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用思考写作文,将想法化为文章,
以孩子的生活为本,从亲子共读与分享中,让孩子爱上作文。
※百位国小教师热烈推荐
本书是借由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经历的事,并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给小朋友一个认真思考的机会。本书分别以我和周遭的人事物、日常生活、大自然等等各种主题来指导小朋友写作;学习爱自己、关心邻居、有苦同当、懂得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虫或泥土。例如,借由「我是谁?」这个单元,开始引导孩子思考:
1.我是谁:借由照镜子的游戏,让孩子观察自己究竟有何特征?以及和别人有哪些不同,并且将自己画出来,并和朋友分享每个人的自画像。
2.自我介绍:我最喜欢的……我最讨厌的……借由题目思考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东西,增加认识自己的机会。
3.我长大要做……:这是每个小朋友都会梦想的,借由前面的自我剖析,让小朋友更能了解自己长大后究竟能做些什么。
作者简介
HAEOREUM
是专为儿童语文教育所成立之工作室,是由李惠淑、金孝淑、朴真嬉、韩丞淑四位老师所组成,他们致力于儿童的阅读与写作领域多年,为儿童语文教育贡献良多。
绘者简介
金明心
引益大学美术美院设计系毕业,有多年插画的经验,作品有《我们同胞的故事(全10册)》,《才华洋溢的故事》,《绿尾蛇》,《变成星星的猎人》,《魔幻热狗棒》等等童话书籍。
译者简介
李懿芳
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韩国语文学系,在学期间曾以交换生身分赴韩国釜山大学进修一年。现为专职翻译,译作有《小王子》。
1.我是谁 9
2.我亲爱的家人们 27
3.没有朋友活不下去 41
4.请来我的生日派对 55
5.和朋友培养感情的游戏 69
6.我要珍惜文具用品 87
7.不偏食,身体壮壮 103
8.我们是同一民族 119
9.春,夏,秋,冬 131
10.大地是有生命的 141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孩子还在读一年级,我对一年级的写作能力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想着能写几句话,把事情说清楚就已经很不错了。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不是一本单纯的作文辅导书,更像是一本“生活观察日志”的引路人。作者非常注重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他们去发现身边的美好。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我家的阳台”的章节,作者鼓励孩子去观察阳台上的一盆花、一只鸟,甚至是一片落叶,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它们。这种训练,看似简单,实则在培养孩子的敏锐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颜色”的描写。它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情感,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场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比如,描述夏日午后,金黄的阳光洒在身上,那种温暖而慵懒的感觉。又比如,描述秋天,落叶飘零,那种淡淡的忧伤和宁静。这些描写,都非常细腻,而且充满诗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句子和段落的组织上,也给了孩子非常好的启示。它鼓励孩子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三个基本问题来组织语言,让孩子的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我看到书中有一个关于“我最喜欢的节日”的描写,孩子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写了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活动、以及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这种结构化的写作方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那些可爱的插图,也让孩子在阅读中充满了乐趣。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孩子写作文,更是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它让孩子明白,写作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探索。这本书真的是让我耳目一新,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了写作的乐趣。
评分我一直认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写,而不是被迫去完成任务。这本《会思考,就会写作文1年级》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一本硬邦邦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引导者。作者非常注重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去发现和表达。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我家的宠物”的章节,它不是让孩子写宠物的可爱,而是引导孩子去观察宠物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特别的习惯。比如,小狗摇尾巴时的样子,小猫打呼噜的声音,甚至是它们睡觉时的姿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经过孩子的观察和记录,就能变成生动有趣的文字。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情感表达”的训练。它没有直接教孩子怎么写“高兴”、“难过”,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和表达。比如,写收到礼物时的喜悦,写考试没考好时的失落。这种体验式的学习,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情感词汇。我看到书中有一个孩子写到“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一颗地往下掉。”这个比喻就非常形象,充满了孩子的天真。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孩子,它使用的词汇都非常简单易懂,句子结构也比较短小精悍。这极大地降低了孩子学习的门槛,让他们能够轻松地入手。书中还有大量的范文,但这些范文并不是为了展示高超的写作技巧,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原来简单的文字也可以写出有趣的故事。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教孩子写作文,更是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观察力”。它让孩子明白,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对世界的感知和对心灵的表达,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我给我的侄女,她读一年级,之前写作文总是一脸愁苦的表情。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下了这本《会思考,就会写作文1年级》。结果,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就是“思考是写作的灵魂”。作者并没有直接教孩子写作文的技巧,而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孩子的思考和观察能力。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我最喜欢的天气”的练习。它不是让孩子直接写“我喜欢晴天”,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喜欢晴天?晴天的时候,可以看到什么?可以做什么?能感受到什么?这种层层递进的引导,让孩子能够从内心深处去挖掘自己的想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物描写”的章节。它不是教孩子套用模板,而是鼓励孩子去捕捉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比如,写爸爸,可以写爸爸下班回家时,肩膀微微下垂的样子,写妈妈做饭时,额头上的汗珠。这些细节,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我看到书中有一个孩子写到“奶奶笑起来的时候,眼角的皱纹像绽放的花瓣,虽然有点沧桑,但却充满了慈祥”。这个描写就非常细腻,充满了情感。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孩子,它使用的词汇都是一年级孩子能够理解的,句子结构也都很简单。这极大地降低了孩子写作的门槛,让他们能够轻松地表达自己。书中还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孩子去自由想象,去大胆表达。比如,“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想飞到哪里去?”这种问题,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孩子写作文,更是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观察力”。它让孩子明白,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对世界的感知和对心灵的表达。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会思考,就会写作文1年级》。我当时就在想,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会思考”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更何况是与写作联系起来?但是,当我真正翻阅这本书,我才发现,作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一开始就给孩子灌输复杂的写作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观察”和“感受”入手,将写作融入到孩子的生活本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物体”的描写。它不是让孩子简单地列举物体的特征,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个物体为什么会存在?它的存在给生活带来了什么?比如,描写一张桌子,不只是说它是木头的,有几条腿,而是可以思考,这张桌子承载了多少家的温暖?多少学习的时光?这种引导,能够让孩子的描写更有深度和温度。而且,这本书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画面感”。作者通过大量的生动描绘,让孩子明白,原来文字也可以像画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出清晰的画面。我看到书中有一个孩子写到“我的书包,像一个勤劳的小蜜蜂,每天都背着知识,飞来飞去。”这个比喻就非常形象,充满了童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有趣,充满了孩子气的幽默感,能够牢牢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那些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插图,也为书增添了不少魅力。它让孩子明白,写作并不枯燥,反而是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这本书不仅仅是教孩子写作文,更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它让孩子明白,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对生活的感悟,一次对世界的发现。
评分初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一个亲戚的孩子推荐的。他们说这本书让他们写作文不再那么头疼了。我当时半信半疑,因为一年级的写作,我总觉得是件很难的事情,充其量就是写写“我的好朋友”或者“我最喜欢的动物”之类的简单命题。但是,当我拿到这本书,仔细阅读之后,我发现我的想法被完全颠覆了。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就是“会思考,就会写作文”。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教孩子怎么写“好”的句子,而是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入手。书中有很多小练习,引导孩子去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比如,让孩子观察一朵花,不只是看它的颜色,还要去闻它的香味,去感受它的质感,甚至去想象它的生长过程。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让这些原本枯燥的观察练习变得有趣起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关于“影子”的章节,它引导孩子去观察自己的影子,观察不同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然后用简单的语言去描述这些影子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在练习写作,更是在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而且,这本书对一年级孩子的语言特点把握得非常精准。它用的词汇都非常简单易懂,句子结构也比较短小精悍。这极大地降低了孩子写作的门槛,让他们能够轻松地入手。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范文,但这些范文并不是为了展示高超的写作技巧,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原来简单的文字也可以写出有趣的故事。我看到书里有一篇关于“一只迷路的小猫”的故事,孩子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却把小猫的焦急和害怕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贴近生活、贴近孩子心理的描写,才是真正能够打动人的。总而言之,这本书不是一本填鸭式的教材,而是一本引导式的工具书。它通过各种巧妙的设计,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我真的觉得,这本书对于想要培养孩子写作兴趣的家长来说,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年级的作文教学,最关键的是要让孩子“敢写”和“乐写”,而不是追求写出多么华丽的辞藻。这本书恰恰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从最基础的“观察”和“感受”出发,用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孩子。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我的家人”的章节。它不是让孩子写家人的优点,而是引导孩子去关注家人的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表情。比如,妈妈做饭时的忙碌身影,爸爸下班回家时的疲惫,爷爷奶奶慈祥的笑容。这些都是孩子最熟悉的,也是最容易下笔的素材。书里有很多小提示,比如“想想看,爸爸回来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孩子记忆的宝库。而且,书中在句子和段落的构建上,也给了孩子非常好的范例。它不是教孩子套用模板,而是通过大量的示范,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如何组织语言。我看到书中有一个关于“我的房间”的描写,孩子写“我的床像一朵软软的云,我躺在上面,就像在天上玩耍一样”。这个比喻就非常贴切,而且充满了孩子的天真烂漫。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它鼓励孩子去质疑,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观点。书里有很多提问,比如“你喜欢这个故事里的哪个角色?为什么?”“如果让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这些问题,都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思考。我还会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那些生动形象的插图,也让孩子在阅读中充满了乐趣。它让孩子明白,写作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一种快乐的表达方式。这本书真的是我见过的一年级作文教学的典范,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了文字,爱上了表达。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开始只是随便翻翻,想着一年级孩子,能写点啥出来?但越看越觉得惊喜,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通往文字世界的启蒙指南。作者在最基础的文字构建上,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引导孩子。比如,怎么从一个简单的词语联想到一个画面,再怎么把这个画面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书里有很多生动的例子,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颜色”这个主题,书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红色代表热情”,而是通过描绘一个下雨天,孩子看到一把红色的雨伞,心里却感到温暖的故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红色带来的感受。这种引导方式,真的比直接灌输要有效得多。而且,书中对一年级孩子的语言特点把握得特别到位,用的词汇都很接地气,句子结构也很简单,孩子读起来不会有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它没有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写长篇大论,而是从最简单的“看图说话”、“写身边的人事物”开始,一步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表达力。我看到书中有一个单元,是关于“我的玩具”,让孩子写写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怎么玩,为什么喜欢。这种贴近孩子生活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创作欲望。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孩子写出多么惊艳的文章,而在于让孩子爱上写作文这件事,让文字成为他们表达自己、记录生活的好朋友。书中的插图也设计得非常可爱,色彩鲜艳,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总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润物细无声”,它没有强行灌输,而是温柔地牵引,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文字的乐趣,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评分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我正在给侄女挑选课外读物,无意间瞥见了这本书的封面,觉得名字很有意思——“会思考,就会写作文”。我当时就想,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思考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更何况是与写作联系起来?但好奇心驱使我翻开了它。让我惊奇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写作技巧,而是从最根本的“观察”和“感受”入手。书中有很多鼓励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的练习。比如,要求孩子观察一片叶子的形状、颜色、脉络,然后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出来。这种训练看似简单,实则是在培养孩子的敏锐度和对事物的关注度。作者似乎非常理解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他不会一开始就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而是通过各种有趣的小活动,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声音”的章节,它引导孩子去倾听雨声、风声、鸟叫声,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这些声音所带来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在学习写作,更是在培养孩子的听觉和想象力。我看到书中有一个例子,孩子写“雨滴打在窗户上,像小小的鼓手在敲门”,这个比喻就非常生动形象,充满了童趣。而且,这本书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它不是等着孩子来写,而是鼓励孩子主动去观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表达。书里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会怎么样?”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思维。我还会发现,书中并没有太多生僻的词汇,都是一年级孩子能够理解和掌握的。这极大地降低了孩子学习的门槛。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思维火花点燃器”,它点燃了孩子心中对文字的好奇,让他们愿意去探索,去尝试,去表达。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比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要有效得多,也更有利于孩子长远的写作能力发展。
评分这本《会思考,就会写作文1年级》真的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惊喜。我原本以为,一年级的作文教学,无非就是写写“我的家”、“我的老师”这类比较程式化的东西。但是,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思维。它最核心的理念就是“思考在前,写作在后”。作者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孩子去思考,去观察,去感受,然后再将这些思考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形状”的章节。它不是让孩子去背诵各种形状的定义,而是鼓励孩子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形状。比如,圆形的饺子,方形的积木,三角形的屋顶。然后,用简单的语言去描述这些形状,以及这些形状给孩子带来的感受。这种“具象化”的引导方式,让孩子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生活联系起来。而且,这本书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作者会给孩子一些关键词,比如“春天”,然后鼓励孩子去联想春天里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所有事物。比如,嫩绿的小草,温暖的阳光,燕子的归来,花朵的芬芳。这种联想,能够极大地丰富孩子的写作素材。我看到书中有一个孩子写到“春天,就像一位画家,用绿色的笔,给大地画上了新衣裳”。这个比喻就非常生动形象,充满了想象力。更让我赞赏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有趣,它充满了孩子气的幽默感,能够牢牢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那些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插图,也为书增添了不少魅力。它让孩子明白,写作并不枯燥,反而是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这本书不仅仅是教孩子写作文,更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它让孩子明白,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与自己的对话,一次与世界的连接。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会思考,就会写作文1年级》时,我抱着一颗平常心,毕竟,一年级的孩子,写作能力能有多强?但这本书,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它没有像市面上很多作文书那样,一开始就堆砌各种高深的写作技巧,而是从最最基础的“观察”和“感受”出发,将写作融入到孩子的生活本身。我记得书中有一章讲的是“声音”,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写声音,而是鼓励孩子去聆听。让孩子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是远处汽车的鸣笛声?还是家里轻柔的谈话声?然后,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声音。这种引导方式,非常注重孩子的“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细节描写”的训练。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告诉孩子,原来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细节,也可以成为动人的描写。比如,描写妈妈的手,不只是说“妈妈的手很温暖”,而是可以写“妈妈的手,粗糙而有力,每一次抚摸我的头,都像是为我披上了一层坚实的铠甲。”这种具象化的描写,一下子就让画面感跃然纸上。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有特色,它充满了童趣,仿佛就是从一年级孩子的口中说出来的一样。它使用的词汇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句子结构也简单明了,让孩子读起来一点也不会觉得枯燥。我注意到书中有一个关于“我的小秘密”的章节,孩子写“我的小秘密藏在床底下,那是一颗我捡来的,闪闪发光的玻璃珠。”这种充满童真和想象力的描写,正是孩子写作最宝贵的东西。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会孩子怎么写,更重要的是,它教会孩子“怎么去观察生活,怎么去体会生活,怎么去思考生活”。它让孩子明白,写作,其实就是把内心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