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中,把伦理道德视为社会安定的基石;新文化运动以来,又把它看做「吃人的礼教」;近年来社会脱序、人欲横流,各界强烈唿吁加强伦理教育,使得「伦理学」又成为一门「显学」。
近代伦理学依研究取向与学术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与后设伦理学。而晚近「应用伦理学」的发展,将伦理学应用在现代生活的各个面向,以处理不同议题;或在不同专业中,树立起伦理道德的规范。如生命伦理、企业伦理、社会伦理、政治伦理、行政伦理、新闻伦理、网路伦理、医学伦理、法律伦理、环境伦理……等,蓬勃发展,蔚为新潮。
本书范围涵盖上述相关议题,在两岸伦理学者的激盪、探讨中,有相当精彩的论述,提供有兴趣的读者共同分享。
作者简介
刘阿荣
台湾大学社会科学博士
曾任
省立高中教师
国立中央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兼任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及客家社会文化研究所所长
担任教育部第一及第二梯次提升基础教育计画之总计画主持人
国科会「多元文化与社会永续发展」(2006-2008年)总计画主持人
受聘为教育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画」之审查委员及高教评鑑中心之评鑑委员
现任
元智大学社会暨政策科学学系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我是一名在技术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每天都在与快速迭代的技术打交道。因此,《应用伦理学的新面向》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深切地感受到,技术的发展往往走在伦理规范的前面,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问题出现后才去弥补,这实在是一种被动的应对方式。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的认知空白,特别是关于“数据隐私”和“科技责任”这两个方面。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个人隐私的保护?而当AI系统出现故障或产生负面影响时,责任应该如何界定?是开发者、使用者,还是算法本身?我更期待书中能够探讨“通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伦理冲击,以及我们在迈向这一未来时需要提前思考和准备的各种可能性。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对现有问题的梳理,更是一种前瞻性的探索,希望能为我们在技术伦理的迷宫中找到一条清晰的道路。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应用伦理学的新面向》这个书名,立刻抓住了我的目光。我推测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在当前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新型伦理困境。比如,关于“消费主义”的伦理反思,在快节奏的生活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商品面前,我们如何才能做出更有道德的选择?再比如,“全球责任”的内涵,当一个行为可能影响到遥远的国家或未来的世代时,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承担这份责任?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关注“环境伦理”在科技发展中的新维度,例如,如何负责任地利用和管理那些对环境影响巨大的新技术,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伦理挑战。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感觉,它是在呼唤一种更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伦理思考,希望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框架,指导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明智的、负责任的决策。
评分刚拿到这本《应用伦理学的新面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人产生无数遐想。我最近一直在思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原有的伦理框架是否还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行为?比如,人工智能的自主决策能力不断增强,它会不会在某些情况下做出我们无法接受的伦理判断?或者,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让我们拥有了“设计”生命的能力,这其中的伦理边界又在哪里?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正是在触及这些最前沿、最棘手的伦理困境。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探讨的“算法偏见”和“数字鸿沟”等议题感到好奇。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算法,它们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的信息获取、决策选择,甚至社会公正的?而数字世界的蓬勃发展,是否正在加剧现实世界中的不平等?这些都是我迫切想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虽然我还没翻开第一页,但这本书所承载的、对当下和未来伦理挑战的深层关切,已经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梳理,更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考路径和行动指南,帮助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道德的底线。
评分我是一个对社会发展和人际互动有着强烈关注的人,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应用伦理学的新面向》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的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试图超越传统的伦理学框架,去探索那些在现代社会中涌现出的、更为复杂和动态的伦理议题。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深入剖析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但实则充满伦理张力的现象,比如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茧房效应,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判断?再比如,在日益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连接?这本书的名字也暗示着它可能会关注那些新兴的伦理领域,比如生物伦理的边界拓展,或者环境伦理在气候变化下的新挑战。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视角,帮助我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并思考个人在其中应有的责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反思,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探讨,更能触及我们内心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个体和社会层面的积极改变。
评分作为一个对哲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应用伦理学的新面向》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何为良好生活”的古老追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怎样的意义。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探讨诸如“数字足迹”的伦理含义,我们留存在网络上的信息,在多大程度上定义了我们,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他人利用?或者,它会关注“工作伦理”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浪潮下的演变,当许多传统职业被取代,我们如何重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触及“社会公正”在新的技术和社会结构下的挑战,比如虚拟社区的治理,或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每个人的发声权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哲学洞见,帮助我们理解技术与人性的复杂互动,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伦理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