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马逊、邦诺网路书店5颗星最高评鑑
请各位看看自己的存折。各位或许不知道有超过3兆美元的资产正在消失当中;请翻阅报纸的求才版,各位或许会发现另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全世界原本应该有更多工作存在,但事实却非如此。为什么?
本书正是要破解这些祕密。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些过去以来一直阻隔在企业与公民之间的机制,试着解开存款与工作流失的谜团。其次,我们要指出一项强而有力的反制现象,此一现象正迫使企业高阶主管、投资人、政客、运动人士与公民培养新的技能,以迎接转型后的资本主义。我们所谓的公民经济(civil economy)正逐渐形成当中,原因很简单:新世代的资本家正在对企业的议程发挥影响力。
我们所说的这些新世代资本家所指何人?在以往,企业的力量通常掌握在大亨与政府手中。目前某些地区的情况依然如此。但是在北美洲、欧洲、日本与其他越来越多的地区,跨国企业的所有权掌握在数以千万计的受薪阶级手中,这些人透过共同基金,将自己的退休金与一生的储蓄投资于全球最大型企业的股票。这些人的退休金佔全球企业的绝大多数股权。每位退休金受益人都拥有大多数企业的一小部份股权。从硅谷的资讯科技领导者到奈及利亚的油井,从墨西哥的酿酒厂到德国的化工巨擘,全球的公民是这些大企业的最终股东。
当然了,这些公民并不了解这项事实,也未扮演这项角色。事实上,直到最近为止,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所有权转移一直无足轻重,只是一项看似事实的奇特陈述,并非是对企业或国家而言意义非凡的发展。真正的力量依旧掌握在华尔街、东京、伦敦或政府内阁中一小群冷漠且没有担当的玩家手中,原因只是因为公民股东一直不了解,企业的所有权已经民主化了。我们将在本书中追踪一项正在觉醒中的公民所有权自觉运动,这是属于新世代资本家的所有权运动,这项运动保证要让这些传统的权力掮客负起责任,不然就会将他们扫地出门。
本书作者群探讨了公民股东正在如何深远地改变我们的世界,他们催生了新型态的企业出现。受到激励的投资基金已经开始扬弃古老的教条与习惯,为新型态的「商业体制」奠定基础,投资人、企业高阶主管、资讯提供者、提倡公民权的游说团体、政党、工会、宗教组织与积极参与的市民全都发挥了作用。
另一方面作者也详细说明了哪些传统思维註定要走上灭绝的命运,以及企业正在推行哪些创新策略,以便在新崛起的「公民经济」中存活。作者说明了,在这个新世代,成功越来越属于证明自己有能力培养商业动力的企业,但是企业必须在谨守对股东负责的架构之下才能採取行动。同时明确地指出,投资人、顾问、行动主义人士与政策制定者应如何传达自己的意见
作者简介
史蒂芬.戴维斯
领先全球的跨国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戴维斯全球顾问公司(Davis Global Advisers, Inc.)的总经理。
约翰.卢孔尼克
辛克莱资本公司(Sinclair Capital LLC)的管理合伙人,曾经担任纽约市副审计长,负责管理之资产高达800亿美元。
大卫.彼特—瓦森
曾经担任赫米斯焦点资产管理公司(Hermes Focus Asset Management)的执行长,这是欧洲主要的股东行动主义基金管理公司。
译者简介
张淑芳
政治大学西洋语文学系毕业,美国麻州大学企管硕士,译作包括《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你拥有多少钱才够?》、《瞄准未来投资》、《信念与财富》、《一个计量金融大师在华尔街》、《要获利不要市佔率》等。
前言
请各位看看自己的存折。各位或许不知道,不过,各位有超过3兆美元的资产正在消失当中。原本应该有一笔天文数字的资金可以促进繁荣,但事实并非如此。接着,请翻阅报纸的求才版,各位会在此发现另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全世界原本应该有更多工作存在,但事实却非如此。
本书有两大目标。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些过去以来一直阻隔在企业与公民之间的机制,试着解开存款与工作流失的谜团。其次,我们要指出一项强而有力的反制现象,此一现象正迫使企业高阶主管、投资人、政客、运动人士与公民培养新的技能,以迎接转型后的资本主义。我们所谓的公民经济(civil economy)正逐渐形成当中,原因很简单:新世代的资本家正在对企业的议程发挥影响力。
我们所说的这些新世代资本家所指何人?在以往,企业的力量通常掌握在大亨与政府手中。目前某些地区的情况依然如此。但是在北美洲、欧洲、日本与其他愈来愈多的地区,跨国企业的所有权掌握在数以千万计的受薪阶级手中,这些人透过共同基金,将自己的退休金与一生的储蓄投资于全球最大型企业的股票。这些人的退休金占全球企业的绝大多数股权。每位退休金受益人都拥有大多数企业的一小部分股权。从硅谷的资讯科技领导者到奈及利亚的油井,从墨西哥的酿酒厂到德国的化工巨擘,全球的公民是这些大企业的最终股东。
当然了,这些公民并不了解这项事实,也未扮演这项角色。事实上,直到最近为止,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所有权转移一直无足轻重,只是一项看似事实的奇特陈述,并非是对企业或国家而言意义非凡的发展。真正的力量依旧掌握在华尔街、东京、伦敦或政府内阁中一小群冷漠且没有担当的玩家手中,原因只是因为公民股东一直不了解,企业的所有权已经民主化了。直到现在为止。我们将在本书中追踪一项正在觉醒中的公民所有权自觉运动,这是属于新世代资本家的所有权运动,这项运动保证要让这些传统的权力掮客负起责任,不然就会将他们扫地出门。
瓦砾与营收 我们认为有两则故事可以说明企业的过去与未来。
2004年4月一个寒冷的夜晚,纽约市的警官将安隆(Enron)的前执行长杰佛瑞.史基林(Jeffrey Skilling)逮捕到案。好几个夜猫子打电话到警局的报警热线,表示史基林醉酒且具有攻击性,跟陌生人攀谈,拉扯一名女性的上衣想找寻窃听装置,并指控路过的人是联邦调查局探员。在前往管区拘留所的途中,押送史基林的警车行经史基林在安隆极盛时期经常造访的摩天大楼群。后来,史基林狂妄自大的作风与昭然若揭的诈骗行径,替他自己引来严重的诈欺罪名,并让安隆化为一堆瓦砾。
就在几个小时之前,就在这些办公大楼的饮水机周围,史基林的行为是许多高阶主管闲聊的话题。有些人抱怨检方的调查行动。其他人则对自己逃过一劫感到如释重负。这些高阶主管都同意,安隆事件是个例外。不是安隆这家能源贸易商运气特别不好而被逮到,就是安隆是一个超级烂苹果,藏身在原本运作正常的市场里。
只是,这些是不良的示范。造成史基林身败名裂的原因,与运气欠佳或行为严重违法没有太大的关系;比较有关的原因是新一代公民阶级的崛起,这些公民投资人寄望安隆与其他公司的股票,能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供资金。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是,安隆的崩塌结果并未替大人物们带来伤害。这一次,巨额的损失摧毁了数百万中产阶级与劳动阶级存款人的帐户与未来的梦想。这项丑闻自然而然在全美国引发一股批评企业不当行为的声浪,最后甚至扩及全球。既然如此,史基林的被捕就不是一件特殊事件,而是勇气十足的象征,说明了企业的新公民股东正在如何大声疾唿,要终止企业界的老式作风。
新公民股东需要哪些新的经营方式呢?举例来说,请听一听第二则故事: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奇异电器(General Electric),以及由一群天主教修女组成的名不见经传的团体,两者之间画上了一条不可能的连结线。2002年,好几个持有少量奇异电器股票的宗教团体的退休基金,在奇异电器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出一项看似唐吉轲德式的股东提议。这些修女要求董事会公布奇异电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董事会可以採取哪些作法以促进能源效益并对抗气候变化。这些修女主张,肩负起环保责任可提升奇异电器的获利。
执行长杰夫瑞.伊梅特(Jeffrey Immelt)一开始不理会这项决议,并下令按例予以驳回。但这次会议却出现令人始料未及的结果。高达23%的奇异电器投资人支持这群修女的提案,并抵制经营团队的决定。受到指责的高阶主管决定重新检视,这群新世代资本家股东们对他们传达什么讯息。他们下令在内部进行详尽的研究,看看需要採取哪些作法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些研究的结果令人大开眼界。如果奇异电器改变作法,让能源效益成为企业的核心宗旨之一,公司的声誉将可获得提升,而且只要五年的时间,就可以额外创造出至少100亿美元的营收。为了达成这项目标,奇异电器特别于2005年在全集团内部推出一项匿名为「绿色科技新主张」(ecomagination)的划时代计画。
责任回路
奇异电器的故事并非特例。随着新世代资本家建立公民经济,他们已开始在全球各地强力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首先由责任回路中找到证据。
个人股东──新世代资本家──正体认到全球公民投资人的权力,进而鼓励法人投资机构採用负责任的投资组合与强调股东行动主义的策略,进而促使董事会拥抱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他们对股东负起责任并提出议程,要求企业与企业的高阶主管转而走向一条新的「资本家宣言」途径以追求企业成功,进而赋予新世代资本家史无前例的影响力。
本书无意作为探讨董事会运作、审计功能或投资人监督的权威教科书。我们在参考书目中列出了相关的书籍。事实上,我们提出了全新的看法:所有这些市场因素现在全部相互契合。我们的目的是要说明将这些因素连结到公民经济的不成文准则。接着我们建议适用的工具,让企业经理人、投资人、公民与政策制定者借此带领并促成这场改革。
公民经济登场
我们所说的公民经济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政治里,我们用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这个名词,代表民主政府为了对大众的需求负责所需要的各种不同机构。请想一想自由的媒体、公平的司法制度、公民团体、政党、工会、宗教团体与积极参与的公民。
公民经济此一现象也包括一些类似的组织,但这些组织专精的项目是商业而不是政治。今天,这些组织正在相互结合,促成了新型态的企业崛起。成功的企业愈来愈懂得如何修练商场的动态关系,而且是在一个对股东负责任的架构下进行。
对某些企业来说,这样的架构依然陌生。商界人士往往被妖魔化为短视近利的贪婪之辈。少数一些人确实是如此。但是很多具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了解,大众对全球化的憎恶、基层员工与高阶主管之间的对立、以及企业与社会利益之间不断出现的冲突,只会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滑与工作机会流失,并削弱社会大众对攸关经济成长的企业的信心。
从传统经济转型为公民经济,并非只是某些人希望能成真的梦想。这项梦想今天正在实现当中。公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何,当然都没有定论。但是,企业经理人、投资人或积极参与的公民都无法忽视这个议题。
财务的安非他命
请暂停一下,想一想各位不会在本书里看到的三个重点。首先,我们不会误以为,股东革命所推动的改革已经获得想要维持现状的人的拥抱。事实上,我们会在每一章说明,有哪些路障横梗在新世代资本家面前。来自传统作法的抵抗当然不能等闲视之。但是我们会在本书中特意强调,新世代资本家正在拟定许多新的解决办法,而且是在不为社会大众所知的情形下进行。并非所有创新作法都能成功;有时候,发展的速度会遭到延缓或阻挡;有时候,在前进两步之后必须后退一步。但是,如同我们将在本书中说明的一般,事情已有所进展,因为资本所有权不容妥协的新现实已无法改变。
其次,我们并不是在主张,拥抱社会责任的企业自然能够胜过竞争对手。他们或许可以胜出,但我们要将此一议题留给对此意见分歧的学者来评断。我们要提出不同的论点:新世代资本家正改写我们长久以来定义商场赢家与输家的规则。
让我们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短跑比赛做比喻。如果我们这些观众真正关心的,是看到我们最喜欢的运动员赢得比赛,那么,我们就会坚持他们尽量注射能够拿到手的禁药;我们甚至会对他们向对手犯规表示喝采。但是我们不会这样,因为我们在乎的是运动员公平竞争,选手在这场与未来的所有比赛中的健康与安全,以及一位运动员完全只凭意志力、天赋与纪律所缔造的成绩,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因此,我们会赞扬赢得比赛的运动员为英雄,但条件是他们必须在规定的界限下进行比赛。
在商业的世界里,财务上的安非他命与犯规动作包括条件宽松的股票选择权、会计花招、短期管理、准备金不足的退休金、污染与收买影响力。如果股东不太关心股价的比赛规则,肆无忌惮的企业高阶主管就可以任意利用这些诈欺手段加速前进,即使他们的企业会在短期表现亮眼之后便垮台,或是因此会替自己的企业与其他企业造成伤害也在所不惜。
新世代资本家要求公平竞争,因为跟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观众一样,他们着眼的是广泛且长远的利益。因此,他们所建立的公民经济,重点不在于个别企业选择偏离主流途径,好替当今的财报週期找到有利的成功途径。重点在于改变这条途径本身的方向,透过适当的奖惩措施促成长期的改革。意思是企业高阶主管在管理公司、董事会在监督企业、股东在持有股票、中介单位在採取行动、会计准则在评量财务数据以及公民在进行游说时,都要採取新的作法。
最后,我们并不认为,崛起中的公民经济能够「终结历史」,或是各界竞逐经济掌控权的社会冲突可能会神奇地自动消失。这怎么可能呢?股东革命会让权力重新洗牌,迫使各界採取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这场革命无法消除这些问题。 推动改革
请再看一看之前提到的储蓄帐户。我们试着说明,资金是推动改革的动力。随着大型投资基金表现得愈来愈像新世代资本家,反映公民储蓄人的利益,他们也开始迫使董事会与执行长在务实的新架构中运作。是的,公民投资人正积极迫使企业追求获利。毕竟,没有获利就没有退休金。但是新世代资本家同样也下定决心进行监督,以确保企业的获利是实际的数字,而非耍弄会计花招的结果。各界的焦点正转向可长可久的企业长期绩效,并远离将目标设在创造短期表现的企业。而且有更多基金坚持,企业不能借由将成本,例如污染,转嫁给社会大众以创造获利,因为身为纳税人的公民投资人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可以确定的是,公民经济依然在孕育当中。巨大的障碍正延缓公民经济的发展进程。史基林在夜间遭到逮捕,结束了他在商业界唿风唤雨的日子。奇异电器则是正探索未来新途径的企业之一。如果无法重新定位自己与自己所掌管的企业,这样的企业领导人将会遭到淘汰。能够适应的商界人士或企业的胜算会比较大。对于妥善管理的公民经济来说,这样的结果会让所有人受惠,并带给新世代资本家光明的前景:更有机会追求可长可久、更普遍、更公平,并且深受大众信任的经济繁荣。
为了找出方法,让我们回到一开始提到的迷团。3兆美元的资金怎么会从对资金需求若渴的企业以及不知情的公民投资人手中熘走呢?我们接下来要破解其中的秘密,并揭露新企业议程的发展。
註释:1.2005年12月,奇异电器副总包伯.柯克兰(Bob Corcoran)与本书作者之一戴维斯的会谈。
后记
本书详细说明了公民经济的成长过程。
当今企业的所有人并非少数的富商巨贾,而是投资大众。这些企业正面临压力,必须转型成对公民股东而非对自己负责的机构。投资人已经开始表现得像是负责任的事业主。监督者逐渐出现,负责规范新经济。劳工对抗资本家的旧政治生态,正被公民投资人世界所取代。新的共识正逐渐形成当中:企业经理人集中心力替股东提供价值,而新世代资本家则被视为股东。
我们已经提出数十个范例,说明公民投资人如何直接与间接改变企业的议程。有些读者可能认为,公民经济是一种乌托邦式构想:公民经济意味着,不同的社会与经济利益会自动获得调解,积极进取的精神与责任担当两者间的实质对立状态可以获得解决,还可以帮助企业经理人抗拒伴随着权力授权而来的诱惑。
这样的结论是错的。还记得,我们在第一章中说明了公民经济何以类似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不是乌托邦;公民社会不会假装说,让所有人都有投票权与表达意见的自由,就可以自动解决所有的社会争议。我们说的只是,在公民社会中,我们拥有一种机制,让我们可以提出、讨论、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公民经济当中,经济所有权的高度分散意味着,企业的经济与社会目标都会对相同的选民族群产生影响。因此,如果我们要求企业遵循资本家宣言并根据股东的利益採取行动,便有很多机会可以创造最大的整体利益。
如果事情继续有所进展,潜在的回报将会十分惊人。首先,我们可以找回在本书第一页提到的3兆美元的损失。我们可以创造数百万个工作机会,掌控难以为继的生产活动,确保企业兼顾获利与社会目标。
我们将焦点放在公民经济的六个关键角色身上:
◆ 需要展现担当的企业董事会与经理人
◆ 需要负责任的投资基金
◆ 需要独立行事的监督者
◆ 需要有意义的衡量标准与做法
◆ 需要开诚佈公以获得市场接纳的公民社会团体
◆ 需要赋予新世代资本家力量的立法者与主管机关
你或许是上述人士之一。如果这样的话,你便是决定公民经济的未来的关键人物。在公民经济这出戏当中,虽然上述这些人士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但负责撰写剧本的却不是他们。这些演员终究只是当事人的代理者,而真正的当事人便是公民投资人。我们这些广大民众不仅只是观众。身为公民股东的我们可以执导这出戏并决定最后的结局。否则这些演员就会随性发挥,演出自己的角色。
但是,只有在股东伸张自我权益的情形下,他们的声音才能被听见。由于回报十分可观,因此思考我们如何能影响公民经济,是值得一试的做法。方法是:筛选管理我们的储蓄与退休金的基金、与企业的董事会进行接触、参与教会与工会等公民团体、以及推选参与政治选举的候选人。
我们最后要提出一则故事,这或许可以说明我们的重点。
2005年6月30日,联合国召集全球规模最庞大的资本家们,齐聚在其总部地下室的一间会议室里。这些资本家掌控的投资总额,会让比尔?盖兹或是汶莱的苏丹相形见绌。
联合国需要协助。有数百万的开发中国家人民处于饥饿状态,数十亿人民需要更好的工作。在这一天,联合国需要的不是投资人的慈善捐助。他们想了解如何说服大型投资基金鼓励企业投资开发中国家;由于这些国家缺乏资金,因此至该处投资的回报应该会更高。联合国的官员希望知道,当资金投资到开发中国家时,这些资金会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被运用。
事情一开始有所进展。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资本家的代表指出,他们本身所能做的有限。「你必须了解,」他们如此说道,「我们只是代表。我们是这些资金的真正所有人的受託者。除非有其他的规定,否则我们无法随意改变我们的行为。」
那么,谁才是这些资金的真正所有人?答案是全球各地的一千五百多万人民。全球最大型退休金与储蓄机构的投资主管,便是这些人民的代表。不久之后,这些代理机构便会代表美国、挪威、法国、荷兰、澳洲、英国、泰国、巴西、南非、加拿大、瑞典、德国与纽西兰的劳工与退休人员,签订联合国的责任型投资准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本书的读者当中可能就有这些劳工与退休人员。今天,我们就是这些资本家。投资基金与投资公司的所作所为,就是我们的代表。
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流动的资金属于我们所有。这些资金所拥有的企业也是属于我们所有。这些企业如何表现,公民经济如何发展,最终将要由我们这些新世代资本家来决定。这是我们的资金,我们的企业,我们的选择。
这阵子一直在思考,我们这一代人,究竟该如何面对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尤其是看到新闻里各种关于经济转型、创新创业的讨论,总觉得背后好像藏着什么关键的钥匙。最近听朋友推荐,说有一本叫做《新世代资本家:公民经济崛起的新力量》的书,讨论的正是这个议题,让我跃跃欲试。我特别好奇,在过去,我们对“资本家”的印象往往是大型企业、集团的老板,是站在金字塔顶端,拥有巨额财富和权力的人物。但现在,似乎“资本家”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有机会参与到经济的建构和增长中,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我理解的“公民经济”,大概就是这种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概念吧。尤其是在台湾,我们面对着中小企业多、创新活力强的特点,这种“公民经济”的崛起,会不会为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甚至改变原有的经济格局?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思考的框架,帮我理清这些模糊的想法,让我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我们这一代人在经济浪潮中的定位与可能性。
评分我一直对“赋权”这个概念很感兴趣,特别是它在经济领域中的体现。《新世代资本家:公民经济崛起的新力量》这本书的标题,就让我联想到这一点。“新世代资本家”听起来,好像不是那种传统的、占有大量资源的“资本家”,而是更偏向于一种赋权者,一种能够整合资源、激发潜能的角色。“公民经济崛起”则更进一步,让我觉得这本书会探讨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那些过去可能被边缘化、缺乏机会的群体,能够通过新的经济模式,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机会。我一直相信,经济的活力,最终取决于最广大人民的创造力和参与度。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阐述“公民经济”这种力量的来源,它又是如何能够“崛起”的?有没有可能,是通过集体智慧、去中心化协作,或者是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更包容、更公平的经济生态系统的思路,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在参与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广泛的福祉。
评分最近几年,我常常会在社群媒体上看到一些小规模的创业项目,或者一些强调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的品牌,它们虽然不像大公司那样声势浩大,但却能吸引到一群忠实的追随者。这让我觉得,经济的力量,好像正在从少数巨头那里,分散到更多有想法、有热情的人手中。这让我特别好奇《新世代资本家:公民经济崛起的新力量》这本书会怎么解读这种现象。《新世代资本家》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有趣,是不是意味着不再是过去的“掠夺型”资本,而是更有建设性、更有参与感的?而“公民经济崛起”,更是让我觉得,我们这些普通人,也有机会在这个经济体系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经济进步,应该是惠及大众的,而不是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我期待这本书能分享一些实际的案例,讲讲这些“新世代资本家”是如何运作的,他们又是如何利用“公民经济”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也能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鼓舞人心的力量。
评分对于《新世代资本家:公民经济崛起的新力量》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够探讨“权力转移”这个话题。在我看来,传统的经济模式中,资本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使得他们的决策能够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方向。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公民意识的觉醒,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种权力结构,并且积极寻求改变。我理解的“公民经济崛起”,大概就是这种权力逐渐下放,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经济活动的决策和收益分配中的过程。尤其是在台湾,我们经历过多次社会运动,也见证了公民力量在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我很好奇,这种公民力量,是否也能有效地渗透到经济领域,形成一种新的“资本”形式?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撑,或者是一些实际的范例,来证明这种“公民经济”的崛起,确实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并且能够带来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经济未来?我迫切地想知道,这种“新世代资本家”的出现,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冲击,以及我们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评分说实话,我对经济学这东西,一直都觉得有点高不可攀。那些复杂的公式、理论,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一样。但最近几年,我开始意识到,经济生活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每天的消费、工作、投资,都牵扯着经济的脉络。所以,当看到《新世代资本家:公民经济崛起的新力量》这个书名时,我心里是很想了解的。特别是“公民经济崛起的新力量”这几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理论,而是更贴近我们生活,并且充满希望的。我一直在想,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不同的经济周期,也见证了科技的飞速发展,比如互联网、共享经济等等,这些是不是都在悄悄地孕育着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不是我们不再需要依附于传统的企业,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技能,甚至是以社群的方式,来创造价值,并从中获益?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更生动、更易懂的方式,解析这些新的经济现象,并且能给我们这些“新世代”一些指引,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变化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够真正地“崛起”,而不是被时代淘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