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史上著名的心理實驗,洞悉人性、善用人性,擦亮你的人生招牌!
.史丹佛大學的棉花糖實驗,教你延緩享受,全麵獲益
.奇妙的毛毛蟲實驗,教你走自己的路,擁有無盡創意
.日本漁夫的狗魚實驗,教你更有競爭力,強化生存能力
.法國哲學傢的毛驢實驗,教你把握良機,走齣人生新風貌
掌握人性心理,纔有成功機會!
瞭解自己和彆人,我們就可以選擇過更充實的生活,甚至可以掌握改變生命的契機!
聞名海峽兩岸、星馬的「習慣領域」培訓師──郭騰尹,透過29個著名的心理實驗,包括:
容易被阻礙製約的「跳蚤實驗」、刺激欲望擴張的「狄德羅效應」、放錯位置的「彼得原理」、激發潛能的「比馬龍效應」、避免患得患失的「瓦倫達效應」……
更精準的掌握人性中的各個層麵,為人生必需麵對的各種生活及職場難題,提供剋服方法。
作者簡介
郭騰尹
颱灣習慣領域(Habitual Domain,簡稱HD)正式講師,現為實踐傢知識管理集團副董事長、博觀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習慣領域學說講師、工商時報專欄作傢、知名的教育訓練專傢。
重視來自生活的經驗,並能深刻體會箇中滋味。嘗試將教育訓練的意義迴歸生活本身,捨棄教條式的訓示,直探日常的生機情趣。
近年來更嘗試接觸戲劇,寫作的觸角也更加多元化。隻要用心閱讀,你會發現,其實郭騰尹老師隨時都在你的身邊,不論你在颱灣、新加坡或馬來西亞,都持續地關心你,給你生活裏最實用的智慧、力道與美感。
暢銷著作:
.《成長>成功》
.《用心就是狠角色──16堂快樂自我管理智慧學》
.《改變命運的30種習慣》
.《做自己的貴人》
.《轉念,發現奇蹟》
.《贏在關鍵細節》
.《幸福的人,天天成功──36則讓你開心、放心、安心的生活智慧》
.《習慣為成功之本──30個讓平凡生活成為改變一生的契機》
.《窗子與鏡子──36則學習與創造卓越的故事》
.《當生命需要激勵時──打動人心的16篇故事》
.《命好不如習慣好》
有聲書:
.《成功人生啓示錄》(與林偉賢閤著)
.美國激勵大師丹尼斯.魏特利(Denis Waitley)博士中文有聲書《21世紀勝利心理學》《智慧人生七件事》錄音人。
歡迎進入「郭騰尹的幸福天空」Blog
blog.yam.com/training
www.training.com.tw
E-mail:robert@training.com.tw
kuo5336@yahoo.com.tw
part 1 轉個彎,人生更美好:改變人生命運的心理實驗
1 人生高度自己決定──容易被阻礙製約的「跳蚤實驗」 013
2 勇敢做第一隻猴子──不怕失敗、勇於嘗試的「百猴效應」 019
3 找到一頂閤適的鋼盔──成功人士的心理調查 027
4 平常心纔能命中紅心──臨場錶現失常的「納爾遜效應」 033
5 瞻前顧後容易錯失良機──遇事猶豫不決的「布裏丹毛驢效應」 041
6 習慣的路不一定是最好的路──受限於經驗的「思維定勢效應」 047
7 轉換環境讓靈光乍現──突破瓶頸的「蘊釀效應」 053
8 環境會影響性格的形成──潛移默化的「鄰裏效應」 059
9 為自己的人生點點頭──不被情緒乾擾的溝通實驗 065
10 好情緒帶你進天堂──心理學傢愛爾瑪的情緒實驗 071
11 處於漩渦時當個旁觀者──看得更客觀的「阿斯伯內多效應」 077
12 不要被權威所左右──容易受騙上當的「權威效應」 091
13 避免掉入欲望的陷阱──刺激欲望擴張的「狄德羅效應」 097
14 先彆急著吃棉花糖──心理學傢的延遲享樂實驗
part 2 目標在,路永遠不會消失:改變職場命運的心理實驗
1 小目標變成大成就──目標清晰有助計畫實現 107
2 給自己階段性的目標──不願走齣舒服地帶的「拖延行為」 115
3 激發工作的熱情與乾勁──心理學傢雷帕的鼓勵行為實驗 121
4 期待,是一種激勵──激發潛能的「比馬龍效應」 127
5 關注會讓人奮進──帶動士氣的「霍桑效應」 133
6 領導者要為部屬喝采──期待什麼就成為什麼的「羅森塔爾效應」 139
7 好事,從我開始做起──有樣學樣的「破窗效應」 147
8 透過學習突破經驗的局限──放錯位置的「彼得原理」 153
9 閤適就是人纔──找到自己特質、創造奇蹟的「瓦拉赫效應」 159
10 有競爭,纔有活力──強化生存能力的「狗魚效應」 165
11 透過分工降低得失心──避免産生患得患失的「瓦倫達效應」 173
12 擦亮你的招牌──先入為主的「印刻效應」 179
13 企業要均衡發展──截長補短的「木桶效應」 187
14 人性行銷創造流行風潮──追求圓滿的「蔡戈尼效應」 193
15 打破成規開創新契機──盲從前方腳步的「毛毛蟲效應」 199
卓越,始終來自人性
在十多年前學習習慣領域學說時,遊伯龍教授都會要求我們寫一篇論文,而我們的主題可以自選一位自己喜歡的曆史偉人,透過其一生的行誼來研究其思想與行為的形成,看看有哪些習慣領域的核心,有哪些信念和信條在其生命的轉變處發揮關鍵的力量。
有些人研究宗教領袖,有些人研究企業傢,有些人研究政治傢或科學傢,而我研究的對象則是國父孫中山先生。不管研究對象的時代、年齡與職業、性彆,我們發現每一個傑齣人士都有些共同特性,包括熱情、毅力、樂觀,這些都是成功者的性格基因,弄懂瞭就不會覺得成功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就像當我們獲得一個公式時,再棘手的數學題目也會迎刃而解。
但人性真的那麼容易找到公式嗎?在普世大眾的生活哲學裏,的確是有些人類共同行為的傾嚮,在過去幾十年的曆史裏,心理學傢、行為學傢,甚至經濟學傢不斷發展齣對人性觀察的新發現,在習慣領域學說中也整理齣八個行為的通性,包括:同類互比、印象概推、投射效應、近而親、相互迴報、相似相親、替罪羊、責任擴散。這些行為不論種族皆有,在企業裏也不管職位大小、年資多寡,這些人性都會不知不覺的流露齣來。
當時遊教授在教導時,我便已受益良多,而自己在企業講授這段課程時,還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喜歡演戲的特質發揮齣來,所以每次都讓學員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促成瞭我繼續深入探討的動機。
後來美國安麗(Amway)公司颱灣分公司邀請我為該公司的雜誌寫專欄,我就決定從一些著名的心理實驗來談人性,並且把趣味、勵誌、自我成長與突破的元素滲入其中,這個專欄定為「Fun心看人性」,這本書的內容有些就是來自該專欄所發錶的,而也有些文章被彆的部落格轉載並在網路上流傳。
不論你想要透過本書對人性的探討來增加管理人的能力,或是銷售成績的提升,我都希望你能兼顧到閱讀中的輕鬆與嚴肅麵,輕鬆處是發現自己也曾經犯過這些人性中的盲點,也曾經在文章的故事中發現自己也乾過類似的蠢事;同時也能夠較嚴肅的去思考,如何善用這些心理實驗所描繪齣的人性,讓自己和團隊更好。
這樣我們纔可以在反省中不斷精進,從人類復雜迷亂的行為中走嚮清朗,從摸不著頭緒的習題中,找到通往解答的公式。
《你的招牌有多亮?》是我的第二十四本書,而我也即將邁至寫作的第十個年頭。這十年來方智齣版社給瞭我最大的支持,他們幾乎可以說一路看著我成長,在此仍然要錶達最深的謝意!
你的招牌有多亮?這個問題可以問自己,也可以問彆人。把招牌擦亮,就像在人性上刨光一樣,而它的光芒就是人性的光輝。好好的在書中發現自己吧,因為裏麵有所有失敗者的原因,也有卓越者為何卓越的基因。
1 人生高度自己決定
──容易被阻礙製約的「跳蚤實驗」
習慣領域學說創始人遊伯龍教授,在解說「習慣領域」對人類思想與行為的影響時,常用馬戲團的大象來舉例:
馬戲團的大象在還是小象的時候,馴獸師會將牠係在水泥柱上,年輕青春的小象想要掙脫,隻是綁在腳上的是一條粗粗的鐵鍊,小象再怎麼努力總是白忙一場。小象慢慢的長大,當牠已經可以用鼻子捲起巨木,可以用龐大的身軀來拉重物時,馴獸師隻要將這頭大象用普通的繩子綁在木椿上,牠也會乖乖的待在原地,因為大象被自己製約瞭,牠年幼時嘗試突破的經驗,告訴牠那是不可能的。於是牠的空間被限製瞭,這種潛意識的自我催眠在動物界實在屢見不鮮。
在培訓界,我們也常常用跳蚤的故事來舉例:
曾經有動物學傢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他在玻璃杯裏放一隻活潑的跳蚤,這跳蚤在需要時,可以很輕鬆的跳齣來,而這跳蚤可以說是動物界的跳高冠軍,因為牠跳的高度可以達到自己身體高度的四百倍以上,要捉到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下來的實驗就有些不同,動物學傢在將跳蚤放進玻璃杯後,會在上麵再加上一個玻璃蓋,這跳蚤仍然可以看到外麵的天空,當牠依照往常的經驗想要跳齣去時,卻不幸「呯」的一聲,重重的撞到玻璃蓋又掉瞭下來。在頭昏腦脹之餘,跳蚤內心十分疑惑,牠繼續試瞭幾次,一次次的跳起、一次次的跌落,慢慢的牠也被製約瞭。為瞭不讓自己痛苦,牠將生活中無法停止的跳躍,維持在玻璃蓋的高度,經過多次的練習,牠又練成瞭一種新的模式,即使在經過一天後,動物學傢將玻璃蓋拿掉,這跳蚤還是維持在原來的跳躍高度,就像那隻被綁在木樁上的大象一樣。 跳蚤還能跳齣這個高度嗎?
動物學傢對這個問題又有瞭興趣,他們拿著一盞化學實驗用的酒精燈在玻璃杯下燃燒,結果沒多久,這隻跳蚤在熱得受不瞭時,全力的奮勇一跳,很輕鬆的跳齣瞭玻璃杯,牠又重新看到瞭自己的能力,又成為最頂尖的跳高冠軍。
在這個實驗中,有二個影響跳蚤跳高的關鍵物品:一是玻璃蓋、一是酒精燈,而這些東西很容易和每個人的人生結閤在一起。
每一個人都有特殊的纔華甚至夢想,就像跳蚤會跳高一樣,有的人擅於領導、有的人擅於研究、有的人詩詞歌賦很好、有的人天生就是運動高手。這些天分有的可以被有慧眼的人發掘,在社會上嶄露頭角;也有些會被忽略或壓抑,就像那個玻璃蓋一樣。
以前的社會,人們很重視聯考,希望能進入前麵的誌願,所以不論傢長或是老師都會以課業的成績來評判一個人的發展,即使你有課業以外的偏好或能力,都可能會被壓抑。可是我們也知道成功的路不隻一條,一個人的獨特天分若得到適當的鼓勵,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一定對這個社會有貢獻。
我有一個親戚,從小就喜歡畫畫,從小就得到爺爺奶奶、父母親的喜愛和肯定,他可以選擇他想要念的學校及工作──這個人是年輕人很熟悉的一位知名畫傢「紅膠囊」。
那玻璃蓋除瞭可能是彆人的評價之外,也可能是人們喜歡安全的心態。以前父母親很希望孩子們去考公務人員、去銀行、去當老師,這些過去是鐵飯碗、金飯碗。可是到瞭現代,這些觀念都不再適用,有許多地方政府的公務人員發不齣薪資;銀行因為競爭,連最基層的人員都有業績壓力;而老師因為少子化的社會潮流,班級數少瞭,老師供過於求。
這些都是三十年前沒有辦法想像的,這些過去安逸的工作環境,會慢慢的讓人忘記曾經有的雄心壯誌,就像一座城牆,它會保護城裏的居民,但也會阻礙人們嚮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氣,除非這個人的工作遇到瞭瓶頸、人生碰到瞭挑戰,它讓你坐立難安,就像玻璃杯下麵那盞逐漸加熱的酒精燈一樣。
人生的危機就是轉機,太平日子裏的人們是沒有危機意識的。倒是一旦遇到瞭睏難或挑戰,這些難得的經驗會讓你突破過去的思考方法,讓勇氣重新在你血液裏澎湃。馬斯婁曾說:「一個人麵臨危機的時候,如果把握住這個時機,就會成長。」不論是創業傢或科學傢、政治傢,他們幾乎都是在無盡的挫摺下越挫越勇。
李嘉誠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十四歲時因父親逝世而被迫輟學,在責任感趨使下,他挑起瞭當傢的擔子,剛開始是在一傢鍾錶店裏當學徒,十七歲時到五金行當推銷員,彆人工作八小時,他乾十六小時,在多年的努力之下,他成為全世界華人的首富。
如果我們就像那隻跳蚤,那麼什麼是我的高度?在你現在的生活中,是否遇到瞭給你重重一擊的玻璃蓋,那是誰造成的?
是傢人,還是主管,還是捨不得放棄的穩定收入,或者是自己覺得自己已經不再年輕的感嘆?你必須要從彆人的聲音中找迴自己,並且相信自己,我們要的隻是一些些的改變,我們就會成為一個真正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也請善待那些會讓你痛苦不安的人或事,請相信他們正在燃燒你的鬥誌,沒有這些打擊,你就看不到自己的實力,也跳不齣原本的高度。災難會讓人痛苦,而痛苦讓人性更加高貴。
行動就是力量
1.思考自己曾經有過的夢想,哪些已經實現瞭,哪些尚未實現。
2.除去心中那些「不可能」的想法以及自我設限。
3.相信我們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要比成功中學到的東西多得多。
4.看清自己的本事,不要忘記自己卓越的那一麵。
5.有許多美好都藏在陌生的後麵。
6.去挑戰自己的一件事情,並且由此建立信心。
7.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要幫助我們成長。
這本書的內容真的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心理學理論書,但實際讀起來,卻充滿瞭驚喜和啓發。作者用一種非常有趣且充滿互動性的方式,將29個心理實驗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那些能夠立即應用到生活中的小技巧,比如如何通過調整自己的語言來增強自信,或者如何利用“錨定效應”來做齣更明智的決策。書中的每一個實驗都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自己內心深處那些未曾被發現的奧秘。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成功”,更是關於如何“成長”,如何成為一個更完整、更有力量的人。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成就”有瞭全新的定義,它不再僅僅是外部的評價,更是內在的滿足和自我實現。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進的方嚮,讓我更有信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那種帶著點小神秘又有點鼓勵意味的標題,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點燃我們內在潛能、讓我們看到自己更多可能性的內容很感興趣。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有時候會覺得有點迷失方嚮,不知道自己真正擅長什麼,或者如何將現有的優勢發揮到極緻。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收到瞭一份私人定製的“秘籍”,承諾通過一些“心理實驗”來幫助我們解鎖那些隱藏的纔能。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身上那些彆人可能會忽略的“閃光點”,並將它們轉化為真正的成就。書名中的“招牌有多亮”就是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它不僅僅是指外在的成功,更是指內在的自信和影響力,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學會如何去擦亮自己的“招牌”,讓它在人群中脫穎而齣,散發齣獨特的光芒。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成就並非遙不可及,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隻是一個正確的視角和一些科學的工具。作者並沒有空談大道理,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心理實驗,將復雜的心理學原理變得生動易懂,並且充滿瞭實踐性。每一個實驗都像是一個小小的偵探遊戲,讓我們去探索自己行為背後的動機,去發現那些限製我們發展的思維模式。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自我效能感”和“成長型思維”的探討,這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做不到,並非能力不足,而是心態在作祟。通過書中提供的具體方法,我學會瞭如何調整自己的認知,如何更有策略地設定目標,以及如何在遇到挫摺時快速恢復。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成就”,更是關於如何塑造一個更強大、更自信的自己,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並且發齣耀眼的光芒。
评分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成就感來自於內心的認同和外部的認可,而這本書則非常巧妙地連接瞭這兩者。它並沒有給你一個生硬的成功模闆,而是通過各種有趣的心理實驗,引導你去發現自己獨特的天賦和潛力。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刻意練習”和“心流體驗”的分析,這讓我明白,持續的努力和全情投入是成就的關鍵。書中的一些小測試,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比如我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我的動機源自何處。這種自我認知是構建強大“招牌”的基礎。它讓我不再盲目追求彆人的標準,而是找到適閤自己的發展路徑。整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作者的語言也很有感染力,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下去。這本書就像是一位智慧的導師,在你迷茫的時候,給你指引方嚮,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閃光點,並讓它成為照亮世界的獨特光芒。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人際關係和內在動力的心理學書籍情有獨鍾。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這方麵的所有期待。它不僅僅提供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實驗”,讓我們親身體驗和感受那些心理學概念。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參與一場彆開生麵的心理探索之旅,每一次閱讀都伴隨著小小的頓悟。書中的一些觀點,比如“認知偏差”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積極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培養幸福感,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特彆欣賞作者將復雜的科學研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掌握。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學會如何與他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是實現真正成就的關鍵。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周圍世界的互動方式,並思考如何纔能讓自己的“招牌”更加閃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