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台湾的转型及其展望

战后台湾的转型及其展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部书所收入八篇论文,所探讨的内容归属两大范畴:一是战后台湾的土地改革,次为战后的文化发展。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论》对于战后台湾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文献作一个全面的回顾。

  第二部分《战后转型》共四篇论文,主要是针对一九五○年代台湾的土地改革而发,扣紧土地改革历史的政治经济学面向。第五篇论文则是阐述杨懋春(1904-1988)先生对台湾农村社会的观点。

  战后台湾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商社会的转化,必然牵涉作为传统文化根基的儒家思想与历史意识的变化,所以本书第三部分《未来展望》的三篇论文都与这两个议题有关,论述台湾文化变迁与廿一世纪海崃两岸关系的展望。

作者简介

黄俊杰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博士,曾任新加坡儒家伦理小组顾问,美国华盛顿大学、马利兰大学、Rutgers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东吴大学东吴通识讲座教授(兼任,2005)、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2005起)。现任台大历史系教授、台大「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画总主持人、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员。获得学术荣誉包括美国王安汉学研究奖(1988)、杰出人才讲座(1977-2002)、胡适纪念讲座(2005-2006)。

  着有:《战后台湾的转型及其展望》(2006)、《德川日本《论语》诠释史论》(2006)、Taiwan in Transformation(1895-2005)(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6)、、《转型中的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现况与展望》(2006)《全球化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挑战》(2004)、《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2004)、《孟子思想的现代诠释》(2002)、《大学通识教育探索:台湾经验与启示》(2002)、Mencia Hermeneutics: A History of Interpretations in China(2001)、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1999)、《孟子》(1993)、《孟学思想史论》(卷一)(1991)、(卷二)(1997)等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引论

壹、战后台湾的社会文化变迁:现象与解释

一、前言
二、社会变迁:都市文化、社会阶层与妇女的新动向
三、文化变迁:价值取向与民间文化的转变
四、思想变迁:中西思潮的激盪
五、结论

◆战后转型

贰、土地改革及其对台湾农村与农民的冲击

一、前言
二、战后台湾土地改革的背景
三、土地改革对台湾农村与农民的冲激
四、结论

参、战后初期土地改革前后自耕农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一、前言
二、土地改革后自耕农阶层的形成
三、新兴自耕农阶层所面临的问题
四、政府保护自耕农的措施
五、结论

肆、战后初期台湾的土地改革过程中的几个问题:雷正琪函见解读

一、前言
二、雷正琪函件的内容
三、日据时代历史背景与台糖公司土地的由来
四、国家资本主义之下农民台糖公司的紧张关系
五、光复初期土地改革与经济政策的矛盾
六、农复会在土地改革过程中的角色
七、结论

伍、战后台湾农村社会文化发展的一种解释:杨懋春的观点及其侷限

一、前言
二、杨懋春分析农村社会文化的方法论倾向
三、杨懋春的农村社会文化经验与思想渊源
四、杨懋春对台湾农村社会文化的看法及其侷限
五、结论

◆未来展望

陆、儒家传统与二十一世纪台湾的展望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战后台湾脉络中的儒家思想:曲解与误用
三、古典儒家思想的新启示
四、二十一世纪台湾的展望
五、结论

柒、历史意识与二十一世纪海崃两岸关系的展望

一、前言
二、台湾史的主题: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拉锯战
三、「急统派」主张的盲点及其危机
四、「急独派」的侷限:对中国近代历史意识的忽视及其原因
五、两岸关系的新展望:从历史/人民的立场出发
六、结论

捌、历史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台湾新文化:内涵、问题与前瞻

一、前言
二、台湾新文化的特质:「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台湾新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四、台湾新文化中的新问题及其对应策略
五、结论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