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好机会,金钱就流到哪。
资讯所到之处,需求跟这成长。
在本行里能力高超的玩家都已离开,
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
迟早会把创造价值的活动移往别的地方去。
世界知名的商业策略专家大前研一主张,民族国家已是气数将尽的恐龙,余日不多了。大前研一在这本极为重要的着作里指出,民族国家不但已经丧失控制汇率和保护其货币的能力,并且不再创造真正的经济活动,而这样的结果,使得民族国家亲手断送了在全球化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机会。过去民族国家在创造财富上度极具效率,如今却沦落到毙脚的财富分配工具,而且命运之好坏越来越仰仗其他地方所作的经济抉择。
大前研一认为,资本、公司、消费者、通讯这四种重要的动能已经组合在一起,联手抢夺原来属于民族国家的经济力量。在这本首度全盘分析此一全球现象的书中,大前研一详尽解释现在的通讯技术如何控制了资金和企业的跨国界流动;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如何决定产品和服务的流向;以及政府有害经济的政策,如何越来越容易遭到消息灵通的消费者、追求利润的企业和货币市场的惩罚。
积习难改,而手握权力、唿风唤雨的习惯,更是最难戒除的。当各国政府兀自挥舞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将诉诸民族情绪的象征捧在手掌心,却忽略了人民的福祉时,大前研一在书中透露,这些国家的疆界之内已经诞生革命了。他列举许多富裕的经济区已经在全世界兴起,它们组成了自然的「经营单位」,带来了真正而具体的改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这些创造富裕繁荣的动力,也就是大前研一笔下的「区域国家」,已经成形了;举例来说,圣地牙哥和提华纳之间、新加坡连接部份马来西亚和印尼、硅谷和湾区、香港和邻近的中国大陆省份等等。大前研一在书中描述,这些人口在五百万到两千万之间的区域国家,如何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下与其他区域国家连成一气,其牵连之深反而胜过与自己国家的关系。此外,他也提到这些区域国家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性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均不可或缺的市场。
在本书的结论中,大前研一指出,区域国家的出现,深刻而恆久的改变了全球化逻辑,而这项全球化逻辑正是企业运作的根据,也是民族国家赖以了解自己在经济事务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的准绳。企业管理人和政策制定者必须记住,人民是最优先的考虑,其次才是国家的疆界。这些铿锵有力的分析,将重新界定未来数个世代间,全球化经济的运作面貌。
相关评论
「当今作家之中,最擅长归纳并预测国际企业的快速变迁者,非大前研一莫属。《民族国家的终结》是他截至目前为止最出色的作品。」——耐特﹙Philip H. Knight, Nike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一位预言家应该同时具备两种能力:预见未来,并且用崭新的方式加以解释。在《民族国家的终结:区域经济的兴起》一书中,大前研一再度证明他是个拥有真知灼见的预言家。」——凯秋﹙Walter Kiechel III)
「大前研一提出独到的见解,主张资讯时代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也会对国际政治产生改头换面的影响。假如冷战结束,金钱可以不受政府直辖而在全球自由流通,那么,说实在话,还有谁需要民族国家呢?大前研一对这个争议性的问题,提出大胆的声明。」——巴特利(Robert L. Bartley,华尔街日报编辑)
大前研一的此种论说,只是回归到「人」的本位,让每一个人重新成为活生生、有血、有肉、有主见、有责任、有自信的个体。这是一七七六年经济学的鼻祖亚当史密斯那本《原富》的主旨,没想到这种迷失了两百多年的古典精神,又重现在大前研一这本书里。书中的道理非常切合当前的台湾,尤其对那些迷失在统独意识、族群纷争、国家认同意识型态迷雾的政客,更有必要好好阅读这一本书。——吴惠林(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勇敢的批判了西方民族国家的历史结构,但却等于也是在宣告西方的文明史,将要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作者这本对于民族国家的祭文,也表现了他对文明冲突的不屑一顾。他既不相信历史即将终结,而认为历史人们在意识型态和民族国家两个舞台之外,仍能创造新的历史。——石之渝(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正如大前研一在最畅销的着作《无国界经营趋势》(The Borderless World)概念的先知。延续着一贯喜爱「全球化」主题,在本书中,更淋漓尽致的发挥了他「无国界世界」的主张。——石滋宜(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
作者简介
大前研一
为世界知名的国际策略运作专家,在其任职麦肯钖顾问公司(Mckinsey & Company)二十年间,曾协助许多跨国企业进行企业策略规划,改善企业获利能力,组织结构重整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许多国家政府亦向其请益。
大前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并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子工程博士。经常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新闻周刊》(Newsweek)上发表关于国际管理及经济方面的文章。
大前已出版四十余本书,过去十年来,每年在日本,其书籍销售量均超出一百万册。本书被称为其截至目前为止最出色的作品。
大前其他知名着作尚有:The Borderless World等。
译者简介
李宛蓉
*学经历
●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学士
●英国李斯特大学硕士
●曾任天下杂志採访编辑、台湾时报编译,现专事翻译工作。
*翻译着作:
风格领导、无国界管理、欧洲大趋势、大潮流—目击全球现场、驾驭变局十二法则
《无国界的世界:民族国家的终结》这本书,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让我看到了一个正在发生的巨变。它不仅仅是关于理论的探讨,更是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描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流动性”的章节,它描绘了人员、思想、甚至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流动。这不仅改变了经济格局,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书中对于“后民族主义”时代的展望,虽然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却也引发了我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跨越国界的合作,更多基于共同目标的联合行动,而传统的国家边界,则可能更多地成为一种历史的印记,而非现实的阻隔。
评分在当下这个时代,国界似乎一天比一天模糊,人员、资金、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国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名为《无国界的世界:民族国家的终结》的书,这本书触及了许多我一直以来都很关心的问题。书中详细探讨了全球化浪潮对传统民族国家概念的冲击,从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崛起,到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作者都给予了深刻的剖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身份认同的部分印象深刻。当人们的消费习惯、信息来源、甚至价值观都越来越受到全球网络的影响时,我们该如何界定“我们是谁”?书中所举的例子,比如新一代的“全球公民”意识,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国家归属感的变化,都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评分《无国界的世界:民族国家的终结》这本书,让我对“国家”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只是关于政治和经济的宏大叙事,更触及到了个体层面的体验。书中细致地描绘了在不同区域,人们是如何因为全球化的进程而面临身份的重塑。例如,在一些依赖国际贸易的地区,当地的经济结构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国家政策的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同时,书中也提及了不同文化在接触和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张力,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份认同的挑战。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软实力”和文化输出的讨论,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在国家边界日渐模糊的时代,文化的影响力正变得愈发重要,甚至可以超越物质层面的交流。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正在悄然改变世界的微观力量。《无国界的世界:民族国家的终结》详细地剖析了信息技术、跨国资本流动以及全球性议题(如气候变化、流行病)如何一步步侵蚀传统民族国家的权力基础。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非国家行为体”崛起的部分,例如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以及甚至是一些网络社群,它们的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了一些小国政府。这让我深思,当我们谈论“治理”时,我们是否应该扩展我们的视野,纳入这些新的参与者?书中也探讨了由此带来的挑战,例如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评分读完《无国界的世界:民族国家的终结》后,我脑中涌现了许多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想象。书中对于科技发展在瓦解国界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如何打破信息壁垒,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何让地理距离变得不再重要。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我深以为然的是,当个体能够通过网络直接连接到世界各地的资源和社群时,传统的国家权力边界似乎也变得不那么牢不可破。书中提出的“数字游民”概念,以及一些跨国界的社会运动,都证明了这一点。它让我反思,在未来,我们所谓的“国家”究竟还能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们是否会看到更多基于兴趣、理念而非地理位置的“社群”兴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