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由经济大师 汤玛斯.索威尔,巧妙运用历史典故、世界资料,
抛开复杂方程式与图表,不靠任何专有名词,轻松学会经济学,
看透人类经济行为的背后的思考逻辑。
《华尔街日报》、《华盛顿时报》、《政策期刊》、
《美国旁观者》、美国企业研究院、自由放任书屋 强力推荐
各方推荐
中华经济研究院 副研究员 谢宗林
清华大学经济学系 副教授 吴世英 专业审定
政治大学金融学系教授 殷乃平
清华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黄春兴 严选推荐
「清楚、简洁,在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学家生涯中,索威尔成就辉煌。」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本书不但对经济学门外汉有用,律师、政治人物,当然也包括经济学家,也会觉得受用无穷。」
──威尔(George Will),《华盛顿时报》(The Washington Times)
「百万读者引颈盼望这本书,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了解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他们不想了解方程式、图形、或是教科书的术语,只想知道经济学的精义。而本书是由全国最好、言语最清晰的作家所写。」
──麦克.诺瓦克(Michael Novak),美国企业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如果想用一本书提升经济学方面的能力,就要看索威尔这本书。」
──《政策期刊》(Policy magazine)
「喜欢索威尔的读者会发现本书不但好读,且有好的资源。」
──《美国旁观者》(American Spectator)
「本书足以跟亨利.赫兹利特的《一课经济学》相互匹配。」
──「自由放任书屋」(Laissez Faire Books)
「这是一本没有术语、图形、方程式,富含许多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问题的例子与解释。」──瓦特.威廉斯(Professor Walter Williams),乔治.梅森大学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
「本书肯定会变成每门教授经济学导论的补充教材,对每一个希望了解真实世界如何运作的人来说,更是一本不可少的读物。」
──理查.艾伯林(Richard M. Ebeling),Freedom Daily
作者简介
汤玛斯.索威尔 (Thomas Sowell)
现任史丹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胡佛研究中心(Hoover Institution)资深研究员(Rose and Milton Friedman Senior Fellow)。于1990年,获得美国企业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颁发之法兰西斯.鲍伊尔奖 (Francis Boyer Award),并于2002年得到美国国家人文奖章 (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 ,肯定在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多元化学术领域的成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约翰逊 (Paul Johnson) 也称赞其为「美国最重要的哲学家」。
《推荐序》门外汉也能懂的经济学
殷乃平
对初学者而言,经济学原是社会科学之中,最不易入门上手与精通娴熟的一门学问。记得早在读大学时,经济学的英文一词──「Economics」,被某些同学以台语谑称为「唉哭那没哭死」。
其实,经济学是以逻辑分析方式,将人类众多的经济行为归纳、分析,寻找出经济与市场的共同规则来。当然,人,本身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动物,而所有人的行为也不是可以完全用一个单纯的原则就可以概括的。所以,在归纳过程中,又必须用一些假设前提,将某些异常行为排除在外。如此一来,经济学就开始变的更加复杂。同时,为了更有系统的分析,数学方程式进入经济学理论的核心,由早期从物理数学借过来使用的微积分,到专供社会科学使用的逻辑数学,进而走向高级统计学、拓扑数学与更复杂的数学模型等,让许多人钻进经济理论之后,就很难再钻出来。当然,历年来,不幸阵亡的学子更多,各学校应该都是族繁不及备载。对大学一年级的新鲜人来说,如果思维理念仍然停留在高中的贝多芬(背多分)阶段,无法先调升到另一个新的层次,那么,经济学可真的就成了「唉哭那没哭死」。
这本由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的汤玛斯.索威尔 (Thomas Sowell) 教授所撰写的基本经济学,不以艰深的理论,而是运用许多在生活中、社会上、市场内人们所常见的鲜明实例,带引出许多简明易懂的经济道理。譬如本书从价格的决定着手,将市场中影响供需的因素娓娓道来,而经由价格对物品所产生的分配理论,以及当不同地区价格差异产生的贸易行为,和价格管制产生的供需失调、黑市等问题,以各个不同的实例一一的分析讨论。更为关键的是,作者把经济学基本教义派常常以假设前提排除掉的一些现实因子,从新检验。例如,索威尔指出,在贫民区做生意的单位成本高,贫民的负担自较高;与经济学原理中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环境下,均衡价格一致的结论有颇大的不同。其实,在真实世界里,完全竞争市场根本不存在,可是读死书的人却多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现实环境,于是他们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现实的市场失望、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却从未先行检验为何其假设前提不符现况?
本书与索威尔所撰写的另一本「活用经济学」相近,只不过「活用经济学」谈的是政府「政治正确」情形下,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对经济有那些后遗症,是一本政治经济学;本书所谈的完全是一般市井小民的经济道理。索威尔善长执简御繁,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用日常简单的实例来剖析复杂的理论,是一本非常另类的经济学。对于没有接触过经济学、或是读经济学时经常感到挫折的人来说,这是是一本平易近人的读物;对于正在攻读经济学的人来说,更是一本不可或少的课外教材,因为它不但提供了许多经济理论的实例佐证,使学者能够更清晰的了解教科书中的内容;同时,它也告诉学者,「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另一个境界为何。
市场经济中,能够竞争生存者才是赢家,而这本书在美国问市后好评如潮,更把经济理论的诠释带入一个完全不同,而更容易了解的新方向。换言之,二十一世纪的新经济学在许多不同的崭新尝试之下,似乎也慢慢的步出传统的象牙塔,开始展现其新貌。
(本文作者为 政治大学金融学系教授 殷乃平)
《推荐序》精通经济学逻辑思考的入门书
黄春兴
自发行《基本经济学》英文初版 (Basic Economics,2000年) 以来,本书就佳评不断;出版社只要随意翻译其中一二位名家的推荐文,其宣传效果便绰绰有余。因此,我这篇序文,也就求其短,盼能顺利地把英文作者介绍给中文读者。
该书出版时,索威尔已经是七十岁的资深经济学家,也是给知名报纸和杂志写了三十多年的资深专栏作家。其实,他从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后不久,就出版过经济分析式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然而,在经历了一辈子的经济理论和实务的教学和撰写后,他才出版这一本「为一般民众而写的经济学入门书」;三年后,他进想一步让「一般读者了解我们当代的若干经济议题」,又出版了《活用经济学》(Applied Economics,2003年)。书写两书的目的,他在本书修订版 (2007年) 的卷后语中说得很清楚:「基础经济学可提供若干工具,让人从逻辑意涵以及实际影响的角度,来评估政府政策和建议。如果这本书能对前述目的有所贡献,就算成功完成它的任务了」。
他关心的是市民对于政府政策和建议的盲目信任,又忧虑他们「对经济学的专业行头没有兴趣」。一般而言,市民容易迷惑于政界与媒体对于经济议题的耸动描述和道德优越性的假诉求。索威尔是一位保守派经济学家,很自然地扛起向世人解说的使命,釐清哪些经济政策和建议逻辑上可以实现而哪些不能。对了,我得註解一下:保守派 (conservatives) 不是反对改革的保皇党,而是相信民间社会的力量和效果时常优于政府的作为和干预。由于索威尔还是一位非洲后裔,他恳请市民仔细思考政客的选举支票和竞选政策的苦口婆心也就更令人侧目。
他是一位逻辑严谨的保守派自由主义者。当有记者(John Hawkins)问他是否同意美国政府补偿早期黑奴的后代时,他坚决地反对道:「的确,遭奴隶的黑人先祖是受到伤害;如果他们活者,是应该受补偿。但他们的后代若不是在美国出生,其处境会较现在差很多;若补偿他们,反而是对当前其他人的伤害。」这就是真诚的自由主义者,不会违背他的信仰去接受政治上的收买或利益。
他的坚持,是出于对经济逻辑的精通。在他看来,经济逻辑「就是要让读者学会透过经济政策与经济体系所创造的诱因,而不只是透过他们宣称要达到的目标,来审视那些政策与体系。」(前言) 在第三章讨论管制时,他便提到类似的例子:会有政治人物主张兴建新生公园给穷人休闲使用,却不知道一旦公园落成,环绕公园四周的都将是上亿元的豪宅和他们的主人。在经济学里,像这类想像的政策目标和实际结果存在巨大落差的例子随处可见,这可请读着好好阅读和深思。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最近因為工作上需要,我不得不開始接觸一些跟經濟學相關的資訊,本來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隨意挑了這本《超簡單經濟學—大師教你一本貫通》,沒想到卻意外地讓我找回了學習的樂趣。書裡的內容結構非常清晰,從最基本的供需關係,到比較進階的賽局理論,都循序漸進地介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資訊不對稱」這個概念,書中用中古車買賣的例子,把買家和賣家之間資訊掌握的不平等,解釋得非常到位。這讓我在工作中,在判斷一些合作夥伴的行為時,多了一層思考的角度。而且,作者在講解一些理論時,總是能巧妙地結合時事,例如提到通貨膨脹,就順帶分析了近期的物價上漲現象,讓我覺得學到的知識非常實用,而不是紙上談兵。這本書的編排也很用心,每個章節後面都有小結,方便我複習,也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會覺得疲憊。老實說,我之前對經濟學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但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的想法,讓我覺得經濟學原來可以這麼有趣且貼近生活。
评分我一直對社會現象背後的邏輯很有興趣,但又覺得要深入了解,動輒需要看很多厚重的學術著作,實在是個不小的門檻。《超簡單經濟學—大師教你一本貫通》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這種「淺嚐者」量身打造的。它沒有艱澀的術語,也沒有複雜的數學公式,而是透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來闡述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例如,書裡花了很大篇幅講述「供需法則」,從搶購iPhone的熱潮,到菜市場裡蔬菜的價格波動,都用非常貼切的例子來說明。我特別有感觸的是,作者在解釋「外部性」的時候,用了空氣污染和噪音問題來舉例,讓我立刻聯想到自己居住的社區,原來這些生活中的不便,竟然也歸結於經濟學的範疇。書中的「誘因」理論也讓我茅塞頓開,很多時候,人們的行為改變,只是因為背後的獎勵或懲罰機制有所不同。這本書讓我感覺,經濟學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人人都可以理解和應用的知識。它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理解世界運作方式的大門。
评分最近在書店隨手翻到這本《超簡單經濟學—大師教你一本貫通》,我原本對經濟學就沒什麼概念,總覺得是跟數字、報表、複雜模型打交道,離我的生活有點遙遠。但書名裡的「超簡單」三個字,加上「大師教你一本貫通」的承諾,真的挺吸引人的。翻開後,讓我意外的是,書中的案例好多都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像是為什麼同一件商品在不同店家價格不一樣?為什麼有時候搶購潮會出現?甚至連我們每天搭公車、買早餐,裡面都藏著經濟學的原理。作者用非常生動的比喻,把那些聽起來很學術的詞彙,例如「機會成本」、「邊際效用」等,解釋得像在聊家常一樣,讓我不禁點頭如搗蒜。我最喜歡的是書中提到的一些經典的經濟學思想實驗,像是「囚徒困境」,看完後真的會讓人開始思考人與人之間合作與競爭的微妙平衡。以前總覺得經濟學很遙遠,現在才發現,原來它早就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只是我們沒有發現。這本書真的讓我對經濟學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再感到畏懼,反而充滿了好奇。
评分《超簡單經濟學—大師教你一本貫通》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場經濟學的「深度體驗」。我一直認為,經濟學是理解現代社會運作的重要工具,但苦於沒有好的入門途徑。這本書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它不像一般的教科書那樣,從一堆理論公式開始,而是從我們熟悉的消費行為、市場現象切入。書裡討論的「價格歧視」,用了電影院、航空公司對不同顧客收取不同票價的例子,讓我對這個詞有了深刻的理解。還有「預期心理」的部分,作者分析了股市的漲跌,以及搶購潮的出現,都跟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息息相關。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能夠將抽象的經濟學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可感知的現象,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很多經濟新聞報導,都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霧裡看花。它讓我明白,經濟學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评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對數字不太敏感的人,看到經濟學相關的內容,通常會直接跳過。但最近被朋友推薦了《超簡單經濟學—大師教你一本貫通》,抱持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買了下來。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真的如其名,「超簡單」。作者沒有使用任何囉嗦的學術術語,而是用非常日常、生活化的語言,去闡述每一個經濟學的原理。書中提到「機會成本」的時候,不是用枯燥的定義,而是舉例說明「你選擇在週末去逛街,就失去了在家休息或看電影的時間」,這種貼近生活經驗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還有「比較利益」的部分,作者用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比單打獨鬥能完成更多事情的例子,讓我恍然大悟。我覺得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能讓一個完全沒有經濟學基礎的人,也能輕鬆地理解其中的奧妙。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待很多事情的角度都變了,不再只是看到表面,而是會去思考背後的原因和利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