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魅力I.C.E.:冰国淬炼的生活竞争力

北欧魅力I.C.E.:冰国淬炼的生活竞争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北欧生活
  • 冰岛文化
  • 生活竞争力
  • 个人成长
  • 职场技能
  • 思维模式
  • 幸福感
  • 自我提升
  • 文化洞察
  • 极简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Intelligence,智慧,是古老经验的传承与历练
Creativity,创意,是生活体验与美好感受的汇聚
Elegance,优雅,是拒绝成为丑陋事物的坚持北欧橱窗创办人黄世嘉以令人憧憬的文字与影像,引领你我发掘北欧冰国睥睨全球的关键竞争力,实践在地生活I.C.E.无限想像。

从北欧风格学习「I」ntelligence、「C」reativity与「E」legance的生活美学

  一个台湾大学毕业生,因缘际会跑到挪威的一家软体公司,开始第一份工作,也展开了一段不同的人生。他发现到,原来,很多从小到大被灌输的观念,不见得都是唯一或正确的。原来,除了美国与日本的价值外,还有很多别的价值存在;原来,有个国度不超时工作、让小孩子从小面对危险、女权如此之高涨,生活却如此之惬意、国家却如此之富有。

  这样的不平衡,一直困扰着他。他决定把北欧惊奇体验记录下来,不是用纯粹游记的方式,而是以台湾人特有的进取以及创意,来诠释这些观察,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样的culture shock当中,找到该有的立足点,也希望帮助一些有类似困扰的人,找到一个新的小径。

  本书是黄世嘉集结两年北欧生活经历,与北欧生活型态观察,首次提出见解独具之北欧生活观点,内容特别强调「I」:intelligence(智慧)、「C」:creativity(创意)与「E」:elegance(优雅)的北欧生活观点。

  黄世嘉以北欧生活经验,对应台湾生活型态之僵化盲从,期待带领国人寻找、体验在地的「I」、「C」、「E」,活出不做作的与众不同。全书文章简短俐落,故事精采有趣,可读性高。文字描写具画面感,激发读者想像空间;书中近250张的北欧生活、风景、设计、商品图片,充分带领读者感受北欧生活风格,领略「ICE」生活体现。这本「快乐的苦旅」,也试图用经济观点来跨界诠释小小的生活体验,希望在潜力十足的台湾,激起更多的创意火花。

作者简介

黄世嘉

  台大商学系毕业,毕业后于挪威工作两年,担任Opera Software公司亚洲商务发展经理;回台后创立「北欧橱窗」公司,并从事专栏写作。

  在挪威工作期间,黄世嘉大量观察参与北欧各国生活,深受当地简约平实的生活型态影响,并为北欧富含「智慧」、「创意」、「优雅」的生活风格感动。因受北欧独特生活观点启发,黄世嘉回国后积极引进各种北欧风格生活概念,与知名设计师之品牌风格商品与活动,成为国内北欧生活风格指标专家。

好的,以下是为您构思的一本与《北欧魅力I.C.E.:冰国淬炼的生活竞争力》内容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 --- 书名:《时间之织:失落的纺织工坊与古老的手艺复兴》 内容简介 一、 引言:尘封的记忆与古老的呼吸 翻开这本书,便如同走入一条幽深的小巷,空气中弥漫着亚麻的清香与旧木头的沉稳气味。这不是一部关于现代工业效率的赞歌,而是一曲献给那些被时间遗忘的、需要耐心和匠心的古老手艺的挽歌与复兴宣言。《时间之织》深入探索了二十世纪初,欧洲乃至全球手工业在工业化浪潮冲击下,如何艰难求生、传承,并最终在当代社会寻找到新的生命力的历程。本书聚焦于“纺织”这一古老技艺,从纤维的源头到成衣的诞生,揭示了隐藏在每一根丝线背后的历史、文化与人性。 二、 纤维的史诗:从田野到经线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读者回到纤维的故乡。我们不再将棉花、羊毛或丝绸视为简单的原材料,而是将其视为承载着风土人情的“生命体”。 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我们探访了最后一位仍在坚持传统浸染技艺的靛蓝染坊主。他讲述了如何通过与自然的对话,而非化学制剂,调配出永不褪色的深邃蓝色。书中详细描绘了利用植物提取物进行色彩固定的复杂过程,以及这种“慢染”哲学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在苏格兰高地的荒野中,镜头转向了羊毛的秘密。我们记录了一群世代牧羊人与羊群共生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再盲目追求产量,而是根据不同山坡上生长的草料,区分羊毛的特性,从而为特定工艺(如粗花呢或卡迪根)选择最适宜的纤维。这一部分不仅是对纺织技术的回顾,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反思。 三、 机械的低语与手工的坚持:工艺的断裂与重塑 工业革命的铁蹄无情地碾压了手工作坊。本书的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技术进步带来的阵痛与选择。 我们详细分析了手工提花机与机械织布机在效率上的巨大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如何导致了大量手艺人的失业。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终结。在意大利科莫湖区,一家拥有三百年历史的丝绸工坊,面临着破产的危机。他们没有选择彻底转型,而是决定将“不可替代性”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书中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他们如何利用祖传的手工花样设计,结合精确的数控技术进行辅助,最终生产出成本虽高但艺术价值无可估量的定制面料,成功吸引了全球顶尖奢侈品牌的目光。 此外,本书还对比了东欧地区,一位老木匠如何将制作梭子、锭子等工具的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被尊重的艺术品,确保了每一台老式织机的核心部件都能保持其独特的“手感”与精度。 四、 编织的哲学:纹理中的语言学 纺织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是一种文化语言。第三部分是本书的精髓,它试图“破译”不同纹样所蕴含的社会信息。 苏格兰格纹(Tartan)的身份政治: 我们追溯了苏格兰格纹从部落标识到国家符号的演变过程。不同颜色的配比、线条的粗细,无不代表着特定的家族历史与政治立场。书中收录了多位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访谈,揭示了格纹如何成为苏格兰文化抵抗精神的载体。 日本刺绣中的“留白”: 探讨了日本传统刺绣(如“霞缝”)中对“间”和“空”的极致运用。这不是对空白的放弃,而是对视觉张力的精确控制。通过对当代著名刺绣艺术家“田中先生”的案例分析,我们理解到,在极简的背后,隐藏着比繁复堆砌更为精深的哲学思考。 中东地毯的叙事诗: 深入研究了波斯和土耳其地毯中复杂的几何图案和植物元素,它们如何讲述关于游牧迁徙、家庭结构和宗教信仰的故事。一张地毯,往往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视觉族谱”。 五、 活着的遗产:当代手艺人的困境与未来 在本书的最后篇章,我们关注那些将古老技艺带入当代生活的年轻一代。他们面临着技术迭代的巨大压力、市场对低价产品的习惯,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难题。 我们跟踪了一群定居于偏远山区的年轻设计师,他们尝试将传统的手工编织技术应用于现代功能性服装的设计中。他们如何平衡传统手工艺的“慢”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快”?他们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全球消费者解释一件手工制品背后的价值和时间成本? 《时间之织》最终传达的核心信息是:手艺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否取代机器,而在于它所蕴含的、机器无法复制的——时间、情感、以及对原材料的敬畏之心。这本书邀请每一位读者,放慢脚步,重新审视我们日常所接触的物品,去感受那“时间之织”下,所蕴含的沉甸甸的生命力。 目标读者: 对文化人类学、工艺设计、历史研究、可持续时尚以及生活美学感兴趣的读者。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Intelligence 北欧智慧
  古代的北欧人在冰雪的恶劣环境,体认大自然与生命的力量,克服饥寒,征服海洋,培养了勇气与智慧。现代的北欧人,建立了完善的制度,让人才得以发挥,人性得以提升,却同时提振经济、改善生活,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看似简单微小,实则深具智慧与力量的思考与远见。

1. 北欧BOBO
2. 从北欧看消费价值
3. 北海小英雄
4. 同居的时代
5. 两性与单身
6. 滑雪板的人生舞蹈
7. 美妙的飞行经验
8. 从崃湾到黄山的苦旅
9. Be Cool
10. 瑞典设计年,「官商勾结」

第二部分 Creativity  北欧创意
  创意,每个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用得出来。就好像有的人语言讲的特别好,在语言学不好的人眼中,简直是又羡慕又生气。其实,很多事都有脉络可寻,也都值得去学那些脉络。21世纪的资讯已经随手可得,要发挥创意,最重要的其实是如何养成构思能力,如何知道自己站在那个座标上,知道自己有那些资源可以运用,最后,表现的手法还要独特高雅。北欧小国寡民,却能创造出这么多影响世界的品牌、设计、创意以及概念,其中必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镜之处,其中之一,就是学会怎么样「生活」,因为生命就是最好的养分。

11. 北欧的简单幽默,深入人心
12. 语言小品随想
13. 兴趣,交友无国界
14. 总裁行销
15. 概念行销,抓到消费者的细腻潜藏需求
16. 创意与知识带动经济成长
17. 第二个家与观光
18. 会生活的人才
19. 从民歌风潮看北欧设计

第三部分 Elegance  北欧优雅
  北欧的优质生活,是令人羡慕的资产,无论是对品牌魅力的加分、对国家的形象、对下一代的耳濡目染、对设计艺术气氛的滋润,美学的社会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景要保护」、「运用设计与科技,化腐朽为神奇」、「学习把火力放慢,不躁进」、「鞑伐丑的人事物」,这些都是北欧已经做过的事,我们也都有机会运用看看。

20. 北欧魅力
21. 浸在不言中──冰岛蓝湖
22. 极光旅馆
23. 金炉理论
24. 诚实是可贵的
25. 当日本遇上北欧
26. 当日本遇上北欧二
27. 全民美学运动
28. 北欧设计的文艺复兴

后记  不亦快哉

图书序言

新实华主义

∕李仁芳

 

最近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机会与三十几位有国际培训经验的中、青代的设计师与设计主管深入谈话。总长六、七十小时的深谈,让我深深感觉到台湾这群设计人的无奈。他们共通的感触时,社会上有共识说「设计力」与「创造力」的开发,是台湾未来前途之所系。他们并不以为然,他们比较忧心的,反倒是台湾的社经各界领导者,与一般常民百姓「鑑赏力」的开发才是台湾的大挑战。就像本书所言,因为瑞典人是世界上最会使用设计的消费者,才使瑞典成为设计大国。

 

黄世嘉敏锐地观察到我们的生活「太喜欢填空」,不懂得留白,总之就是「火力过旺的金炉」。就像我曾提过的:

 

「开路,一定要把树砍掉;首善之区的台北,事实上市内没有一条河川让市民有亲水性的游赏空间;水泥建筑似乎一定要吞噬城市的山色水气适合人居住的半农半城空间,『振衣白练江,濯足万里流』,是台北市民遥不可及的梦。

 

我们也很难得在台湾的城市?看见市民与群鸟会聚共乐万年春,『俯仰终宇宙』的天人合一场景。」

 

如果我们的绅士觉得非戴劳力士表不称酷,我们的淑女觉得肩背一个Louis Vuitton包会让她身上发射出光彩,当他们看到黄世嘉在书中报导的LV店开在哥本哈根的样子,以及劳力士店旁边就是面包店,应该会觉得匪夷所思。再说到挪威的奥斯陆最近刚取代东京,成为全世界生活费最贵的城市;但是一直到了2006年底,奥斯陆才开了第一家LV店,生意成败如何尚在未定之天!

 

这样子我们可能慢慢有一点了解北欧式的宁静,那种云耳欲聋的宁静,以及如何不用做作的酷,不必装模作样的酷,就能表现出真正的「实华」,而不是「虚华」!Scandinivian Cool可以直接用简约的温润、用生活与工艺的质感,安静但清晰地传达。

 

简单,其实就是最大的豪华。

 

就如黄世嘉所言:

「概念、设计、品牌,都是这场美学剧的演员,剧本就是北欧人的生活。」

 

如果我们要从「劳动自信」与「工厂自信」,走向「美学自信」;如果我们要超越「拼价格」的老戏码,在国际产业舞台上,开始跟人「拼感动」,我们第一件要彻底反省的是要像北欧人那样,重现居家,学会怎样生活,因为生命就是最好的养分。要懂得生活、品尝人生。不是只会超时工作,反而是要努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品质。我们要学习怡然自得,快意生活!

有了「实华」的生活,我们才可能有「实华」的设计,也才有可能有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作者为政治大学科管所教授)

 

 

以设计诠释生活

∕符力明(Flemming Aggergaard

 

二○○六年,荷兰有一项针对九十个国家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丹麦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民族。

 

在我看来,丹麦人快乐的理由是在于他们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这包括像是高所得、民主制度、设计良善而不会贪腐的政府等等重要因素,还需要有个人的自由空间并能彼此体谅包容。

 

服膺以上述价值的社会,将可以源源不绝地生出许多新构想,以智慧、创意和优雅为基础,为建设更好的明天努力。这些构想往往都能转化成新的产品和服务。简单举几个例子,Skype就是由一个瑞典人和一位丹麦人所发展出来的;新型态的永续能源,像是风力发电,也是从丹麦开始推广到全球。此外,在台湾你也能看到许多丹麦设计的创新礼品以及居家用具。

 

四处旅行而和新的文化相遇,对丹麦人来说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也都是取之不竭的灵感泉源。从维京人的时代至今日,丹麦人一直在向别的文化学习,了解别人如何应付其挑战。着名的丹麦作家安徒就说:「旅行即生活。」

我也相信,台湾人和丹麦人有很多地方都能相互学习。我们都是小国寡民,急切想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我在台湾所感受的热情和智慧,想必可以大大激发丹麦人民。因此,对于黄世嘉先生推动台湾与丹麦双边友好关系的努力,个人实在十分激赏;他将台式和丹麦式的生活风格搭起桥樑,双方都能由此获益甚多。

 

(本文作者为丹麦商务办事处代表

 

 

 

发掘隐藏在生活方式中的竞争力

∕毕恆利(Henrik Bystrom

 

北欧地区离台湾很远,文化也大不相同,即使有愈来愈多人前去旅游,却少有人能够发现真正的北欧国度。

 

过去五年来在台湾工作与生活的经验让我体认到,虽然瑞典和台湾不论地理位置还是文化都有一段距离,还是有许多共通之处。更重要的是,有许多项目只要有所了解,就可以彼此欣赏。因此,除了观光之外,双方面的贸易、投资、学术以及文化交流仍大有可为。以个人的经验来看,唯一的侷限就是在于缺乏彼此认识。虽说一般都还抱持正面的心态,仍不脱几个刻板印象;许多人无法确实领会现代社会及其成就的本质是什么。瑞典人对台湾的态度是这样,而台湾人对瑞典还有其他北欧国家的态度也是如此。

 

因此,我觉得《北欧魅力I.C.E.》这本书是个很好的开始。本书中试着要以重点指出北欧地区的各项成就以及其现代生活,介绍给台湾人认识。创新、经济发展、时尚生活风格和设计,都是台湾人应该会很有兴趣的几个领域。台湾朋友如果想要更深一层了解北欧地区的风土民情,我强烈推荐他看看这本书。

 

我所认识的黄世嘉先生是位年轻而有冲劲的企业家,坚信北欧设计在台湾一定能推广开来。这股热情是基于他在北欧各国的实际生活体悟,还有后来的多次旅行和交往经验。他所创立的「北欧橱窗」引进许多时尚北欧产品,让台湾市场上也能买到设计精良、功能完备又优雅的北欧商品。

 

北欧地区的经济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依然昌盛,前景与展望更是放眼全球。通讯领域的尖端科技、车辆安全以及电子器材、生命科学还有环境保护,都是我们繁荣的强项。北欧各国也找到一种模式,可以把社会福利体系和高度自由而开放的经济结合在一起。

 

北欧式的生活风格,也表示我们对生命的任何可能发展都抱持相同态度。相较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我们并不容许歧视,而且对性别议题也都有高度的认知。

 

北欧生活风格也意味着尊重环境、热爱大自然。我们那边的人往往是在大自然中度过大部分休闲时间,像是健行、滑雪、划船、游泳、钓鱼,打猎。这么看来,所有北欧国家很早就积极投入宣扬环境还有地球的未来已受到严峻挑战,也就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北欧的设计早就举世闻名。事实上,IKEA已成为全球的领导品牌,也在台湾极为成功。走进IKEA的店里逛逛,你就能浏览物美价廉的瑞典和北欧设计商品。

 

当然,北欧的设计还不仅只于此,台湾还引进了好些其他的公司和设计师,有许多你都可以在「北欧橱窗」的店面和网页里找到。

 

北欧设计的本质是功能(我们和中国人一样是讲求实际的民族)、简约(我们喜好简单但优美的外形而不需太过华丽的颜色)以及优雅(简约和功能可以做得非常吸引人)。

 

真希望来自北欧各国的设计能在台湾更推广开来,我很有信心台湾人只要接触到这些产品就会爱上它们。北欧设计远远超过传统认为的「居家服饰和用品」。有好几家瑞典厂商发现,改善工业产品的设计确实可以提升销售量。我想这原因再简单不过了:我们工作时,也想能够像在家里一样用到良好功能和优雅的设计,相同的道理对所有商品都适用。

 

然而成功绝非偶然。这需要像是黄世嘉先生这种热心人士的努力和奉献,领先群伦开设新店、设立网站,还针对推广北欧观点的主题写作出书。

图书试读

前言 北欧到底有什么魅力?

北欧,没有太多人造访过,更没有多少人曾在当地居住;当然,也少有人会拿北欧的尺规回头衡量、规范自己。我的人生中刚好出现了这个别人没有的机会。正因为这样,我决定让这个体验跟学习更具体、深入一些;因为,我认为透过与他人分享,或许能让我这段经历产生更大的价值。

上大学时,我赶上了Netscape时代,在通识课程中学写网页设计语言HTML;现在看来平淡无奇的网页,当时却引起全班无数的惊唿与赞叹。毕业前,我选修了策略管理与电子商务课程,有幸在出社会之前,多了解了一些世界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网际网路这方面的展望。

还记得,当时股市冲上万点,每当管理学院一下课,公共电话亭外总是挤满学生,等着排队下单(当时还没有多少人拥有手机)。外商与本土知名企业纷纷到校园征才,这般充满乐观氛围的台湾经济,给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自信的开始。

只不过,这样的环境其实已在悄悄转变。产业外移、人才外流,社会价值也遭遇挑战。就在这个转变的时刻,因缘际会,透过国际商管学生会(AIESEC,註:AIESEC是法文全名的简称: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Etudiants en Science Economiques et Commerciales,英文名称为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在台湾教育部登记的名称为「中华民国大专院校经济商管学生会」),我得到挪威软体公司 Opera Software 的工作。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很幸运地与来自十八个国家的人并肩工作,借机了解各国文化在职场所展现的不同面貌,并且分享彼此在异地工作与生活的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透过这样的经历,我因此能够用一个比较宽广的角度,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体验。

透过这段难得的北欧工作经历,与其说我因此学到新科技跟新观念,不如说是学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至少,它的遥远与陌生,打破了我原本非常单一的价值观。例如,我是在北欧生活之后,才发现自己在台湾的二十几年,受美国与日本的文化影响甚深却不自知。

北欧的人民不超时工作,看重享受生活胜于发展经济,大家的生活却能如此惬意自在;不仅国家富有、男女平等,人民对政府也相当信任。某个程度上,它最接近我脑海中的社会主义理想国。

「工作时有效率、有方法,原来可以完成更多事,并且还能早早回家!」

「窗户,是每个员工上班的基本配备。老板的办公室,居然是全公司最小、最破的一间!」

「挪威断崖上,经常可以看到小孩恣意奔跑,一旁的爸妈却不管;甚至会把小孩像拖车般挂在脚踏车后面,在公路上狂飙(台湾的父母把小孩看得很紧,孩童意外却不知是挪威的几百倍)。」

这样的不平衡,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别人的生活跟我们差这么多?为什么北欧人有办法这样闲适过日子?为什么每次一回台湾,就觉得浑身好像哪里不对劲?我后来终于发现,原来,真正的 culture shock,起因于模煳的自我认同。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北欧魅力I.C.E.:冰国淬炼的生活竞争力》这本书,我本来还犹豫着要不要花时间读,毕竟生活已经够忙碌了。但当我翻开之后,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了。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它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讲述北欧人在各种情境下的应对方式,让你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connection”(连接)的部分,它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连接。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孤立,即使身处人群,也常常感到孤独。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连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它也提到了北欧人如何利用社区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这让我联想到台湾的社区互助精神,但又多了一份北欧特有的从容和秩序感。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也体验了一次“冰国淬炼”,对如何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建立更健康的连接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天啊,最近收到朋友送的《北欧魅力I.C.E.:冰国淬炼的生活竞争力》,本来以为书名听起来有点沉重,结果一翻开就停不下来!我一直都对北欧文化充满好奇,总觉得那里的人生活节奏好像比较慢,但又能在各个领域表现得那么出色。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窥见了冰国人民的真实生活哲学。它不是那种讲大道理的励志书,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点点渗透北欧人的“I.C.E.”精神。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 lagom ”(不多不少刚刚好)的章节,这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常常被“多做一点”、“再拼一下”的社会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人量身打造的。书里也讲到了如何在大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这对我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平时工作压力大,常常觉得身心俱疲,能有这样的引导,真的像是及时雨。而且,书中的语言非常流畅,即使是对北欧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进入情境,跟着作者的笔触一起体验那份来自北国的独特魅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也沾染上了一点点北欧的宁静和从容,开始思考生活中的“刚刚好”是什么意思,也尝试着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白。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看到《北欧魅力I.C.E.:冰国淬炼的生活竞争力》这个书名,我还有点担心会是那种枯燥的说教文。但真的读进去了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本书就像是一碗暖暖的鸡汤,但又不是那种空洞的空洞的慰藉,而是有扎实的内容和深刻的道理。书中反复提到的“empowerment”(赋权),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它不是指那种权力上的赋权,而是指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让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北欧人是如何通过教育、社会福利以及对个人能力的培养,来真正实现“赋权”的,这一点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书中也谈到了北欧人如何看待“失败”,以及如何从中学习并继续前进,这对于我们这种容易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的心态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启示。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上的转变,让我觉得生活中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从容。

评分

最近读的《北欧魅力I.C.E.:冰国淬炼的生活竞争力》,真的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以为北欧人就是生活在童话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们生活中更真实、更接地气的一面,也揭示了他们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淬炼”过程。书里有一章讲到“innovation”(创新),我原以为会是技术上的创新,但书中更侧重于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创新。比如,他们如何通过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来激发创造力;如何从小事做起,不断优化自己的生活体验。这让我开始反思,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着做大事,却忽略了身边那些可以改进的小细节。书里也穿插了一些北欧的文化习俗,让我对他们的社会凝聚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书里展现的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是一种谦逊、务实、并且充满智慧的生活态度。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另一个维度的“竞争力”视角,不再只是单纯地追求外在的成功,而是更关注内心的成长和生活的品质。

评分

说真的,《北欧魅力I.C.E.:冰国淬炼的生活竞争力》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的,当时看到书名,就觉得有点意思,但又不敢抱太大的期望。没想到,读完之后,简直是颠覆了我对“竞争力”的认知!以往我们谈论竞争力,总是围绕着业绩、成就、竞争优势这些硬指标,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更深层次、更可持续的力量。它没有教你如何去踩着别人往上爬,而是强调一种由内而外的强大,一种能够抵御生活风浪的韧性。其中关于“ resiliency ”(韧性)的探讨,让我印象深刻。书里分享了许多冰国人民如何在恶劣环境下,甚至是在经历重大挫折后,依然能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的案例,这真的非常鼓舞人心。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大家好像都在跑步前进,一旦停下来,就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这本书给了我一种不同的视角,让我明白,真正的竞争力,不是跑得有多快,而是跌倒了能否再次站起来,并且不失去对生活的热爱。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对人生感到迷茫,或者正在经历人生低谷的朋友,它会带给你力量和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