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名句100篇,轻松阅读经典,深入中文堂奥
「中文经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对于「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后──不再写错字、念错音、用错成语──进入经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语文能力必经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烟的古籍宝藏中,如何敲开大门,撷取必备知识,转换为现代生活实用资料库,是本系列希望能为读者服务的目标。在经典古籍的内容介绍上,借由形式上的突破,唤醒读者接近经典的兴趣,轻松阅读,有效学习,达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语文涵养以及灵活「再创造」的可能性。
本系列内容,精选中文经典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揉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单元有:
【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
【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
【文章的背景】文章创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说明,或是题解。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
【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中文经典100句──六祖坛经》内容所介绍的名句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叶落归根,来时无口、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等等。摆脱佛教经典给人艰深难懂的印象,在佳句中学习六祖慧能一生的行谊及智慧。
联合大学华语文学系系主任 何照清 强力推荐
《六祖坛经》是佛经之中,唯一一本中国人的着作。内容主要在记述六祖慧能一生的行谊,及禅学经义。曾被钱穆博士推为研究中华文化的必读之书。
作者简介
总策划
季旭昇
1953年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国文研究所硕士、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着有:《诗经吉礼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诗经古义新证》、《金文单字引得》(合编)等。中华电视台鸡蛋碰石头「说文解字」撰稿1994年;中华电视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1996年;国语日报「字圆其说」专栏撰稿2001年起。
文心工作室简介
吕婉甄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毕业,曾执教于国立东势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现任国立冈山高级中学国文老师。
吴雅萍
就读于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班。曾任国科会研究计画助理,协助整理清代词籍资料,并从事古典诗词、作文等课程之教材编撰及教学。
胡云薇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现就读台湾大学历史博士班。曾任国中、高中代课老师。
黄淑贞
淡江大学中文系、玄奘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曾担任《文讯》杂志社文字编辑、崇右技术学院系助教、国科会研究计画助理,以及国小作文班指导老师。个人着有《地球的孩子系列──听见最美丽》(康轩文教&慈济人文出版)、《拥抱大文豪》(慈济传播文化志业出版)、《国中精典古诗文快读》(萤火虫出版)。
陈丽舟
台大中文系毕。现就读政大宗教所。翻译作品:一行禅师《耕一畦和平的净土》等。
刘彦彬
暨大中文所毕业,曾任大专讲师。喜欢阅读哲理性及社会学类书籍。对文字工作怀有幻想和憧憬,正在摸索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魏旭妍
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毕业,现任崇右技术学院兼任讲师。正式出版的着作:《读写听说学典故文选篇》。
【出版缘起】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季旭昇
【专文推荐】汲取《坛经》心法,自证生命智慧 何照清
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禅即平等
001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002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003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004 佛法是不二之法
005 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006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007 明与无明,凡夫见二
008 处凡愚不减,在圣贤而不增
009 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010 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
011 来去相因,成中道义
012 其法无二,其心亦然
013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禅在人间
014 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015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016 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
017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018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019 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
020 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
021 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
022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023 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024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025 直道不立文字
026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027 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
028 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029 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佛向性中作,向身外求──禅须自悟
030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031 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032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033 若识自本心,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034 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035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036 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
037 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
038 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039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040 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
041 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042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043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044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045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046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047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048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049 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050 住心观净,是病非禅
051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052 自在神通,游戏三昧
053 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054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055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056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禅重实践
057 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058 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
059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060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061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062 定慧一体,不是二
063 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064 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065 前罪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066 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067 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068 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牦牛爱尾
069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070 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
071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072 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
073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074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无欲求
075 求法即善,觅祖即恶
076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077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078 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079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080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081 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
082 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083 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
084 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剎那
085 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086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087 自心皈依自性,是归依真佛
088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089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090 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091 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092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093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094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095 正剑不邪,邪剑不正
096 湛然常寂,妙用恆沙
097 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
098 毁誉不动,哀乐不生
099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100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推荐序
汲取《坛经》心法,自证生命智慧
何照清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拜读《六祖坛经》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了,《坛经》的许多句子总似灵光常在脑海中闪耀,带给一己无限的智慧与清凉!随着时间的逝去,年岁的增长,更发现《坛经》的智慧经得起考验;他,??含光且历久弥新!他,好似一座丰富的宝藏,只要你肯去汲取挖掘,一定能获得超越红尘世俗的法喜禅悦!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六祖坛经》的重要性可媲美《论语》、《老子》,是国人必读的重要经典之一。一般认为,儒、释、道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三家各擅胜场,共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采。
在中华文化儒、道、释肥沃的土壤下,绽放出禅宗的奇葩;古德说:「凡言禅,皆本曹溪。」也说明了慧能曹溪禅,是中华禅的源头;而《六祖坛经》更是禅宗的圣典。
对多数人而言,《坛经》非常「亲切」,他不似一般的佛经,有许多艰涩的名相术语;而《坛经》是唯一由国人金口亲宣,被称为「佛经」的书。
慧能,原是一位乡下樵夫,经过慕道、求道、悟道的过程,呈现自性、自度自悟、自成佛道的经验,一步步行来,成为禅宗的第六代祖师,影响后代极为深远,他本身的行止,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生活的方式可有千百种,《坛经》的主人翁,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人可以活得如此庄严精采,靠自己内在本有的智慧宝藏,而不是依靠外在物质名利的衬饰。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六祖坛经》的研究,长期以来,也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门主题。学者的研究,自有其贡献,令人敬佩!但还有一种阅读《六祖坛经》的方法,在《坛经》的文本中,其实早已提醒我们:「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慧能也亲身示范读经的方式是「转经」,而不是「被经转」;另外书中也一再提醒我们:「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迷人口说,智者心行」、「道由心悟」等读经学法的方式,通过心悟的《坛经》的心法,用经典印证自己的心态,让经典与心性结合,汲取《坛经》心法,成为一己生命智慧,对活泼的生命更有实质的助益,也似乎更符合禅宗的风格。
商周出版社能在许多经典中,推荐《六祖坛经》给予读者,苦心孤诣,令人感佩!本书选择《六祖坛经》一百名句,对忙碌的现代人而言,极为方便,读者只要用心领悟,《坛经》中的一言半句,都可以是悟道之机。本书介绍名句诞生的背景、名句的故事乃至历久弥新说名句,扩展延伸了读者的视野,也间接证明了《六祖坛经》对后世影响之广阔与深远;读者若能透过此书再进一步研读《六祖坛经》全书,相信更是本书撰写老师们的成功与期许了。
(本文作者为联合大学华语文学系系主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