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0
如果从我二十七岁那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婚后〉开始算起,个人从事台湾文学的活动,已经五十六年。过去那个年代,还是充满肃杀之气的白色恐怖;那个年代,在「战斗文艺」与「反共还乡」大旗下,台湾文学陷入长达数十年的荒芜;那个年代,少数战前活跃的作家纷纷偃旗息鼓;那个年代,我们很难看得到「台湾作家」发表的作品,甚至于没有人敢谈什么「台湾文学」。
现在时代可不同了──国中小学的课本里,选读台湾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许多大学院校纷纷改设(或增设)台湾文学系、研究所,以近三、四年来,就有几个以「台湾作家」为研究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例如「李乔的文学与文化论述」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在不久之前于台湾师范大学盛大举办,这在80年代以前,我们土生土长的台湾,是不可能的事情。
老朽忝为台湾文学老园丁,曾经与许许多多文坛故旧走过那个年代,虽然这条路还很漫长,有待年轻人继续携手煞勐打拚,为台湾文学传薪接棒。准此,我愿意挺起龙钟之身与昏耄头脑,将个人曾经走过的雪泥鸿爪,及一甲子以来的所见所闻,于十二场的讲谈会中,场场「打开天窗说亮话」,透过口述历史的讲谈与出版,为战后台湾文学发展史,做一个活见证。
承蒙文建会翁金珠主委、吴锦发副主委、客委会李永得主委,以及国家文学馆郑邦镇馆长的鼎力支持。「战后台湾文学发展史」十二讲,将于今年八月起在各大学院校,特别是设有「台湾文学」的系所逐次开讲,感谢学界的张炎宪馆长、张维安院长、张良泽、陈万益、柯庆明、薛化元、罗肇锦、陈芳明、姚荣松所长,林修澈、陈明柔、林雪星主任,以及文坛郑清文、钟铁民、林柏燕、庄永明、黄文相、彭瑞金…等故旧知交,于百忙中拨冗襄助,担任讲谈会的主持人或与谈人。我还特别委请中研院人类学家──潘英海博士,以及「文」、「史」双修的小说与地方文史工作者庄华堂老弟,透过他们辛苦的规划联系,为这一连串的文学盛筵加柴添薪。
九年前,我曾经应邀于桃园的武陵中学,跟学校老师做了十场「台湾文学讲座」,事后由庄紫蓉整理为《台湾文学十讲》,由前卫出版。那个系列,主要谈的是日治时期的台湾文学,战后着墨较少;今年夏天重新燃烧的炉,将以战后的台湾文学发展史为主,并依序分别详述我与不同世代的作家之间来往交缠的往事,相信这也是许多朋友有兴趣的话题!
「钟老」老矣,让我打开天窗说亮话,做一摆讲个清楚吧!
作者简介
钟肇政
小说大师,台湾文坛大老,生于桃园县龙潭乡九座寮,现居龙潭。
他入读淡江中学、彰化青年师范学校毕业,日治时期,服役期间因高烧不退造成听力障碍,战后就读台大中文系,因听力障碍,只好辍学。曾任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协会理事长,总统府资政,育有二男三女。2000年李登辉总统颁赠二等景星勋章;2003年及2004年陈水扁总统先后颁发第二届总统文化奖百合奖、二等卿云勋章。
曾任国民小学教师、东吴大学东语系讲师,《台湾文艺》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民众日报》副刊主任兼主编。解严后,曾任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协会理事长,〈台湾笔会〉会长。现任宝岛客家广播电台董事长,总统府资政。
1951年第一篇文章〈婚后〉,刊登于《自由谈》杂志,燃起写作兴趣,从此勤奋笔耕,1961年第一部长篇小说《鲁冰花》发表于《联合报》,同年又发表《浊流三部曲》大河小说─《浊流》、《江山万里》、《流云》,开启台湾大河小说创作第一人。1964年起撰写另一部大河小说《台湾人三部曲》─《沉沦》《沧溟行》、《插天山之歌》,历时十年。编辑《本省籍作家作品选辑》、《台湾省青年文学丛书》、《台湾作家全集》。
钟肇政口述历史:『战后台湾文学发展史』十二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钟肇政口述历史:『战后台湾文学发展史』十二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