2台北市公共艺术的经验
13-3高雄市公共艺术的经验
13-4高雄灯会与爱河:创造新的传统
14城市记忆及历史资产保存与活化
14-1历史资产保存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14-2台北市历史资产保存与活化的都市设计机制
14-3高雄愿景馆的身世:城市记忆与城市行销的连结
14-4高雄光之塔:工业城市地景保存与地标重塑
15闲置空间资产再利用
15-1城市闲置土地与未完工建筑物之调解处分
15-2城市生态博物馆的营造
16都市景观计画
16-1都市景观计画之定位
16-2都市景观计画计画内容
16-3都市景观计画之都市设计观
17建构合理化且具效能之都市设计审议机制
17-1建构合理化都市设计审议制度的指标
17-2都市设计审议运作效能化的关键性课题
17-3都市设计审议操作原则暨作业规范
17-4都市设计审议之行政与程序改革的建议
18参与式社区设计制度:
社区规划与社区建筑在台湾发展的出路
18-1参与式社区设计制度在台湾发展的脉络
18-2「社区设计」定义的论述
18-3「社区设计」地方制度之自我实践:台北市、新竹市、高雄市之案例
18-4「社区设计」地方经验的意义
18-5台湾「社区设计」制度发展的出路
19迈向有效的城市空间治理
19-1空间治理的政策工具应用与政策管理
19-2迈向有效的城市空间治理
这本书的标题非常精准地抓住了我对于城市发展研究的核心关注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如何对城市空间进行有效、可持续且富有创新性的治理,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 我之所以对《城市空间治理的创新策略》这本书特别感兴趣,是因为它选择了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台湾的三个首都城市。 台北作为亚洲最具活力的国际都市之一,其空间治理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新竹作为台湾的“硅谷”,其科技创新如何反哺城市空间的发展,也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切入点;而高雄,作为台湾南部的重要门户,其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样值得深入探讨。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分析模型,帮助读者理解这三个城市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运用创新的方法来应对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短缺、公共空间不足等。 此外,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不同治理策略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效应,以及这些策略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关于城市空间治理的书,感觉耳目一新。 尽管书名点明了是针对台湾的三个主要城市,但其探讨的核心问题——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塑造城市空间,却是全球城市都面临的共同课题。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的细致入微,以及在提出解决方案时的逻辑清晰。书中对台北、新竹、高雄这三个城市案例的评析,并非简单的罗列现象,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城市在特定历史、经济、社会背景下,其空间治理所遇到的独特挑战,以及由此催生的创新性应对方式。 比如,书中可能提到了台北在古迹保存与现代建筑融合上的精妙平衡,或者新竹如何在高科技园区周边拓展宜居环境,又或是高雄在工业转型后如何重塑港口城市的空间意象。 这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具体地感受到“创新策略”是如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 我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案例的介绍,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分析和评估城市空间治理策略的框架。 通过这三个代表性城市的对比,读者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的治理模式和理念,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城市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我一直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充满好奇,尤其是“治理的创新策略”这个关键词,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能提供很多新颖的视角和实用的方法。 我对台北、新竹、高雄这三个台湾的首都城市都略有了解,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城市魅力和发展挑战。 台北作为台湾的政治经济中心,其空间治理的复杂性和前瞻性不言而喻。 新竹,以科技产业闻名,其城市空间的转型和升级肯定也蕴含着不少值得学习的经验。 而高雄,作为港口城市,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滨海空间的再利用,更是充满了故事。 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三个城市在面对不同发展阶段和挑战时,是如何通过创新性的策略来解决城市空间治理难题的。 比如,在推动城市更新、优化公共服务、平衡商业开发与居民需求、应对气候变化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等方面,是否有一些突破性的举措? 此外,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创新策略是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的,是否存在一些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又或者有哪些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毕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带来改变。 这本书不仅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台湾城市的空间治理,或许也能为我们自身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评分读了这本书,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深入的城市探索之旅。 书中关于台北、新竹、高雄的案例分析,让我对这三个城市的空间治理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并非那种走马观花的介绍,而是真正触及了城市发展脉络中的关键节点。 尤其是一些具体的创新策略,比如在台北,可能是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规划和社区参与,有效地解决了老旧城区改造的难题;在新竹,或许是如何在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科研人才和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而在高雄,也许是通过一系列的滨海开发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入,成功 revitalized 了曾经的工业港区。 我认为,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抽象的治理概念落实在具体的城市实践中。 通过对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和特点的城市进行对比分析,作者展示了城市空间治理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这对于我们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思考自身城市的未来方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可以说是填补了我知识领域中的一个空白。 我一直对城市规划和发展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缺乏一些更具实践性、更贴近现实的案例来支撑我的理解。 《城市空间治理的创新策略》这本书,以台北、新竹、高雄这三个台湾的首都城市为研究对象,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 这三个城市,在地理位置、经济结构、发展历程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使得书中对它们空间治理创新策略的探讨,更具深度和广度。 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这些城市是如何在面对人口增长、环境压力、经济转型等共同挑战时,通过引入新的理念、技术或管理模式,来优化城市空间的功能和品质。 比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它们是否有成功的实践? 在推动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举措? 我相信,通过对这些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创新”在城市空间治理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所带来的实际成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