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西藏

看不見的西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Woeser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西藏曾經是許多人嚮往的香格裏拉,如今,錶麵的現代化進駐,政權持續高壓,青藏鐵路載著一車又一車的觀光客長驅直入;西藏的美麗與哀愁,非驚鴻一瞥的外人所能道盡。
而唯色一如往常,用充滿感情的筆抒寫她生命所係之西藏。

  紀錄片似地,唯色帶我們漫步在大街小巷,捕捉藏文化僅存的蛛絲馬跡,見識攝影背後隱藏的暴力;進入藏人的生活之中,看見一位老婦傾其所有,隻為在釋迦牟尼殿供奉一盞酥油燈;到大昭寺上香,發現過去薄薄的紙門票變成人民幣70元的「多媒體光碟」;探訪唐卡珍貴的製作過程;揭露鮮為人知的「囊帕拉事件」;聽到監獄中年輕阿尼嚮往自由和歌頌達賴喇嘛的歌聲……

  本書將西藏的種種麵貌,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麵前;字裏行間充滿對傳統藏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對變革中的西藏之傷懷痛心。

  如果你即將前往西藏,必須先認識它真實的樣子;如果你未曾想過去西藏,也必須知道,你遺忘瞭什麼。理解它真實的樣子,我們纔知道西藏特有的酥油香味,如何凝聚著一個民族整個世代的記憶;也纔能在觀看瞌長頭的儀式中,體會宗教信仰的真與善;進而,在雪域清澈的藍天中,清楚見證天堂的存在與消亡。

  往昔,眾神守護著我們的傢園,像喇嘛守護著心靈,像獒犬守護著帳房。但今天,眾神已遠去……

作者簡介

唯色(Woeser),女,藏人。1966年齣生於「文革」中的拉薩。

  籍貫為藏東康地的德格。1988年畢業於成都西南民族學院漢語文係,曾長期在拉薩擔任《西藏文學》雜誌的編輯。2003年,因散文集《西藏筆記》(繁體版《名為西藏的詩》,大塊文化齣版)的批判言論,被當局查禁,並限製齣境。2006年,在中國大旗網、藏人文化網上的部落格被關閉。西方學者認為唯色是「中國知識分子中,運用現代傳媒錶達觀點的第一位藏人」。著有詩歌、散文等十多種選集,在中國多傢齣版社齣版,並被譯為英文和法文。另有繁體版著作《殺?》《西藏記憶》(皆為大塊文化齣版)等。現為自由作傢。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前麵的話

Ⅰ 紅塵中的氣象
上金.點燈.化緣.磕長頭
碩鼠.門票.請柬.蘑菇燈

Ⅱ 現場與故事
2004之夏.拉薩片斷
朝佛的德格少年和他的父親
從「巴巴拉」走過的人
圖說在拉薩的穆斯林
修建中的拉薩火車站
逛新城:看看林芝的新麵貌
拉加裏,隻是硃顔改嗎?
燃燈節:她比煙花寂寞
嗬嗬,阿尼和孩子,都會V
在祖拉康遇見兩位安多老人
2006.大昭寺.洛薩前夕
洛薩初三.在朋巴日見到的1984
一位安多老人的最後一張閤影
桑煙飄嚮山那邊
在布達拉宮廣場留個影
那尊被砸得疼痛四散的佛像

Ⅲ 也是一種記錄
雪域的白
班禪喇嘛
請你記住
迴到拉薩
淩晨的速記
記下昨夜之夢
獻給傢園的歌
西藏的秘密

Ⅳ 路上的發現
當輪子飛轉……
兩個西藏:名詞+形容詞
當鐵鳥飛過西紮日
西藏路上的痕跡
坐火車迴拉薩的流水帳

Ⅴ 眾人的各自之夢
契裏柯的畫與帕廓拐角的身影
這些西藏的繪畫,這些今天的含義
並未遠離,並未天人永隔
平安夜:愛或不愛西藏的理由

Ⅵ 在過去的影子下
最後的貴族
仁布仁波切的昨天和今天
那些廢墟,那些老房子
拉薩的「烈士陵園」
當古老的唐卡遇上浮躁的今天

Ⅶ 我的,我的聲音
昨晚看瞭《天葬紀實》
《農奴憤》,又迴來瞭
在西藏發生的攝影暴力
「風沙逐漸逼近……」
火車來瞭,鐵龍來瞭
囊帕拉:雪紅雪白
2007:拉薩碎片
《時間之輪》:曼荼羅的再現

圖書序言

上金

給佛像上金古來有之,流於習俗。盡管佛陀時代,對待金銀珠寶就像對待榮華富貴,棄之如敝屣,視之如糞土,連袈裟的顔色都專挑卑賤者纔用的顔色,但那是齣傢人的淡泊心境,尋常眾生哪有這般超脫?西藏人的財富觀裏,金銀珠寶乃最重要的有形資産,一顆稱作「矢」(天珠)的一眼直至九眼天珠是要代代相傳的,足以在各種聚宴上增添熠熠光彩,吸引無數眼球。因為如此熱愛金銀珠寶,西藏人也把這份熱愛無以復加地供奉諸佛,這是無上的光榮,不但照耀今生,還會澤被來世。故而西藏的座座寺院盡皆金壁輝煌,尊尊佛像無不金光燦爛。你也上金,我也上金,如果買不起金,那就懷著隨喜的心情看彆人上金,也是人人有福啊。

我就經常這樣,樂滋滋地看著衛藏人、康人或安多人,有時是一個人,更多時候是一群人,大傢湊錢,擁擠在氣定神閑的「祖拉康」(大昭寺)喇嘛跟前,請他在一把專用的小秤上放一撮薄薄的金箔,那都是來自尼泊爾的黃金,據說純度最高,其計量單位為「朵拉」,一個朵拉相當於13剋,摺閤人民幣2400元。通常給「覺仁波切」(釋迦牟尼佛像)臉上上金,需要兩剋,摺閤人民幣300元;給全身以及鄰近的幾個佛像臉上上金,需要4個朵拉,摺閤人民幣9920元。待那把小秤精確地稱齣金箔多少,便由另一位喇嘛將金箔傾入一個小小的陶碗裏,添上開水,使其溶化。這位喇嘛通常在寺院中最擅繪畫,天生極好的美感。他戴上口罩,意在避免濁氣吹拂,那是不敬行為。他靠近佛像,用毛筆飽蘸化為液體的黃金,再恭敬地輕抹在佛的麵容或身體上,就像是一位秉承殊榮的美容師。而那些奉獻黃金的平凡藏人,穿著厚厚的油膩的羊皮長袍,女人有無數的纏著碎鬆石的小辮子,男人則解開盤繞在頭上的紅綫穗,或席地而坐,念誦滔滔不絕的禱告,或此起彼伏,行著五體投地的大禮。我亦效之,跟不上幾句祈禱,就磕上幾個頭,算是沾他們的光。上金是有特殊待遇的,可以繞佛三匝,也可以把手上的戒指、腕或脖子上的念珠、胸前的「嘎烏」(護身盒)等交與喇嘛,請他接觸佛身,錶示領受佛的加持。末瞭,還可以戴上一條寺院相贈的潔白哈達,那是上金者的標誌,我常常濛混其中,嗬嗬,受之有愧,故而也供奉過兩三迴金,隻是300元的那種。

但有一些上金者卻令人比較不快。通常是一些時尚的漢地都市男女,跟著一位看上去像是活佛的西藏僧侶,不是「上師、上師」地大呼小叫,就是用相機對著佛像沒完沒瞭地閃光,不像在專心朝聖,更像是到此一遊。至於活佛,一般年紀不算大,一般地位不算高,一般經常穿梭於內地和海外的滾滾紅塵之中,神情間有幾分矜持,畢竟他為寺院帶來瞭齣手闊綽的「敬達」(施主)。我無法不認為這是一種庸俗。我寜願看見凡夫俗子的庸俗,比如康地的一個鄉野村夫棄農經商,買賣土特産頗有幾分收獲,他把這看作是去年專程到拉薩給覺仁波切上金的成果,故而他今年又至,再次上金,並且熱切地高聲禱告:「覺仁波切,去年你讓我賺瞭四萬塊錢,如果你今年讓我賺八萬塊錢,明年我還來給你上金!」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