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近数十年来台湾学者重新改写中国哲学史的最新力作,是立足于原典而以讲论方式写作的中国哲学简史。该着并根据出土简帛,补充了孔孟之间百年空白的儒家早期性论、老庄思想外的黄老道家;复摆脱儒家本位,为墨家、法家重新定位;又以全新角度评价汉代思想、重建清代思想史,更衔接民国以来的现代新儒学。在沉寂已久的中国哲学史论着中,其观点新颖而论证翔实、纲举目张。
作者简介
张丽珠
现任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近着「清代新义理学三书」——《清代义理学新貌》、《清代新义理学——传统与现代的交会》、《清代的义理学转型》,极受海内外学者好评:
湖北大学副校长周积明教授、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雷平在《清史研究》撰作专文〈清代学术研究若干领域的进展及其述评〉,
文中详介张丽珠对于「干嘉新义理学」的杰出论着;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黄俊杰在《东亚儒者的四书诠释》序论、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赵中伟在《哲学与文化》书评中并皆称许张着。
这本书实在是太令人惊喜了!我一直对中国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又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入门读物,市面上的一些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总觉得抓不住精髓。直到我翻开《中国哲学史三十讲》,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难以言表。作者以极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将那些古老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娓娓道来,仿佛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与你促膝长谈。每一讲都像是一次精美的雕塑,将复杂的概念抽丝剥茧,以通俗易懂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呈现出来,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述诸子百家时,不仅仅是罗列他们的思想,更是将他们置于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分析他们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让中国哲学史不再是冰冷的书本知识,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读这本书,就像在一条蜿蜒的长河边散步,时不时能拾起一颗闪耀着智慧光芒的鹅卵石,细细品味。它不仅满足了我对中国哲学的好奇心,更点燃了我深入探索的激情。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只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作者以一种极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却又不失细腻的笔触。他不仅仅是在讲述思想,更是在讲述文明。从先秦的理性觉醒,到魏晋的玄学清谈,再到宋明的理学变革,他展现了中国哲学如何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融合、创新,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相互批判、吸收、发展的过程的精彩呈现,这让我看到了思想的活力和生命的韧性。他仿佛是一位高明的棋手,将棋盘上的每一个棋子(思想流派)都运用得炉火纯青,既展示了棋局的宏大格局,又不乏精妙的局部攻防。阅读这本书,就像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每一次登高望远,都能看到更壮丽的风景。它拓展了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知边界,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博大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哲学抱着好奇心但又常常被劝退的读者,总是觉得那些理论晦涩难懂,逻辑严密到让人望而却步。而《中国哲学史三十讲》则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阅读体验。作者简直是一位语言艺术家,他能够用最简洁、最生动的语言,把最复杂的哲学概念讲得清晰透彻,甚至带着一丝幽默感。我从来没有想过,像“形而上学”这样的概念,也能被讲得如此有趣。他善于运用各种类比和比喻,将抽象的哲学原理形象化,让我这个理科生也能轻松理解。而且,他并不拘泥于对西方哲学理论的照搬,而是用一种非常中国化的方式来解读中国哲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思想的独特性和魅力。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聊天,他能够把我从哲学世界的迷雾中引导出来,让我看到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真理。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萌生了深入研究的念头,这在我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中国哲学一直抱着一种敬畏又疏离的态度,总觉得那些概念太抽象,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但《中国哲学史三十讲》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生活导师,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哲学思想,转化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道理。读《论语》,我不再是机械地背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理解了仁爱、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读《庄子》,我不再是觉得“齐物论”虚无缥缈,而是体会到了顺应自然、豁达超脱的人生智慧。作者的语言极其接地气,他善于用现代的视角去解读古人的智慧,让我们看到,原来那些几千年前的思想,依然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当下的困惑,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每读完一讲,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哲学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智慧,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评分我本以为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准备草草翻阅一番,没想到它却像一本引人入胜的武侠小说,让我废寝忘食。作者的叙事功力实在是太高了!他不是在讲哲学,他是在讲故事,讲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智者们的故事。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汉唐宋明的思想演变,他用跌宕起伏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思想画卷。我仿佛看到了孔子周游列国,弟子三千,讲学布道;看到了老子骑着青牛,飘然远去,留下《道德经》的千古绝唱;看到了庄子梦蝶,逍遥自在,将天地万物融入虚无。作者巧妙地将哲学理论与历史事件、人物命运紧密结合,让我在阅读中不仅吸收了知识,更体验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生的况味。每一讲都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引人深思的对话,让我不禁拍案叫绝。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智慧的火花是如何碰撞,又如何点亮了中华文明的夜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