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形,请不要再忽略身为爸爸应有的教养责任!
吸吮手指、撕咬指甲
姿势不良、自言自语
爱做白日梦、容易紧张
抖脚、爱闹别扭
焦虑不安、畏畏缩缩
沈默不语、孤僻
拒食、过食
拒绝上学、自闭
自残、拔头发
本书从大脑运作的角度开始探讨,辅以实际的谘商案例,说明爸爸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与重要性,并提供有心陪伴孩子成长的爸爸20个与孩子互动的有效技巧。当您为孩子的恼人状况而束手无策时,请千万记得和谐的家庭气氛与亲子间的亲密互动才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养分。
本书特色
8岁是脑部的定型时期,也是影响孩子的最后关键期。
爸爸与孩子的互动决定了孩子的脑部成长。关怀、赞美、鼓励、稳定……,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以及父母之间的感情,将主宰孩子的未来发展。
本书从大脑运作的角度开始探讨,辅以实际的谘商案例,说明爸爸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与重要性,并提供有心陪伴孩子成长的爸爸20个与孩子互动的有效技巧。当您为孩子的恼人状况而束手无策时,请千万记得和谐的家庭气氛与亲子间的亲密互动才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养分。
作者简介
平山谕
日本仓敷市立短期大学专攻科保育临床专攻教授。筑波大学研究所博士课程修毕。曾为了改善患有无法安静、缺乏集中力、易怒、孤僻等症状的孩子的脑部而举办「与环境对话活动营」。此外也在国中、高中担任校园谘询顾问。对于脑部营养与妈妈的压力等领域也有相当的研究。提倡活用大脑科学的育儿技巧『环境对话法』。
着作有《从生命週期看发展的基础》《从大脑科学看机能发展》《从临床看心理教育谘询》(以上Minerva书房发行)、《亲师版:改变ADHD?AS的环境对话法》、《改变ADHD?AS的环境对话营》(以上丽泽大学出版会)等。绘本《战斗吧!多巴胺!》系列(文研出版),以及本书姐妹作《被喜爱的妈妈的21个育儿技巧》(河出书房新社)。
译者简介
石学昌
1983年生于台北,东吴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毕业,中国生产力中心中日专业笔译精修班、中日商务口译班结业。译作有《图解行销心理学》、《图解行销战略》、《图解识人力》、《图解正面教养法》等(以上世茂出版)。
给读者们的话
Ⅰ 为什么是爸爸?
第1章 为什么是爸爸?
何谓孩子的成长
建立行为价值标准的人
言语、哲学的重要性
透过阅读建立价值观
阅读培养表现力
阅读从舒适的环境开始
男与女的脑部
父性与母性
欠缺「满足感」与「快乐」
理解妻子
妈妈的压力
黑猩猩般的退化
将价值观传达给下个世代
第2章 为什么是八岁?
过了八岁后与日俱增的问题行为
过了十五岁后行为矫正将会渐趋困难
八岁以前的脑部发展
八岁之后的脑部发展
第3章 何谓培养孩子的脑部与补救?
环境改变脑部
关键在于神经传递物质
羟色胺
多巴胺
正肾上腺素
乙醯胆素
对脑部有益的食物及营养补充品
重新培育脑部
贴近孩子的内心问题
贴近脑部的发展问题
第4章 我们从少年犯罪中习得什么?
砍杀女老师事件
国中生杀伤同学事件
国中生的五千万元恐吓事件
丰中主妇杀害事件
西铁巴士劫持事件
长崎男童诱拐撕票事件
长崎美工刀事件
行为障碍与解离性同一性障碍
别将孩子逼近穷途末路
第5章 改变孩子的技巧为何?
注视的技巧
微笑的技巧
与孩子交谈的技巧
抚摸的技巧
夸奖的技巧
掌握节奏的技巧
控制速度的技巧
赋予愉快感的技巧
制造紧张感的技巧
带来希望的技巧
学习分析的技巧
变化的技巧
减少刺激的技巧
促进行动的技巧
钻研的技巧
学习抑制的技巧
印象化的技巧
视觉化的技巧
给予评价的技巧
实现梦想的比马龙效应
第6章 阻碍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为何?
责任感丧失
父母应拥有充实的心灵
父性与母性的丧失
虐待儿童──缺乏关爱的举动
离婚与再婚
对孩子的依存与迁怒行为
电玩脑
行动电话
Ⅱ 孩子令人挂心的各种症状
第7章 陷入穷途末路的心灵Ⅰ──逃避与压抑的世界
痉挛、吸吮手指、囓咬指甲
姿势不良、自言自语
做白日梦、恐慌、抖脚
闹别扭
焦虑不安、畏畏缩缩
沈默不语、孤僻、缺少朋友
拒食、过食
拒绝上学、自闭状态
自残、拔头发
第二人格的出现
第8章 陷入穷途末路的心灵Ⅱ──反抗与攻击的世界
强硬的反抗
情绪失控、脾气暴躁
不停止的手足争吵
顺手牵羊.窃取皮包内的金钱
虐待动物
离家出走、无许可外宿、深夜游荡
使用武器
危险的性关系
第9章 障碍?才能? 百分之六?三%的机率
ADHD、亚斯伯格症候群、LD
不愿整理环境、无法保持安静、不擅等待
自我孤立、过度坚持
不擅长阅读、书写、计算
第10章 关于学习与学校
缺乏意欲、不愿学习
缺乏优秀师资的窘境
在学校发生问题时
面临转学时
Ⅲ 克服身为爸爸的窒碍与困扰
第11章 认清妻子为女性的事实
身为丈夫的男性定位
语言为心灵的支柱
重视过程
给予妻子评价
审视各类场合的重要性
不加回应的态度
过度依赖与高傲的男性会招致厌恶
尝试改写对白
经常性的确认
第12章 与妻子之间的裂痕
与妻子之间的裂痕
跨越夫妻间的危机
离婚
将离婚化为正面的动力
再婚
从易于改变的地方着手
后记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细腻,情感表达也十分到位,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跟一位有着丰富育儿经验的长辈在聊天。书中对于男性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我意识到,我们一直以来对“好爸爸”的定义可能有些狭隘。它鼓励爸爸们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拥抱更宽广的育儿视野。我最欣赏的是书中那种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它没有批评,而是引导我们发现自身的潜力,去成为更好的父亲。我记得书中有提到,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很多时候是受到父亲积极态度的影响。这句话让我深思,我平时是不是过于焦虑,反而给孩子传递了一些不必要的压力?通过阅读,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与孩子互动中的一些行为模式,并尝试做出调整。比如,以前我可能更侧重于教孩子知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情绪的引导和品格的塑造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那些看似微小的陪伴,那些不经意的鼓励,原来都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方法,更重要的是唤醒了父亲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父爱。
评分我被这本书所传达的理念深深打动了。它没有高谈阔论,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讲述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书中的许多小故事,都仿佛就发生在我身边,让我忍不住会心一笑,也跟着一起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爸爸的‘玩伴’角色”的论述,它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疯、一起闹,才是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最佳途径。我以前可能总觉得,作为父亲,应该更“稳重”一些,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适度的“童趣”和“玩乐”,更能打开孩子的心扉。我开始尝试和孩子玩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一起搭积木,一起在草地上奔跑,这些时光虽然短暂,但却充满着欢声笑语,也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那种纯真的快乐。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父亲身份的更多可能性,也让我更加珍视与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阅读过最振奋人心的育儿读物之一!作为一位一直以来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辅助”角色的爸爸,我常常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总觉得育儿的重担似乎更多地落在太太身上。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非常亲切、充满力量的方式,让我深刻认识到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分享的一些具体案例,那些父亲如何巧妙地用幽默感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通过参与孩子喜欢的游戏来建立深厚的亲子连接,这些场景都非常有代入感。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真正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我开始尝试更主动地去陪伴孩子,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引导他们探索世界。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那些枯燥的大道理,而是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我看到了爸爸角色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可以如此富有成效。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为育儿感到迷茫的爸爸们,也推荐给所有希望看到家庭教育中爸爸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妈妈们。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温暖的支持和最实用的建议。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从一个非常“硬核”的角度,揭示了爸爸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守护者”和“探险家”的双重角色。我原本以为育儿的书籍大多会聚焦于情感交流,但这本书却巧妙地将父爱与孩子的独立性、勇敢探索精神联系起来。书中举例了很多父亲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如何鼓励他们尝试新鲜事物,这些内容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男孩子需要一点“闯劲”,而女孩子也需要学会独立自主,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它告诉我,爸爸不仅仅是孩子的生活照顾者,更是他们认识世界、挑战自我的引路人。我开始尝试着和我的孩子一起去探索一些户外活动,鼓励他们尝试自己解决一些小问题,而不是立刻插手。这种改变虽然细微,但我觉得孩子眼中闪烁着的光芒,以及他们那种自信的笑容,都是最好的证明。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爸爸的参与,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拼图。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论述逻辑清晰,观点非常有说服力,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在书中用一种非常智慧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父亲的参与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此重要。它不仅仅是关于“陪伴”,更是关于“影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榜样力量”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作为父亲,我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默默地模仿。这让我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一个孩子可以学习的优秀榜样。书中还提到,父亲的参与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更健康的性别认知,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因为我自己也曾经在这方面有些困惑。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让我能够更自信、更积极地去履行父亲的职责。我发现,当我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时,我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宏大的育儿图景,也让我对自己的父亲身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