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文化從神農氏遍嘗百花百草,花草成為先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食物與藥物來源。花草很自然地與常民百姓的食衣住行、婚喪喜慶、歲時節日、遊藝娛樂等關係密不可分。花草的鑑賞從觀其色、品其香、賞其姿、覓其運,花草的色彩影響人的情緒,産生不同的情感。花開四時八節,萬紫韆紅,爭妍鬥艷,令人賞心悅目。賞花、贊花、嘆花、葬花流傳著許許多多美好的傳說與佳話。
本書分為上編「福祿三多」以及下編「連年富貴」兩個單元。就「葫蘆」、「石榴」、「桃」、「柿」以及「牡丹」、「荷蓮」等眾多花草,就型態特徵、典故、吉祥圖案等一一頗析,整理瞭中國自古即有的吉祥花草相關知識,內容精采,作為文章、文學的引用或者設計者的靈感參考,裨益良多。
作者簡介
陳益宗,1962年生,颱中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係畢業。1981年進入漢光建築師事務所學習建築設計與繪圖,1985年開始從事傳統建築修復與研究。曾負責颱中科博館「中國人的心靈生活」展示廳「萬福宮構材組裝工程」設計工程、1998年擔任文建會「國立文化資産保存研究中心」諮詢委員、2001年擔任文建會九二一賑災重建區曆史建築修復輔導小組委員。
著有《窗櫺、螭虎爐筆記書》颱灣漢藝色妍齣版社,《颱灣中國風現代設計精粹I》大陸湖南美術齣版社2003年,《東方圖像榜》大陸湖南齣版社2001年。
│上篇│ 福祿三多
葫蘆
一、葫蘆的型態特徵
二、葫蘆的栽培技術
三、葫蘆的正名與彆名異稱
四、葫蘆的功能
五、葫蘆的工藝
六、葫蘆與避邪驅凶
七、葫蘆的俗語
八、葫蘆的典故
九、葫蘆與吉祥圖案
十、結語
佛手
一、佛手的型態特徵
二、佛手的彆名
三、佛手的藥用功效
四、佛手與吉祥圖案
五、結語
石榴
一、石榴的型態特徵
二、石榴的彆名
三、石榴的藥用功效
四、石榴與婦女服飾
五、石榴的典故
六、石榴與吉祥圖案
七、結語
桃
一、桃的型態特徵
二、桃與驅邪避凶
三、桃與長壽
四、桃的典故
五、桃與吉祥圖案
六、結語
柿
一、柿的型態特徵
二、柿的經濟效益
三、柿與典故
四、柿與吉祥圖案
五、結語
福祿三多
福壽平安
一、福祿三多
二、福壽平安
│下篇│ 連年富貴
荷蓮
一、荷蓮的型態特徵
二、荷蓮名稱緣由
三、相關古籍荷蓮各部位名稱
四、荷蓮相關文獻記載
五、荷蓮的彆稱異名
六、荷蓮的經濟價值
七、荷蓮的稱頌
八、蓮與宗教
九、蓮花與佛教的四德、十善
十、蓮與典故
十一、蓮與吉祥圖案
十二、結語
牡丹
一、牡丹相關文獻記載
二、牡丹的型態特徵
三、牡丹與芍藥相似與差異性
三、牡丹品種的識彆
四、牡丹名稱緣由
五、牡丹的名貴珍品
六、牡丹的稱頌
七、牡丹的典故
八、牡丹與吉祥圖案
九、結語
最近一直被生活中的瑣事搞得心煩意亂,總覺得諸事不順,好不容易有時間靜下心來,就想找點能讓自己放鬆治愈的東西。朋友推薦瞭這本《拈花惹草──福祿富貴》,說名字聽起來就很有趣,而且內容也很棒。我一看這名字,確實感覺挺有意思的,既有生活的煙火氣,又透著一絲吉祥的寓意。拿到書後,我發現它的內容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裏麵的講解非常細緻,而且語言風格也很親切,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和你聊天,一點點地分享她的智慧和感悟。
评分哇,拿到這本《拈花惹草──福祿富貴》真的太驚喜瞭!我平時就喜歡一些能讓人心情愉悅,同時又能學到點東西的書,這本書簡直是我的菜。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封麵設計也很彆緻,那種淡淡的雅緻感立刻就吸引瞭我。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想看看裏麵到底有什麼樣的“花草”能帶來“福祿富貴”。這本書的字體大小和排版都恰到好處,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我一下午就沉浸其中瞭,感覺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變得特彆好。
评分老實說,我買這本書的時候,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覺得“拈花惹草”聽起來就很有生活氣息,“福祿富貴”更是讓人心生嚮往。拿到手後,我發現這書的內容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它並沒有給我一種“空穴來風”的感覺,而是紮紮實實地從一些非常實際的角度去探討如何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外在的豐盛。裏麵的知識點分布得很巧妙,讀起來不會覺得突兀,而且還帶有一些啓發性的思考,讓我覺得自己不隻是在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在主動地學習和成長。
评分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和生活美學有點興趣的讀者,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連接古今、融匯東西的書籍。《拈花惹草──福祿富貴》這個名字起得真是太妙瞭,既有古典的韻味,又充滿瞭現代的活力。當我真正開始閱讀的時候,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瞭。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講解,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例子,將一些深刻的道理融入其中,讓我覺得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細節的描述,每一個小小的方麵都被挖掘得淋灕盡緻。
评分這本書就像是一股清流,在我日常忙碌而有些麻木的生活中注入瞭一絲新的活力。我喜歡它那種不疾不徐的敘事方式,不會讓你覺得有壓力,反而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其中。裏麵的文字很有畫麵感,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聞到花草的香氣,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我們身邊的事物,讓我開始重新審視一些被我忽略的細節。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引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