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旅行,非得慢慢品尝,人生才会回味无穷!
安徒生曾经说过:「At rejse er at leve.」(To travel is to live)--旅行即是生活。
二○○一年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丹麦,开始了易地而居的生活。从此,生活就似一段没有归期的旅行。
偶尔以旅者的姿态,静静地观望这座城市;偶尔以在地人的身分,开始谈论天气,因为天气永远是丹麦最好的话题。生活充满值得发现,或琐碎、或深刻的事,只要用心探索,以一颗热烘烘的心,暖和寒冷的国度,有如寒暖流交会,迸出更多惊奇!
这些年在异国的天空下生活,经过四季的轮转,走过一路的风景,经历那些人那些事……生活,于是充满了体会和故事。
作者简介
吴岫颖
■马来西亚华人,中国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2001年随丹麦籍先生旅居丹麦,同年开始在马来西亚报章撰写旅居生活日志。
■这些年来一路走过无数异国风景,我是生活的旅者,也是旅途的归人。书写,则是我思考,以及记录生活的方式。
推荐序 平凡生活里的不平凡! 萧诗蓓
作者序 生活就是旅行
第一篇 在异国的天空下生活
文化眼
穿鞋脱鞋
吃与民族性
历史的包袱
从新闻看文化
自由如菸
袒胸露乳!
生活镜
二手书市
虚拟
想念纯净的咖啡空气
玩具的故事
粉红色的小卡
汉字刺青
安徒生的第二百个愚人节
黑白之战
第二篇 经过四季的轮转
四季歌谣
夏虫语冰
初冬的安魂曲
白雪、明月、圣诞节
风度与温度
冬天里的奢侈
冬夜戏雪
由老天左右
时间寓言
穿皮草的爱斯基摩人
往回拨
冬至以后
买一段阳光
夏日的贡品
仲夏之夜
第三篇 走过一路的风景
街道剪影
闹市的流动舞台
膨胀的诗意
狂欢以后
雨天的印度舞
一步一童话
阅读城市
豢养天地群鸟
被一把推开的爱情
虚拟绿岛
街头「破坏」艺术
第四篇 经过那些人那些事
素描
墨西哥人何黑
宏子小姐二三事
巧遇苏恩
故事
他乡的故事
阿当的店
三十三年的离乡背井
第五篇 生活于是充满了体会和故事
心情涂鸦
幸福的滋味
拍卖故事
乔斯坦.贾德和隐喻
冰雪冰不住时光
迟暮
走路回家
似曾相识
非童话
生活非童话
Hygge
杀虫记
杀虫记
漂浮无根的人鱼
童年刻痕
孤独之跑
一盏阳光
奶嘴树
作者序
生活就是旅行
安徒生曾经说过:「At rejse er at leve.」(To travel is to live)--旅行即是生活。一个爱好旅行的朋友非常喜欢这句话,视为她人生的座右铭,所以长期都在追求一种「在路上」的旅行生活。曾经我也是如此迷恋于「在路上」的感觉,直到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丹麦,开始了易地而居的生活。从此,生活就似一段永远没有归期的旅行。当我把家园建在异国他乡,就注定了一直要「在路上」的生活。
旅居
于是对旅行有了另外的体会!我喜欢「旅居」这两个字,所谓旅居,就是以旅者的身分在一个城市居住吧!有一种常年流浪的味道,有一种漂浮无根的心情。我
的旅居生活,居然一晃眼就过了六年。
六年来,我以一个旅者姿态来写这城市的种种,或以居民身分来写生活的感受。不论以何种身分,来描写城市,或是我平淡的生活,这些年在异国的天空下生活,经过四季的轮转,走过一路的风景,经过那些人那些事……生活,于是充满了体会和故事。
这些体会和故事,也许比不上一个旅者的经历来得精彩,但却更深刻!因为,旅行始终有别于生活,旅者是他人生活的旁观者,再热烈地投入也有结束旅途回家的一天。但是我不晓得何时是归期,我只能专注于眼前的路、过我的生活,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遥遥无期的归期,而觉得不知所措! 用文字记录生活
于是这些年,我努力地用文字记录生活。偶尔,我仅仅写我的生活,彷彿「旅」的部分逐渐淡出,自己就这样「安居」下来。偶尔,我发现自己始终还是只能以旅者的身分,静静地观望这个城市的一切。彷彿,我的身体在安居,我的灵魂却始终在漂泊。
所以我不再迷恋旅行,因为对我来说,生活就是旅行。生活充满了值得发现,或琐碎、或深刻的故事和体会。于是我努力把路走好,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用旅者的眼睛,来探索生活的一切。To live is to travel,只要用心,生活必定会回馈你无数的故事和体会!
吴岫颖
《丹麦,生活旅行》这本书,仿佛一股清新的北欧之风,吹拂过我有些疲惫的心灵。我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其具体内容,但仅凭书名和整体气质,就让我对丹麦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认知。它不像那些大众化的旅游书,只是罗列景点和购物清单,而是更强调“生活”的体验。这让我想起我之前在一次台湾东海岸的自驾游,我刻意避开了那些热门的打卡点,而是选择在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停下,看着渔民们在夕阳下修补渔网,听着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那种安逸和真实,是我在喧嚣的城市里难以寻觅的。我想,这本书应该就是在试图捕捉丹麦人身上那种特有的“生活智慧”。它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怎么去“玩”,而是会引导你去“感受”。或许,书中会描绘丹麦人如何在严寒的冬季,依然能创造出温暖舒适的室内空间,如何用美食和陪伴来抵御寒冷。又或者,它会讲述丹麦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如何将绿意盎然的公园和森林融入城市生活。这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都让我联想到我们台湾社会对于环保、对于宜居环境的日益重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丹麦人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多属于“生活”的温度和色彩。
评分《丹麦,生活旅行》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丹麦的书,更是一次关于“生活”的探索。尽管我尚未深入阅读其所有章节,但它所传递出的那种独特气息,已经深深吸引了我。它不同于那种走马观花的旅游指南,而是着重于“生活”二字,这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在台湾南投山区旅行时,偶然走进一个泰雅族的原住民部落,虽然那里没有现代化的设施,但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淳朴的笑容,他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简单而美味的食物,那种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本书,我想就是在试图捕捉丹麦人身上那种“以生活为中心”的理念。它可能不会罗列多少景点,但它一定会讲述丹麦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比如他们如何享受悠闲的下午茶时光,如何与家人共度周末,如何在城市中创造出绿意盎然的生活空间。这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视,都让我联想到我们台湾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如何提升生活品质,如何构建更温馨的社区。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通过描述丹麦人的生活,来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和幸福。
评分读《丹麦,生活旅行》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静心的冥想,而非一次信息的灌输。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沉浸在其字里行间,但它所散发出的那种平和而温暖的氛围,已经悄然触动了我。它不像那种“教你如何成功”的书,而是更像一位老友,用舒缓的语调,与你分享他对生活的感悟。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在台湾花莲的一片海岸边,偶然遇到一位隐居的画家,他告诉我,他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每天看着大海,画着海边的景物,生活虽然清贫,但内心却无比富足。这本书,我想也是在传递这种“内心富足”的智慧。它可能不会告诉你如何变得富有,而是会引导你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或许,书中会描述丹麦人如何看待“慢”与“快”的平衡,如何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又或者,它会分享丹麦人如何看待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将热爱融入日常。这种对“生活本身”的尊重,对“内心感受”的重视,都让我联想到我们台湾社会,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应该更加关注内心的成长和精神的富足。这本书,就像一个静谧的港湾,让我得以暂时停靠,去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
评分对于《丹麦,生活旅行》这本书,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阅读其全部内容,但仅仅是书名,就唤醒了我心中对丹麦一种模糊而美好的想象。它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游记,而是强调“生活”二字,这让我觉得它可能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思考。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在一次台北的咖啡馆里,遇到一位定居在台湾的丹麦艺术家,他和我聊起丹麦的生活,那种不紧不慢的节奏,那种对“小确幸”的追求,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丹麦人并不是不努力,而是他们懂得在工作之余,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去陪伴家人,去追求自己的兴趣。这本书,我想很可能就是在描绘这种“丹麦式的生活哲学”。它或许会展现丹麦人如何看待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它可能不会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但却充满了温暖和人情味。这种对“生活”本身的关注,也让我联想到我们台湾社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过于忽视了“生活”本身?我们是否也应该学习丹麦人,在忙碌之余,放慢脚步,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这本书,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悄然播下,让我对丹麦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评分刚收到《丹麦,生活旅行》这本实体书,翻开它,一股淡淡的书卷香扑鼻而来,瞬间让我沉浸在一种阅读的期待之中。虽然我尚未深入细读其具体内容,但从封面设计和序言中,我已然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同于那些充斥着行程攻略、景点打卡的旅游指南,而是更侧重于“生活”本身。这让我想起我曾经一次匆忙的欧洲行,虽然去了很多著名景点,拍了很多照片,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仿佛只是走马观花,未能真正触及到当地人的生活肌理。这本书,我想它更像是在邀请读者,以一种更深入、更贴近当地人的视角去体验丹麦。我想象着,它可能会介绍丹麦人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享受家庭时光,如何在季节变换中感受自然之美。或许,书中会提到丹麦特有的建筑风格,那些色彩明亮、线条简洁的房屋,是如何融入周围环境,又如何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和温馨。又或者,它会描绘丹麦人对公共空间的运用,比如那些精心设计的公园、广场,是如何成为人们休闲、社交、放松的场所。这让我回想起在台湾,我们也有很多美丽的公园和社区,但真正能让所有年龄层的人都乐在其中,并感到放松自在的,似乎还有提升的空间。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些来自丹麦的灵感,关于如何创造一个更具人情味、更宜居的社会环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来自远方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评分《丹麦,生活旅行》这本书,就像是一封来自远方的邀请函,邀请我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去探索一个我从未真正了解的国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其内容,但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没有“惊险刺激”或“奢华享受”的标签,而是强调“生活”二字,这让我觉得它可能会提供一些更深入的见解。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在台湾阿里山的一家民宿,和民宿老板娘聊天。她讲述着她如何从都市回到山林,如何用双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如何每天看着日出日落,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那种对生活的纯粹追求,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这本书大概也是在传递这种“回归生活本质”的理念。它可能不会详细介绍丹麦的城堡和博物馆,而是会关注丹麦人日常的生活细节,比如他们如何在寒冷的冬天,用温暖的室内设计和美食来营造幸福感,如何看待家庭和亲子关系,如何在公共空间里营造舒适的氛围。这种对“生活”本身的关注,让我联想到我们台湾社会,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有品质的生活,而非仅仅是物质的富足。这本书,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丹麦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得以反思,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丹麦式”的幸福。
评分《丹麦,生活旅行》这本书,在我尚未阅读之前,就已在我心中勾勒出一幅幅关于北欧生活的画面。它不同于那些浮光掠影的观光手册,而是侧重于“生活”的体验,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在台湾的宜兰,住进一家非常有特色的民宿。民宿的老板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一个废弃的老房子改造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每天为客人准备新鲜的食材,讲述着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用心,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生活”。我想,这本书应该也是在描绘类似的生活图景。它可能不会着重于介绍有多少博物馆或购物中心,而是会深入到丹麦人的日常生活,比如他们如何享受“hygge”的时光,如何与家人朋友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乐趣。这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人情味”的重视,都让我联想到我们台湾社会,也越来越注重生活的美好,而非仅仅是物质的堆积。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丹麦人那份独特的幸福密码,也启发我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生活”的味道和色彩。
评分走在哥本哈根的鹅卵石街道上,海风带着一丝咸湿吹拂,我仿佛置身于安徒生童话的某个场景。这本书《丹麦,生活旅行》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我的这段个人经历,但它所描绘的丹麦风情,那种不经意间流露的幸福感,却让我回想起旅途中那些细微却动人的瞬间。我记得在一家街角咖啡馆,点了一杯热腾腾的拿铁,看着窗外悠闲地骑着单车经过的当地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平和而满足的笑容。那种笑容,不是因为物质的富足,而是源于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懂得享受当下、珍视平凡的智慧。这本书,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我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慢节奏的生活步调,那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丹麦的“hygge”,那个难以翻译的词汇,它不仅仅是温暖舒适,更是一种心境,一种与亲友共享时光的温馨,一种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的能力。我曾在一个小镇的市场里,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细心地照料着她的小花摊,她的双手虽然布满岁月的痕迹,但动作却依然轻柔而专注。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用心生活”。这本书,或许就是想告诉我们,幸福不是远方的目标,而是隐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等待我们去发掘和体会。它唤醒了我心中对那片北欧土地的向往,让我开始思考,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它让我联想到,丹麦人的这种生活哲学,是不是也能够给我们在台湾的我们一些启发?如何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幸福?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个遥远的国度,也让我反思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
评分拿到《丹麦,生活旅行》这本书,我并没有急于翻阅,而是先把它放在床头,让它静静地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这种等待,本身就带有一种仪式感,仿佛在为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做准备。它不同于那些速食的资讯,而是需要慢慢品味。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在台湾中部一个宁静的小镇,遇到一位老陶艺师,他用一生去打磨一件陶器,那种对技艺的专注和对完美的追求,让我深受触动。我想,这本书所描绘的丹麦生活,也应该有着类似的“匠人精神”。它可能不会充斥着浮华的装饰,而是会关注那些细节,那些构成生活本质的东西。或许,书中会讲述丹麦人如何用心地去烹饪每一餐,如何精心布置每一个家居空间,如何与邻居保持友好的关系。这种对“慢生活”的追求,对“细节”的关注,都让我联想到我们台湾社会,虽然节奏很快,但我们内心深处,也渴望着一份宁静和真实。这本书,就像一位心灵的向导,引导我去发现丹麦那种独特的生活哲学,也促使我去反思,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注入更多的“生活”的温度和意义。
评分读《丹麦,生活旅行》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而非简单的信息获取。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致地品味每一个章节,但那种整体的氛围感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它没有那种强烈的“来丹麦必做的十件事”的指令性,而是以一种舒缓的笔触,娓娓道来。这让我联想到,我曾经在台东旅行时,偶然闯入的一个小村落,那里没有华丽的景点,没有喧嚣的游客,只有淳朴的村民和依山傍海的宁静。我记得和一位当地的渔民聊天,他讲述着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辛苦,但眼中却闪烁着满足的光芒。这本书,我想也是在传递这种“慢下来,感受生活”的讯息。它可能不会直接告诉我们某个餐厅有多好吃,或者某个博物馆有多壮观,而是会捕捉那些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丹麦人清晨出门时,脸上淡淡的微笑,或者傍晚时分,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天点滴的温馨画面。这种“细节”,往往最能触动人心,也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灵魂。它让我反思,我们作为台湾人,在追求效率和进步的同时,是否也应该留出一些空间,去关注那些被快节奏生活所掩盖的“慢”与“静”。它不是鼓励我们放弃拼搏,而是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往往藏匿于那些不被过度关注的日常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捕捉和经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