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就難在有所堅持!本書精選13位傑齣的颱灣藝術傢,涵跨攝影、書法、繪畫、版畫、雕塑等各麵嚮。除藝術作品的賞析外,更聚焦在藝術傢如何創造自己的藝術生命、如何麵對生活的瓶頸與創作的冒險,並記錄人生不同階段風格的形成及蛻變。
藝術是個「非量産」的生命工程。如果你不瞭解藝術的緣起,就彆說你瞭解藝術!希望藉由這13位藝術傢讓大眾更瞭解藝術創作的可貴,進而親近藝術、提升藝術鑑賞力,營造品味人生。
本書作者敘述藝術傢在不同階段的創作曆程,及他們風格的形成及蛻變。除藝術作品的賞析外,更聚焦在藝術傢如何創造自己的藝術生命、如何麵對生命的瓶頸與創作上的冒險。鄭惠美老師訪問近年來傑齣的華人藝術傢,共有攝影、裝置、書畫、西畫、版畫、雕塑等。希望引領大眾瞭解藝術創作的可貴,進而親近藝術,增加藝術鑑賞力,營造品味人生。
作者簡介
鄭惠美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任颱北市立美術館學術編審,颱灣現代美術、當代書法及美術館文化等專文論述七十篇,發錶於藝文雜誌。
1要玩就玩真的 張乾琦
2寫齣當代經驗 徐永進
3繪畫勘驗生死 於彭
4隨時準備起跑 袁金塔
5土味、拙味、草根味 鄭善禧
6藝術國度的苦行僧 趙春翔
7用藝術照見生命 奚淞
8舞蝶迷香徑 黃銘昌
9夜店寫真 周孟德
10城堡?的國王 黃明哲
11血戰畢卡索 吳炫三
12寂寞身後事 陳庭詩
13活齣祖靈 黑子
自序-分享藝術的大美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件藝術創作,而藝術傢是比你我更深刻追索生命而癡迷一世的人,隻因他們願意把青春、愛戀、哀傷、痛苦、孤獨、夢想與生死全部交給藝術,在作品上銘刻每個當下的生命印記。
立願要為颱灣藝術傢作傳是我不悔的承諾,寫齣藝術傢的創作生命,對我一直是個神祕的吸引力。這本書著重藝術傢創作生命的探求,我希望能將知性的論述以感性的形式書寫。全書以藝術傢麵臨創作瓶頸時內心的掙紮與追尋的過程為經,以各個時期不同階段的作品為緯,祈能鋪陳齣藝術傢風格的誕生與蛻變的心境轉換。
我喜歡以生命學的角度看待藝術傢,生命是個令人欣喜的奇蹟,人生也是一場生命的冒險,每位藝術傢大都經曆過慘綠的歲月,也都曾在創作的路口茫茫然,然而生命中的種種磨鍊,都將化為參悟藝術的契機,他們是自己生命的領航者,也是自己生命的證道者,我隻是嘗試去瞭解他們的道,並把路上的風風雨雨,娓娓道來而已。
品味藝術傢的生命風景,也許時而令人眩暈,時而令人瀋思或令人低吟,每位藝術傢都是以青春之泉,引火玩命地奔赴永無終點的藝術祭壇,像是獻祭美神,毫無恐懼,他們的生命情操令人動容。
這本書所集結的藝術傢包括第一位打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以影像隱藏文化滲透力與批判力,深富人道主義的颱灣報導攝影傢張乾琦;以英文書寫颱灣第一個觀光標誌TAIWAN,解放書法,寫齣當代經驗的徐永進;由慾望山水的情慾世界到欲仙欲死的仙境,以繪畫勘驗生死的於彭;以水墨、陶藝為人文關懷,彆人做過的他不做,彆人不敢的他敢,全方位開跑,時時備戰的袁金塔;既土又拙又有草根味,濃墨重彩的國傢文藝奬得主鄭善禧;匯通中西文化,形塑神祕混沌的宇宙之愛的苦行僧趙春翔;用藝術照見生命行腳佛陀聖地,虔誠修道的奚淞;獨擅精密寫實捕捉南島之風,留下風土見證的黃銘昌;齣沒夜店寫真,記錄百態人生的計程車司機周孟德;在城堡?打造藝術王國,以畫撥除迷亂生命的黃銘哲;行走非洲、大洋洲,以原始主義觀點血戰畢卡索的吳炫三;失聰卻以甘蔗闆做版畫又以〈約翰走路〉焊鐵雕塑走入西方雕塑史的陳庭詩,以及開創阿美族雕刻,尋找原住民文化的當代意義,活齣祖靈榮光的拉黑子等十三位藝術傢。
就像張乾琦說的:「要玩,就要玩真的。」藝術是無止盡,全方位的競賽,與自己拼搏,也與曆史廝磨,每一齣筆都是靈魂的錘鍊,迸放齣藝術傢的生命靈光。不玩真的,如何護持藝術的尊嚴?甘願苦行,選擇落籍藝術國度裏的藝術傢,真如聖堂的修士或寺院修道的苦行僧,不為取悅他人,不為風潮寵幸,隻是盡一個修道者的角色,競競業業地做自己,完成此生不杇的靈魂誌業。
我喜歡瞭解藝術傢的創作曆程,探索創作的奧祕,採集獨特的藝術故事,並加以想像,再繁殖成更豐沃的想像,讓思維在抒情感性與理性架構之間擺盪,在颱北市立美術館擔任學術編審的十二年,我最大的滿足是一年年地培養自己藝術鑑賞的能力,而離職後六年,我最大的幸福是一步步地建構自己的藝術寫作觀,一次次地嚮自己證明可以在書寫上有新的體會,新的發現,也把似曾相識的自己再次召喚齣來,讓內在的能量,毫無掛罣地流動,讓今世的靈魂再次學習。
近兩年我接觸到新時代思潮,尤其是賽斯(Seth)思想,感謝簡湘庭老師,許添盛醫師的引導,使我對生命有一種新的認識,新的開啓,也明白我們的靈魂與宇宙是一個愛的無盡連結,相信我能創造自己的實相,我就是一個自由豐盛的光體。
這十三篇文章先後發錶於《源》雜誌「藝術人生專欄」,也是我嘗試以身心靈的視角書寫藝術傢的創作生命史。我以最欣喜的心情嚮各位推介,從我這第十五本新作裏,你可以知道現代藝術與你的生活有何關係,也可以大方地走入藝術傢的創作世界,更可以品嘗藝術傢不同階段藝術生命的轉摺起伏,彷彿我是不在場,而藝術傢正神靈活現地與你的生命共振。
願你與書中的十三位藝術傢攜手遨遊在廣闊的天地裏,領略藝術是樁非量産的生命工程,從而相信生命是個無盡藏的寶藏,你也能勇於開創齣個人全新的生命能量,做你自己。
我也期盼你能樂於親近現代藝術,其實現代藝術並不那麼難以被瞭解與欣賞,而一張作品也不是隻有一種解讀的方法,你可以允許自己提齣不同的觀感,因為多重意義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當藝術傢把他看事物的方法藏在畫中,讓我們在看瞭他的作品後,激起想像力,並對於我們自己及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與環境,産生新的觀看,新的思維。所以麵對復雜善變的現代藝術,你永遠不要忘記時時保有一顆敏銳的心去感受它,用開放的胸襟去體認現代藝術所錶現的自由與多樣,甚至與它互動,你將會發現現代藝術的奧祕,你也會開啓更豐富的生命視野,分享藝術的大美,也享用生命存在的奧妙。
自從讀完這本關於藝術傢的書,我腦海中常常浮現齣一些畫麵,關於創作的孤獨,關於靈感的瞬間,也關於堅持的力量。書中對13位颱灣藝術傢的描繪,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他們的作品集,而是深入到他們創作的源泉,那些童年記憶、生活經曆、甚至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片段,是如何被轉化為畫布上的色彩、雕塑的綫條,或是裝置的意念。我記得其中一位藝術傢,他描述自己如何在某個清晨,被窗外的一縷陽光照亮瞭內心的某個角落,然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投入到創作中,那種全身心投入的狀態,讓我感受到瞭藝術最純粹的魅力。這種對藝術傢內心世界的挖掘,讓我覺得非常真實,也充滿瞭共鳴。我開始反思,我們所謂的“玩真的”,是不是就包含著這樣一種全然的投入,一種不計後果的勇敢,一種對內心聲音的絕對信任?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藝術傢的另一麵,他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壇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普通人,隻是他們選擇瞭用藝術來錶達自己,來與世界對話。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體驗,是一種“看見”的喜悅。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走進瞭13位颱灣藝術傢的創作空間,親眼目睹瞭他們是如何將抽象的靈感轉化為具體的藝術形態。我看到瞭顔料在畫布上的碰撞,看到瞭泥土在手中塑形,也看到瞭光影在裝置中跳躍。書中對藝術傢們創作過程的細緻描繪,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他們的情緒波動,從初期的興奮到中期的睏惑,再到最終的釋然與成就感。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非常過癮。同時,我也從他們的生命故事中,看到瞭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係,藝術並非是遠離塵囂的存在,而是深深植根於生活之中,藝術傢們用他們的藝術,記錄著時代的變遷,也錶達著人性的喜怒哀樂。這本書讓我對“玩真的”有瞭更豐富的理解,它意味著一種全身心的投入,一種對生命和藝術的極緻追求,以及一種用真誠去麵對世界的方式。
评分我一直在尋找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並引發深刻思考的書籍,而這本關於颱灣藝術傢的作品,無疑滿足瞭我的期待。它沒有用過於晦澀的語言,也沒有故作高深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而真誠的筆觸,講述瞭13位藝術傢在各自藝術道路上的探索與掙紮。其中一位藝術傢的故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年輕時曾經曆過一段迷茫期,甚至懷疑自己的藝術之路是否走得通。然而,正是他對藝術近乎癡迷的熱愛,支撐他走過瞭那段艱難的時光,最終找到瞭屬於自己的創作語言。這種經曆,讓我看到瞭藝術傢的不易,也看到瞭他們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本書讓我明白,“玩真的”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需要付齣巨大努力和勇氣的實踐。我感受到瞭藝術傢們對藝術的那份純粹的愛,那種不受外界乾擾,隻忠於內心的執著,這讓我對藝術的理解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展現瞭藝術創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13位藝術傢,13種截然不同的視角和方法,我看到有人從物質的肌理中尋找靈感,有人沉浸在曆史的敘事裏,還有人則在人際的互動中構建作品。這種多樣性,讓我意識到藝術的邊界其實是無限的,隻要敢於探索,敢於突破,就有可能創造齣令人驚嘆的作品。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藝術傢們如何麵對創作瓶頸的描寫,他們沒有迴避失敗,反而將其視為成長的契機,從中汲取養分,不斷調整方嚮。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讓我深感敬佩。讀完之後,我開始嘗試用一種更開放的心態去觀察生活,去發掘身邊的“藝術”,那些平日裏被忽略的細節,或許都蘊含著獨特的美學價值。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藝術傢的故事,更是一堂關於生命、關於創造力的深刻課程。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故事感,沉甸甸的紙張觸感,以及那幅引人遐想的藝術作品,無不散發著一種低調卻又強大的吸引力。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是被書名“玩真的!”所吸引,這個詞語充滿瞭活力和一種不妥協的精神,似乎預示著書中會是一場關於藝術創作的深度探索,關於藝術傢們如何將生命的熱情傾注於他們的作品。我尤其好奇的是,“13位颱灣藝術傢”這個數字,究竟是怎樣一位位各有風格、各有故事的創作者匯聚一堂,他們各自在藝術的道路上經曆瞭怎樣的掙紮、頓悟與堅持?颱灣這片土地孕育瞭如此多元的藝術生態,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更深入地瞭解他們的創作軌跡,理解他們作品背後的情感力量,以及他們在藝術生涯中如何定義“玩真的”——是挑戰傳統,還是沉浸於內心的呼喚?或許,這本書會提供一個窗口,讓我窺見那些隱藏在光鮮展廳之外,更為真實、更為鮮活的藝術生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