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生的旅程抵达终点,如何免于恐惧痛苦,现生光明乐土,开启幸福的来生?
全球首张为临终者录制的光明导引CD,守护您及挚爱的人,在死亡到来时,不再惊惶恐怖,远离怨亲债主的干扰,现生极乐世界,是临终自救最珍贵的秘宝!
内容包括临终开示、原经文读诵、白话观想导引、现生极乐世界导引,并附有声CD导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有大善知识为临终者具力导引。
所有导引内容皆收录于书内,人手一册,家属亲友皆可一起助念、导引,力量更大,也能安定家属惶乱心绪,抒解压力,疗癒悲伤,更能种下修行解脱的因缘,为家家必备临终宝典!
作者简介
洪启嵩
自幼历经多次死亡经验,深感人生无常,因此从小即精勤修行,参学各派法门,一心寻求解脱之道,稍长读《六祖坛经》而有所悟入,禅法、密法、净土等种种殊胜法门,皆能自在宣说之无碍。洪老师毕生致力于讲授、着述,曾讲授高阶禅观修证课程、佛经修持心要,大手印、大圆满等密法心要,及临终救度法门等。其一生历经九次死亡经验,依于对佛法之真修实证,以临终光明导引守护众生远离死亡恐惧,往生安乐净土,解脱生死轮回,臻至圆满成佛。着有《禅观秘要》、《密法总持》、《实用佛经修持方法》、《关于死亡与转世之路》等,着述逾百部。
《阿弥陀经》临终光明导引
序 5
如何使用本书 11
第1章 临终开示 21
第2章 《阿弥陀经》原经文读诵 29
第3章 《阿弥陀经》现观导引 41
第4章 现生极乐世界导引 75
第5章 临终守护的心要与实例 111
.阿嬷的礼物……善护 116
.父亲与弟弟的最后旅程……黄睿业 129
.开启光明的来生……臧舒? 135
.当死亡猝临……宇峰 145
.要回忆那一晚的事情……宝莲 152
生离死别,是人生最深的痛苦之一。尤其当我们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死亡时,更有悲伤至极的不舍之情。
在对面亲人往生时,一般人大多是手足失措,茫然无助,不知如何是好。或是心中充满了甚深的哀伤悲恸,而以哭喊来自己表达悲伤不舍。却不知这种爱的表达方式,不仅未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甚至做出许多错误的抉择与作为,不只未能帮助所爱的人,甚至让往生的至亲,陷入更深的痛苦与危机。
因为临终之时,正是亡者走向下一期生命的关键时刻,如果在週遭的亲人哭喊不舍,会让亡者的心灵陷入悲伤痛苦的情境,障碍了他生命向上的契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民俗的礼仪中,许多的仪式,大多是以照顾生者的立场,让生者宣洩悲伤的情绪,使身心得到抒解。
然而,在面对死亡时,我们应该以亡者的生命为重,思惟:如何才能真正帮助挚爱的人,安稳走向来生光明的旅程?
甚至,除了与自己的亲友之外,面对其他的临终者,我们都要思惟:无论他今生与我们有没有因缘,在往昔可能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至亲,我们都要生起悲悯之心,守护他们,感念他慈悲示现死亡,并帮助他在临终时可以放心、庄严安详地告别今生,走向光明的来生。
因此,如何帮助一切如母的众生,让所有的人在面临生死之际,能安心、正确的导引挚爱的亲人,圆满光明的生命,是此书及作者的衷心本愿。
「临终光明导引」这个法门,最早的缘起,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初有熟识的同修往生,请笔者前往加持,当时也有其他的同修大众在场,于是我就以最常用的《阿弥陀经》为根本,教大众一起为往生的同修观想、助念。
一般最常见的助念方式是持诵佛号,或是诵经,于是我更进一步将佛经的修持法融入其中,透过这样的修法,祈愿无论是亡者或是生者,都能在这个庄严的生死因缘中,共同增上。
我将这个法门总摄为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阿弥陀经》原经文的读诵。
第二阶段再以白话为其解说《阿弥陀经》,并帮助其观想极乐世界的景象。
第三阶段则是告诉亡者:当下就是安住在极乐世界,眼所见,耳所听,六根所触,都是极乐世界的一切,此身当下出生于极乐世界。
对于导引者而言,每为他人做一次导引,自身也等于是遍历一次极乐世界。无论对于亡者或助念导引的人,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是临终导引法门最初的面貌。后来,许多同修在面临亲人往生时,都会亟于想知道:自己如何帮助亲人往生极乐世界?笔者也告诉大家可以随缘使用这个法门。
二○○三年,笔者的母亲往生时,随侍在旁的学生,将我当时导引她老人家往生净土的经过,完整地记录下来,许多同修目睹了整个经过,及母亲往生后,种种不可思议的瑞象,因此殷切地期盼我能将临终光明导引的法门,录制成CD,能帮助更广大的众生。
二○○六年十二月一日,为了录制临终光明导引,在同修大众的劝请下,笔者上山闭关四十九日,足不出关房,在此期间持诵了五十二万遍的往生咒,在出关时并修持阿弥陀佛的护摩火供修法,希望世间具足福报,「临终光明导引」得以顺利面世。
这个导引所影响的层面非常广大,除了亡者与生者之外,一般人所说的「冤亲债主」,也就是与我们累劫宿昔有缘的众生,也能在临终光明的导引下,往生净土,不再作障。
因此,这个导引,也可守护亡者不受干扰,安稳往生净土。而对常年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也有着不可思议的守护力量。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阿弥陀佛的广大信仰,因此临终光明导引首先影响的是几亿华人世界,如果再加上往生的亡灵、鬼神,就更加无以计数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因缘,临终光明导引的第一部:《阿弥陀经》临终光明导引,终于出版了。祈愿这个法门,能帮助一切临终的朋友们,远离死亡的恐惧苦痛,现生幸福的光明净土,最终成就圆满的阿弥陀佛!
一直以來,我對佛教的經典都抱持著一份虔誠的敬意,但老實說,有時候經典的文字讀起來總是有點艱澀,尤其是像《阿彌陀經》這樣歷史悠久的經典,雖然知道它的殊勝,但總覺得難以完全理解其深意。這本《阿彌陀佛經臨終光明導引》的出現,正好填補了我的一個缺口。它不僅有原經,還加上了「臨終光明導引」的說明,這意味著它不是單純的學術研究,而是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我特別在意「臨終自救」這幾個字,這表示這本書不是在講述一個遙遠的、等待他人救援的過程,而是強調個人的力量,以及如何透過智慧和方法來面對死亡,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主動」的生命規劃。在台灣,我們常說「人要活就要有計畫」,其實面對死亡,也應該有這樣積極的態度,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書中附帶的CD導引,對我來說更是福音,有專業的引導,能夠幫助我更好地進入狀態,將經典的智慧內化,落實到日常的修行中。
评分我對於生死議題一直抱持著嚴肅的態度,但同時也充滿了探索的渴望,希望能找到能夠真正幫助我們坦然面對死亡的方法。這本《阿彌陀佛經臨終光明導引-臨終自救現生極樂世界的秘寶(附有聲CD導引)》光是書名就讓我眼睛為之一亮。「臨終自救」這四個字,尤其觸動了我,因為我認為,面對死亡,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內心的力量,而不是完全依賴外界。這本書似乎提供了一種方法,讓我們能夠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而「現生極樂世界」的承諾,更是令人期待,這意味著死亡並非終結,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個更美好的去處。在台灣,我們常常會接觸到許多關於因果、輪迴的說法,但具體如何能夠往生善處,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這本書若能提供清晰的指引,並結合有聲CD的引導,讓我在潛心修持時,能有更深入的體悟,相信一定能為我的生命,帶來莫大的助益。
评分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往生極樂世界」是一個非常熟悉的概念,常常在親友告別式上聽到,但對於往生的具體過程以及如何能真正達到,卻往往是一知半解。這本《阿彌陀佛經臨終光明導引》的標題,立刻就引起我的好奇心,特別是「臨終自救」這個詞,給了我一種積極自主的感覺,而不是一種無力的等待。我一直覺得,生命就像一場旅程,而死亡則是旅程的終點,但這個終點的去向,卻是可以透過我們現在的努力來決定的。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方法,讓我們在生前就能為往生做好準備,那將是何等有福報的事。我尤其看重它「附有聲CD導引」這一點,因為光是讀經文,有時候會覺得枯燥,或者無法領會其中的奧妙,若是有老師的聲音導引,能夠帶領我們一步步觀想,一步步感受,那必定能加深理解,也能讓我在臨終時,能夠更加安詳、有信心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评分每次想到人生無常,難免會有些許的擔憂,尤其是在身邊親友經歷生離死別的時刻,更是會讓人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以及如何面對終點。這本《阿彌陀佛經臨終光明導引》的書名,對我來說非常有份量,它直接點出了「臨終」這個生命中最關鍵的時刻,並且提供了「光明導引」的解決方案,這份「導引」聽起來就充滿希望。我一直相信,有智慧的指引,能夠讓人在迷茫時找到方向。書名中「現生極樂世界」的說法,更是讓我感到振奮,這意味著淨土法門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透過努力,在這一生中就能種下因緣,甚至在臨終時就能體驗到。台灣社會步調快,很多人都汲汲營營,容易忽略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課題,而這本書的出現,正好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有機會為自己的生命旅程,畫下一個圓滿的句點。附帶的CD導引,相信能讓我在實際操作上更加得心應手。
评分最近偶然看到這本《阿彌陀經臨終光明導引-臨終自救現生極樂世界的秘寶(附有聲CD導引)》,書名就讓我覺得很吸引人,畢竟在台灣,大家對生死、來世的議題總是特別關注。我一直對佛教的淨土法門很有興趣,尤其聽聞阿彌陀佛的願力,能夠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心中總是嚮往。這本書光是「臨終光明導引」和「現生極樂世界的秘寶」這些字眼,就讓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個人認為,在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忙於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機會深入了解生死大事,甚至對於如何面對死亡感到茫然。因此,一本能夠提供具體引導,幫助我們在面臨生命終點時,能有方向、有依靠的書,是相當珍貴的。尤其是書中還附有聲CD導引,這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不太擅長自行閱讀經文,有老師的聲音引導,感覺會更容易進入狀況,也能更專注地體會內容。希望這本書能為我點亮一盞明燈,指引我通往光明的彼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