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杜松柏教授多年研究艺术与美学理论的专门着作。主要在由中国文学的形象结构切入,以解决形象思维的问题,并如逻辑思维般建立了形象思维的方法,以突破古今中外此一研究的瓶颈。全书分上、下二篇。上篇究艺术原委,以进化论的观念,深入艺术的实际,由郑板桥揭举画竹的过程——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扣合辨析相关的艺术着作,实事求是,而成〈引论〉、〈论外物〉、〈论内感〉、〈论形象〉、〈论臆构〉、〈论情感〉、〈论美感〉、〈论形式〉、〈论才力〉、〈论手巧〉,而归结于〈论艺术〉。
下篇由〈引论〉以论形象思维迄未建立之故,与建立之难。中国文字其结体之基本,则全为形象思维之结果。由〈论思维方法的发展〉、〈论形象思维的体现〉,以明二者的关系,明揭概念系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上。论形象思维的原则,则归结了十六项。论无法式的形象思维有三类。论形象思维法的树立,有十二法式。其成就应超过了维科的《新科学》。因为维科只建立了三项形象思维的原理。此一成果乃作者的贡献,为艺术的创作开出了准则。而且是中国文字积累了形象思维资料之故。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顿悟”的喜悦。作者在阐述“艺术原委”时,并没有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艺术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等深层动因。他认为,艺术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根植于人类生存的根本需求——对美的追求,对意义的探索,以及对情感的表达。而“形象思维”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它是一种非语言的、直观的、充满联想的沟通方式,能够直接触动我们的内心深处。作者通过对具象与抽象、写实与变形、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分析,揭示了形象思维在塑造艺术作品时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一双慧眼,能够穿透艺术作品的表面,看到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和创作冲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精神的书,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世界、理解自己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不算短,但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作者对于“艺术原委”的解读,并非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地展现了艺术是如何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孕育、生长、变异的。我特别喜欢他对不同媒介艺术的比较分析,无论是绘画、雕塑、音乐还是文学,他都能精准地把握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审美规律。书中的“形象思维”部分,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它揭示了人类大脑处理信息、创造世界的独特方式,那种跳跃性的、直觉性的、充满隐喻的思维模式,正是艺术得以诞生的基石。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哲学和心理学概念阐释清楚,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乐在其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发生了 subtle 的变化,看待事物不再那么线性,而是开始尝试从更广阔、更抽象的维度去理解。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其背后那神秘而迷人的世界。
评分初读此书,就被其宏大的视野和深邃的洞见所折服。作者对于“艺术原委”的追溯,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从原始时代的岩画,到中古时期的宗教艺术,再到近现代的观念艺术,他都给予了深刻的解读。这种跨越时空的梳理,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艺术发展的脉络和逻辑。书中对于“形象思维”的阐释,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他并非仅仅将形象思维视为一种绘画或写作的技巧,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通过对大量艺术作品的细致分析,作者证明了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着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和理解。我尤其欣赏他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研究,这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让我们反思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主体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既有波澜壮阔的景象,也有细致入微的风景。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当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灵动。作者在探讨“艺术原委”时,并没有采用那种板着脸孔的学究气,而是将艺术史的进程娓娓道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们在艺术的长河中漫步。他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艺术的分析,既有宏观的把握,又不乏微观的洞察。而关于“形象思维”的论述,更是充满了哲学思辨的色彩。作者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它如何能够超越语言的局限,直接抵达人类的情感和潜意识。我非常赞同他对“直觉”和“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的强调,认为这正是形象思维的魅力所在。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在于其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关照。它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一次精神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论艺术原委与形象思维【平】》。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灵魂漫游。作者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剖析了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哲思与生命体验的交融。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到东方古典的写意山水,再到现代主义的抽象表达,作者都信手拈来,将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艺术形式串联起来,勾勒出艺术发展的宏伟图景。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意象”的探讨,那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东方美学理念,在作者的阐释下,显得格外鲜活而深刻。他不仅仅是在介绍艺术,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感受、去体悟艺术背后那股澎湃不息的生命力。书中的语言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时而又如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读来让人欲罢不能。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艺术的认知,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而是开始追溯其深层的精神内核。这种对艺术本质的探索,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万事万物,皆有其艺术的原委,皆可化为动人的形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