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八岁的台湾女孩,
第一次因留学到日本,
即被爱花的日本同学深深吸引;
日后因追随夫婿从事台湾独立与民主化运动,
有三十四年的时间无法返回故乡。
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半生里,
有鼓励她前进的日本情谊,
更有她对故乡台湾的心心念念。
是他乡,也是故乡,
在细数回味过去点滴的同时,
更自许成为连系两个故乡之间的桥樑。
作者简介
卢千惠
一九三六年出生于台中,一九五五年台中女中毕业后,通过留学考试,前往日本。一九五六年进入国际基督教大学ICU就读,一九六○年毕业,并当该所大学助教。
一九六一年与留学早稻田大学的许世楷结婚,并进入国立御茶水女子大学研究所专攻儿童文学。
一九九二年黑名单解除,回到睽违三十四年的台湾。隔年,正式返台定居,在玉山神学院、台湾文化学院教授儿童文学。
二○○四年随同担任驻日代表的夫婿再次赴日,以代表夫人身分,从事各种文化交流及公益活动。
日文着作有:《吴凤》(小熊社)、《台湾是台湾人的国家》(滨野出版)。
汉文着作有:《台湾人的历史童话》共五册(自立报社出版部)、《卢千惠文集》(前卫出版社)、《台湾君回台湾》(东方出版社)、《有故事的世界人权宣言》(台中国际特赦组织)、《给孩子们的台湾历史童话》(玉山社)。
译作有:《刚达尔温柔的光》、《小鸭艾力克》(玉山社∕星月书房)。
译者简介
郑清清
文化大学日文系毕业,曾任杂志编译、编辑。着有《悠游城市心》(新雨出版社)、
《不做Number one,只做 Only one》(水瓶世纪)。译有《活出自己永远美丽》 (洪健全基金会)、《美女入门》、《夏日温柔的故事》(以上两本新雨出版社);《阻碍孩子成长的父亲》、《如何激发自我潜能》(以上两本生命潜能出版社)
等三十余本书。现与外交人员夫婿旅居日本。
(九) 《我心目中的日本》,是一本充满“意外”的书。我原以为我会读到很多关于日本动漫、时尚、科技的介绍,但作者却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那些隐藏在现代文明背后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这种反差,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作者挖掘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日本习俗和传说,这些内容充满了神秘感和趣味性。比如,关于日本各地神明的传说,关于那些古老的祭祀活动,都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日本。书中还提到了日本的“匠人精神”,并用许多生动的案例来阐述。这些匠人,他们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一件看似平凡的工作中,却能在其中找到无穷的乐趣和价值。这种对专业的执着和对技艺的精益求精,让我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日本的另一面,一个更加古老、更加神秘、也更加富有生命力的日本。
评分(八) 《我心目中的日本》这本书,打开了我认识日本的另一个维度——“物哀”。作者对日本文学和电影中“物哀”情结的剖析,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了淡淡忧伤却又无比凄美的世界。那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对美好事物消逝的留恋,构成了日本独特的情感基调。书中提及的川端康成的作品,让我对“物哀”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那些细腻的情感描写,那些发生在樱花飘落时的邂逅,都充满了令人心碎的美丽。作者并没有将“物哀”解读为消极悲观,而是认为这是一种对生命深刻体悟的表现,一种在短暂中感受永恒的智慧。这种情感,在很多日本的传统艺术,如俳句、浮世绘中都有体现。读完这本书,我似乎更能理解日本人为何会对樱花情有独钟,为何会在秋天为落叶而伤感。这是一种与自然同频共振的情感,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接纳。
评分(一) 《我心目中的日本》这本书,让我彷佛坐上了时光机,跟着作者一同穿越了日本的各个时代,从明治维新的激荡到昭和年间的繁华,再到平成的静谧,乃至如今令和的多元。我尤其着迷于作者对每一个时代背景下,日本人民生活点滴的细致描绘。书中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罗列,更饱含着浓郁的人文关怀。例如,在讲述战后经济复苏的章节,我仿佛能听到大阪街头人们辛勤劳作的声响,看到他们脸上混合着疲惫与希望的笑容。作者没有回避历史的沉重,比如战争带来的伤痛,但他更侧重于展现日本人如何从废墟中站起,如何将苦难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着实令人动容。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如此顽强的民族性?是他们对“物哀”的深刻理解,对“侘寂”的极致追求,还是那种深植于骨子里的对“和”的珍视?书中的许多片段,都让我陷入了沉思,也让我对日本这个国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提及的许多历史事件,比如甲午战争,虽然我们台湾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命运,但在作者的笔下,从日本的视角去解读,又是另一番滋味,让人在对比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历史的复杂性。书中对于二战后日本社会重建的描述,也让我联想到我们台湾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转型,这种跨越时空的思考,是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之一。
评分(七) 《我心目中的日本》这本书,让我对“和”这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日本社会中的“和”文化,那种追求集体和谐,避免冲突的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家庭关系到职场伦理,再到人际交往,都能看到“和”的影子。虽然有时这种“和”会让人觉得有些压抑,不够直接,但在作者的笔下,我看到了这种文化所带来的积极一面,比如高效的社会运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体谅。书中提到的一些日本的传统工艺,如金缮修复,将破碎的器皿用金粉重新连接,这不正是“和”的另一种体现吗?将不完美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方式,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价值,并让其更加独特。这种“以人为本”的哲学,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日本社会的一些行为模式,也让我对跨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六) 《我心目中的日本》这本书,在我心中掀起了一股关于“静”的浪潮。我一直觉得日本人性格中有一种内敛和含蓄,这本书对此做了非常深刻的解读。作者描绘了日本庭园的宁静致远,白砂、苔藓、岩石,寥寥几笔,却勾勒出禅意无限的空间。他还在书中探讨了日本的“侘寂”美学,那种残缺、不完美中蕴含的独特韵味,与我们追求完美、极致的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开始思考,是否我们过于执着于表面的圆满,而忽略了那些在不完美中才能寻得的深邃之美?书中对日本传统戏剧,如能剧、歌舞伎的介绍,也让我感受到了那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没有激烈的嘶吼,没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一切都在不动声色中,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不动”的力量,比任何激烈的表演都更能触动人心。这本书让我放慢了脚步,也让我学会了在喧嚣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那片宁静。
评分(五) 《我心目中的日本》,带给我的是一种关于“精致”的全新理解。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及日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从和服的每一个褶皱,到便当的摆盘,再到一本手账的精心制作,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执着。我曾以为“精致”只是表面的华丽,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真正的精致,源自于内心的专注与敬畏。那种将平凡事物做到不凡的精神,在日本被发扬光大。书中对日本饮食文化的描述,更是让我垂涎三尺,同时也让我对食物有了更深的敬意。不仅仅是寿司、拉面,就连看似简单的味噌汤,在作者的笔下也充满了故事。他讲述了不同地区味噌的差异,以及当地人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汤品的细节,这种对“吃”的讲究,让我看到了日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这本书让我反思,在台湾,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加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将每一个瞬间都过得有滋味,有仪式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日本,更是引领我重新审视自己生活态度的指南。
评分(十) 《我心目中的日本》,为我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日本形象。作者不仅仅是介绍日本的风景名胜,更重要的是,他带领我走进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对日本社会现象的观察,对日本人生活方式的解读,让我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复杂性与独特性。书中对于日本社会中“武士道精神”的探讨,让我明白了为何日本人如此重视“武士魂”,那种荣誉感、责任感、以及牺牲精神,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同时,作者也没有回避日本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比如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种客观的态度,让我对日本的未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它让我从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去理解一个遥远的国度,去感受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去思考我们自身。
评分(四) 《我心目中的日本》,是一本能让你听见风声,闻到雨味的书。作者的文笔功力深厚,他能够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我读到关于日本乡村的部分,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些稻田之间,听着微风吹过稻穗的沙沙声,感受着泥土的芬芳。他笔下的老人,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让我心生向往。书中对日本传统节日的描绘,也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我尤其喜欢关于“盂兰盆节”的章节,那个连接生者与逝者的夜晚,充满了肃穆与温情。作者并没有回避日本现代都市的喧嚣,但他总能从中发掘出独特的韵味,比如新宿街头霓虹灯的闪烁,涩谷十字路口的川流不息,但他又能让我们在繁华中看到一丝孤独,一丝疏离。这种矛盾与统一,正是日本社会最迷人的地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在日本生活了很久,对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物,都有了更深的羁绊。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少有书能给予的。
评分(三) 阅读《我心目中的日本》,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拥有着一颗多么细腻而又敏锐的心。他观察日本社会,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到生活的肌理之中,捕捉那些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他描写了日本人对于“季节感”的重视,从春天的樱花祭,到夏天的烟火大会,再到秋天的红叶季,最后是冬天的雪景,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仪式感。这种对时间流转的敏感,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深刻体悟,是很多现代社会所渐渐遗失的东西。书中还提到了日本人对“礼”的看重,虽然有时会显得有些繁琐,但正是这些规矩,维系着社会的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记得作者描写的一次在居酒屋的经历,老板娘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他在疲惫的一天后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这种温暖,并非来自于物质的丰厚,而是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怀和尊重。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生活”的意义,它不应该是匆忙的赶路,而是细细品味的旅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日本职人精神的描绘,那种一生只做一件事,并将其做到极致的态度,对于我们这个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时代,无疑是一种深刻的提醒。
评分(二) 《我心目中的日本》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是一本关于日本美学的百科全书。作者对于日本传统艺术的阐述,简直让我叹为观止。从京都的寺庙庭园,到东京的浮世绘,再到奈良的唐风建筑,每一个细节都被他描摹得栩栩如生。我一直对日本的茶道情有独钟,书中对茶道背后蕴含的禅意和礼仪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每一次沏茶,每一次奉茶,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一种仪式,一种对当下瞬间的极致体验。作者还特别提到了日本的动漫文化,并将其与传统美学联系起来,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很多经典的日本动漫,其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甚至人物情感的表达,都深深地受到日本传统艺术的影响。书中对宫崎骏作品的深入剖析,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熟悉的童年回忆,原来在那些奇幻的世界里,也隐藏着如此多的东方哲学和生命智慧。阅读此书,就好像走进了日本最精致的画廊,最幽静的庭院,最古老的茶室,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美的全新认知。我个人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间”的解读,那种留白带来的无限想象空间,在建筑、绘画、甚至音乐中都有体现,这种东方特有的审美意境,在日本文化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