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册是闽南语、台语的民间书面文学,是人民实际生活、感情的表现,生动活泼口语的书写。本书註解念读有关台湾的三本歌仔册:《宝岛新台湾歌》133葩、《茶园挽茶相褒歌》66葩、梁松林着《台湾义贼 新歌廖添丁》436葩。
书前有凡例:注音採教育部2006年10月14日公告「台罗音标」正式版,原文每字注音;註解用华语,分析、解释各种用字(借音字、借义字,俗字、自造字)的现象,语词的意思及演变,并分别其字音的性质(文、白读,地方腔);每本歌仔册分二部份:绪说与本文。绪说分为:(1)揭示所依据的版本,并比较相关的不同版本;(2)相关的主题研究;(3)内容简介;(4)参考书目。书末附「歌仔册语词索引」。本书的特色尤其在念读方面,《宝岛》与《挽茶》是漳泉混合的偏泉腔,《新歌廖添丁》是比较纯粹的泉州腔,笔者各依其腔调念读出来;可以作为学习台语及欣赏台湾文学的教材。
我来唸歌予恁听(序)1
凡例6
宝岛新台湾歌 21
宝岛新台湾歌目录 22
宝岛新台湾歌绪说 23
宝岛新台湾歌本文 37
茶园挽茶相褒歌 75
茶园挽茶相褒歌目录 76
茶园挽茶相褒歌绪说 77
茶园挽茶相褒歌本文 89
台湾义贼新歌廖添丁 109
台湾义贼新歌廖添丁目录 110
台湾义贼新歌廖添丁绪说 111
台湾义贼新歌廖添丁上集首张阳面 130
台湾义贼新歌廖添丁本文 131
台湾义贼新歌廖添丁六集末张阴阳面 235
台湾义贼新歌廖添丁封底 236
从事迹与相关文本 谈廖添丁传说的演化(节录) 237
歌仔册语词索引243
序文
我来念歌予恁听(自序)
我来念歌啰乎恁听噫,无卜抾钱啊免着惊喂,
劝恁做人着端正,虎死留皮啊人留名吓。……(〈劝世歌〉)
台湾有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号做「念歌」、「歌仔」,一个人手攑(giah8)月琴,那(na2)弹那唱,音乐好听,内容丰沛(phong1phai3),听有阁趣味。
啥乜是歌仔册?歌仔册也号做歌仔簿,就(toh8/tioh8)是歌仔的唱本,是一种说唱艺术的文本。我共伊分做四部份来绍介:就(tsiu7)音乐来讲,是运用固定的曲牌,亲像江湖调、七字仔调、更鼓调、哭调,佮其他的音乐来演唱。就形式来讲,是一联四句,一句七字,四句全部押韵、抑(ah4/iah4)是第三句无押韵、抑是二、四句押韵的诗的体裁,用长篇叙事的方式来表现。就内容来讲,是咧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亲像《周成过台湾》,抑是寓(gu7)言式的《户蝇蚊仔大战歌》,抑是台湾社会新闻的爱情悲歌,亲像《台南运河奇案》,抑是四句联式的《食新娘茶讲四句歌》。就语词来讲,因为是唱予(hoo7)一般人听的,所以是使用日常生活讲的话,亲像「食咱够够」(欺压我们到极点)、「知影」(知道)。一本歌仔册,有的分上下集,有的是四集,有的是六集;一集六张,一张(阴阳面)差不多是六百外字。
歌仔册是闽南语、台语的书面文学,虽然是一种文本,却是人民实际生活、感情的表现,活跳跳的口语的书写。伫中国闽南,上早的版本是1779年刻印的《绣像荔枝记陈三歌》(薛汕《陈三五娘之笺》有引录);自清朝道光初年到今(tann1),歌仔册的出版数量不止仔济(tse7/tsue7),杜建坊总合家己收藏佮其他专书期刊有书目的,总共可能有三千本。闽南人移民台湾,嘛时行「念歌仔」、印歌仔册,慢慢成做台湾本土的一种说唱艺术、民间文学中特殊的书写形式,表现台湾的风土民俗、庶(su3)民的历史观、社会事件的报导文学,尤其是语言方面是漳、泉滥(lam7)做伙(hue2/her2)的台湾话。
郭立诚讲:「歌仔册是台湾俗文学的宝藏。」杜建坊讲:「歌仔册是台闽语的百科全书,会当提供各学门做种种研究。」歌仔册毋(m7)管伫语音、词汇、文学技巧、戏剧、社会、宗教礼俗、历史各方面,拢有真悬(kuan5)的价值。咱若卜(beh4/berh4)走揣(tshue7/tsher7)、感受台湾民族的感情,建立台湾文化的主体性,爱特别重视传统的民间文学;所以,歌仔册的整理、研究就足重要的啦。尤其目前的大学普遍设立台湾文学系、台湾语言系佮研究所,若卜充实台湾语言、文学的内容佮素材,阁较(khah4)爱即时整理、研究歌仔册。
这本《台湾歌仔册欣赏》的体例佮内容,有下面几点特色:
(一)交待版本,註明出处,保留原文。
(二)用学术研究的严谨方法注音、註解:分别音、字的地方腔调佮文、白异读;分析、解释各种用字的现象,语词的意思佮演变,会当摕(theh8)来做语言共时、历时的研究。并且对目前研究歌仔册者「大部份拢做外围的研究」的现象,提供「深入字词内涵的研究」的一条路途。
(三)歌仔册主题的研究。照各本册的特点,就宗教、历史、民俗、文学各方面,提供相关资料佮研究成果。
(四)歌仔是一种「念唱」的艺术,这本书干礁用念的,就会当念出媠气(sui2-khui3)的台语。七字一句的歌仔册,有真济奇巧:句法的济样、词性的变化、情境的都合….,拢着斟酌佗一字爱变调、毋免变调;安尔念出来,才是心适、趣味的,毋是硬阁无感情的台语。音佮字、词、句法配合斗搭,再现一、两百年来的「阿母的话」,是学讲台湾话真好的教材。
这本书按算卜予三种读者欣赏:第一种是对台语有趣味的社会人士,「闲闲(ing5)通好念歌诗」,「听着通人都呵咾」;第二种是写作台语文学的作家,歌仔册活跳跳的语词参各种文学技巧的呈现,是写作上好的素材;第三种就是大学台湾语文学系所的学生,「那卜识(bat4/pat4)字歌罔学」,「未输甲人读暗学」。对音、字、语词正确的解读,是研究台语佮台语文学钉根的工(khang1)课。
这本书包含三本歌仔册:《宝岛新台湾歌》讲台湾的历史,是代表民间对台湾历史的看法;《茶园挽茶相褒歌》是台湾山地挽茶的时阵发生的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台湾义贼新歌廖添丁》是台湾民间传说中一个足有名的劫富助贫、参日本警察作对的故事,后面附录有〈从事迹与相关文本谈廖添丁传说的演化〉,是咧铺排廖添丁一生传说的演变。
我长期研究、推行台语,捌(bat4/pat4)斟酌阅读台湾大学吴守礼教授有关《荔镜记》、《荔枝记》佮相关书籍,并且研究、演奏南管音乐(《荔镜记》佮南管曲词是四、五百年来闽南语的书面文学)。
又阁参荷兰籍英国牛津大学龙彼得教授合力校订、出版《泉腔目连救母》,对校勘学亦有长进。因为安尔,对歌仔册的整理、研究有淡薄仔信心,阁自觉对台湾民间文学的整理有无法度闪避的责任;所以,按任教成功大学中文系到南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六、七年来每年申请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歌仔册的整理佮研究」,一本一本整理,卜予歌仔册成做听有、看有的通俗读本。即码得着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赞助经费出版《台湾歌仔册欣赏》,汇集注音、註释佮念读,一方面充实台语文学的内涵,一方面对读者若卜了解、欣赏歌仔册,应该有相当的帮助。
今(tann1)─这本书卜出版啊,爱感谢的足济:洪惟仁教授提供褒歌佮语言调查的资料,杜建坊先生提供歌仔册《台湾义贼新歌廖添丁》文本佮宝贵的意见,萧藤村先生提供宝贵的意见,吕茗芬小姐帮忙作索引资料,黄荣泰先生做初步的注音、註释,丁崔峰先生设计注音的程式,周定邦先生提供念歌的背景音乐,黄文政先、李淑凤小姐帮忙解答日语词汇,我的查某囝佮囝婿玉雯、衍鑫作美术设计,上感心的是我的牵手淑贞陪伴我一生,共我照顾,予我会当专心做研究工作。阁有国科会提供我研究的动力佮资源,国艺会补助出版,予这本书才有机会参逐家见面。
俗话讲:「人媠,媠无十全(tsng5);人 (bai2), 无交郎(ka1-lng5,全部)。」这本册总是有缺点佮不足的所在,敬请各位台语先进、社会贤达,若无弃嫌,共我指正。
2008年4月施炳华写伫南台科技大学
我是一个对台湾本土文化有着强烈好奇心的背包客,每次去台湾旅游,都会尽可能地去体验当地的特色风情。这次,《台湾歌仔册欣赏(附3CD)》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在还没有去台湾之前,我就通过这本书,对歌仔戏这个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它里面的内容,就像是一个生动的导游手册,不仅介绍了歌仔戏的历史背景、不同时期的发展特色,还对一些经典的剧目和重要的表演艺术家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让我对这些名字和故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贴心地附赠了三张CD,里面收录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歌仔戏唱段。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我可以在去台湾之前,先通过CD熟悉这些旋律,这样到了当地,无论是去看戏,还是在街头巷尾听到歌仔戏的音乐,我都能有所感触,更能理解其中的韵味。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情感的连接。它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看”台湾,而是在“听”台湾,在感受它最真实、最朴素的文化脉搏。我已经计划好了,下次去台湾,一定要找机会去亲眼看看一场真正的歌仔戏演出,结合着这本书和CD里的内容,相信那将是一次更加深刻而难忘的文化体验。这本书,为我的台湾文化之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对这片土地的了解更加立体和丰满。
评分我是一位资深的音乐爱好者,平时涉猎的音乐类型非常广泛,从古典到流行,从民族到世界音乐,我都乐于探索。最近,我偶然听说了《台湾歌仔册欣赏(附3CD)》这本书,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购入。一开始,我并没有对歌仔册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这与我以往接触的音乐风格相差甚远。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和CD所构建的世界里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本书在音乐理论和历史溯源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罗列了歌仔戏的唱腔和曲调,更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复杂的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方式。作者对每一个旋律的起伏、每一个音韵的变化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让我惊叹于歌仔戏在音乐上的精妙之处。而附赠的CD,则是我这次欣赏体验中最具颠覆性的一环。初听时,那独特的唱腔和伴奏乐器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其中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张力。特别是那些表现力极强的唱段,听者仿佛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悲喜交织,那是一种非常纯粹、直击心灵的音乐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音乐的边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宽广,很多我从未触及的音乐形式,都可能蕴藏着惊人的艺术宝藏。这本《台湾歌仔册欣赏》不仅让我领略了歌仔戏的独特魅力,更拓宽了我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让我对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无疑是一次意义非凡的音乐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台湾歌仔册欣赏》真的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宝藏!我一直对歌仔戏有着深厚的情感,小时候跟着长辈听歌仔戏,那婉转的唱腔、细腻的表演,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拿到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记忆宝盒。书本的装帧设计就非常有质感,沉甸甸的,拿在手里感觉很踏实,封面设计也充满了浓郁的传统艺术气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文化分量。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页,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喜连连。那些关于歌仔戏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不同流派的介绍,都写得极其详尽,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作者仿佛是一位资深的戏迷,用充满热情的笔触,娓娓道来每一个细节,让我对歌仔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激动的是,还附赠了三张CD,这简直是太贴心了!我立刻就迫不及待地放了一张CD,那经典的唱段,熟悉的旋律,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些美好的时光。CD里的录音质量也相当不错,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清晰可辨,仿佛演员就在眼前唱给我听一样。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歌仔戏的书,更像是一本可以“听”的书,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仔戏的魅力。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介绍的经典剧目都找出来,结合CD里的唱段,好好地欣赏一番了。这绝对是我近期买到的最满意的一本书,强力推荐给所有喜欢歌仔戏的朋友!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海外生活和工作的华人,我时常会感到一种淡淡的乡愁,尤其是在听到一些熟悉的中国传统艺术时,这种情感会更加浓烈。《台湾歌仔册欣赏(附3CD)》这本书,恰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眷恋。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是一种意外的惊喜,更是一种情感的慰藉。虽然我身处异国他乡,但通过这本书,我仿佛能听到来自宝岛台湾的亲切呼唤。作者在书中对歌仔戏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从唱腔的转折,到身段的细腻,再到剧目背后蕴含的民族情感,都仿佛历历在目。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还附赠了三张CD,里面的每一首歌曲,都让我联想到小时候在国内听戏的美好时光。即使身处异国,我依然可以通过这些熟悉的旋律,找回那份亲切和温暖。这些CD不仅仅是音乐,更是我连接故土的桥梁,让我即使远在天涯,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温度。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歌仔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台湾人民的情感和记忆,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在台湾的独特传承和发展。我非常珍惜这本书,它让我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根基,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欣赏歌仔戏的书,更是一本唤醒乡愁,连接心灵的书。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收到这本《台湾歌仔册欣赏(附3CD)》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忐忑,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浅显。我本身对歌仔戏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只是偶尔听过一些片段,对它的一些基本常识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扉页,看到作者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歌仔戏的热爱和专业,我就知道我多虑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一般的百科全书式介绍,而是更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进入歌仔戏的精彩世界。书中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把一些复杂的唱腔、身段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够理解。而且,它还穿插了很多歌仔戏的经典故事和人物的介绍,这些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读起来引人入胜。最让我赞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歌仔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变化,而是客观地分析了这些因素,并且对歌仔戏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欣赏层面,更具有思考的价值。当然,附赠的CD更是锦上添花,它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文字与实际的听觉体验结合起来,加深理解。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张CD收录的几段经典悲情唱段,听着听着,眼泪都忍不住流了下来,可见唱腔的感染力有多么强。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听客”变成了一个“懂客”,我真的非常感激作者为我们整理了如此珍贵的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