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帮你的旅程作配乐的书
18个国家的音乐旅行经验
256张旅行概念的音乐专辑介绍
312幅精彩的摄影作品
我是一个没有音乐就没办法生活的人。
生活起居里,随处都有音乐相伴,旅行时也不例外。
每一趟旅行,我都喜欢挑选符合情境的音乐随行。每到一个国家,除了参与音乐活动外,收藏当地的音乐也是旅程里不可或缺的乐趣。
所以走过五十余国,虽不是专为音乐而去,但旅程里却充满音乐,当我把散落在旅程里的音乐记忆集结成辑时,其中的趣味就盎然丰沛了。
这本「音乐.旅行」就是和大家分享其中十八个国家的音乐经验,而且特别介绍各国收集来的256张音乐专辑,并贴心地附上每张专辑的「试听网址」,让你即使在家也可上网享受一趟「音乐.旅行」。当然,若你和我一样喜欢带音乐去旅行或收藏各国的音乐,这些专辑当然是最实用的参考清单。
德国导演温德斯(Wim Wenders)曾说,他永远不会拍一部没有音乐的电影,而我也永远不会让自己有一场没有音乐的旅程。
你喜欢音乐和旅行吗?就让这本《音乐.旅行》为你的旅程作配乐吧!
作者简介
Shin
主修人工智慧的Shin,感觉上应该像个机器人似的,日复一日过着逻辑式的精准生活。事实却不然,他如同漂鸟般游走过五十余国,而且摄影及文字都细腻生动。在出版过一本冰岛书后,我们干脆叫他「冰岛作者」,他的旅游文字仍一篇篇的写,网路上的读者也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我们又发现,任何遍寻不着的CD,找Shin肯定能解决。这位喜欢穿牛仔裤的「冰岛作者」根本是座音乐宝库,收藏的CD数千张,也帮歌手写过专辑文案,每次听他诉说音乐故事总是源源不绝。于是,我们决定将他擅长的摄影及文字,和「音乐」结合,让大家一窥这种「音乐旅行」的魅力。若有一天,你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发现一位身着短裤凉鞋、胡子不刮、塞着耳机、手持相机,随时随地都在哼歌的旅人,那肯定是Shin了。
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shin-127/
简单生活
01 印度
02 柬埔寨
03 西藏
04 约旦
05 以色列
06 义大利
07 奥地利
08 德国
09 比利时
10 波兰
11 冰岛
12 肯亚
13 辛巴威
14 古巴
15 宏都拉斯
16 纽西兰
17 加拿大
18 韩国
最后10张专辑
作者序 简单生活
我最喜欢的音乐,就是出现在日常生活起居里的音乐。
每次街上有宗教活动的车队经过时,我一定放下手边的工作,站到路旁去看那些锣鼓及吆喝。有次在庙会的游行队伍里,由数十位画着油彩脸谱的年轻人所组成
的锣鼓队浩浩荡荡走来,里头有两个像小混混的锣钹手起了口角,面红耳赤地争执着,你来我往的讦谯声中却没影响到手中的乐器操作,始终配合着繁复的节奏进行,看得我目瞪口呆。可别蔑视这些小混混,他们天赋的节奏感足以让他们「一心二用」呢!
二○○五年在叙利亚的第二大城阿列坡(Aleppo),清晨四点多就被伊斯兰教的礼拜仪式吵醒,天色仍漆黑,全城沸腾的祈祷声却此起彼落交织如潮,那是伊斯兰教每日五次礼拜的第一场晨礼(Fajr)。每位教徒都在家里朝圣城麦加的方向进行礼拜,嗡嗡郁郁的祷词汇聚成一场万人合声的清唱剧,响彻整个城市,当时所感受的心灵撼动至今难忘。
欧洲各地的广场、地铁、市集则有数不清的街头艺人,那些信手拈来的音乐虽不精致,但渗入当时的景物、季节、气氛、心情之后,就融成一种特殊的聆听体验,这样的音乐反而比演奏厅里的正式演出还动人。
公园里常有拉胡琴的老人,我喜欢在不打扰对方的情况下,坐在树荫下聆听。长途客车上,抱在母亲怀里的孩童会咿咿哑哑地哼着旋律,我也喜欢这种无调的“童谣”。清晨的鸟鸣绝对像个交响乐团,各种声响交织成一首翠绿色的晨光曲,你留意过这样的音乐吗?风吹过树林也有音乐,浪拍打岩石也有音乐,万物俱静时,还有自己的声音可以唱歌,我想不出世界上哪里没音乐?
这就是我对「音乐」的认知。
我是一个没有音乐就没办法生活的人,生活起居里,随处都有音乐相伴,旅行时也不例外。每一趟旅行,我都会挑选符合情境的音乐随行,例如相关电影、文学、地理、人文的音乐,或当地音乐人的作品等,反正就是帮自己的旅程作配乐,让每次出游都精彩丰富。每到一个国家,除了参与音乐活动外,收藏当地音乐也是旅程里不可或缺的乐趣。我最喜欢到唱片行内寻宝,翻阅那些一张张琳琅满目的CD,享受如鱼得水般的喜悦,我是条优游自在的鱼,而那些音乐就是浩瀚广博的海洋。所以走过五十余国,虽不是专为音乐而去,但旅程里却充满音乐,当我把散落在旅程里的音乐经验汇集成辑时,其中的趣味就盎然丰沛了。
这本《音乐.旅行》就是和大家分享其中十八个国家的音乐经验,而且特别介绍各国收集来的二五六张音乐专辑,并附上每张专辑的「试听网址」,让你在家也可上网悠游一趟「音乐.旅行」。若你和我一样喜欢带音乐去旅行,这些专辑就推荐给你参考,另一种比较有趣的作法是,直接拿着书里介绍的清单到当地的唱片行选购,享受在地球各个角落收集音乐的乐趣。
最后,特别要提的是这本书的设计。
这几年来,自己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简单,什么时尚、流行、美食、娱乐都离我很远。不是刻意回避,只是简单的食衣住行就够我满足了。和朋友见面,也少去装潢雅致的咖啡馆,反倒喜欢带瓶旷泉水到公园的绿荫下席地而聊。旅行时,总是在超市买来的全麦面包及生菜沙拉就过一餐,没想过要把书上推荐的美食当旅游重点。十年前,会赶着潮流特地买机票到伦敦去听几场音乐剧,现在则庙口站着就可以看一出老是唱得走音的野台戏。这种越来越简单的生活,越来越容易满足的起居,才是现在的我。
所以这本书在设计时,也试着去表达这种「简单生活」的概念,我想要一本简单编排的书,让读者去回想二、三十年前阅读一本书的感觉。在那个没有手机、网路、信用卡的年代,每本书的文字都很扎实,穿插的相片皆精挑细选,设计不花俏,很简单、很干净,每本书都安分……。
吹一袭风、看一朵花、喝一杯水、哼一首歌、读一本书,简单的当下,用心的生活,希望这些隐含在书里的想法,你也接收到了。
德国导演温德斯(Wim Wenders)曾说,他永远不会拍一部没有音乐的电影,而我也永远不会让自己有一场没有音乐的旅程。你喜欢音乐和旅行吗?就让这本《音乐.旅行》为你的旅程作配乐吧!
拿到《音乐·旅行》这本书,我其实是带着一份好奇心去翻阅的。我本身对音乐颇有研究,也热衷于探索世界,所以一直认为,音乐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原本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旅途中发现和欣赏当地音乐的实用建议,比如如何找到隐藏在小巷里的音乐酒吧,或者介绍一些与当地音乐文化紧密相关的历史遗迹。 这本书所呈现的内容,则与我的直接期待有所不同。它更像是在用一种意象化的语言,去描绘音乐与旅行之间那种难以言说的羁绊。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种画面:作者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漫步在古老的街道,耳边传来不知名的旋律,那种旋律,并非来自音响,而是源于生活本身,源于风声,源于人群的低语,源于内心的某种共鸣。它让我觉得,这本书是在探讨一种更深层次的体验,一种将音乐的感知力融入到旅行的每一个瞬间,让旅行的风景不仅仅被眼睛看到,更能被耳朵听到,被心灵感受到。它没有给我具体的“做什么”,而是引导我去“如何感受”。
评分这本书封面上的“音乐·旅行”几个字,总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异国他乡的小酒馆里,伴随着陌生语言的旋律,独自一人沉醉的夜晚,或是踏上未知旅途,耳机里恰好播放着那首能触动心弦的歌。我拿到这本书时,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无数画面,期待着它能带我去那些心之所向的远方,去感受音乐与旅行碰撞出的火花。然而,当我翻开书页,却发现它似乎并没有直接讲述具体的音乐流派、艺术家,或者详细的旅行攻略。 它更像是在探讨一种状态,一种将音乐内化为旅途风景,将旅行体验转化为内心旋律的过程。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去解读音乐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以及旅行如何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比如,也许书中会提到,在某个古老的城市,当地的民谣如何悄无声息地渗透进空气,成为这座城市独有的背景音,而这种声音,又如何在我们离开之后,依然在记忆深处回响。或者,它可能是在描绘,当一个人背着行囊,走在陌生的大街上,突然听到的某首歌曲,是如何瞬间将他拉回到过去某个温暖的瞬间,或是指引他走向某个未知的方向。这本书,或许不是一本教你“听什么歌”或“去哪里玩”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如何感受”的书,关于如何用音乐的耳朵去听见世界的歌唱,用旅行的心灵去谱写自己的旋律。
评分我一直觉得,音乐和旅行是能够最大程度拓展一个人视野的两个领域。我拿到《音乐·旅行》这本书,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将旅行与音乐更巧妙地结合的灵感。我通常会在旅行前,为目的地准备一份歌单,并且在旅途中,留意当地的音乐文化。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音乐朝圣地、音乐节的推荐,或者介绍一些与特定地域音乐紧密相关的旅行线路。 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在进行一种哲学层面的探讨。它没有给我任何直接可以执行的计划,而是引导我去思考“音乐”和“旅行”这两个概念本身。我仿佛看到,作者在描绘着,当一个人行走在荒芜的沙漠,远方的风声呼啸,却在心中激荡起一首宏伟的交响乐;或者,在拥挤的城市街道,熙熙攘攘的人流,被他解读成一段充满活力的即兴爵士。这本书,不是一本工具书,而是一面镜子,照映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体验的渴望。它让我重新审视,音乐是否可以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而旅行,是否能让我们听到更深沉的内心回响。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并没有给我提供“干货”,那种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攻略或者曲目清单。相反,它更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音乐和旅行在人生中的另一种可能性。我本以为会读到关于古典音乐在维也纳的传承,或是摇滚乐在西雅图的传奇,再或者是一份详尽的东南亚背包客音乐清单。但实际上,它更侧重于一种精神上的连接。 我仿佛看到作者在某个海边,看着潮起潮落,脑海中哼着不成调的旋律,那种感觉,就是音乐与旅行最纯粹的结合。它让我反思,旅行的意义是否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去体验那些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情感和氛围,而音乐,恰恰是捕捉这些瞬间的最佳载体。也许书中提到的是,在某个雨后的清晨,一人独坐在咖啡馆,窗外滴答的雨声,与悠扬的爵士乐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这本书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它提出了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将生活中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行走,都赋予音乐的灵魂,让它们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评分我拿到《音乐·旅行》这本书时,心里其实是抱着一种很明确的期待的。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种看似独立却又息息相关的元素融合在一起的。我是个喜欢在旅途中搜罗当地音乐的人,总觉得音乐能让旅行更有深度。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寻找和欣赏不同地方的音乐的技巧,比如如何识别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或者如何发现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独立音乐人。 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满足我这些“实用性”的期待,而是以一种更为诗意的方式来解读。它可能是在描述,当置身于某个古老的市集,耳边传来的人声嘈杂,仿佛都化作了最原始的旋律,而这种旋律,又与脚下古老的石板路,眼前的异域风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我读到的不是具体的音乐推荐,而是关于一种“感受”的描绘。它让我体会到,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载体,而旅行,则是让这些情感得以释放和升华的平台。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在用文字弹奏一首关于生活与探索的乐章,邀请读者一同去聆听,去感受,去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