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文化从神农氏遍尝百花百草,花草成为先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与药物来源。花草很自然地与常民百姓的食衣住行、婚丧喜庆、岁时节日、游艺娱乐等关系密不可分。花草的鑑赏从观其色、品其香、赏其姿、觅其运,花草的色彩影响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情感。花开四时八节,万紫千红,争妍斗艳,令人赏心悦目。赏花、赞花、叹花、葬花流传着许许多多美好的传说与佳话。
本书分为上编「福禄三多」以及下编「连年富贵」两个单元。就「葫芦」、「石榴」、「桃」、「柿」以及「牡丹」、「荷莲」等众多花草,就型态特征、典故、吉祥图案等一一颇析,整理了中国自古即有的吉祥花草相关知识,内容精采,作为文章、文学的引用或者设计者的灵感参考,裨益良多。
作者简介
陈益宗,1962年生,台中岭东科技大学视觉传达系毕业。1981年进入汉光建筑师事务所学习建筑设计与绘图,1985年开始从事传统建筑修复与研究。曾负责台中科博馆「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展示厅「万福宫构材组装工程」设计工程、1998年担任文建会「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谘询委员、2001年担任文建会九二一赈灾重建区历史建筑修复辅导小组委员。
着有《窗櫺、螭虎炉笔记书》台湾汉艺色妍出版社,《台湾中国风现代设计精粹I》大陆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东方图像榜》大陆湖南出版社2001年。
│上篇│ 福禄三多
葫芦
一、葫芦的型态特征
二、葫芦的栽培技术
三、葫芦的正名与别名异称
四、葫芦的功能
五、葫芦的工艺
六、葫芦与避邪驱凶
七、葫芦的俗语
八、葫芦的典故
九、葫芦与吉祥图案
十、结语
佛手
一、佛手的型态特征
二、佛手的别名
三、佛手的药用功效
四、佛手与吉祥图案
五、结语
石榴
一、石榴的型态特征
二、石榴的别名
三、石榴的药用功效
四、石榴与妇女服饰
五、石榴的典故
六、石榴与吉祥图案
七、结语
桃
一、桃的型态特征
二、桃与驱邪避凶
三、桃与长寿
四、桃的典故
五、桃与吉祥图案
六、结语
柿
一、柿的型态特征
二、柿的经济效益
三、柿与典故
四、柿与吉祥图案
五、结语
福禄三多
福寿平安
一、福禄三多
二、福寿平安
│下篇│ 连年富贵
荷莲
一、荷莲的型态特征
二、荷莲名称缘由
三、相关古籍荷莲各部位名称
四、荷莲相关文献记载
五、荷莲的别称异名
六、荷莲的经济价值
七、荷莲的称颂
八、莲与宗教
九、莲花与佛教的四德、十善
十、莲与典故
十一、莲与吉祥图案
十二、结语
牡丹
一、牡丹相关文献记载
二、牡丹的型态特征
三、牡丹与芍药相似与差异性
三、牡丹品种的识别
四、牡丹名称缘由
五、牡丹的名贵珍品
六、牡丹的称颂
七、牡丹的典故
八、牡丹与吉祥图案
九、结语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和生活美学有点兴趣的读者,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连接古今、融汇东西的书籍。《拈花惹草──福禄富贵》这个名字起得真是太妙了,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活力。当我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例子,将一些深刻的道理融入其中,让我觉得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细节的描述,每一个小小的方面都被挖掘得淋漓尽致。
评分最近一直被生活中的琐事搞得心烦意乱,总觉得诸事不顺,好不容易有时间静下心来,就想找点能让自己放松治愈的东西。朋友推荐了这本《拈花惹草──福禄富贵》,说名字听起来就很有趣,而且内容也很棒。我一看这名字,确实感觉挺有意思的,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透着一丝吉祥的寓意。拿到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里面的讲解非常细致,而且语言风格也很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和你聊天,一点点地分享她的智慧和感悟。
评分哇,拿到这本《拈花惹草──福禄富贵》真的太惊喜了!我平时就喜欢一些能让人心情愉悦,同时又能学到点东西的书,这本书简直是我的菜。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也很别致,那种淡淡的雅致感立刻就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花草”能带来“福禄富贵”。这本书的字体大小和排版都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我一下午就沉浸其中了,感觉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变得特别好。
评分老实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觉得“拈花惹草”听起来就很有生活气息,“福禄富贵”更是让人心生向往。拿到手后,我发现这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它并没有给我一种“空穴来风”的感觉,而是扎扎实实地从一些非常实际的角度去探讨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丰盛。里面的知识点分布得很巧妙,读起来不会觉得突兀,而且还带有一些启发性的思考,让我觉得自己不只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在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股清流,在我日常忙碌而有些麻木的生活中注入了一丝新的活力。我喜欢它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不会让你觉得有压力,反而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里面的文字很有画面感,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花草的香气,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一些被我忽略的细节。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引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