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也是禅

跌倒也是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人生
  • 感悟
  • 成长
  • 自我
  • 顿悟
  • 平静
  • 智慧
  • 生活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总是跌倒的时候才恍然大悟
青天白云是禅,狂风暴雨是禅,茫茫白雾是禅,微微青山是禅,
潺潺流水是禅,小草丛生是禅,满天星斗是禅,夜静无声是禅,
待人诚恳是禅,闲处慎独是禅,慈颜常笑是禅,恕人责己是禅,
调和人际是禅;认真负责是禅,淡于名利是禅,少说空话是禅,
忍辱是禅,反省是禅,忍让是禅,不争是禅,不贪是禅,不执是禅,
不怒是禅,和睦是禅,温暖是禅,感谢是禅,报恩是禅,直心是禅,
就连跌倒也是禅!

  禅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资源,它结合了儒、道、佛的精神。禅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也不是只有深山古剎里的老和尚才参禅入定。因为禅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人生态度;禅更是一种巧妙地将信仰与生活、神圣与平凡自然地融合起来的人生智慧。禅,就是领悟自我和宇宙的本性,然后顺着这些本性去生活和作为。 生活的内容是多才多姿的,禅的内容同样是极为丰富圆满的,而生活与禅又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既反映了二者的实在性,同时也展现了二者的超越性;而人们面对生活进行禅的体验所介入的对象又是无所不包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只有从多角度透视禅的普遍性,才能真正地把它和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为何「不淋一人」

有一位禅师写了两句话要弟子们参研,那两句话是:「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弟子们看了这题目,便议论纷纷起来。
第一个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却没淋到雨,那是因为他穿了雨衣。」
禅师对于这个解释不予置评,只是缓缓地摇着头。

  于是,另外一个弟子就说了:「那是一个局部阵雨,一边下着雨,一边没雨,这种景观虽不常见,但也不算罕见。所以两人走在雨地里,才会一个淋不到雨,那是因为他走在没有下雨的这边。」说毕,他望向禅师。
禅师仍旧默然不语。

  于是,第三个弟子便得意地说了:「你们都错了!什么穿雨衣,局部阵雨。」他嗤之以鼻地继续说道:「都太牵强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定是有一个走在屋檐下,所以才没淋到雨。」说罢,他洋洋自得地准备接受赞赏。

  禅师微笑着看看他,然后对弟子们说:「你们都执着于『不淋一人』这一点上,但却钻入了牛角尖,其实,所谓的『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个人都在淋雨吗?」

《静水深流:现代生活的哲学沉思》 作者: [此处可虚构作者姓名,例如:林远山] 出版社: [此处可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人文之光出版社] 装帧: 精装,全彩插图 定价: 128.00 元 ISBN: 978-7-XXXX-XXXX-X --- 内容简介: 在信息洪流与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感到精神的迷失与内在的空虚。《静水深流:现代生活的哲学沉思》并非一部艰深的学术论著,而是一次邀请读者深入自我、重新审视生活本质的旅程。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对存在主义、斯多葛学派、现象学以及东方智慧的深入思考与融会贯通,旨在提供一套清晰、实用且富有洞察力的工具箱,帮助我们在喧嚣中寻找到内心的锚点。 本书结构清晰,分为“觉察的艺术”、“存在的重量”、“时间的刻度”和“连接的重构”四大核心部分,层层递进,探讨了现代人面临的普遍困境及其超越之道。 第一部:觉察的艺术——从自动驾驶到清醒生活 现代生活最大的悖论之一,在于我们看似忙碌,实则处于一种“自动驾驶”的状态。我们对日常的习惯反应习以为常,对内心的呼唤充耳不闻。本部分深入剖析了“注意力经济”如何窃取我们的心神,并提出了重拾“觉知”的实践路径。 核心议题: 1. “屏幕背后的盲区”: 探讨媒介环境如何塑造我们的感知结构,以及如何通过技术边界的设定,保护个体心智空间不被过度侵占。作者强调,觉察始于对“输入”的筛选与控制,而非被动的接受。 2. 情绪的溯源与观察: 区别于简单的“正念练习”,本书着重于对复杂情绪(如焦虑、嫉妒、比较心)进行深层剖析。作者借鉴现象学方法,引导读者像观察天气一样观察情绪的生成、流转与消散,从而避免情绪成为决策的主导力量。 3. “最小行动原则”: 提出一种反功利主义的行动哲学。在宏大的目标面前,我们常因无力感而停滞不前。本书主张回归到当下可执行的、最小单位的、有意义的行动上,通过持续的微小积累,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例如,如何将“我要改变人生”转化为“此刻我选择不看手机,而是去整理书桌的这一个角落”。 第二部:存在的重量——直面自由与责任 当代个体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但这份自由往往伴随着沉重的、有时是令人窒息的“选择的负担”。本部分聚焦于个体如何在其有限的生命框架内,构建其独特性与价值。 核心议题: 1. “虚无的影子与意义的铸造”: 讨论了在祛魅的现代世界中,意义并非被“发现”的,而是需要被“创造”的。书中引用了加缪和萨特的思想,但更侧重于东方的“担当”概念,即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意义的唯一工程师。 2. “有限性带来的紧迫感”: 死亡作为终极的确定性,是赋予生命形状的必要条件。本书探讨了如何将对死亡的恐惧转化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当前时刻的投入,避免将时间视为无限可供挥霍的资源。 3. “真诚与社会角色”: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扮演无数角色——员工、父母、朋友、消费者。作者剖析了角色扮演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张力。如何在维护社会功能的同时,保持内在的正直与不妥协,实现一种“有边界的真诚”。 第三部:时间的刻度——平衡永恒与瞬间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无法再生的资源。本书探讨了我们如何“度量”时间,并批判了现代社会对“效率”和“未来导向”的病态追求,倡导回归对“当下”的深度体验。 核心议题: 1. “钟表时间与生命时间”: 区分了由外部社会强加的、量化的、线性的“钟表时间”(Chronos),与我们内心感受到的、非线性的、充满意义的“生命时间”(Kairos)。如何有意识地拉伸那些有价值的瞬间,而非仅仅是填满空隙。 2. “等待的哲学”: 现代人几乎完全消灭了“等待”的概念,连五秒的加载都会引发不耐烦。本书认为,深度思考、创造力的迸发乃至人际关系的成熟,都需要一个“酝酿期”。学会“有质量的等待”,是抵御即时满足诱惑的关键。 3. “历史的参照系”: 我们如何看待过去?是将过去视为需要快速遗忘的包袱,还是视为理解当下的参照系?通过对个人史与时代史的对比,本书鼓励读者建立一个更长远的历史视野,从而在日常的琐碎中看到自身的定位。 第四部:连接的重构——关系中的自我定位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然而数字时代的“连接”常常是肤浅的。本部分关注如何在日益原子化的世界中,重建高质量的人际连接,以及我们与自然、与“他者”的关系。 核心议题: 1. “独处与孤独的区别”: 深度独处是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但它需要主动构建,而非被动遗弃。本书阐述了如何将独处从一种惩罚性的状态,转化为一种滋养性的实践。 2. “同理心的边界”: 在一个观点极化的时代,理解他人(而非认同其观点)成为一种稀缺能力。作者提出了构建“有界限的同理心”的方法,即在共情他人的痛苦或观点时,不以牺牲自我判断和精神独立为代价。 3. “与自然的契约”: 探讨了现代人与环境脱节带来的精神贫瘠。自然环境不仅是物质的背景,更是心智得以安放的场所。通过对自然细节的观察,重新激活我们内在的秩序感与谦卑之心。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在快速变动的世界中寻求内在稳定与清晰洞察力的成年读者。它尤其适合那些对个人成长、哲学思辨以及如何过上一种更具“分量”的生活感兴趣的人士。它不是提供速效的“人生秘籍”,而是提供一套细致入微的、可以伴随一生的“心智导航图”。 --- 作者寄语(节选): “我们都在追逐着什么,却常常忘记了‘追逐’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姿态。真正的宁静,并非周围环境的寂静,而是内心的节奏与世界节奏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可持续的平衡。愿此书,如同一盏微弱却稳定的灯,照亮你脚下那条通往自身深处的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注重从事身心的修养
种善因,得善果016
天下第一大孝子018
昙翼法师和採药少女022
农妇和风水先生026
严守信用的须陀须摩王029
禅者的真正生活033
老仙人和小仙人035
释迦牟尼和婆罗门040
禅师之死042
口若悬河的年轻人044
除掉旷野里的杂草046
月船禅师卖画049
默默无语的赵州桥052
学丹青的年轻人054
第二章
从习惯思维中解脱出来,更理智地面对世界
人生究竟是什么058
盘圭禅师和外道064
法印禅师和道士066
为何「不淋一人」068
智慧是一切幸福快乐的源泉070
剥骆驼皮的蠢人072
玄奘收徒074
犯了杀业的月氏国王080
不立文字的禅084
于不可思议之处悟见禅法的本质087
道的真谛092
提婆与一名外道论辩095
无言妙辩100
随机设教的富楼那104
一个云游天下的僧人106
道元禅师和他的弟子108
用一个「无」字能胜110
透过表象看事件的本质112
第三章
领悟自我和宇宙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生活和作为
暴虐的国王116
有播种才有收成118
通往天堂之门的许可证120
命是由你自己做成的124
狐狸与佛教之缘127
要石头还是要砖头130
倒见愚惑之众133
瓶沙王听佛法136
只要有真爱139
真爱和婚姻143
如来佛和他的弟子阿难148
法演禅师和三位弟子的闲话150
美丽女孩的愿望152
是非曲直要辨清158
我也要读《大悲咒》161
师父和徒弟的差别163
从河面上走过去165
什么担子都不重167
做梦也想不到的169
慧忠国师和侍者171
一颗珍贵的明珠174
何必身外求佛176
能大能小的心17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真的有点累,工作上遇到了一些瓶颈,人际关系也有些摩擦,感觉整个人都提不起劲来。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跌倒也是禅》,当时听名字还没太在意,后来拿到书仔细一看,才觉得这个书名真的太妙了!它不像那种励志书,上来就喊口号,让你“打起精神”、“战胜困难”。而是很温和地说了“跌倒”,这是一种很真实的感受,谁都会经历。我常常觉得,我们太害怕失败,太害怕犯错了,一遇到挫折就觉得自己不行了,很懊恼,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本书会不会就是告诉你,跌倒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它还加上了“禅”这个字,这就让我觉得,它不只是告诉你怎么从地上爬起来,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教你如何在跌倒的那一刻,甚至是在跌倒之后,找到内心的平静,找到一种不被外界干扰的力量。我猜这本书的文字应该会很细腻,很有温度,不会用很生硬的理论去说教,而是会通过一些很具象的比喻,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来触动人心。尤其是在压力这么大的社会里,这本书听起来就像一股清流,让人觉得安心。

评分

我喜欢那种能够触及灵魂的书,《跌倒也是禅》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种心灵的召唤。我们的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前进,但同时也难免会有失误、会有挫折,用书里的说法,就是“跌倒”。我常常在想,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经历过的“跌倒”一定比我们普通人要多得多。而“禅”,它所代表的那种超然、宁静、不执着的精神,恰恰是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最需要的东西。所以,这本书的名字组合在一起,给我一种感觉:它不是在教你如何避免失败,而是告诉你,即使跌倒了,也能从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甚至能够因此而变得更加强大。我很好奇,作者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连接“跌倒”和“禅”这两个看似不搭,实则又紧密相连的概念?会不会有那些看似平凡,实则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会不会有那些让我们豁然开朗的顿悟?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宝藏,等待着我去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去学习如何拥抱生活中的每一次“跌倒”,并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禅”。

评分

《跌倒也是禅》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意思,对吧?我是在高雄一家书店偶然看到的,封面设计也很简约,有一种沉静的感觉,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当下就觉得,哇,这不就是我最近一直需要的吗?生活嘛,总会有起起伏伏,跌跌撞撞的时候,有时候真的是感觉要站不稳了。书名里的“跌倒”很实在,很贴近生活,“禅”又给了人一种超脱、宁静的意境。我想,这本书应该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哲理书,而是会用一种很贴切、很生活化的方式,去探讨我们人生中的那些“跌倒”,并且教我们如何在跌倒中找到平静,找到力量,甚至找到另一种风景。尤其是在这个步调这么快的时代,每天都好像在赶路,很少有机会停下来,审视自己,也审视那些让我们感到挫败的时刻。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个温柔的提醒,告诉我们,没关系,摔倒了,慢慢爬起来就好,而且,在爬起来的过程中,或许还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美好。我真的很好奇,作者会从哪些角度来阐述这个主题?会不会有真实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古老的智慧,通过现代的语言重新解读?总而言之,光是这个名字,就给了我一种很强的共鸣和期待。

评分

我最近在找一本能够安抚心灵的书,你知道的,生活总会有不如意,有时候真的会觉得身心俱疲。偶然在书店看到了《跌倒也是禅》这本书,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我一直觉得,“跌倒”是人生中非常普遍的经验,谁没有过摔跤的时候呢?关键在于,我们跌倒了之后,是沉溺在痛苦里,还是能够从中学习,并且重新站起来。而“禅”这个字,又让我联想到了一种平和、宁静的心境。我猜这本书不是那种强行灌输“正能量”的书,而是会用一种更柔软、更具智慧的方式,来引导读者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它可能不是直接告诉你“如何不跌倒”,而是教你“跌倒了,也可以是一种修行”。我很好奇,作者会用什么样的故事或者道理来阐述这个观点?是会分享一些关于接纳、放下、慈悲的故事,还是会从更深层的哲学层面去探讨人生的意义?总之,这个书名本身就有一种疗愈的力量,让我迫不及待想翻开它,看看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智慧。

评分

刚翻开《跌倒也是禅》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书名吸引了。《跌倒》这个词,太真实了,太接地气了,谁的生活里没有几个“跌倒”的瞬间呢?也许是在工作上碰壁,也许是在感情中受伤,也许只是简单的失误,但这些瞬间往往会让我们感到沮丧、挫败,甚至怀疑人生。而“禅”,这个字,又带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一种淡定从容的气质。所以,我感觉这本书不是那种一味鼓吹“永不放弃”的鸡汤,而是会以一种更成熟、更深刻的视角,去解读人生的起伏。它或许会告诉我们,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跌倒后,就再也爬不起来,或者是在跌倒中迷失了自己。它可能是在教我们,如何在跌倒的疼痛中,去体悟生命,去学习放下,去找到内心的宁静。我很好奇,作者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呈现这种“跌倒也是禅”的哲学?是会引用佛经里的典故,还是会分享一些人生导师的智慧,又或者是通过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总之,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期待它能带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