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主权由伦敦转移到北京。北京承诺实行一国两制,50年不变。在这样的历史转变下,香港的新闻生态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新闻自由、新闻的真实性、色情新闻的氾滥、新闻界的自律与社会监督、政府对新闻界的利用和调控,都出现前所未见的矛盾。尽管是一国两制,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虽然不变,但北京的新闻观和香港的新闻理念,还是发生不可避免的摩擦、冲撞,甚至对抗。本书尝试对此作出介绍分析,并试图从普世公认的新闻价值理论寻求答案。
作者简介
刘澜昌
1982年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完学士课程,之后又在该校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任香港亚洲电视任职副总裁,负责新闻资讯节目,策划制作《解密百年香港》、《香港风华》、《三年零八个月》和《小平和香港》等专题片。曾在香港浸会大学、树仁大学和珠海书院新闻院系担任兼职讲师。
大学毕业后就没有离开过新闻行业,在香港《南北极杂志》、《开放杂志》、《香港经济日报》、《星岛日报》做过记者、编辑主任,亦曾担任《香港商报》主笔及凤凰卫视的嘉宾主持人。
撰写时政评论,是每日的工作。现以柳三禅、刘斯路、古吕、乔小桥等笔名在《东方日报》、《文汇报》、《太阳报》、《大公报》、《明报月刊》等报刊撰写专栏。也曾为台湾《财讯杂志》、《中央日报》撰稿。着有《江泽民权谋》等书籍。
第一章 导言
壹、新闻学研究的新课题
贰、新闻生态释义
参、论题的理论意义
肆、论题的现实意义
伍、研究的方法
陆、论题创新
柒、论题框架
第二章 香港新闻事业的新时代
壹、香港新闻事业的历史分期
贰、香港回归后的不变与变
参、香港媒体回归后政治取向的变化
肆、闻媒体经营困难增加
伍、激烈的商业减价战
陆、强市场导向
第三章 新闻自由再认识
壹、新闻自由始终是最敏感的政治话题
贰、港式新闻自由
参、香港新闻界对新闻自由的追求和制约面
肆、「一国两制」对香港新闻自由的保证
第四章 新闻煽色腥
壹、煽情新闻文化──香港殖民文化的特色
贰、黄色新闻氾滥六大标志
参、新闻煽色腥氾滥的基本原因
第五章 「煲水」新闻的新轨迹
壹、「煲水」新闻──香港特有的新闻文化
贰、过渡期「煲水」政治新闻氾滥
参、回归后大「煲」社会新闻
肆、媒体官司氾滥
伍、民意调查误差大
陆、「煲水」新闻根源在媒体老板
第六章 自律和他律
壹、公信力危机
贰、自律失效
参、他律无力
肆、报评会的争论
第七章 舆论调控
壹、沿袭旧的架构和调控手段
贰、回归后政府舆论处于弱势
参、特区政府调控舆论的教训
参考书目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生态》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于香港社会发展的一种复杂情感。我很好奇,在“一国两制”这个独特的设计下,香港新闻界所经历的转变,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它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历史节点,或者一些关键的事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过程的脉络?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探讨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以及这种身份认同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到香港的新闻报道和媒体立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相对比较客观的视角,去呈现一个多元而又充满张力的香港新闻图景,而不是简单地贴上标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些新的启发,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香港这座城市的复杂性,以及新闻自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毕竟,新闻不仅仅是信息,它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人心的思潮。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看到《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生态》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主题实在太大了,要写得深入又全面,肯定不容易。但我随即又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期待,因为香港的新闻环境,一直是台湾这边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我们多少都对它有些好奇,也有些隐约的担忧。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外部势力”或者“意识形态”对香港新闻生态影响的讨论?当然,我并不是想读到一些简单的定论,而是希望能够看到一些比较客观、有数据支撑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一国两制”的大背景下,香港新闻界究竟面临着哪些真实的挑战。我希望作者能够避免流于空泛的口号,而是通过具体的研究和案例,来呈现一个真实而复杂的香港新闻世界。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未来香港新闻生态可能发展方向的预测,那就更好了,毕竟,了解过去和现在,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
评分收到!这里以台湾读者的口吻,为你提供五段不包含书本内容的,风格各异的图书评价: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生态,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特别好奇的是,在“一国两制”这个独特的框架下,香港的新闻自由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书里会不会探讨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哪些重要的事件,对香港的新闻从业者和媒体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总是觉得,了解一个地方的新闻生态,就像是窥探其社会脉搏一样,能从中读出许多关于自由、真相以及权力运作的信号。我个人对香港的媒体生态一直很关注,从以前那种百花齐放、敢于发声的景象,到现在可能存在的种种制约,这之间的变化,肯定充满了故事。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对香港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那绝对会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我希望它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能引发读者对于新闻伦理、媒体责任以及民主进程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度思考。毕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守护知情权,都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生态》,让我想到很多关于新闻自由的议题,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领域。我尤其想了解的是,在“一国两制”的这个特殊安排下,香港的新闻媒体在内容呈现、采访方式、乃至资金来源等方面,是否受到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书里会不会探讨一些“自我审查”的现象?或者说,在法律和政治框架的约束下,新闻从业者是如何自我调适,以求在复杂的环境中继续进行报道的?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宏观的政策变动,更希望能够深入到新闻操作的微观层面,去理解那些在第一线工作的记者和编辑们,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取舍。如果书中能够通过一些深度访谈,或者对一些重要新闻事件的细致梳理,来呈现香港新闻生态的真实面貌,那将是我非常乐于阅读的内容。毕竟,对一个社会的了解,离不开对其信息传播渠道的审视。
评分我拿到这本《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生态》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香港的画面,有中环的霓虹闪烁,也有维多利亚港的悠闲午后,但更多的是那些曾经在新闻报道中,以尖锐视角审视时事的记者们。我对这本书最期待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关于“两制”之下,新闻界如何在不同制度的缝隙中寻找生存空间,甚至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叙事。我会想知道,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媒体人,他们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他们是否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也面临过无法想象的压力?书里会不会有一些匿名的采访,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我总觉得,新闻工作者就像是历史的记录者,他们的笔触,往往能勾勒出时代的轮廓。而香港,这样一个充满故事的城市,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新闻生态的变迁,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去读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洞察力的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新闻自由的边界在哪里,以及它对香港社会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