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毒苹果:顶尖企业保持不坠地位的9个提醒

成功的毒苹果:顶尖企业保持不坠地位的9个提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商业策略
  • 领导力
  • 企业管理
  • 成功学
  • 竞争优势
  • 创新
  • 危机管理
  • 品牌建设
  • 市场营销
  • 组织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企业成功固然值得庆贺,
不过,小心!别让成功将企业推向毁灭。
你一定没想过,成功是企业的致命弱点。

  它可以摧毁一个组织或一个人洞悉改变的能力,同时还会破坏打破现状的动力。组织和人会被各种因循的做法与思维给绊住。这种成功的后遗症是个人及组织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本书作者、同时也是微软前营运长赫柏德将告诉你如何避开九大陷阱,让成功变得可大可久。这位曾在宝硷公司拥有26年资历的老手,教你如何帮助企业远离傲慢自大,以及疏忽,维持成长动能,保有市场上的地位。赫柏德举知名企业为例,针对这九大陷阱反覆举证,是确保企业历久不衰的最佳读物。

每个成功组织都该引以为戒的九大陷阱为:
 . 疏忽:固守昨日的商业模式
 . 傲慢:让产品过时
 . 乏味:创新速度迟缓
 . 复杂:忽略商业流程
 . 自大:为缓慢与迟钝找借口
 . 平庸:让杰出员工凋零
 . 了无生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胆怯:无力招架竞争者
 . 混淆:传递矛盾的讯息

为了避开这些地雷,作者建议企业:
 . 不断活化品牌与产品
 . 对于「已验证可行」的惯例提出新的做法
 . 透过强力的领导保持速度与灵活
 . 确保员工获得充分授权,而不是被官僚体系缚手绑脚
 . 利用令人兴奋的新产品来彻底调整企业文化

作者简介

罗勃特 . 赫柏德(Robert J. Herbold)

  赫柏德曾担任微软公司营运长。在他于1994至2001年担任执行长的七年期间,微软的营收成长了四倍,获利成长七倍。在微软之前,他则在宝硷公司服务了26年,最后5年担任资深行销副总裁。赫柏德现为赫柏德集团(Herbold Group, LLC)的常务董事,同时也是INSEAD管理学院新加坡分校的资深行政官员、布希总统科技顾问团的一员,以及多家企业董事会董事。
 
译者简介

洪懿妍

  政治大学英语系学士暨新闻研究所硕士,曾任国内知名财经杂志资深记者暨召集人。现为自由作家与译者,着有《创新引擎》一书,最新译作包括《领袖魅力》、《做个高附加价值的行销人》、《你可以更了不起》、《预约圆满人生》(合译)、《10分钟在地行销》、《顾客想的和说的不一样》等。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光影铸魂:电影艺术的百年演进与未来图景》的图书简介,其内容完全独立于您提供的书名,并且力求详实、自然,避免任何AI痕迹: --- 光影铸魂:电影艺术的百年演进与未来图景 内容提要 从默片时代的奇迹到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光影铸魂》是一部深入剖析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里程碑式著作。本书不仅仅梳理了电影技术和美学的演变史,更着重探讨了光影如何捕捉人类最深层的欲望、恐惧与梦想,以及电影作为一种全球性叙事媒介所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哲学意义。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层层递进,构建起一个宏大而精微的电影世界观察体系: 第一部:曙光与奇观——无声时代的奠基(约1895-1927) 本部分追溯了电影发明的最初震撼。我们不再将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仅仅视为技术奇迹,而是将其视为人类感知现实方式的一次根本性转变。重点剖析了乔治·梅里爱如何用“幻觉机器”开创了特效的先河,以及D.W.格里菲斯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开创性贡献,即使其叙事立场存在争议,其对镜头语言的规范化依然是后世无法绕开的基石。 深入探讨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独特美学——那些扭曲的布景、强烈的明暗对比,如何反映了一战后欧洲的集体焦虑与精神创伤。本节亦详述了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库里肖夫)如何将剪辑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探讨“知觉的生产”而非简单的“事件记录”。 第二部:声音的降临与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约1927-1950) 有声电影的引入,被视为电影史上最剧烈的“技术海啸”。本书详细记录了制片厂如何应对这一变革,从最初的笨拙尝试到最终将声音自然地融入叙事。《爵士乐之歌》的诞生并非终点,而是新一轮艺术规范的开始。 我们将聚焦于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如何塑造了大众文化的核心叙事模式——从歌舞片的精致到黑色电影(Film Noir)的宿命感与道德模糊。特别是对约翰·福特的西部片中“文明与荒野”二元对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好莱坞如何构建了一种理想化的美国神话。同时,我们也考察了欧洲艺术电影(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二战阴影下,对“真实”和“即兴”的追求,探讨了它们对未来全球电影形态的潜移默化影响。 第三部:反叛与解构——现代主义的浪潮(约1950-1980)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核心篇章之一,聚焦于电影语言在二战后的全面“觉醒”。 法国新浪潮的导演们(特吕弗、戈达尔)如何高举作者论(Auteur Theory),将导演视为电影唯一的作者,并大胆地打破叙事连贯性,引入了“跳切”、“直视镜头”等直接挑战观众习惯的手法。这种对既有规则的颠覆,标志着电影从“娱乐产品”向“作者艺术”的身份转变。 随后,我们追踪了新好莱坞的崛起。在审查制度松弛和欧洲思潮影响下,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斯科塞斯等一代导演,将对社会弊病的深刻洞察,融入到高品质的商业制作中,创造了既有艺术深度又具商业吸引力的作品。本节还详细分析了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的“无事之美”——那种对日常琐碎的极致捕捉,以及其蕴含的深刻禅意。 第四部:全球化的视野与类型片的重塑(约1980-2000) 随着国际电影市场的融合,电影艺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复杂的对话。本部分关注类型片如何在商业逻辑下被创新性地使用。例如,香港武侠片的动作美学如何结合了西方剪辑技巧,形成了独特的“港风”节奏感。 重点讨论了数字技术开始渗透电影制作的初期阶段,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动作场面的调度和叙事空间的设计。同时,本书也批判性地审视了商业大片对叙事复杂性的牺牲,以及艺术电影如何通过更小众、更具实验性的手段,来维护其先锋地位。我们分析了动画电影如何从辅助手段转变为一种可以承载深刻哲学议题的独立媒介。 第五部:后数字时代的迷思与疆界(2000至今) 进入新千年,本书探讨了数字革命对电影本体的冲击:高清化、CGI的普及、以及“流媒体平台”的兴起。这些变化如何模糊了“电影院体验”与“家庭观看”的界限? 我们将深入探讨视觉奇观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当技术可以实现任何想象时,叙事如何才能重新获得力量?本书强调了当代电影对“真实性”的重新定义:它不再是物理上的模仿,而是情感和主题上的共鸣。我们审视了当代非西方电影(如伊朗、韩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成功,探讨了它们如何在本土文化语境下,对全球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反思。 最后,本书展望了元宇宙、虚拟现实(VR)等新兴技术对未来“光影叙事”的可能颠覆,思考在沉浸式体验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电影作为一种有固定画幅、有固定观影视角的艺术形式,其核心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将何去何从。 --- 《光影铸魂》是一本面向电影学者、专业从业者以及所有热爱通过光影构建世界的观众的深度指南。它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激发了对未来电影语言的思辨。 作者简介: [此处可插入一位虚构的、具有深厚电影理论背景的作者简介,例如:] 陈子墨,资深电影史学家,现任XX大学电影与媒介研究系终身教授。长期致力于跨文化电影比较研究,其著作《空间、凝视与时间:论欧亚叙事结构》在学界享有盛誉。陈教授的写作风格以严谨的文献考据和极具穿透力的美学分析著称,本书凝聚了其三十余年的研究精华。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前言  别让成功成为企业的致命伤
第1章 经典案例:通用汽车
第2章 为何发生这种事?
第3章 因循的思维与行为可以避免:丰田汽车
第4章 小心成功的九大陷阱

陷阱一 疏忽:固守昨日的商业模式
第5章 面对现实,积极处理弱点 IBM、eBAY、安捷伦科技、新力
第6章 重复运用有效的做法 富达投资、Nucor、沃尔玛百货、丰田汽车

陷阱二 傲慢:让产品过时
第7章 独特性:不可或缺的要素 克莱斯勒
第8章 缜密分析后下大赌注 Verizon、微软
第9章 不断活化核心产品,善用转折点 德州仪器、丰田汽车、EnCana

陷阱三 乏味:创新速度迟缓
第10章 保持清晰简洁、有特色 宝硷、麦当劳、哈雷机车
第11章 强调细节与执行,绝不懈怠 星巴克
第12章 保持在状况内 可口可乐、宝硷

陷阱四 复杂:坐视日益繁琐的流程
第13章 不要坐等危机 史奈德公司、第一银行
第14章 为「已获证实」的流程寻找新的做法 宝硷、三星、戴尔

陷阱五 自大:为缓慢与迟钝找借口
第15章 你是否对公司目前的做法麻木不仁? 柯达、花旗集团
第16章 指派顶尖人才处理棘手的问题,并充分授权 宝硷、微软、耐吉
第17章 速度与灵活的关键在于领导 惠普、英特尔

陷阱六 平庸:让杰出员工凋零
第18章 提高人才选任标准 可口可乐、微软
第19章 不要害怕引进新人才 微软、哈拉斯娱乐公司
第20章 经验愈广泛愈好 eBAY、微软、宝硷

陷阱七 了无生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21章 清楚、简单与重复是基本要素 西南航空、奇异电器
第22章 取得一项产品优势并据此来检修文化 摩托罗拉
第23章 避开以自我为中心的灾难 波音

陷阱八 胆怯:无力招架竞争者
第24章 打破地盘,推动计划 新力、摩根史丹利
第25章 组成一支你信任的团队 保时捷
第26章 注意含煳不清的责任归属以及孤立者 联合利华、惠普

陷阱九  混淆:传递矛盾的讯息
第27章 我们要往哪儿去?又该怎么做? IBM、沃尔玛百货
第28章 把期望讲清楚 吉列

结论 成功不坠的关键:存疑的态度
第29章 绝不要依恃你的胜利! 苹果公司

图书序言

别让成功成为企业的致命伤

  当组织领导人历经了重大成就或承平时期后,往往会认为自己能够持续保有成功,并因此变得自满、安逸以及平庸。事实上,他们应该以过去的成就为基础,好好经营这一切,努力探索,找出新的策略,改善产品及服务,保持精干与敏 捷。

  遗憾地,企业的历史充满令人扼腕的故事。曾经盛极一时的组织,在到达巅峰之后往往无法持续前进,保有成功。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目睹这个现象。成功变成企业的致命弱点,它可以摧毁一个组织或一个人洞悉改变的能力,也还会破坏创新前进的动力。组织和人会被所谓「因循」(legacy)的做法与思维给绊住,以为现有的做法会让你维持赢家地位于不坠,在竞争中名列前茅,没有人可以将你打倒。人们会在辉煌时期所採行的做法中迷失自我,无法看清自己并不是在打造最佳的做法,只是一味地重复过去的成功,没有注意到周遭的世界正在转变。

  我认为,这种成功的后遗症是个人及组织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意识到个人与企业陷入这种成功的陷阱,是件很重要的事。这种现象会发生在整个公司及部门、组织内的小团体,也会发生在个人身上,所有人都很容易陷入这种成功的险境。

  受到成功引诱而误入歧途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它有显赫的过去,现在却是荆棘密布。另一家则是在厨具及家庭用品上享有盛名的企业:乐柏美(Rubbermaid)。1985到1994年,乐柏美一直名列《财星杂志》(Fortune)年度最受推崇企业的前十名,1993、1994年还是第一名。这家生产塑胶垃圾桶及厨余处理器的家用品制造商看起来所向无敌,因为它总是能不断发掘出顾客未被满足的需求,并且有创意地满足,所以,这家企业总是如预期地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财报数字。

  1990年代中期,因循的做法开始出现。乐柏美只是将快速增加的成本转嫁到顾客身上,并且紧守着过时的制造技术不放。这使得公司获利衰退,终于在1995年决定关掉9间工厂,裁撤9%的员工。

  问题持续恶化,1999年底,乐柏美被相对没没无闻的纽威尔(Newell)购併。根据《财星杂志》1998年的报导指出,「他们在生产及行销方面的一些基本做法极为糟糕。」一家主要的零售商客户也批评,「他们的物流烂透了,既不准时,完成率又差,产品成本相对太高。」令人惊讶的是,回到1995年,当这些问题刚发生之际,执行长伍夫刚.史密特(Wolfgang Schmitt)还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们是碰到了路障……但年底就会回到正常成长的道路上。」

  乐柏美有杰出的成就,却未能持续下去。

  相反地,有些企业获得了惊人成就,不但可以持续下去,而且还加以发扬光大。看看麦克.戴尔(Michael Dell)。他的个人电脑公司在1984年成立之后,几乎马上功成名就。他并不理会所有的赞美,亲自将公司带上了二十年的荣景。2005年,戴尔电脑在全球个人电脑企业中名列第一,同时也是《财星杂志》最受尊崇的企业。2006年,戴尔的营运随着竞争者迎头赶上而大幅萎缩,然而,这家公司二十年的惊人成长仍不失为一个成功的故事。

  我的重点是说,无论个人、小团体或大型组织,成功会伴随着养成傲慢心态的风险;对自己的做法感到满意,丧失了迫切感。

  成功并非应得的,它不会自我延长。事实上,根据我置身企业将近四十年的经验,我深刻体会到,成功所承传下来的遗产往往就是失败。是的,胜利以及获得重大成就往往开启了一段通往失败的漫长、痛苦旅程。我并非唯一提出这项论点的人。历来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比尔.盖兹说得好:

「成功是个差劲的老师,它让聪明人以为自己不可能失败。」

戴姆勒.克莱斯勒执行长,近年来让克莱斯勒营运好转的实际功臣迪尔特.柴奇(Dieter Zetsche),对于胜利与生俱来的危机有着相似的看法:

「如果你非常成功,你会开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华特.温契尔(Walter Winchell)说得简洁:

「没有什么事像成功后退得这么快。」

意料之中,对这个现象做出最佳总结的要算彼得.杜拉克:

  「成功总会让当初达成成功的做法变得过时,制造新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它总会为自己带来不同的问题。「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是童话故事里才有的结局。」

  有太多曾经不可一世的人及组织可以证实这些论点的真实性,但我认为,事情不必然会如此。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帮助个人及组织获得成功并保有成功。我会告诉你如何将现在的成功或稳定当成过去式,不断探寻更新、更好的做事方法与构想。我将告诉读者,如何正确看待过去的成就,以及不至过于仰赖昨日或今日的可行做法。人们太容易掉进自满的陷阱,误以为找到了保有成功的终极不朽配方。嗯,我向你保证,这种东西并不存在。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喔,這本書的名字《成功的毒蘋果:頂尖企業保持不墜地位的9個提醒》,光聽就覺得很有故事性!「毒蘋果」這個詞,馬上讓我想起童話故事裡那個美麗卻暗藏危機的蘋果,這跟企業的「成功」之間,好像有點耐人尋味的反差。現代社會,大家都追求成功,但成功往往伴隨著巨大的壓力,而且歷史上也很多一時風光的企業,最後卻黯然退場。所以,一本能探討「保持不墜地位」的書,真的太有吸引力了。我很好奇,這本書裡提到的「9個提醒」到底會是什麼?會不會是那些我們習以為常、覺得理所當然的成功準則,其實才是讓企業走向衰敗的陷阱?或是,它會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顛覆性的經營哲學?尤其是在台灣這樣一個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的環境裡,企業要如何在不斷的挑戰中站穩腳步,甚至持續向上發展,絕對是大家關心的重點。我會期待書中能分享一些具體的案例,不只是空泛的理論,而是有血有肉、能讓讀者感同身受的企業故事,透過這些故事,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提醒」背後的智慧,並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或事業中加以應用。這本書就像一個預警,提醒我們在享受成功的甜美果實時,也要警惕那潛藏的「毒」。

评分

這本《成功的毒蘋果:頂尖企業保持不墜地位的9個提醒》,光是書名就已經讓人腦洞大開了!「毒蘋果」這個意象,真的太鮮明了,彷彿是把「成功」這件事,包裝成一個誘人卻又可能吞噬一切的陷阱。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企業之所以會走下坡,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他們太過安逸,太過相信自己過去的成功模式。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狀態,是最可怕的。我特別好奇,這本書的作者,是不是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來剖析這個問題?是不是會提出一些我們平時比較少聽到的,甚至有些違反常規的「提醒」?例如,是不是會建議企業在最成功的時候,反而要開始尋找自己的弱點?或者,是在強調創新和轉型的必要性,但用一種更具警示性的方式來表達?畢竟,像台灣這樣的小經濟體,企業的韌性跟適應力是非常重要的。我會很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那些看似「成功」的特質,在特定條件下,如何轉變為「毒」,進而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這本書,或許會是一劑猛藥,但也是一劑解藥,幫助我們在追求卓越的同時,也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评分

一看到「成功的毒蘋果:頂尖企業保持不墜地位的9個提醒」,我就覺得這本書肯定有料!「毒蘋果」這個詞,真的太精準了,它暗示著成功本身就可能潛藏著毀滅的種子,這和我們常聽到的「盛極必衰」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更加具體和戲劇化。我對書裡提到的「9個提醒」充滿了期待。我想,這絕對不是那種一成不變的成功學,而是要探討那些在成功光環下,容易被掩蓋的隱憂。會不會是關於過度自信的警示?或是對市場變化的遲鈍?又或者是內部溝通不良,人才流失的危機?在台灣,有很多企業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闖出一番名堂,但要如何維持這種「不墜地位」,才是真正考驗智慧的時候。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不同於傳統的觀點,甚至是一些「反直覺」的建議,讓讀者在閱讀後,能夠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並且能夠反思自己所在的企業或工作環境中,是否存在著這些「毒蘋果」的跡象。這是一本能夠讓人警醒,並激發改變的書。

评分

「成功的毒蘋果」這個標題,真的很會抓眼球!它巧妙地結合了「成功」這個人人追逐的目標,和「毒蘋果」這種帶有警示意味的意象,讓人立刻就對這本書產生了好奇心。我一直認為,很多時候,企業的失敗並非來自外部的攻擊,而是源於內部的腐蝕,而這種腐蝕,往往就藏在他們曾經引以為傲的「成功」之中。這本書的「9個提醒」,我猜想,應該是在探討那些在順境中容易被忽略,甚至被美化的企業慣性。例如,過於依賴單一產品或市場的風險,團隊文化僵化,或是對新趨勢反應遲鈍等等。在台灣,許多中小企業都是靠著某個核心技術或市場起家,做得有聲有色,但要如何突破瓶頸,持續成長,而不被自己的「成功」所限制,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策略,讓企業經營者能夠從這些「毒蘋果」的誘惑中覺醒,重新審視自身的優勢與劣勢,並勇於做出必要的調整。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珍貴的免死金牌,讓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能夠走得更遠、更穩。

评分

「成功的毒蘋果:頂尖企業保持不墜地位的9個提醒」,這書名本身就充滿了故事張力!「毒蘋果」這個意象,立刻勾起了我對那種外表光鮮亮麗,內裡卻暗藏玄機的既視感。我一直認為,很多時候,一個企業的衰敗,並不是因為他們犯了什麼大錯,而是因為他們太過沉溺於過去的成功,而忽略了時代的變遷。這本書的「9個提醒」,我猜測,一定會深入探討那些隱藏在成功背後的陷阱,像是過於僵化的組織文化、對創新能力的漠視,或是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感知能力下降等等。在台灣,這樣一個快速變遷的經濟環境裡,企業能否持續保有競爭力,並且「不墜」,真的是一門學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別具一格的洞察,甚至是一些顛覆性的思考。或許,這本書會告訴我們,真正的「長青」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的自我革新和警惕中才能實現。它就像是一個提醒,讓我們在享受成功果實的同時,也要時刻警惕那潛藏的「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