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德国 dtv 出版社,最权威、详尽、易读的图解百科系列。
《哲学百科》全球销售逾 500,000 册,已译为二十余种语文。
每个家庭都必须要有的一本书。
严谨、详尽、清晰是「dtv-Atlas 图解」系列的特色。自 1964 年推出《世界史百科》,创下高达 7,000,000 册的傲人销量以来,dtv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的图解百科可说已涵盖了各个学科,从数学、化学、物理学直到文学、音乐、建筑。在德国每个家庭的书架上,几乎都可发「dtv-Atlas 图解」的踪影。顶尖学者与专业绘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合作,使得「dtv-Atlas 图解」早已成为「图解百科」的代名词。
关于存有的意义、万物的本质、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的问题,是我们的思想根基。因此,哲学──爱智──也被视为一切科学之「母」。从古代到今日,哲学所提供的答案随境况而不断改变,但在本质上,哲学却又是始终如一。因此,了解哲学的工作永远也是对它的历史的观察。
《哲学百科》是一本哲学的理论史,由哲学家本身及其重要的主张、概念的介绍贯串而成,同时以彩色的图页做具体的呈现。本书图文并陈的系统以两页为一个单位,左页是彩色的图像,右页则是详尽的文字解说。
独特的表诠方式,严谨的内容,使得《哲学百科》自 1991 年问世以来,已译为二十余种语文,全球销量高达 500,000 册。
随着问题与对象范围的不同,哲学也被划分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学门*)。
*人类学*
认识人类本性的尝试乃是哲学的基本课题之一。人类的普世通性的探索,有助于人们自我反思并釐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例如他与其他生命体的差异如何),无论就个人的自我实现或人性社会的建立而言,都有其实践性的关涉。
*伦理学*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何者为「善」。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与实践行为。伦理学的目标是方法性地揭露公正的、理性的、有意义的行为实践与(群体)生活的根本基础为何。伦理学的原理与论据不应诉求任何外在的权威与习俗,必须普遍有效而具理性说服力。因此,它的位阶高于既有的道德规范,对它保有批判性的立场。
**后设伦理学**的课题是重新检讨伦理学命题的语言形式与功能。
*美学*
美学处理美的普遍性内涵、它在艺术与自然中的表现方式以及对欣赏者产生的作用。随着自我设定的不同,它可以纯粹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规定性的。除了艺术理论外,它还可能讨论审美判断的问题以及审美感受与经验的各种形式。我们还可以在较现代的美学中看到资讯理论与语言分析的路线。
*形上学与存有论*
发韧于***亚里斯多德***,由于它探寻的对象是存有物作为存有物的第一原理与本源,故称为「第一哲学」;它的主题范围是存有自身(**存有论**)、神性的存有(哲理**神学**)、灵魂(**心理学**)以及一切存有物的总体脉络(**宇宙论**)。
*逻辑*
逻辑学教导前后一贯而井然有序的思考。**形式**逻辑或称**古典**逻辑,可细分为逻辑要素论(概念、判断、推理)与方法学(研究过程与证成过程)。 **现代逻辑**追求形式化与数学化的最大可能,所执行的逻辑演算可理解为符号系统加上一套运算规则。此外它也引进了多值的系统,即命题除了「真∕假」之外可以有其他的真理值。
*认识论及科学理论*
此乃关于知识之条件、本质与界限的理论,讨论的范围为认识的主体、对象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科学理论**探讨个别科学的知识的预设与基础,其方法、原则、概念与目标均一一予以釐清与批判。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探讨语言的形成、发展、意义与功能。
***维根斯坦***所开启的语言分析成了今日的主流,它又分为两大旁枝。理想语言的系统尝试透过语言批判与形式化创造一个具高度逻辑精密性的语言,以满足精确科学的要求。反之,「一般语言哲学」则分析语言原始的、日常的应用与意义。
此外还有一系列跨科系的学门。
*历史哲学*尝试掌握与解读历史的本质、意义与过程,并透过历史性来了解人类。
*宗教哲学*询问宗教这种现象的本质并讨论它对人类与社会的功能,或予以批判。
自然的整体性诠释与说明为*自然哲学*的主题。在历史上,它也包括了自然科学的研究。
*法哲学*探讨的问题是法律的基础为何,特别是成文法的订定是否有位阶更高的规准作为依据(如自然法)。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讨论国家与社会的构造、功能与意义。在此,人被视为社会性的存有者,其自我实现乃是在社会中完成。特别是在当代,它也含括了对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条件的批判。
作者简介
彼得.昆兹曼(Peter Kunzmann)
1966 年生,攻读神学(资格考)与哲学(博士、大学授课资格)。在慕尼黑大学与伍兹堡大学担任私人讲席,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学、宗教哲学、语言哲学与中世纪作品。
法兰兹—彼得.布卡特(Franz-Peter Burkard)
1958 年生,于伍兹堡与杜宾根攻读哲学、教育学与宗教科学。在伍兹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学、伦理学与存在哲学。
法兰兹.魏德曼(Franz Wiedmann)
1927 年生,就读于杜宾根与慕尼黑。自 1969 年至 1995 年退休为止担任伍兹堡大学的哲学教授讲座。研究领域包括历史、艺术、法学与宗教,以及史宾诺莎、黑格尔与纽曼。
阿克瑟.维斯(Axel Wei?)
1958 年生,自 1985 年起为专业书籍绘制插图,并写作青少年读物。1993 年以《哲学百科》在费罗纳获「费里西安诺国际大奖」(Premio Internazionale Felice Feliciano)。
*原着*
以下资料仅限于通常可在书店购得的德文单行本或全集。学术研究的标准原文(全集)版资讯,见 W. Totok: Handbuch de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6 Bde. Frankfurt 1964。
个别哲学家原典之后为入门文献。在此先列出有一般性参考价值的几个系列:
Rowohlt Bildmonographien
Reihe Campus: Einf?hrungen
Beck’sche Reihe – Denker. Leben. Werk. Wirkung
Junius: Zur Einf?hrung
里面有许多哲学家的传记资料与入门介绍。
*绘图*
本书绘图在作者起草后均视需要重新描制。下列绘图有特定的临摹对象:
页 10-1:A. Rodin: Der Denker (1880);页 22-4:Fung Yu-Lan: A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Band 2. Princeton 1953. S. 436;页 30-3、30-4:B. Russell: Denker des Abendlandes. Stuttgart 1962. S. 22, 30;页 32-2:B. Russell: a. a. O. S. 24, 26;页 34:C. Helferich: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Stuttgart 1985;页 46-2:B. Russell: a. a. O. S. 86;页 48-2:B. Russell: a. a. O. S. 82;页 64:H. Kinder u. W. Hilgermann: dtv-Atlas zur Weltgeschichte. Bd. 1. M?nchen 1964 u. o. S. 180;页 88-1:B. Russell: a. a. O.;页 98-1:Carolus Bovillus, Liber de Intellectu (1509)、Jacob de Gheyn, Melancholie,两者收录于 Sem Dresden: Humanismus und Renaissance. S. 67, 235;页 132:Moreau le Jeune,收录于 Emile ou de l’?ducation. Hg. E. -P. Duharcourt. Paris o.J.;页 152-1:R. Magritte: Lob der Dialektik;页 184-2:H. Breuer: dtv-Atlas Physik. Bd. 2. M?nchen 1988 u. o. S. 348;页 184-3:H. R. Pagels: Cosmic Code. Frankfurt 1983. S. 50;页184-4:M. Drieschner: Einf. in die Naturphilosophie. Darmstadt 1981. S. 107 f.;页 188-1、188-3:J. Knoll: Evolution. Braunschweig 1980. S. 7 f. u. 119;页 188-2:C. Bresch.,收录于 Lust am Denken. Hg. Von K. Piper. M?nchen 1984. S. 30;页 200-1:D. Attenborough: Das Leben auf unserer Erde. Berlin 1979. S. 311;页 202-2:Antonello da Messina (London, National Gallery),见 W. Biemel: Sartre. Rowohlts Bildmonographien Reinbek 1964. S. 48;页 230-2:Walt-Disney-Figur;页 238-1:C. L?vi-Strauss: Das wilde Denken. Frankfurt 1979. S. 178。
前言
导论
哲学的学门
东方哲学
概要
印度之一∕奥义书;正统体系之一
印度之二∕正统体系之二
印度之三∕耆那教;佛教
中国之一∕儒家;阴阳家
中国之二∕道家;墨家
古代近东思想
古代哲学
概要
先苏期之一
先苏期之二
诡智学派
苏格拉底
柏拉图之一:理型论
柏拉图之二:认识论、辩证术
柏拉图之三:人类学、伦理学
柏拉图之四:国家论
亚里斯多德之一:逻辑
亚里斯多德之二:形上学
亚里斯多德之三:心理学、伦理学
亚里斯多德之四:政治学、诗学
斯多噶学派之一∕逻辑、物理
斯多噶学派之二∕伦理学
伊比鸠鲁学派
怀疑主义;折衷论
新柏拉图主义
中世纪哲学
概要
教父哲学
奥古斯丁之一
奥古斯丁之二
早期经院哲学之一∕耶里格纳;坎特伯利的安塞尔姆
早期经院哲学之二∕共相问题;阿贝拉
阿拉伯哲学
兴盛期经院哲学之一∕贝肯;波纳文图拉;卢尔
兴盛期经院哲学之二∕大亚伯特;圣多玛斯之一
兴盛期经院哲学之三∕圣多玛斯之二
兴盛期经院哲学之四∕圣多玛斯之三
兴盛期经院哲学之五∕邓?斯可图斯;艾克哈特
晚期经院哲学∕奥坎的威廉;库斯的尼可劳斯
文艺复兴
概要
自然科学;培根
人文主义
义大利哲学
政治、法律理论;宗教改革
启蒙时期
概要
理性主义之一∕笛卡儿之一
理性主义之二∕笛卡儿之二
理性主义之三∕史宾诺莎之一
理性主义之四∕史宾诺莎之二
理性主义之五∕莱布尼兹之一
理性主义之六∕莱布尼兹之二;沃尔夫
经验主义之一∕霍布斯
经验主义之二∕洛克之一
经验主义之三∕洛克之二
经验主义之四∕巴克莱
经验主义之五∕休谟之一
经验主义之五∕休谟之二I;斯密
法国启蒙运动之一∕巴斯卡;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之二∕孟德斯鸠;维科
法国启蒙运动之三∕卢梭
德国观念论
概要
康德之一∕纯粹理性批判之一
康德之二∕纯粹理性批判之二
康德之三∕纯粹理性批判之三
康德之四∕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之五∕判断力批判
费希特之一
费希特之二;史莱玛赫
谢林
黑格尔之一
黑格尔之二
黑格尔之三
十九世纪哲学
概要
叔本华
齐克果
实证主义
青年黑格尔学派
马克思之一;恩格斯
马克思之二
实用主义
新康德学派;归纳形上学
尼采之一
尼采之二
狄尔泰
二十世纪哲学
概要
自然科学之一∕物理学之一
自然科学之二∕物理学之二
自然科学之三∕生物学之一
自然科学之四∕生物学之二
生命哲学
现象学之一∕胡塞尔之一
现象学之二∕胡塞尔之二;梅洛庞蒂
现象学之三∕谢勒
存在哲学之一∕雅斯培
存在哲学之二∕沙特
存在哲学之三∕卡谬;马塞尔
海德格之一
海德格之二
现代逻辑之一
现代逻辑之二
维根斯坦之一
维根斯坦之二
分析哲学之一∕弗列格;维也纳学圈
分析哲学之二∕罗素
分析哲学之三∕语言行动理论;后设伦理学
分析哲学之四∕存有论
哈特曼;怀德海
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社会哲学
批判理性论
人类学;诠释学
结构主义
参考书目
原着
二手文献
图片来源
「*哲学*」一词源自希腊文,意思是**爱智**。同理,「哲学家」一词指的是**智慧之友**(phil?s 为朋友,soph?a 为智慧),其特色在于对各种知识的追求。
***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便已追问过人类本身当中作为哲学*起源*的本能为何,他们的答案是**惊奇**。
「因为惊奇自古至今不断地引发了人类的哲学思考……问题与惊奇让人觉得自己无知……为了脱离无知,他便开始做哲学思考……。」(***亚里斯多德***)
人类并不仅仅被动地接受经验世界的现状,他们会讶异,会找原因:「为什么事物会存在?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在作用?我们为什么而活?」 这种无时无刻不在涌现的问题让日常的、理所当然的事物变得**可疑**。我们突然明白,在我们累积了许多片段的个别知识后,整体的本质与蕴含仍旧可能隐而不显。
推动哲学思考并让它始终系于不坠的力量还有**怀疑**。我们自己的认知能力、传统的价值与社会的规范都可以置于它的批判之下。
有人认为哲学的另一个起源是人类意识到了自己是走向**死亡**的存有。随时可能逼近的终点制止我们日复一日过着毫无疑问的生活,逼迫我们反身自省,决定人生真正的要务何在。
痛苦与死亡是**临界经验**,戳破了人生舒适安全的表面,抛出了它的意义何在又如何**实现**的问题。
以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特征在于自然**本能**的**减退**。这迫使他以理性的规定取代其他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但这同时表示他得到了**主宰自我**的自由。
然而,这样的存在者也必须不断对自己的存在与行为实践的基础做出理性的反省。
「人类这种存在者想要的总是超过他的能力范围,他的能力又总是超过他应该的范围。」(***维克勒***)
哲学问题与每一个人都有关,哲学思考是每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的根本作为。因此,每一种哲学都可以理解为***康德***定义下的*启蒙*:
「启蒙意谓一个人走出作茧自缚的蒙昧,蒙眛意谓没有能力完全不依靠他人而独立自主地使用理性。」
我们无法以一个明确的概念来掌握哲学究竟是什么,因为它的性格随其选择的进路而定。因此,以下选录几个*尝试性的描述*:
「哲学的起点是人,一个想在其内在与外在世界的谜团中寻找方向的人……试图在个殊世界的万花筒里辨认出共同性与普遍性的准绳。」(***雷波勒***)
哲学可以界定为「在世界中传布理性的有方法而锲而不舍的努力」。(***霍克海默***)
「以今日惯常的用法来看哲学,意思是指科学地处理与世界的认识及生命的智慧有关的一般性问题。」(***文德尔班***)
「当哲学家不能算是一个特定的行业;哲学家也不是一个可供他人师法的有形理想;一个哲学家存在的方式便是追求成为自己。这样的生成过程在哲学思考的广度里得到空间、可能性与彰显。」(***雅斯培***) 对于哲学的*根本问题*,***柏拉图***列举如下:
真、善、美。 到了近代,***康德***所表述的问题如下:
我可以知道什么?(形上学)
我应该怎么做?(道德)
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
人是什么?(人类学)
最后一个问题基本上涵括了其他的每一个问题。
与**单项科学**不同的是,哲学的目标不是实在界中圈限出来的一块领域(生物学:生命;化学:物质的组成),而是一切的存有,旨在发现事物的本质与关联网络,并为人类发掘意义与价值。
单项科学从不可再后退的特殊预设出发,哲学与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尽最大的可能追求无预设的立足点,其方法与对象皆非现成,而是有待它自己重新决定。
人类认清自己与世界的哲学过程没有终点,在任何时代都是根本的要务。
本书透过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介绍哲学思想史,帮助读者熟悉哲学的根本问题与回答这些问题的方法及概念。每一章开首的概论勾勒了有助于了解哲学家思想成果的历史背景。
《图解哲学百科》的编纂构想有助于一目了然的陈述,却也迫使我们必须做出泾渭分明的选择与时期划分。在有限的篇幅当中,不是所有的哲学家都能得到应有的发言权,内容上也无法做详尽的铺陈。是以,我们努力的重点在于简单明了地展现哲学家或学派的根本思想或概念。
以图画与图形来表现哲学思想的尝试,让我们跨入了一个哲学表诠上陌生的领域。画页的功能在于为文字带来生动活泼的说明、补充或概述。它们的目标在于促进了解,引发读者自己的发问。
对于将我们的草图转化为美术作品的维斯,我们要衷心地感谢其亲切的合作;对于 dtv 出版社的葛洛特(Winfried Groth)及其同事,特别是布赫娜(Lieselotte B?chner)与沃姆(Gabriele Wurm)(索引部分),我们要感谢其耐心的协助;同时我们还要感谢所有提供宝贵意见的人。
伍兹堡,1991 年 5 月
作者
$第十一版前言$
一如往常,我们再次更新了《图解哲学百科》。在经过七个版本的彻底修订与增幅后,如今我们也纳入了电子媒体方面的资讯。有鑑于网路的週期相当短暂,我们的选择标准如下:它必须具有一定的长久性,并提供可以作为路标的连结。
伍兹堡,2003 年 9 月
作者
“dtv哲学百科”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仿佛是一扇通往深邃思想世界的门扉。我一直对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被浩瀚的哲学史和复杂的概念所困扰,总觉得自己像个在迷宫里打转的孩子,找不到出口。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希望能从中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径,理解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留下的思想财富。我尤其好奇的是,这本书会如何梳理从古希腊到当代,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哲学思想,是否会为我揭示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理论背后的逻辑和意义。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例子,为我剖析康德的先验范畴,解释黑格尔的辩证法,甚至解读萨特的存在主义。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它是否会引导我们思考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冲突,或者帮助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理论汇编,更能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疑问,引发我们对自己、对世界更深刻的反思。这本书的篇幅和内容组织也是我关心的重点。是按时间顺序排列,还是按主题分类?是侧重于某个哲学家的思想,还是对整个哲学史进行全面梳理?我希望它能够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感到迷茫。同时,我希望它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也能具有一定的可读性,避免过于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总之,我希望“dtv哲学百科”能成为我哲学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方向,帮助我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
评分“dtv哲学百科”,这个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求知欲的召唤,仿佛在告诉我,这里有我想找的一切。我一直对哲学充满着敬意,但同时也感到一丝畏惧,因为我总觉得哲学是少数“聪明人”才能触及的领域。然而,我内心深处却渴望能够理解那些关于人生、关于存在、关于道德的根本性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这种隔阂,成为我通往哲学世界的一座桥梁。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处理哲学史上的各种思潮和流派。它会为我清晰地划分出分析哲学、欧陆哲学、东方哲学等不同的脉络吗?又会如何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张力?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梳理性的框架,让我能够对哲学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同时,我也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我”的答案。我希望它能探讨诸如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幸福的本质等问题,并提供一些不同的哲学视角来解读。例如,当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时,尼采的“永恒轮回”或者加缪的“荒诞主义”是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智者,引导我探索内心的困惑,帮助我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我也非常关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希望它能够避免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哲学思想传达给我。
评分这本“dtv哲学百科”,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学术的厚重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一种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情。我一直觉得,哲学是一门关于“大问题”的学科,关于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关于真理、正义、美等等这些终极的疑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一一审视这些问题,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我尤其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处理哲学史上的不同观点和争论。是简单罗列,还是会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例如,在认识论上,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根本分歧在哪里?在伦理学上,功利主义和道义论又存在哪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帮助我理解这些思想流派的产生背景、核心论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另外,我也非常关注这本书是否会涉及一些比较前沿的哲学研究,比如语言哲学、心智哲学或者后结构主义的思想。这些领域往往更加抽象和复杂,但我相信,如果能够得到清晰的阐释,一定会极大地拓展我的思维边界。我对书中会否出现大量的哲学术语表示理解,但更期待作者能够用恰当的方式解释它们,让非专业读者也能有所收获。它会不会提供一些小练习或者思考题,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信息。
评分“dtv哲学百科”,这个名字就像一股清流,瞬间吸引了我这个长久以来在哲学海洋中漂泊的“旱鸭子”。我常常被那些哲学著作的晦涩所劝退,但对智慧的渴望却从未减退。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待它能成为我的“拐杖”,在我探索哲学道路上给予我支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为我介绍那些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例如,如何用现代的语言解释斯宾诺莎的实体论?如何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理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建立起真实的联系。我特别关注这本书是否会涉及一些哲学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应用。例如,它是否会讨论政治哲学如何影响现代国家的构建?或者,美学哲学又如何指导我们理解艺术作品的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示哲学并非是脱离现实的空谈,而是能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它是否会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我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更能主动地去探索和求证?例如,在面对社会不公时,我会思考,是应该像洛克那样强调自然权利,还是应该像卢梭那样诉诸公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个催化剂,激发我的独立思考能力,让我能够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评分“dtv哲学百科”这个名字,就像是为那些对哲学充满好奇,又常常被其庞杂体系所吓退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正是这样一个读者,我渴望了解那些塑造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但又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了我一个巨大的希望。我希望它能像一本精美的地图册,为我标示出哲学思想的广阔天地,让我不再迷失方向。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呈现哲学史上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是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到柏拉图的理念论,再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否会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思想家的生平、思想精髓以及他们的贡献娓娓道来?我期待它能够超越简单的年表式介绍,深入挖掘思想的逻辑脉络和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思考哲学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当我们面临道德困境时,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能否提供某种启示?当我们对社会不公感到愤慨时,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现象背后的根源?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帮助我建立起一种批判性思维,让我能够更清醒地认识世界,更理性地做出判断。我还会关注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毕竟,一本内容再丰富的书籍,如果阅读体验不佳,也会大打折扣。希望它能够图文并茂,让枯燥的哲学概念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