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郑清文作品的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郑清文勤勉不辍地创作,曾获多项文学奖,他的作品被英译、日译,小说集《三脚马》的英译本,在一九九九年十月以「兼顾地方特色,以及人类的共同性主题……也为英语圈的人画出鲜活的台湾」的理由,获得享誉美国的「桐山环太平洋书卷奖」小说奖,是为台湾文学与世界接轨的最佳典范之一。二○○五年七月,郑清文获颁国家文艺奖。二○○六年五月,「郑清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举办,在嘉义的国立中正大学校园热烈展开讨论,与会者坐满走道。
本书收编「郑清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部分论文,分「论述」与「国际论坛」两辑,大抵涵盖了郑清文小说、童话、评论,以及郑清文文学的翻译等各种面相。书附郑清文、江宝钗、林镇山的序跋,略述研讨会举办缘起,以及成书始末。书后系郑清文最新之生平年表、着作目录。欲理解郑清文文学及其典范化过程,并参与台湾现当代文学诠释者,本书不失为一本参考对象。
作者简介
江宝钗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代理文学院院长。研究领域为文学理论、台湾文学、女性文学。主要着作有《台湾古典诗面面观》、《嘉义地区古典文学史》、《白先勇与台湾文学史的构成》,主编当代小说读本《岛屿妏声》、《小说今视界》、《时代新书》,以及嘉义作家作品集、民间文学集等多种。
林镇山
加拿大雅博达语言学博士,现任教于该校东亚研究系所。主要着作有〈The Art of Discourse in the Story of Ying-ying」 (Tamkang Review)〉〈Rise Above the Ashes: Nu-ts,ai and Jen Tao chung-nien〉 (Germany: Franz Steiner Verlag Stuttgart),〈Love,Power,and Trope: Three Modes of Representing the Mother in ‘My Son Han-sheng,and ,Mother,s Love., 〉 (Lewiston: Mellen)
《树的见证--郑清文文学论集》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好奇。树,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叙事,是时间和自然的伟大见证者。郑清文先生用“树的见证”来命名他的文学论集,我猜想,他一定是从树的身上,看到了文学作品的某种特质——也许是那种历久弥新、在风雨侵蚀下愈发坚韧的生命力;又或许是那种扎根于土地、汲取养分、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般影响深远的文化力量。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郑先生如何将这种对“树”的理解,融汇到他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中。他会不会用一种非常细腻、非常人文关怀的方式,去解读那些作家笔下的情感世界?会不会从历史的纵深处,去探寻文学作品的根脉?我非常想知道,在郑先生眼中,哪些作品能够称得上是文学的“参天大树”,它们又为何能抵挡住时间的侵蚀,持续地给后人带来启迪和感动。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充满了对文学本体的尊重,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评分《树的见证--郑清文文学论集》这个书名,一瞬间就击中了我的心弦。树,那沉默的巨人,它的枝叶伸向天空,根须扎入大地,它经历四季轮回,看尽人世沧桑,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史诗。我想,郑清文先生以“树的见证”为题,一定是对文学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洞察,认为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像树木一样,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在其中沉淀出独特的价值。我期待在这本论集中,看到郑先生如何用一种充满哲思和人文关怀的笔触,去解读那些他所钟爱的文学作品。他会不会从树的年轮中,看到了文学作品的发展脉络?会不会从树的叶落归根中,体悟到文学创作的源泉与归宿?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会对那些经典作品进行怎样的“见证”,它们又是如何被他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文学评论,更像是一次与智慧的对话,一次对生命与文学之间深刻联系的探索。
评分拿到《树的见证--郑清文文学论集》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传递出的那种沉静而又坚韧的气质所打动。标题中的“树”意象,实在是太精妙了。树,它根植于大地,向上伸展,接受阳光雨露,又默默承受风霜雨雪。它既是生命的象征,又是时间的载体。我想,郑清文先生选择这个意象,一定是对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也如同树木一般,需要经历时间的洗礼,才能显露出其真正的价值与不朽的生命力。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评论,更像是一种文学精神的传承与探寻。我期待着,在郑先生的笔下,能看到他对那些经典作品的独到见解,那些被时间证明的、值得被反复阅读的佳作,是如何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光芒的。我也好奇,他会如何剖析这些作品的灵魂,挖掘出它们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以及它们对我们当下所能带来的启示。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是浮光掠影的解读,而是沉浸式的、带有温度的对话。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树的见证--郑清文文学论集》,这是一个多么诗意又充满力量的标题啊!“树的见证”,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年来,古老的树木静默地矗立在天地之间,它们亲历了风雨,经历了四季的更迭,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目睹了无数生命的诞生与消逝。郑清文先生,作为一位文学的耕耘者,他的文字,想必也承载着这样的厚重与深邃吧?我期待着,通过他的笔触,能去解读那些树木无声的诉说,去感受生命中最本真的脉动。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学评论,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可以窥见作者的心灵世界,以及他对生命、对自然、对文学的独特理解。我好奇,他会如何将那些抽象的哲学思考,那些细腻的情感波动,融入到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之中?又或者,他会用一种怎样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饱含深情的心?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让那些文字引领我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精神空间,去探索那些隐藏在现实之下的,更深刻的意义。这本书,注定会是一次与智慧的对话,一次与灵魂的共鸣。
评分这是一本名字就带有一种古朴而又深邃气质的书——《树的见证--郑清文文学论集》。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古老的森林,树木层层叠叠,每一片叶子,每一道年轮,都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故事。郑清文先生,他的文学评论,我想也如同这些树木一般,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带着智慧的光芒。我期待着,在这本论集中,能够看到他对文学作品那种“见证”式的解读。不是表面的赞扬或批评,而是深入其肌理,去感受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去体味它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以及它对人性永恒命题的探讨。我想,这本书不会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个体经验的分享,是对文学生命力的礼赞。我好奇,郑先生会如何从一棵树的默默生长中,联想到文学的繁荣与传承?又会如何从树的顽强生命中,感悟到作家创作的坚韧与不屈?这不仅仅是一本文学评论,更像是一次关于生命、时间与不朽的哲学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