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學人的專門著作中瞭解他的思想係統和學術專長,這通常是其同行們所關注的。但一般人可能更希望瞭解一個學人的主要見解,特彆是他的基本文化關懷與社會關懷。而這些東西,往往在其隨筆雜記、短篇演講或序跋文字中錶現得更為集中,更為明顯。這本《蓼草續集》中所收的65篇文字,體裁有論文、講話、隨筆、序跋、訪談、自述等等,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對傳統文化的詮釋,對近代文化思潮的解讀,對諸多重要人物的評析,對史事的研判,對學問與人生的領悟等等。作者當然不敢以為所言必是,但卻可以坦然地說,這些都是作者誠實的思考的結果。其是非當否任由讀者批評。
作者簡介
耿雲誌
1938年12月生,遼寜海城人。1964年畢業於遼寜大學哲學係。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現代文化學會會長,近代中國思想研究中心理事長等職。長期從事中國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尤以思想史研究為主。著有《中華民國史》、《鬍適研究論稿》、《梁啓超》、《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國》、《耿雲誌文集》,以及編輯資料集、工具書等二十餘種。
自序
思想、文化與史事散論
儒學遺産與中國現代化
「天人閤一」彆識
革命的「老田鼠」精神
五四與中國文化的復興
「全盤西化」的真意義
中國近代史上的個性主義
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
「全集」當以「全」為尚
中國近代史上的改革與革命
社會轉型與現代化的內在機製與外部條件
近代社會轉型中政治與文化的互動
新文化運動建立中國 與世界文化密接關係的努力
思想如何變成物質的力量?
人物散論
孫中山與鬍適(論綱)
略評孫中山晚年對傳統文化的態度
譚嗣同的政治遺囑與清季的改革與革命
《鬍適說文學變遷》一書的導言
寓居天津的飲冰室主人
二十年來的鬍適研究
新世紀從頭說鬍適
兩代間的文化巨人──梁啓超
梁啓超的科學觀
梁啓超:中國現代化的啓明星
鬍適書信究竟有多少
從民族文化復興的大視角看鬍適與魯迅
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曆史演變
會議講話
在第一次鬍適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在《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國》一書齣版座談會上的發言
在民國史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在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 國際研討會上的講話
在傅斯年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 開幕式上的講話
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研討會開會詞
開放的文化觀念──紀念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會引言
在第三次吳佩孚生平與思想研討會上的講話
關於近代思想史上的自由主義
七十歲生日會上的講話
序與前言
為擬議齣版的某書所寫的序
《章士釗社會政治思想研究》序
《蔣夢麟學術文化隨筆》序
發錶周策縱先生的小詩二首並跋
《梁啓超啓濛思想的東學背景》序
《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國》前言
《王照研究》序
《鬍適紅學年譜》序
《鬍適紅學研究資料全編〉序
《魚川耿氏宗譜續修》序
《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前言
《從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序
《翁文灝文集》序
《學術之於政治的現代詮釋》序
《戊戌維新時期康有為政治改革思想研究》序
《鬍適研究論叢》發刊前言
《少年中國學會研究》序
《鬍適研究論稿》重印後記
《近代中國文化轉型研究導論》前言
《晚清大變局中的楊度》序
《韆年古村──績溪仁裏》序
論學自述
關於辛亥革命史研究如何深入的意見
關於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對象與方法的思考
建議加強近代中國外交史研究
治學之路:跟著事實和邏輯走
中國近代思想史學科建設的迴顧與展望
揭示真實的曆史,使人們變得聰明
《蓼草續集─耿雲誌學術隨筆》這本書,從書名本身就散發齣一種獨特的學術氣息,仿佛一位老友在靜靜地訴說著他對學問的理解與感悟。我能想象,每一篇隨筆都可能是一個小小的思想火花,在先生的筆下被精心打磨,最終匯聚成一篇篇引人入勝的篇章。書中的“蓼草”二字,或許是先生學術探索的一個隱喻,暗示著他對那些不甚顯眼但卻具有生命力的學術問題情有獨鍾,緻力於在細微處發現宏大的意義。而“續集”則意味著這本書是對過往積纍的又一次升華,是對學術視野的進一步拓寬,是對思想深度的不懈追求。作為一名讀者,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體驗到那種在閱讀中獲得的智識上的愉悅,那種跟隨先生的思路,一點點撥開迷霧,觸及學術本質的快感。我深信,耿雲誌先生的文字,定然如春風拂過,潤物無聲,卻又能在讀者的心中播下求知的種子,激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评分盡管未能一窺《蓼草續集─耿雲誌學術隨筆》的具體內容,但單憑書名,便足以勾起我對耿雲誌先生學術造詣的無限遐想。這位在學界享有盛譽的學者,他的文字定然是經過韆錘百煉,飽含著他對學術的熱愛與執著。“蓼草”一詞,平凡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是否象徵著先生對那些在學術領域中鮮為人知卻又至關重要的議題的研究?抑或是對那些經過時間洗禮,依然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傳統學術資源的重新挖掘?而“續集”二字,則讓我們更加期待,這本書是對先生既往研究的某種延續,是對學術問題的深入探討,是對新視野的開拓。我仿佛已經看到,在先生的筆下,枯燥的史料將變得生動有趣,復雜的理論將變得清晰易懂,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真知灼見,將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們對學術的理解之路。
评分迫不及待地翻開瞭《蓼草續集─耿雲誌學術隨筆》,雖然無法直接評論其內容,但我能從這本書的氣質中感受到一種沉靜而厚重的學術底蘊。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格調,傳遞齣一種內斂的學識之美。書名“蓼草續集”如同一個引人入勝的謎語,讓人忍不住去探究其中蘊含的深意。蓼草,尋常可見,卻能在貧瘠之地頑強生長,這是否象徵著先生不畏艱難、深耕學術的精神?而“續集”二字,則暗示著這本書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先生過往的學術探索有著緊密的聯係,是對前人研究的繼承與發展,更是對學術邊界的不斷拓展。我深信,耿雲誌先生的隨筆,絕非空泛之談,而是建立在紮實的史料考據與嚴謹的邏輯推理之上。字裏行間,必將閃耀著獨立思考的光芒,蘊含著對學術前沿的敏銳洞察。讀他的書,仿佛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交流,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寶貴的學術啓示。
评分讀到《蓼草續集─耿雲誌學術隨筆》的這本書,心中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敬意與期待。耿雲誌先生的學術成就早已是如雷貫耳,他的著作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瞭學術研究的廣闊夜空。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與深邃,“蓼草”一詞,尋常卻帶著野性的生命力,暗示著先生的研究或許根植於廣闊的田野,捕捉那些細微卻又至關重要的學術綫索。而“續集”二字,則讓我們對過往的精彩有瞭更深的想象,仿佛前作已然奠定瞭堅實的基礎,而這“續集”必將帶來更豐沛的思考,更精深的洞見。作為一名讀者,我渴望在這本書中尋找到那種滌蕩心靈、啓迪智慧的學問之光。我知道,每一個嚴謹的學術隨筆都凝聚著作者無數的心血與汗水,是對時代、對知識的深沉迴應。我期待著,在先生的筆下,那些古老的文獻將重新煥發生機,那些曾經模糊的學術脈絡將變得清晰可見,那些深藏在曆史塵埃中的智慧之光,將因為先生的闡釋而再次閃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與智者對話的契機,一次深入學術殿堂的旅行。
评分《蓼草續集─耿雲誌學術隨筆》——僅僅是這個書名,就足以勾起我濃厚的閱讀興趣。耿雲誌先生的名字,在學術界早已是響當當的招牌,他的每一部著作都如同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更廣闊的學術天地。書名中的“蓼草”,帶著一種樸實而堅韌的氣息,仿佛象徵著先生那種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或許他善於從平凡的現象中挖掘不平凡的學術價值。而“續集”二字,則充滿瞭期待感,它暗示著這本書是對過往學術成就的進一步拓展與深化,是對學術前沿的持續探索。我無法得知具體內容,但我深信,耿雲誌先生的隨筆,絕不會是淺嘗輒止的論述,而是飽含著深刻的洞察力,嚴謹的論證,以及對學術真理的執著追求。這無疑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反復琢磨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