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三学也就是经律论三藏,经藏诠释定学,律藏诠释戒学,论藏诠释慧学。所以,修习戒定慧三学,在思想和生活上就能实践佛陀的教法。「人间佛教」既然渊源于人间佛陀的开示,对于戒定慧三学,自然也定为人间佛教行者根本的勤修目标。乃至人间佛教的传播,一方面固然要迎合时代的需要,但也要有传统的佛法为根据,所以人间佛教发展至今,不得不把根本佛教的戒定慧提出来,作为人间佛教的思想依据。例如,佛教的「三皈五戒」,人间佛教跟着就提出「三好、七诫」;佛教有「四禅八定」,人间佛教也定出各种生活禅定的修法;佛教注重义学之般若、中论、唯识、天台、华严等,人间佛教也不得不以传统佛教的慧学,融和当代的文、史、哲、科技等学问,把佛教生活化于人间。大师一生弘法利众,到了年老告退时,更想为人间佛教做一些古今映照、传统与现代融和的工作。所以此次在香港弘法三十余年、红磡香港体育馆讲座二十年纪念之时,特别以「人间佛教的戒定慧」为题,分三天讲说。希望为当代研究人间佛教的佛子们,以根本佛教的戒定慧为修学目标,并以发扬戒定慧的时代精神,成为人间佛教的依据。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
一九二七年生,江苏江都人,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一九四九年初来台。曾主编《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觉世》旬刊等佛教刊物。一九六七年创建佛光山,P力推广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设百余所寺院道场,并在海内外设立十六所佛教学院,培养佛门专业人才。此外,为推广社会教育,创办普门中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美国西来大学,及创办人间福报、人间卫视。一九八五年,卸下佛光山宗长一职,之后四处云游弘法,创办国际佛光会,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长、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荣誉会长。星云大师着作等‥,着有《释{牟尼佛传}、《玉琳国师》、《星云禅话》、《星云日记》、《往事百语》、《佛光菜根谭》、《佛光教科书》、《迷悟之间》、《人间佛教系列》以及《有情有义》、《佛光祈愿文》有声书等。
說實話,我對佛教的理解,很多時候是來自於聽聞長輩的談話,或是偶爾在電視上看到的節目。對「戒定慧」這三個詞,我大概知道它們是佛教修行的三大支柱,但具體要如何實踐,以及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卻常常感到有些模糊。這次看到《人間佛教的戒定慧》這本書,書名中的「人間」兩個字,讓我覺得它可能不是那種比較學術、比較艱澀的論述,而是會更貼近我們一般人生活經驗的。台灣社會中,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會接觸到佛教的觀念,像是慈悲、因果、放下等等,這些都是很有智慧的說法。我常常在想,要怎麼把這些抽象的概念,真正地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而不是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以操作的方法,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實踐「戒定慧」,那就太好了。我特別好奇作者會不會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這些修行方法,讓原本聽起來有點距離感的概念,變得更容易理解和親近。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出家修行,而是要在這個紅塵俗世裡,努力地過好每一天。
评分最近有一陣子,我一直在思考「心靈成長」這件事情。我覺得現代人很多時候都活得太匆忙,太多瑣碎的事情佔據了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很少有時間靜下來,好好地認識自己,也好好地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偶然間在書架上看到《人間佛教的戒定慧》,這個書名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對「人間佛教」的概念很感興趣,覺得它強調的是將佛法的智慧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聽起來比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要更實際、也更有溫度。而「戒定慧」,這三個詞雖然聽起來有點學術,但如果放在「人間」這個脈絡下來解釋,我猜想它應該會提供一些很棒的工具,幫助我們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內在的平靜與清晰。我對作者如何將這三個層次的修行,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連結起來,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書中會不會有一些引導,讓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時,能有更智慧的應對方式?我期待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培養內在專注力,以及如何用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指引,讓自己的心靈能夠得到真正的滋養和成長。
评分最近在書店翻到一本《人間佛教的戒定慧》,封面設計得很清雅,讓我一時之間停下了腳步。雖然我對佛教的理論研究並不算深入,但「人間佛教」這四個字總有一種親切感,覺得它更貼近我們生活的現實,而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只存在於經書裡的佛法。台灣社會其實有很多接觸佛教的機會,從宮廟的香火繚繞,到藝文活動中的佛法講座,總能感受到一股溫柔的力量。這本書的書名,將「戒定慧」這三個佛教修行核心的概念,落實到「人間」這個場域,讓人很好奇作者會如何解讀,又會從哪個角度切入,來闡述這份「人間」的智慧。我很期待能從書中獲得一些啟發,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平和,也更有意義。畢竟,在這個步調快速、充滿壓力的時代,能有一套指引,幫助我們找回內心的平靜,是非常珍貴的。我對作者的學養和見解充滿了好奇,希望能藉由這本書,更深入地了解「人間佛教」的精髓,以及它如何能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一股溫暖而堅定的力量。
评分我最近常常在想,在現今這個社會,我們似乎越來越難找到內心的平靜。資訊爆炸、生活壓力、人際關係的複雜,種種因素都讓我們的思緒像一團亂麻。偶然間翻開一本《人間佛教的戒定慧》,書名中的「人間」兩個字,讓我覺得它很貼近我的生活。我一直以來都覺得,佛法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能給予我們面對人生困境的智慧與力量,而不是要我們迴避現實。而「戒定慧」這三個字,聽起來像是佛教修行的核心,但如果能透過「人間」的視角來理解,我相信它一定能轉化成一套非常實用的生活指南。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這些古老的修行方法,用現代人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呈現,又會用什麼樣的生活經驗,來闡述「戒」如何幫助我們在行為上有所規範,「定」如何幫助我們在紛擾中保持專注,「慧」又如何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判斷。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些具體的方向,讓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有意識地去覺察自己的念頭和行為,進而找到內心的寧靜與清明,過一個更踏實、更有意義的生活。
评分其實我並不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但我對傳統的東方智慧一直抱持著一份敬意,特別是佛教所強調的慈悲、智慧和對生命的關懷。這次在書店看到《人間佛教的戒定慧》這本書,它樸實而有力的書名,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覺得,「人間佛教」這個概念,是將佛法最寶貴的精髓,帶回到我們最真實的生活場域,而不是讓它成為少數人的專利,或是只存在於古老的經文裡。而「戒定慧」這三個字,雖然聽起來有點嚴肅,但如果能用「人間」的角度去詮釋,我猜想它應該會提供一套非常實際的方法,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戒),培養內在的專注與寧靜(定),並且獲得更清晰的洞察與覺知(慧)。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會如何將這三個看似獨立卻又緊密相連的修行層面,巧妙地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片段中。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關於如何在複雜多變的現代社會裡,保持內心清明、行為端正,並最終獲得智慧啟發的寶貴啟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與圓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