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学术性与知识性并重的随笔式的文集。它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将这多年来不见于正史官书,或为历史泥沙所淹没的作家、刊物与作品,通过他在浩如烟海的原始资料海洋?钩沉提炼,重见了天日,并加以自己的品评。这些随笔式的文章,实在为中国文学史的建设起到了拾遗补缺的历史作用,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富有血肉感。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言之有物而又能言之成理。作者的这种独立的学术品格,尤其值得称道。文章中始终洋溢着一种可贵的思辨精神和求实态度。它反映了我国新一代学者那种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开拓的学术素质。
——贾植芳
作者简介
钦鸿
1947年生于上海。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已出版《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合作)、《现代文学散论》《文海钩沉》《海天集》《遥望集》《濠南集》《文坛话旧》等着作。
序
辑一
诗人杨骚论
心香一炷祭前贤──纪念着名诗人杨骚九十冥诞
谈左联诗人辛劳
一片丹心化诗魂──诗人姚江滨的生活和创作
叶圣陶书简
丁玲与沈从文晚年失和之谜
法国神父善秉仁与中国现代文学
「时代的号角」──谈澳门现代诗人华铃的诗歌创作
辑二
尘封已久的一颗明珠──记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
论《文艺春秋》对鲁迅的纪念与研究
论范泉主编《文艺春秋》的编辑艺术
《文艺春秋》忆旧
《文艺春秋》上的作家书简
〈大众本《毁灭》序〉非鲁迅佚作
辑三
谈新发现的郁达夫佚诗〈寄浪华南通〉
台湾作家沙漠和他的小说集《天怒》
刘云若及其长篇小说 《春风回梦记》的情节描写
略谈巴人写于南洋的短篇小说
举重若轻 新意迭出
──读魏绍昌的新着《我看鸳鸯蝴蝶派》
一部别开生面的武侠小说
──读归侨作家马阳的新着《南洋奇侠》
《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和我的笔名研究
《青岛文艺》和青岛四十年代后期文学运动
辑四
关于鲁迅〈哀范君三章〉的定稿
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的有关问题
鲁迅谈诗文中的用典
萧红笔下的有二伯形象
漫谈「解放体」诗
试论诗歌中的议论
后记
重版小记
《现代文学散论》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冲击。作者的论述角度非常新颖,他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文学史分期,而是从一些更具颠覆性的角度,例如“技术的异化”、“身体的经验”或“记忆的重塑”来切入现代文学的探讨。这种打破常规的叙事方式,让我眼前一亮,也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现代文学的既有认知。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极具启发性,让我对一些曾经觉得理所当然的文学现象产生了质疑,并开始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他关于“现代性焦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的分析,让我对许多现代作家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些作品中常常充斥着疏离感和失落感。他对不同文学流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机制的梳理,也展现了他宏大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性,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不断抛出问题,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去思考,这正是其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堪称一次智力与情感的双重洗礼。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无论是对抽象概念的阐述,还是对具体作品的分析,都显得游刃有余,而且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他善于运用一些非常规的表达方式,将那些看似晦涩的文学理论变得生动易懂,甚至可以说是妙趣横生。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因为他精妙的比喻、辛辣的讽刺或是深情的抒发而会心一笑,或是陷入沉思。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现代文学研究束之高阁,而是将其拉近到我们每个普通读者的生活经验之中。作者常常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引申到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我觉得文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存在。他还分享了许多关于他自己阅读和研究的历程,那些真实的情感流露和心路历程,让这本书充满了人情味,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文学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热爱文学了。
评分一本打开就放不下的好书,刚拿到《现代文学散论》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毕竟“现代文学”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可能性,而“散论”又似乎预示着一种随性与跳跃。然而,读过之后,这种担忧完全被惊喜取代。作者的文字极具感染力,仿佛能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洪流,亲身感受那些波澜壮阔的文学浪潮。他对现代文学发展脉络的梳理,不是生硬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智慧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每个时代、每个流派的灵魂所在,并用最生动、最恰当的比喻将其呈现出来。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而风趣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他会抛出一些让你眼前一亮的问题,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一些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常常能发现之前被我忽略的细节,或是获得全新的理解视角。比如,他分析某位象征主义大师的诗歌时,那种对意象背后深层含义的挖掘,让我对诗歌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这本书不光是关于文学,更是关于时代、关于人性、关于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中寻找意义。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就扔在一边的书,而是会让你反复品味、不断回味的。
评分一本让我脑洞大开的书!刚拿到《现代文学散论》的时候,只是抱着了解一下现代文学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去的,没想到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有时候像是在跟你闲聊,但聊着聊着,你就被他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思想世界。他不会给你罗列一堆晦涩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巧妙的比喻,让你不知不觉地理解了那些复杂的概念。我特别喜欢他对一些“边缘”作家的关注,那些在传统文学史中可能被忽视的声音,在他的笔下却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他还常常会将文学作品与当时的历史事件、社会思潮联系起来,让你看到文学是如何与现实世界交织在一起的。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参加一场思想的盛宴,你可以在这里听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发。而且,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读起来就像是在欣赏一首诗,或者一篇精美的散文。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最惊喜的一本书,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文学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的非常独特,完全打破了我之前对现代文学研究的刻板印象。作者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文学史叙述,而是从一个更加宏观、更加批判性的角度切入,对现代文学的生成、演变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力量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关于“现代性”与文学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他并没有将现代文学简单地视为对传统文学的颠覆,而是强调了其内部存在的复杂张力和矛盾。这种对文学发展内在逻辑的梳理,让我对许多曾经熟悉的作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鸣。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他能够将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放在同一的参照系下进行审视,并发现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差异。这种跨文化的视角,让我意识到文学的普世价值和其在地性的重要性。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满足于仅仅了解某个作家的作品,而是开始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被时代塑造,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时代。这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绝佳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