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曾经是许多人向往的香格里拉,如今,表面的现代化进驻,政权持续高压,青藏铁路载着一车又一车的观光客长驱直入;西藏的美丽与哀愁,非惊鸿一瞥的外人所能道尽。
而唯色一如往常,用充满感情的笔抒写她生命所系之西藏。
纪录片似地,唯色带我们漫步在大街小巷,捕捉藏文化仅存的蛛丝马迹,见识摄影背后隐藏的暴力;进入藏人的生活之中,看见一位老妇倾其所有,只为在释迦牟尼殿供奉一盏酥油灯;到大昭寺上香,发现过去薄薄的纸门票变成人民币70元的「多媒体光碟」;探访唐卡珍贵的制作过程;揭露鲜为人知的「囊帕拉事件」;听到监狱中年轻阿尼向往自由和歌颂达赖喇嘛的歌声……
本书将西藏的种种面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充满对传统藏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变革中的西藏之伤怀痛心。
如果你即将前往西藏,必须先认识它真实的样子;如果你未曾想过去西藏,也必须知道,你遗忘了什么。理解它真实的样子,我们才知道西藏特有的酥油香味,如何凝聚着一个民族整个世代的记忆;也才能在观看瞌长头的仪式中,体会宗教信仰的真与善;进而,在雪域清澈的蓝天中,清楚见证天堂的存在与消亡。
往昔,众神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像喇嘛守护着心灵,像獒犬守护着帐房。但今天,众神已远去……
作者简介
唯色(Woeser),女,藏人。1966年出生于「文革」中的拉萨。
籍贯为藏东康地的德格。1988年毕业于成都西南民族学院汉语文系,曾长期在拉萨担任《西藏文学》杂志的编辑。2003年,因散文集《西藏笔记》(繁体版《名为西藏的诗》,大块文化出版)的批判言论,被当局查禁,并限制出境。2006年,在中国大旗网、藏人文化网上的部落格被关闭。西方学者认为唯色是「中国知识分子中,运用现代传媒表达观点的第一位藏人」。着有诗歌、散文等十多种选集,在中国多家出版社出版,并被译为英文和法文。另有繁体版着作《杀?》《西藏记忆》(皆为大块文化出版)等。现为自由作家。
前面的话
Ⅰ 红尘中的气象
上金.点灯.化缘.磕长头
硕鼠.门票.请柬.蘑菇灯
Ⅱ 现场与故事
2004之夏.拉萨片断
朝佛的德格少年和他的父亲
从「巴巴拉」走过的人
图说在拉萨的穆斯林
修建中的拉萨火车站
逛新城:看看林芝的新面貌
拉加里,只是朱颜改吗?
燃灯节:她比烟花寂寞
呵呵,阿尼和孩子,都会V
在祖拉康遇见两位安多老人
2006.大昭寺.洛萨前夕
洛萨初三.在朋巴日见到的1984
一位安多老人的最后一张合影
桑烟飘向山那边
在布达拉宫广场留个影
那尊被砸得疼痛四散的佛像
Ⅲ 也是一种记录
雪域的白
班禅喇嘛
请你记住
回到拉萨
凌晨的速记
记下昨夜之梦
献给家园的歌
西藏的秘密
Ⅳ 路上的发现
当轮子飞转……
两个西藏:名词+形容词
当铁鸟飞过西扎日
西藏路上的痕迹
坐火车回拉萨的流水帐
Ⅴ 众人的各自之梦
契里柯的画与帕廓拐角的身影
这些西藏的绘画,这些今天的含义
并未远离,并未天人永隔
平安夜:爱或不爱西藏的理由
Ⅵ 在过去的影子下
最后的贵族
仁布仁波切的昨天和今天
那些废墟,那些老房子
拉萨的「烈士陵园」
当古老的唐卡遇上浮躁的今天
Ⅶ 我的,我的声音
昨晚看了《天葬纪实》
《农奴愤》,又回来了
在西藏发生的摄影暴力
「风沙逐渐逼近……」
火车来了,铁龙来了
囊帕拉:雪红雪白
2007:拉萨碎片
《时间之轮》:曼荼罗的再现
这本书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宏大叙事,讲述了一个民族从起源到发展的跌宕起伏的历程。作者的知识储备令人震撼,他对历史事件的梳理井井有条,对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与碰撞的分析鞭辟入里。他不仅仅关注宏观的政治格局和战争冲突,更着重于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习俗的演变。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整个民族的历史画卷变得立体而丰满。书中对不同时期社会矛盾的揭示,以及人们在变革中的挣扎与适应,都写得入木三分,引人深思。作者的叙事风格大气磅礴,充满了史诗感,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也倍感沉重。他并没有简单地歌颂或批判,而是力图呈现一个真实而复杂的多面体。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这个民族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它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史诗级作品。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与诗意的世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古老文明遗迹的章节,那些文字仿佛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时间的沉淀,将我带入一个遥远而又真实的空间。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惊叹,无论是建筑的纹理,还是当地人脸上的皱纹,抑或是微风拂过时的声响,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读着读着,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独特香料味,感受到脚下粗糙石板的触感。他不仅仅是在描述景物,更是在讲述那些隐藏在风景背后的人文故事,那些世代相传的信仰、习俗以及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书中穿插的摄影作品更是锦上添花,每一张都如同精心构图的画作,定格了最美的瞬间,也诉说着最动人的故事。它们与文字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视觉空间,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自踏上这片土地,去触摸那些文字里描绘的美好。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历史的著作,作者深入考证了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通过对大量一手史料的梳理和解读,揭示了一些过去被忽视或被掩盖的真相。其中,关于古代王朝更迭的章节尤为精彩,作者细致地剖析了权力斗争的微妙之处,以及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读来令人拍案叫绝,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历那些波澜壮阔的事件。他对史料的批判性分析也十分到位,不盲信权威,不随波逐流,而是基于严谨的逻辑和无可辩驳的证据,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论证体系。这种治学态度,对于真正热爱历史、渴望了解事物本质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的盛宴。更难得的是,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即使是晦涩难懂的史料,在他手中也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他善于用鲜活的语言描绘人物,刻画场景,使得枯燥的历史知识焕发出勃勃生机。每一次阅读,都仿佛在和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是一次关于内心探索的精彩旅程。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入剖析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迷茫、困惑与挣扎。他用极其真诚的语言,分享了自己与他人之间微妙的互动,以及那些塑造了我们性格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自我认知”的章节所打动,它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内心的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和解。作者的文字温暖而充满力量,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在黑暗中为我点亮一盏灯。他鼓励我们拥抱孤独,也懂得爱与被爱,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外界的认可,而是源于内心的坚定与平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它是一本能够治愈心灵、启迪智慧的宝贵书籍。
评分这是一部关于人生哲思的佳作,作者以一种极其平和而又深刻的语言,探讨了许多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他没有说教,也没有灌输,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对日常细节的敏锐观察,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去审视自己的内心。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慢生活”和“当下”的章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裹挟,迷失了方向,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要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珍惜每一个当下。作者的文字充满智慧,却又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他鼓励我们拥抱不完美,接纳自己的脆弱,也懂得感恩身边的人和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平静了许多,也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它不是一本速食读物,而是值得反复品味,并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能从中获得启迪的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