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历史》处理的是社会科学的核心问题: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作者广泛援引了古典马克思主义、英美分析哲学与许多重要的史学着作,企图论证:行动者从自身的社会结构之中获得力量,并借由这样的力量来「创造历史」。换言之,结构在为行动者设下限制的同时,也赋予行动者改变自身处境的能力。
本书处理的素材不仅广泛而且深入,从分析哲学所发展出来的「正统的行动者」概念、柯恩(G. A. Cohen)的「正统历史唯物论」,到以艾尔斯特(Jon Elster)、罗默(John Roemer)为代表的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再到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与沙特(Jean-Paul Sartre)的重要着作,作者皆有条不紊地整合入分析架构,并以大量的历史素材,充实社会理论,避免一般社会理论着作过于抽象的毛病。
作者简介
艾力克斯.柯林尼可斯(Alex Callinicos)
1950年生于辛巴威,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欧洲研究系。者从学生时代开始便积极投入社会运动与政治运动,担任教授之后,依旧不改其志,长期投身于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负责该党的国际事务。着作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理论居多,涵盖领域广泛,包括哲学、社会与政治等面向。近作有 Against The Third Way, An Anti-Capitalist Manifesto, The Resources of Critique.
译者简介
万毓泽
高雄人。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现就读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班。
曾任关注全球化资讯中心执委、工人民主协会执委,现为《红鼹鼠》编辑委员。译有《全球化: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连结杂志社、新苗出版社,2002)、《神经质主体》(桂冠,2004)。主要学术兴趣为社会理论、政治经济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
序言
第二版导论
导论
第一章 主体与行动者
1.1 三种行动观
1.2 正统的行动者概念
1.3 人性:哲学人类学的必要
1.4 人性:道德、正义与德行
1.5 实践理性与社会结构
第二章 结构与行动
2.1 社会结构的概念
2.2 历史唯物论的基本概念
2.3 正统历史唯物论
2.4 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
2.5 结构能力与人类行动
2.6 历史唯物论留下了什么?
第三章 理性与利益
3.1 表现主义与诠释学传统
3.2 诠释与社会理论
3.3 宽厚、真理与社群
3.4 效用主义的行动理论
3.5 利益与权力
第四章 意识型态与权力
4.1 集体行动者
4.2 虚假与意识型态I
4.3 虚假与意识型态II
4.4 民族、国家与军事权力
4.5 论基础与上层建筑
第五章 传统与革命
5.1 革命作为救赎:班雅明与沙特
5.2 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
5.3 革命的合理性
5.4 革命与重演
5.5 受压迫者的传统
结论
索引
《创造历史-社会理论中的行动、结构与变迁》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作者在书中对于“结构”的理解,以及它与“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彻底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固有认知。他并非将结构视为一种阻碍行动的力量,而是认为结构既是行动的条件,也是行动的结果。书中对不同社会理论流派的比较和批判,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视野。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比如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同质化与差异化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细致考察,展现了复杂现实的多样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且充满力量,阅读过程中时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鼓励读者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是去探究深层的社会动力。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著作。
评分这本《创造历史-社会理论中的行动、结构与变迁》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初翻开这本书,我便被其宏大的叙事框架所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社会现象,而是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行动者在社会变迁中的能动性,以及结构性因素如何制约或塑造这些行动。书中关于微观互动如何累积成宏观变革的论述,尤其发人深省。我一直对社会学中“个体如何影响社会”这一问题感到困惑,而这本书以极其丰富的案例分析,比如对某个基层社区组织改革的详尽描绘,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在集体行动中的力量,以及他们如何巧妙地利用或挑战现有的制度框架。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既有理论的梳理,而是试图勾勒出一幅新的理论图景,将行动与结构的关系置于动态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书中的语言并非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充满逻辑性和说服力,使得即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逐步理解其精妙之处。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探险,引导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以及我们自身在其中的角色。
评分读完《创造历史-社会理论中的行动、结构与变迁》,我深感它是一部极具挑战性但也收获颇丰的学术力作。作者对于“结构”的定义和分析,远超出了我以往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僵化的规章制度,更包含了潜移默化的文化规范、权力分配以及历史的惯性。书中对几种主要社会理论流派的批判性梳理,为理解行动与结构这对概念的复杂性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性,他会从不同角度剖析同一社会现象,比如在分析经济转型对家庭结构的影响时,既考虑了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也考察了家庭成员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个体选择。书中的案例研究,如对某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工人阶级崛起的分析,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人信服。虽然有些章节探讨的内容较为深入,需要反复咀嚼,但每一次的回顾都能获得新的体悟。这本书无疑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社会动力学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读物。
评分《创造历史-社会理论中的行动、结构与变迁》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身边的社会现象。我一直觉得,理论往往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但这本书却做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作者在书中对“变迁”的定义和分析,让我看到了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动态的可能性。他没有简单地将变迁归因于某个单一因素,而是强调了行动者、结构以及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复杂性。举个例子,书中关于科技发展如何重塑社会交往模式的讨论,让我不禁联想到当下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它对人际关系、社群组织带来的深远影响。作者的分析并不是简单地描述这些变化,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机制。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度,读起来既有启发性,又不至于感到枯燥。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
评分初次接触《创造历史-社会理论中的行动、结构与变迁》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充满了学术深度,但也非常接地气。作者在书中对“行动”的界定,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层面的直接行为,还包括了集体行动、象征性行动等多种形式。他巧妙地将这些不同维度的行动纳入到社会变迁的分析框架中,让我对社会动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书中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比如对某个革命时期的社会分层和政治博弈的分析,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他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深入挖掘,揭示了行动者在关键时刻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当时存在的结构性限制如何影响了他们的选择和最终的结局。这本书的论证过程丝丝入扣,逻辑严密,每一部分的展开都建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使得整个理论体系更加稳固。对于任何对社会学、历史学或政治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