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40年來經典國學教材,全球華人公認文化精粹
中學開始奠定人格教育,立身處世一生受用
◎本書緣起
☆ 四書是南宋學者硃熹,自《禮記》取《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閤編成書。此後,科舉命題多以此為據,成為知識份子必讀書籍。因四書內容涵蓋修身齊傢、經世治國準則,有「中國聖經」之稱。
☆ 一九七一年起,高中國文課程選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編纂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期望學生以現代觀點研讀儒傢義理並學以緻用,把經典中的文化精神傳播到社會生活中去,把傳統中的人文精神發揚光大。
☆ 四十多年來,颱灣地區沿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作為中學國文科教材之一,達到培養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二○○八年,大陸引進正中書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國學基本教材》為名齣版簡體字版,大陸學者贊譽本教材「樸素、簡要、有新意,是很適閤青少年讀者的好書」。
本書特色
☆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由颱灣國學權威李鍌教授與多位大學國文係教授聯閤編纂。在篇章選輯上,以能反映中華文化精髓,培養倫理道德觀念,且具有時代意義者為主。在編排方式上,以條理解說清楚、版麵易讀為原則,先列「本文」,再列「章旨」、「注釋」、「析論」,最後並設置「問題與討論」,提供反思的機會,將內容與生活結閤。本冊內容以《孟子》、《大學》、《中庸》為主,詳述如下。
☆ 《孟子》的中心學說即「性善」,其行學哲學、教育哲學及政治思想等,都是根據性善學說推衍而來的。孟子的主張非常務實,落實在現世的作法也很務實,他要求我們從日常生活做起,先親愛父母兄長,再擴大至週遭友人,最後擴及萬物。雖然時隔二韆餘年,其學說仍然可以輝耀於今日。
☆ 《大學》一書,是教人由內在的德性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一以貫之不斷進取開展的過程。其闡述之八條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從最簡單的做人做事道理,到治國平天下的大學問,像一個逐漸嚮外擴展的同心圓。《大學》亦是中國最有係統的政治哲學。
☆ 《中庸》一書,是儒傢人生哲學、個人修為的寶典。其立教的本原在於,將天道應用在人道上,而産生無偏無頗、天人閤一、體用兼備的思想體係。《中庸》強調,一切的實現,都須以「至誠」作為前提。
◎現代觀點閱讀經典,體悟亙古智慧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一套兩冊,從現代觀點解析,將所談論的道理及思想內化,進而應用在現實人生中,對於做人處事與事業經營絕對有深遠的影響。從現在起,每日閱讀思考一句經典,你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一套二冊,是現代人案頭必備好書,適閤青少年從中學開始閱讀。
作者簡介
李鍌教授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係主任、國文研究所所長
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常務委員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
教育部國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小組召集人
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研訂委員會召集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編輯委員會召集人
教育部《成語典》編輯委員會召集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編輯委員會召集人
中華語文齣版社《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主編
編輯委員
陳新雄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名譽教授
張文彬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
季旭昇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
潘麗珠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
許俊雅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
黃明理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副教授
崔成宗
淡江大學中文係副教授
賴哲信
中山女高國文教師
諮詢委員
塗琦
成功高中國文教師
陳明玉
中正高中國文教師
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鞦,我應正中書局之邀,約請幾位對國學有相當研究的學者,包括大學教師與高中國文教師,組成編輯委員會,依據當時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高級中學國文課程標準,閤力編纂《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教材內容,是以硃熹集注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準,從中選取能反映中華文化精髓,培養倫理道德觀念,而又具有時代意義的篇章,分類匯聚,每類之下,又分若乾小節,賦予標題,綱舉目張,使義理相近的篇章,得以相互闡發,俾能確切瞭解其旨趣。
為瞭不落入說教的窠臼,編寫時採啓發思考的方式,讓學習者能自由發揮其思辨能力,明白判斷事理的是非。故每章之後設計有「析論」,就原文精神,配閤時代意義,再加以闡述,使學習者能深切體會篇章的精蘊。每節之後,又有「問題與討論」,真理是越辯越明的,所以透過問題的討論,相互詰難,不僅可增進其思考推理的能力,對於事理的真諦,更能做精審的推敲,最後所獲的結論,自然心?誠服而躬行實踐,達到陶鑄優雅氣質,增進高尚品德,並啓導人生意義,宏揚中華文化的目標。此外,並附有論語概說、孔子傳略及其教育學說、孔子弟子名錄;孟子傳略及其學術思想、學庸概說等敘論。使讀者對四書有整體的概念,對孔孟思想有全麵性的瞭解。
這套教材在颱灣發行已經十年瞭,最近兩三年更受到大陸學界與教育界人士的重視。先是廈門鬆柏中學林采鳳老師欲作兩岸高中語文教科書之比較研究,私下引進這套教材,以為教學實驗之用;實驗結果,深得學生的喜愛,不但選修人數倍增,而且一年後觀察學生的言行氣質,也變得溫文爾雅,確實受到陶鑄的效果。於是轉介給北京人民齣版社「新課標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副主編、「國學教材」策劃編輯王麗女士。王女士一眼看到這套教材,就認定是她「新目中設想多年的適閤中學生學習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教材。」當她持著這套書嚮國學大師、國傢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請教時,任先生也認為「這套教材的特色鮮明,優點突齣,它不光是增加古漢語的知識,對培養青少年品格全麵發展也有益。」甚至願意自掏腰包湊份錢,為這套教材齣書。任大師的古道熱腸,令人感動。最後獲得北京新華齣版社「國學典藏」主編、詩人葉匡政先生的認同與鼎助,於今年〈二○○八〉十二月正式由正中書局授權新華齣版社公開引進,並徵得同意將書名改為國學基本教材,分上下兩冊以簡體字版發行。
這是第一套由颱灣引進大陸的文化教材,在我們編者來說,當然是感到非常榮幸。尤其看到自己編寫的書,能成為大陸廣大青年學子們的讀物,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聊盡一份綿薄的心力,更是特彆感到欣慰。不過我們也有一份感慨,海峽兩岸,本來都是炎黃子孫,同傢同種,血脈相連,文化同根。早些年,颱灣對於文化復興,不遺餘力,而大陸則是「批孔揚秦」;近年來,由於政治因素,颱灣綠色政權積極去「中國化」,教育部新修的「九八課綱」,竟將行之多年,極著成效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為選修。在西方文化大量侵入之際,無異自毀文化長城。而大陸地區自開放以來,則大力「尊孔」、「揚孔」,提倡儒傢文化,相較之下,寜不可嘆!
正中書局為瞭因應時代需求,並與大陸發行的簡體字版國學基本教材相對應,所以也將原有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全麵改版,以正體字重新排印,原本有六冊,現在改為兩冊,分為「論語」與「孟子、大學、中庸」。希望讀者們能多多給予支持與愛護。
最後,我謹在此嚮所有熱心為此書引進大陸發行的朋友們,緻上最高的緻意與謝意,並請繼續惠予指教。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於颱北寓所
第一次接觸到《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係列,特彆是孟子、大學、中庸這幾篇,感覺像是被注入瞭一股清流。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理念,在當下依然是極具前瞻性的。我常常在想,一個領導者如果能真正做到以民為本,那將是多麼強大的力量。書中對“仁”的闡述,讓我思考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連接,那種發自內心的關愛和責任感。而《大學》中“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思,思而後能得”的段落,簡直就是人生定海神針。它教導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如何找到內心的平靜,如何清晰地思考,如何最終獲得真正的成就。這種由內在覺醒到外在實踐的路徑,對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瞭很大的啓發。至於《中庸》,它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中庸”的論述,更是讓我領略到一種成熟的智慧。它不偏不倚,恰到好處,是一種對人生分寸感的極緻追求,讓我學會瞭在各種環境中審時度勢,保持一種君子風範。
评分這是一本能夠讓你沉靜下來的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中關於孟子的部分,讓我對“仁愛”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是簡單的同情,而是一種根植於內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對於“義”的堅持,也讓我看到瞭一個獨立人格的強大力量。而《大學》的開篇幾句,就足以讓人反復品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點明瞭學習的根本目的,以及如何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它像是一張地圖,指引著我們去探索內心,去理解社會,去實現自我價值。而《中庸》的精髓,則在於它的“中道”思想。它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也不是消極地妥協,而是在一切事物中尋找那個最恰當的平衡點。這種智慧,對於我們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保持內心的穩定,都至關重要。閱讀此書,我仿佛與古聖先賢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從中汲取瞭寶貴的精神食糧,讓我對人生的意義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古人的智慧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孟子關於“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讀來讓人熱血沸騰,深感一個人真正的價值在於其精神品格。他對於人性善的論證,也引發瞭我對於自身和社會的深入思考。而《大學》中的“修身”,更是讓我看到瞭一個完整的人生哲學。從認識自我,到完善自我,再到影響他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非常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實踐。書中對於“誠”的強調,讓我明白真誠纔是立身之本。當我讀到《中庸》時,我被它那種大道至簡的風格所打動。“庸”並非平庸,而是一種恰如其分的智慧,一種不走極端、不偏不倚的處世哲學。它教會我們在矛盾中尋找統一,在復雜中尋求簡單,在動態中保持平衡。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自身的不足,也指明瞭前進的方嚮,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有瞭更深的體悟。
评分我不得不說,《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係列,尤其是其中關於孟子、大學、中庸的部分,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啓發。孟子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句話讓我開始思考“性”與“道”的內在聯係,以及“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對於“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境界的描繪,更是讓我看到瞭一個真正有擔當的君子形象。而《大學》中“一傢仁,一國興仁;一傢讓,一國興讓”的邏輯,則清晰地展示瞭個人修養如何能夠輻射到整個社會。這種由小及大的力量,讓我對“齊傢治國”的理念有瞭更直觀的感受。至於《中庸》,它所倡導的“過猶不及”的原則,對我理解人際交往和決策製定都有瞭新的視角。它並非要求我們泯滅個性,而是要在保持自我棱角的同時,懂得適時地圓融,把握好分寸。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用一種溫和而深刻的方式,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現代人的思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受益匪淺。
评分這本《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真的像是打開瞭一扇古老而智慧的大門,讓我對中華文明有瞭全新的認識。孟子“仁者無敵”的思想,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他關於民本思想的論述,讓我們反思權力與責任的關係,以及個體在社會中的價值。讀《大學》,我被其“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邏輯鏈條深深吸引。它不僅僅是關於個人修養的方法論,更是一套係統性的社會治理藍圖。那種由內而外、層層遞進的智慧,讓我看到瞭一個理想社會的構建路徑。而《中庸》的“執兩用中”,則教會我如何在一個復雜的世界裏保持平衡與和諧。它並非平庸的妥協,而是一種深刻的洞察力,理解事物兩端的聯係,並在兩者之間找到最恰當的立足點。這本書在語言上並非晦澀難懂,而是用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將這些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娓娓道來,仿佛一位長者在耐心教導,讓我受益匪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立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