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庄子学派的着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据司马迁《史记》所载,《庄子》一书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至西汉大致成形,共五十二篇。但今本所见《庄子》则为三十三篇,七万余言,应是西晋郭象作注时所编定,共分内、外、杂篇。
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唐代时,《庄子》与《老子》、《文子》、《列子》并列为道教四部经典。
魏晋玄学则称《老子》、《庄子》、《易经》为「三玄」,为清谈的主要典籍。
《庄子》一书多用寓言来说明哲理,文字优美,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读此书,对于提高文学修养亦会有所裨益。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人生哲学,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虽偏于消极,但对于人们身处乱世和逆境、困境时消解烦恼,以求心理平衡,则不失其意义和作用,可以作为积极有为的人生观的补充。
在本书中,特选取古今中外诸多事例,对《庄子》的道家学派做全面深入探讨。在事例的选取上更是匠心独运,以不同的角度,阐发其隐含的道理,以求深入把握每篇寓言的要义。让读者可以透过这些例子,领略精深的道家哲学,并能变化运用在现代企业管理层面及剧烈变化的商场竞争中。
作者简介l
庄子(约西元前三六九年 ~ 前二八六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曾任职漆园小吏,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着名代表人物,
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
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
编者简介
凌永放
男,1976年生,广西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19岁以河南全省文科第七名的成绩考进北京师范大学,
毕业后曾任职于华东某着名报纸,现为某外资媒体在华公关部门主管。
作品有《网路爱情九步曲》、《职场怪兽》等二十余部作品。
前言
卷一 逍遥游
韩信拜将
世界第一CEO—通用公司总裁威尔许
卷二 齐物论
胡雪巖利诱下属
小洛克菲勒—价值在自身而非姓氏
卷三 养生主
张芝临池练书
克莱门特‧史通—梦想启动未来
卷四 人间世
李后主—亡国之君与词中之帝
艾柯卡的跌宕人生
卷五 德充符
丑女钟离春因德封后
对一生负责的「脱口秀女王」—欧普拉
卷六 大宗师
豁达大度本色不改—苏东坡
金融之神艾伦.葛林斯潘
卷七 应帝王
藐视权贵不阿谀奉承—李白 宏?电脑—施振荣严己宽人
卷八 骈拇
高卧东山的名士谢安
叛逆的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
卷九 马蹄
邓绥后冠之路—不争为争
快乐经营,经营快乐的西南航空—赫伯‧凯勒赫
卷十 胠箧
大巧若拙谨慎行事—王翦
揭秘沃尔玛成功之道
卷十一 在宥
无为之术帝王之道—刘邦
金融大王J‧P‧摩根—变对手为手下
卷十二 天地
安贫乐道—颜回
持?静守勇闯困境—戴尔
卷十三 天道
赵括纸上谈兵
钱伯斯的分权艺术
卷十四 天运
沽名钓誉的「试守孝子」—王绥
小沃森审时而变夺先机
卷十五 刻意
东床快婿—王羲之
回归自我—美敦利公司CEO比尔‧乔治
卷十六 缮性
刘伯温韬光养晦
穷困中崛起的雷根政府财长—汤玛斯‧里甘
卷十七 秋水
骄傲自负失性命—吕布
从贫民窟堀起的世界富豪—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
卷十八 至乐
陶渊明隐居不仕
壮志凌云的飞机大王—霍华德‧休斯
卷十九 达生
静气凝神未尝一日去书卷—宋濂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
卷二十 山木
恃才傲物的东方朔
北欧航空公司卡尔森力挽狂澜
卷二一 田子方
公孙弘巧舌化祸 知识时代的亚马逊网上书店—杰夫‧贝索斯
卷二二 知北游
持守凝寂德比莲洁—顾炎武
盲目扩张行行通吃—赖克曼失败的教训
卷二三 庚桑楚
气量狭小失贤士—袁绍
投其所好揽高才—格雷厄姆
卷二四 徐无鬼
铁面无私的海青天 尤努斯的慈善之道—授鱼莫若授渔
卷二五 则阳
千古风流柳三变
敢于挑战自我的西武家族—堤义明
卷二六 外物
难得煳涂自得其乐—郑板桥
联邦快递—弗雷德‧史密斯在挫折中成长
卷二七 寓言
王祥孝感继母
世界第一女强人—玛丽凯
卷二八 让王
高风亮节真隐士—严光
韩国现代集团郑周永穷不丧志
卷二九 盗拓
坐怀不乱百世之师—柳下惠
石油大王保罗‧盖蒂为财所困
卷三十 说剑
刘秀以柔治国
维珍王国崇尚自由、叛逆、开放、和浪漫
卷三一 渔父 晏殊诚以致相 志同道合创雅虎—杨致远
卷三二 烈御寇
稽康拒绝出仕守本性
金手指—哈默
卷三三 天下
狂放不羁的阮籍
威廉.波音一飞冲天
前言:
俗语云:「入则孔孟,出则老庄。」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和孟子的儒家学派提倡入世之学,重视人伦秩序,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学问;老子和庄子的道家学派则反其道而行,劝人出世游物,摒弃仁义,追求无物、无我的逍遥之境。也正因为这样,儒道两家一向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实际上,儒、道两家并无高下之别,只因二者志趣迥异,才会给人产生水火不容的假像。儒家的要旨是讲究仁、义、礼、志、信,强调内外兼修,教导弟子们以成为君子为目标,修炼到最高境界便可以内圣外王,兼济天下;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致虚守笃,最后与天地融合,成为大宗师。二者不同在于是前者追求入世为圣,后者则选择出世成圣。
庄子(约西元前三六九年—约西元前二八六年)又名庄周,历史上对他的记述甚少,可见早期他不过是默默无闻之辈。据《史记》零星记载,庄子生活在战国时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东北),曾任职漆园小吏,生活困顿异常。然而,即便穷困如斯,庄子仍坚持隐居不仕,逍遥度日。
《庄子》共有三十三章,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章可以肯定是庄子所写,「外篇」的十五章疑为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是庄子与其弟子一起合作写成,这两篇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的十一章因为情形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然而,即便如此,此书仍然气势恢宏,立意高远,被誉为千古奇书。
在本书里,我们化简就繁、见微知着。为解读其中的微言大义,特选取古今中外诸多事例,对《庄子》的道家学派做全面深入探讨。在事例的选取上更是匠心独运,每篇各有两个事例,角度各有不同,阐发的道理各有侧重,以求深入把握每篇要义。智谋故事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人物及其事蹟;赢家策略则以商战事例为主,将世界一些顶级的商人、企业家的为商之道和战略奇谋与庄子的思想进行融合。
当然,《庄子》的精髓是追求无欲无求的大境界。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并不是看几个例子这么简单的。但我们可以透过这些例子,踏入庄子的至圣之道,领略精深的道家哲学,使我们的人格得到昇华,让我们的人生和事业进入与道融合的境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