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的生命旅路,常常会被安排与许多人与事错身而过。有些注定是淡漠的,并沦为遗忘;有些则产生强烈冲击,终至刻骨铭心。」
一个耽溺文学的历史学徒,一度纵身跃入政治深谷,最终转向成为文学研究者,陈芳明的创作与学术生涯道路虽然曲折,却也有着的风景。六十岁这一年,他写下这本「遗忘录」,记述生命中带来各种招唤和隐喻的启蒙者与伙伴:暗暗牵引他从历史换轨走到文学的齐邦媛(多少年前的钟声),宽容接受他不同书写尝试的隐地(青春是一张蚀破的叶),此生最可敬的论敌陈映真(火红的诗犹在燃烧),开启文学神祕暗示的余光中(古典降临的城市),战后台湾文学推手尉天骢(花开冬季),以小说写历史的黄春明(宽容比爱强悍),为少年陈芳明创造文学想像和欲望的钟肇政(青春树),一同将命运当赌注投入政治的许信良(窗外满地江湖),文学追寻途中的见证者杨牧(昨夜雪深几许),透过创作追求文学纯粹性的龙瑛宗(战时寄回的遗书),引燃心中革命火焰的史明(晚涛里这孤灯),灵魂灼热的自由主义雄辩家李敖(埋伏在血液里),以及他最坚强的支持者母亲(奔流入海)。
作者简介
陈芳明
高雄人,一九四七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曾任教于静宜大学、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中文系,现为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着有散文集《掌中地图》,诗评集《诗和现实》,文学评论集《鞭伤之岛》、《典范的追求》、《危楼夜读》、《深山夜读》、《孤夜独书》,学术研究《探索台湾史》、《左翼台湾:殖民地文学运动史论》、《殖民地台湾:左翼政治运动史论》、《后殖民台湾:文学史论及其周边》及《殖民地摩登:现代性与台湾史观》,传记《谢雪红评传》等。最新计画是撰写《台湾新文学史》。
初读《昨夜雪深几许》,便被它那股淡淡的,却又绵长不绝的忧伤所吸引。故事的开篇,仿佛一场缓缓而至的冬日细雪,细腻地铺陈着人物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字句都带着温度,也带着一丝丝不易察觉的寒意。我总觉得,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无尽的追问,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一种对难以触及的过往的思索。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描绘景物的笔触尤其令人称道,那些在雪中摇曳的枯枝,那些在晨曦中泛着微光的冰棱,都在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来,仿佛身临其境。然而,真正打动我的,是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那些在沉默中积蓄的爱恨,那些在离别后独自承受的孤寂,都像一根根细密的针,轻轻扎在心上,带来一种麻酥酥的疼痛,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慰藉。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些情节时,停下手中的书,望向窗外,试图在现实的景致中寻找与书中相似的意境,仿佛这样就能离书中的人物更近一些,离那份沉甸甸的情感更近一些。这种阅读体验,是久违的,也是令人沉醉的。
评分《昨夜雪深几许》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沉下心来,认真阅读这样一本注重内在体验的书,实属不易。它不像那些信息量爆炸、观点鲜明的作品,而是提供了一个空间,让读者可以自由地去感受,去联想,去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写人物关系时所展现出的细腻与克制。那些爱而不得的遗憾,那些欲说还休的牵绊,都被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过于煽情,也不显得苍白。它让我看到了情感最真实的样子,那种在平凡生活中,细微之处流露出的深刻。每一次的重读,都能发现新的感触,仿佛书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微妙的变化,而我,也随着他们的变化,在人生的旅途中,获得新的领悟。这是一种缓慢的成长,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温暖。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驚喜的是,它打破了我对传统叙事的刻板印象。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自由,不拘泥于时间线,不刻意追求情节的紧凑,而是更侧重于情感的流动和意境的营造。读起来,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作者在娓娓道来,而我则在静静聆听,时不时地与他产生共鸣。书中有些段落,语言极具诗意,仿佛一幅幅水墨画,淡淡的色彩,却勾勒出深远的意境。我特别喜欢那些描绘季节变幻、自然风光的章节,它们不仅为故事增添了色彩,更与人物的情感变化相呼应,形成了浑然天成的整体。这种将自然景致与人物内心世界巧妙融合的写法,是作者的独到之处。它让我感受到,人与自然,并非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映照的。每次读完,总会有一种想要重新审视自己生活,重新体会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的冲动。
评分《昨夜雪深几许》给予我一种近乎哲学性的思考。它并没有直接给出人生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展现了他们在命运的洪流中,如何挣扎、如何选择、如何与自我和解。书中的人物,或许都有着各自的遗憾,有着各自无法弥补的过失,但他们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那种在绝望中寻找光亮的勇气,却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会在读到他们困境时,为他们捏一把汗,在他们获得一丝曙光时,由衷地为他们感到欣喜。这种代入感,是很多作品所难以企及的。作者对于人性的洞察力,体现在对人物内心深处欲望、恐惧以及潜藏情感的细腻刻画上。那些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暗流涌动,那些被压抑的冲动,都随着文字的展开,一点点地浮现出来,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那些曾经的抉择。这是一种沉甸甸的阅读体验,它会让你在合上书本之后,依旧久久不能平静,继续在脑海中回响,继续在生活中寻找印证。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所营造的那种独特的氛围。它不像那些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小说,而是像一条平静的河流,缓缓地流淌,却又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每一次翻开,都像是走进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陈香和未尽的思绪。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来构建人物,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灵魂,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妥协,都显得那么真实而动人。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它们往往蕴含着深意,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中滋味。有时,一句简短的回应,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段漫长的等待;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可能诉说着无尽的遗憾。这种“留白”的艺术,让读者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让故事更加耐人寻味。读《昨夜雪深几许》,总有一种时间被拉长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缓慢而悠长的梦境,醒来时,心中留下的,是久久不能散去的余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