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原以英语写成,以大众所熟悉的欧美的主流文化为引子,带领读者体会日本大和魂──武士道,此书流传百年,为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鉅着,至今已有德、意、法、西班牙、日、中文等十余种的版本,成为国际上研究「武士道」学者必读的经典。
作者新渡户稻造出身于日本的武士家族,后来成为十九、二十世纪初活跃于国际的学者、教育家、思想家。其卓越的贡献,使日本政府将新渡户的肖像印于一九八四至二○○四年的伍仟圆日币上,以示尊崇。
武士道源于十二至十四世纪鎌仓时代的封建社会,成形于十七至十九世纪江户时代,历经数百年不断发展。
武士道的重要性,如同西洋的骑士道,须恪守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义」是严忌卑劣的行为,不当的举止,「勇」是勇于成就对的事,甘冒任何危险,「仁」是武士以正义为基础所付出的爱,「礼」是优雅的礼仪,可以产生含蓄的力量,「诚」是重然诺,建立自我价值最重要的一项,「名誉」是人格的尊严,无有则如禽兽将以死偿还,「忠义」是为主君牺牲,或在其面前谦卑成佣人,并不足以为耻。
武士道于明治维新封建制度崩解但武士精神并未于日本社会中消失,它像民族的血液一般,继续影响着日本的民族性格,日本人重礼、有原则的精神,无论行走坐卧无一不受其影响,日本政经得以强盛,归功于武士道精神的向下扎根力量!二十一世纪,武士道未死,它依然是左右日本人思考方向、行动准则的根据!
作者简介
新渡户稻造(1862-1933)
生于岩手县。札幌农校(今北海道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德国。曾任京都大学教授、一高校长、东大教授,以及东京女子大学第一任校长。
译者简介
林水福
日本国立东北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兴国管理学院讲座教授、台湾文学协会理事长、台湾石川啄木学会会长。曾任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暨副校长、辅仁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暨日文系主任及所长、日本国立东北大学客座研究员、梅光女学院大学副教授、中国青年写作协会理事长、中华民国日语教育学会理事长。着有《源氏物语的女性》、《日本文学导游》、《赞歧典侍日记之研究》(日文)、《他山之石》、《日本现代文学扫描》、《中外文学交流》(合着)、《源氏物语是什么》(合着);译有谷崎润一郎的《键》、《卍》、《痴人之爱》,远藤周作的《深河》、《丑闻》、《武士》、《沉默》、《海与毒药──远藤周作中短篇小说集》、《我.抛弃了的.女人》,井上靖的《苍狼》,及十原登《飞翔的麒麟》(上、下)、《家族写真》等书;评论、散文、专栏散见各大报刊、杂志。
【导读】武士道的存在∕林水福
◆第一章 道德体系的武士道
◆第二章 武士道的渊源
◆第三章 义
◆第四章 勇.敢为坚忍的精神
◆第五章 仁.恻隐之心
◆第六章 礼
◆第七章 诚
◆第八章 名誉
◆第九章 忠义
◆第十章 武士的教育及其训练
◆第十一章 克己
◆第十二章 自杀及复仇的制度
◆第十三章 刀.武士之魂
◆第十四章 妇人的教育及地位
◆第十五章 武士道的影响
◆第十六章 武士道还存在吗
◆第十七章 武士道的将来
【导读】
武士道的存在∕林水福
一
虽然,我研究日本文学、文化数十年,但并非一味地吹捧日本或日本人。
不过,不管喜欢或讨厌日本,我一直认为必须深入了解日本人的深层文化,因为那才是真正左右日本人思考方向、行动准则的根据。
武士道,是日本传统文化,如《武士道》作者新渡户稻造在第一章〈就道德体系而言的武士道〉,开宗明义就说:
武士道与其表征的樱花相同,是日本土地固有的花……在我们之间,现在,它依然是力与美的活对象。它不是用手可以触摸的任何形态,尽管如此,它仍然散发出道德氛围的香气,如今仍然强烈地支配着我们。
的确,传统文化,平常我们不会特别意识到它的存在,可是,面临某种关键时刻,它就出现了。
例如,报章杂志不止一次报导过日本某国会议员的不法情事即将被揭发之际,他的祕书担下一切责任,自杀了!
部属为了维护主子的权势、地位,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这种价值观,个人主观认为来自武士道精神。(请参阅第九章〈忠义〉)
二
《武士道》是新渡户稻造于一八九九年撰写的。原着是用英文,在美国出版。为了方便外国人理解,书中大量引用欧洲历史、文学的例子。
为什么撰写《武士道》?
新渡户在第一版序里提到:
大约十年前,接到比利时法学大家故德、拉威列教授招待数日。某一天一起散步时,聊到宗教的话题。「贵国学校没有宗教教育?」「没有!」他感到非常惊讶,停下脚步。「没有宗教教育,如何传授道德教育?」他反覆说了好几次,我忘不了那时他的声音。我于是开始分析形成正邪喜恶的各种要素,总算找出这些观念是从「武士道」来的。
这是新渡户撰写《武士道》的缘起、动机,实际上,新渡户的美籍妻子也常问他一些日本普遍存在的思想,习惯的理由。
可以说,《武士道》里揉合了不少新渡户个人主观的观点。
《武士道》是新渡户稻造撰写的,但是不是他创造、发明的。
武士道在日本鎌仓时代(十二至十四世纪)开始发展,完成于江户时代(十七至十九世纪),前后历经数百年不断发展完成并非一朝一夕,当然也不是某人提倡的。
武士道的渊源主要有三。一是佛教,尤其是禅,禅定、冥想;二是神道,提倡对主君忠诚、敬祖、孝亲,衍化为爱国心和忠义精神;三是孔孟思想,尤其重视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三
三岛由纪夫以切腹方式结束生命,震惊世界。为何曰「切腹」,而不是其他部位呢?
除了《武士道》中有详细说明之外,日文有句话说「腹�割��话�合��」,意思是,推心置腹,打开天窗说亮话。切腹并非只是自杀的方式之一。
以切腹方式结束生命,在日本可说「其来有自」,可上溯自八世纪,《播磨国风土记》里有切腹的记述。但,一直到《义经记》(室町时代初期,大约十四世纪)为止,切腹的方式并未「定型」。
大约到了南北期时代(一三三六?九二)才固定为一字型与十字型两种。
为何而切腹?
一三七九年足利氏满图谋叛乱时,上杉宪青以切腹方式死谏。
南北朝战争时,被打败的主将切腹,乞求对方饶恕部下性命。
也有打胜的一方,命令战败者主将或士兵切腹。
到了室町时代,有犯了罪的主人逃亡,家臣受命代替主人切腹的例子。
总结切腹的意义在于负责任,为他人赎命,替主子顶罪,或处分战败者等。无论如何,绝非懦弱者採取的逃避行为,这是可以确定的。
四
翻译《武士道》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企促进彼此的了解,如此而已。
当我拿到《武士道》这本书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期待感油然而生。我并不是一个对历史题材特别热衷的读者,但这本书的名字,以及它封面传递出的那种质感,都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的细腻,仿佛能够捕捉到人物最微小的情绪波动。我并没有看到那种宏大的战争场面,或者惊心动魄的阴谋诡计,更多的是一些日常的场景,但在这些平凡的日常中,却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我能感受到书中的人物,他们并非是扁平化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迷茫和抉择。作者并没有试图去评判他们的对错,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呈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所做出的选择。我从中看到了某种普遍的人性,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个体所面临的困境。这本书让我思考,究竟是什么,塑造了一个人的品格,又是什么,让他们在艰难时刻依然保持内心的某种坚持。
评分刚翻开《武士道》,就被它独特的叙事方式给惊艳到了。作者似乎并没有遵循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像一位沉醉于往昔的老者,用一种近乎呓语的方式,将片段式的回忆和哲思碎片般地抛洒出来。起初,我有些跟不上节奏,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需要在这些零散的线索中寻找到一条主线。但渐渐地,我沉溺于这种破碎的美学之中。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颗精心打磨过的宝石,虽然独立,却在不经意间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那些关于生死、关于责任、关于个体在庞大社会结构中的定位的探讨,都如同潮水般涌来,让我不得不停下来细细品味。我并没有找到明确的“主人公”或者“反派”,更多的是一种对某种普遍人性的洞察。这种模糊性,反而让我产生了更强的代入感,仿佛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能在我的内心找到某种共鸣。我开始猜测,作者是否也在用这种方式,来展现一种并非全然清晰、而是充满哲学思辨的生活状态。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武士道》,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书页泛黄,带着一种久远时光的气息,仿佛里面承载了无数故事的重量。翻开第一页,我并没有立刻被具体的情节所吸引,而是被一种宏大的叙事所笼罩。作者的笔触,像是用古老的毛笔在宣纸上挥洒,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味。那些关于荣誉、忠诚、以及在绝境中依然坚守的信念,如同隐隐的鼓点,在我的脑海里回响。我感觉自己并非在阅读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在踏上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去触摸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些刀光剑影之下,隐藏着怎样的情感纠葛,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那些以武为生的灵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这本书的气质,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古老建筑,它们沉默着,却诉说着千年的沧桑。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更深入地理解这种精神的本质,以及它为何能够如此持久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评分《武士道》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不像一本“小说”。它更像是一本哲学随笔,或者是一部个人化的思想记录。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清晰的人物关系。他更多的是在探讨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道”、“义”、“仁”等等,并试图将这些概念与某种现实中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在阅读的间隙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句子,试图去理解他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有时候,我会觉得他所说的很有道理,仿佛击中了内心深处的某个点;有时候,我又会感到困惑,觉得他提出的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这种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也充满了挑战。我并没有期待从中获得某种明确的“知识”或者“故事”,而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思想的对话。我喜欢这种不确定性,因为它让我有机会去思考,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理解。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疑惑和思考。
评分《武士道》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描绘一种氛围。从我翻开第一页开始,就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带有古风的静谧感。那种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庭院,四周是高耸的竹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和草木的清香。书中的语言,并不是那种直白晓畅的风格,而是充满了暗示和留白。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把一切都摊开来说,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个个引人遐思的场景,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我并没有找到激烈的冲突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挣扎和沉淀。那些关于个人价值的衡量、关于生命意义的追寻,都如同细雨般,润物无声地渗透进我的意识。我仿佛看到了书中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孤独中寻找力量和慰藉。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缓慢的、却又极其深刻的阅读体验,让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去感受文字背后所传递的那种静谧而强大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