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冲浪还是喜欢瑜珈?喜欢生鱼片还是喜欢佛跳墙?
喜欢apple还是喜欢VAIO?喜欢《卧虎藏龙》还是喜欢《骇客任务》?
喜欢山本耀司还是喜欢Jean Paul Gaultier?
喜欢安藤忠雄还是喜欢村上隆?
这是一本关于设计的书 这是一本关于设计在这个岛的这个时代如何被显学式地理解和误解的书
这是一本关于未来的设计达人如何被用忍术加幻术加炼金术式地养成的书 在书里廿二个故事的动人中
作者打造了一个设计的修炼可以暴走的怪物学院 打造了设计的思考可以歪斜的下一代竹林七贤 打造了设计的美学可以既深刻又可以讲究一如科幻片特效般华丽的种种可能……
「人为什么要活着?」其实是和「为什么要学设计?」一样,是朝向时间之当下过去未来进行多维连结思考的基本问题,其答案也指向人穷毕生之力寻找与美好事物相遇的本能。
在本书中,个性与表现形式向来不拘一格的颜忠贤,娓娓诉说22个「设计」与他生命交会的故事,并反思设计的各个次领域与议题的核心价值(是有意义的或是一场徒劳?)。各篇搭配作者费时蒐集与拍摄的多帧图照,以及进一步诠解与设计者或是设计科系学生们工作与生活皆息息相关的66个关键字。
写给未来设计达人的22个故事与66个关键字
坏
反叛。寓言一向不乖。嘲笑而且尖叫。
恐怖份子式的。设计的坏是脑后有反骨的。
设
再进步点。道具及其不满。如果山本耀司是。本事。设计的沉闷。无可抗拒的。
计
走是一种文艺腔的。设计也是。少女般。
场景。收集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不详。
达
达达。抽象的。温德斯毫不在乎。无知。
超现实主义者般。设计浪漫地不知所云。
人
那世代的设计是禁慾还是纵慾。也许只是抒情的。爱漂亮需要借口。疏离很流行。
66个关键字:
烦.SM.轻.看病.在乎.未来.成功.目标.怀疑.故弄玄虚.甘愿点.谈设.机车人生.「设计」课.孤独着.问题 .感觉就是不对.一生的写照.年纪.心虚.艺术跟设计的差别.业主.兑现.改变.更根本.一个人.气味.託负.困扰.虚荣.花力气.想太多.动机.谣言.变成.依旧.不现实.找到自己.野心.乌托邦.做出「你自己的」.「当代」.名字.人生.承认.淫乱 .旅行.感应.放弃.轰烈.放假.玄机.神隐少女.怨念.恐怖片.私人BLOG .自以为左派.仪式.着魔.「写」设计.开到荼靡.现实感.青春.FIGHT CLUB .尾兽.郎中
作者简介
颜忠贤
1965年生,曾为实践大学建筑系系主任,现专任副教授。建筑设计与装置艺术作品曾赴纽约、荷兰、日本、希腊、英国、布拉格……多国展览,亦曾获选为美国纽约MOMA∕PS1 当代美术馆年度驻馆艺术家、耶路撒冷驻市艺术家、加拿大与台北之交换艺术家、ANN亚洲艺术网络2001年会「桌上城市」艺术家创作计画之台北代表、2001台北文学奖「文学年金」创作奖等奖项。电影作品《肉浮屠》、《醮》应邀于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挪威、澳门艺术节影展参展,2001年获邀参加「总统文化奖」纪录片拍摄计画,亦为2000、2001年金马奖国际影展DV竞赛评审团主席。出版《残念》《老天使俱乐部》《无深度旅游指南》《明信片旅行主义》《偷偷混乱──一个不前卫艺术家在纽约的一年》《软建筑》《时髦读书机器》《J-WALK:我的耶路撒冷症候群》《J-SHOT:我的耶路撒冷阴影》《世界尽头》《影像地志学》《电影妄想症》《游── 一种建筑的说书术,或是五回城市的奥德塞》《软城市》《巴黎与台北的密谈》《不在场──颜忠贤空间学论文集》《穿着Vivienne Westwood马甲的灰姑娘》等。
前言:
第壹部分:他方
01威尼斯:双年展少女的性感与暴力
02京都:竹万年笔,近乎痴迷的古老虔诚
03柏林:迷失与逃离,选择是因为Vivienne Westwood当年在柏林教书
04圆明园:怨念式的感伤
05苏州:园林里古代与现代的困兽之斗
06上海:古蹟,对「中国」对「传统」对「建筑」的遗绪
第贰部分: 名字
07安藤忠雄:建筑的阴沉与怪诞
08贝聿铭:设计的令人意外
09村上隆:少女爆乳少男爆浆公仔之后的他
10达米.赫斯特:有人疯了,有人逃了:关于当今最贵的艺术家
11杰夫.昆斯:关于「媚俗」的纪念碑
第参部分: 心事
12 blog:天使的blog天谴
13书法:我的残念式的虚荣与修炼
14展:新一代设计盛大与华丽的感伤
15戏:让我们来演一出低科技又低特技的太阳马戏团式的大戏
16性:另一种「世故」的困难
17「坏」设计:为什么我会对这个国小耿耿于怀
18纸屑:关于台北的「荒凉」的余绪
附录∕第肆部分:他们 为两个设计系学生写的书的序
19 L的《摔角王》:必杀技式人生的华丽
20 H的《婊子日记》:O孃的令人费解
第伍部分:我
21历史:八十年代:我的心虚
22建筑:我的卡夫卡式的学与逃
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写给未来设计达人”这个定语,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我本身就对设计领域充满了好奇,也一直在学习和探索,希望能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是专门为“未来设计达人”量身打造时,我的兴趣瞬间被点燃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真正有价值的、能够帮助我成长的东西,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那些能够启发我思维、拓展我视野的经验和教训。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带着我穿越设计的迷雾,揭示那些通往成功的路径,也分享那些可能让我少走弯路的“陷阱”。“22个故事”听起来像是精心挑选的案例,每一个故事都可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改变设计的契机。我尤其好奇这些故事是否会涉及到一些不那么“主流”的设计理念,那些在传统教育中可能被忽略,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至关重要的方面。而“66个关键字”,我猜想它们是书中精华的概括,是理解和掌握设计精髓的线索,或许是一些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设计原则或者方法论,能够帮助我快速建立起自己的设计框架。总的来说,我非常看好这本书,并希望它能成为我设计之路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坏设计达人”,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我一直认为,设计并非总是光滑、完美、讨人喜欢的,很多时候,那些直击人心、引人深思的设计,恰恰来自于对“常规”的颠覆,甚至是对“好”的挑战。这本书的名字就充满了这种“反叛”精神,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到底是什么样的“坏设计”能够成就“达人”?我期待书中会分享一些在设计史上被低估、被误解,但实际上极具影响力的案例。或许是那些引起争议的设计,或许是那些在当时看起来格格不入,但却预示着未来趋势的作品。 “22个故事”听起来就像是设计师们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曲折”,这些故事或许没有教科书里那样光鲜亮丽,但却充满了真实的挣扎、智慧的火花和突破性的领悟。我非常好奇这些故事会如何展现设计师的思考过程,如何揭示那些“坏”背后隐藏的“好”的逻辑。而“66个关键字”,我猜测它们是贯穿这些故事的核心概念,是理解这些“坏设计”的关键钥匙。我期待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我提炼出设计的本质,看到设计背后更深层次的驱动力,从而让我能够跳出思维定势,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和创造设计。
评分“坏设计达人”这个书名,自带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它不是那种循规蹈矩、一本正经的教条式宣传,反而透露出一种大胆、甚至有些叛逆的姿态。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对现有规则的挑战,而“坏设计”可能就是那个突破口,是通往更高层次设计智慧的必经之路。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定义“坏设计”的,以及这些“坏”是如何最终成就了“达人”的。我期待书中能有那些不落俗套的案例分析,那些在设计界引发热议,甚至是被广泛批评,但却在某些方面有着独到之处的作品。 “22个故事”听起来就像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叙事,它们可能记录了设计师们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外”,这些意外或许是失败的尝试,或许是意想不到的发现,但它们都构成了通往卓越的独特路径。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看到设计思维是如何在不断的试错与反思中成长的。而“66个关键字”,我猜测它们是书中提炼出的精髓,是理解这些“坏设计”的“密码”。我期待这些关键词能帮助我快速抓住设计的核心要点,理解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设计逻辑,甚至能够启发我形成自己独特的、不落俗套的设计哲学。
评分“坏设计达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戏剧性和反讽感,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好”的定义过于狭隘,而那些被视为“坏”的,往往隐藏着最深刻的洞察和最有趣的创新。这本书的标题似乎就是要挑战我们固有的认知,鼓励我们去拥抱那些不完美、不常规,甚至有些“冒犯”的设计。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坏设计”的,以及这些“坏设计”是如何塑造出“达人”的。是那些失败的实验,是那些不被看好的尝试,还是那些打破常规、挑战观众审美的新奇创意?“22个故事”听起来就像是设计师们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航海日志,记录着他们的勇气、他们的困惑、他们的顿悟。我期待看到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那些在失败中学习,在质疑中成长的过程。而“66个关键词”则像是一份隐藏的地图,指引着通往那些“坏设计”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我很好奇这些关键词会涵盖哪些方面,是关于用户体验的误区,是关于视觉传达的陷阱,还是关于产品策略的失误?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只是在教你如何做出“好”设计,更是在教你如何理解设计,如何从各种视角去审视它,从而最终成为一个真正有深度、有见解的设计师。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确实非常吸引人,"坏设计达人"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反叛和不羁的意味,让人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坏”设计才能被称为“达人”,又会引出怎样的故事。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伟大的创新都伴随着对现有规则的打破,而“坏设计”可能恰恰是通往“好设计”的一条捷径,或者至少是一条独特的风景线。我尤其期待书中提到的“22个故事”,不知道是失败的案例,还是那些看似不入流却有奇效的设计,又或者是那些颠覆认知的创作过程。每一个故事都可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微观世界,让我得以窥见设计思维的另一面。而“66个关键字”,这更像是一种提炼和浓缩,像是一串串暗号,预示着书中隐藏的宝藏。我猜测这些关键字可能是指代设计的核心理念、关键要素、或是那些在设计领域经常被提及却又难以捉摸的概念。能够将复杂的概念浓缩成精炼的关键字,本身就是一种设计能力的体现。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标题就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打开了一个充满惊喜的潘多拉魔盒,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智慧与洞察,它是否能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设计,甚至重新定义我对“好”与“坏”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