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到西遊記的精髓,在職場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西遊記中,唐三藏帶著三名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曆經無數險難,終於修成正果。
作者公孫策以這本小說的四名主角人物,他們的取經曆程、與其他人物互動以及他們的驚險遭遇,寫齣他的觀察與心得,讓讀者不僅重新迴味西遊記的故事趣味,更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在現今金融海嘯、企業裁員與縮編的險惡環境下,不僅能立於職場不敗之地,甚至能從中學習到管理心法、更上層樓,獲緻成功。
作者簡介
公孫策
專欄作傢,《商業周刊》「去梯言」單元膾炙人口,擅長藉用曆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灕盡緻。著有《冰鑑識人學》、《跟康熙學策略》、《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公孫策說名句故事》、《史記經典100句》、《戰國策經典100句》等書。
作者序:毫不猶豫加入贏者圈
第一部 各人頭上一片天
第一章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第二章 魚跳龍門望上遊
第三章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第四章 靈山自在汝心頭
第五章 不遇真傳莫煉丹
第六章 若將容易得,便做等閑看
第七章 這邊不亮那邊亮
第八章 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第二部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第一章 隻可智取,不可力敵
第二章 有理走遍天下
第三章 做事不難做人難
第四章 要知山下路,須問去來人
第五章 就怕不知,知便不怕
第六章 大海不嫌水多,大山不嫌樹多
第七章 一哭?二鬧?三賴?四齣走
第八章 雞鳴狗盜與懶驢打滾
第九章 遠來的和尚會唸經
第三部 安天大會勝蟠桃──神仙社會管理學
第一章 天庭不明,靈山不清
第二章 無法就是無天
第三章 誰都想吃唐僧肉
第四章 姑息不一定養奸
第五章 因為做得,所以吃得
第六章 團結力量大
第七章 不伏麒麟轄,不受鳳凰管
推薦序
中國的曆史故事、小說蘊藏著非常多的管理意涵,若能從管理的角度切入,去欣賞這些故事,相信必能悟齣許多職場的管理心法,進而促成員工及企業的雙贏。「西遊記」是大傢耳熟能詳的故事,唐三藏的領導、孫悟空的冒險、豬八戒的被動以及沙悟淨的幽默,皆是促成團隊目標達成的重要因素。相信透過作者從不同麵嚮觀察其中的團隊互動過程,能給在職場上奮鬥的您,提供一條生存之道。
元智大學領導研究所所長
李弘暉
97.11
作者序
毫不猶豫加入贏者圈
這本書是《縱橫天下──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的姊妹作。在寫作那一本的時候,我就有一股強烈感覺:單純「求生存」似乎太過於守勢瞭。等到書齣版後,一麵細讀、一麵思索「為什麼會有那種感覺?」結論是:梁山好漢雖然個個英雄,但他們卻全都是「正常社會中的邊緣人」,他們被逼上梁山,基本上就已經是失敗者(loser)。而他們的作為之所以受到數百年來廣大讀者的喝采,其實因為中國社會被欺壓、被剝削的loser實在太多瞭。但我們大多數人不是邊緣人,不是loser。
於是我決定接下來要寫《西遊記》。
原本我的計劃是接著寫《儒林外史》的,那是一個和《水滸傳》完全沒有交集的「江湖」,書中人物、故事同樣有很多值得現代年輕人在全球化潮流下「闖盪江湖」時,做為參考或藉鑑之處。但是,那個「儒林中人」也都是科舉製度下的loser。
《西遊記》就不一樣瞭。雖然那也是一個「江湖」,一個作者吳承恩想像齣來的神仙與妖怪的世界,可是仍處處投射齣人類社會的萬般現象。重點在於,「取經五聖」是主動的、積極的、決心完成任務的,當然一路上不免有挫摺灰心,懷憂喪誌的時候,但都屬情緒發洩,從未散夥、迴頭、落跑(孫悟空有負氣齣走,但非畏難落跑)過。
重點更在於,悟空、八戒、沙僧、龍馬也都曾經是loser:齊天大聖因大亂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天蓬元帥因酒醉調戲嫦娥被「打瞭二韆槌,貶下凡塵」;捲簾大將因打碎玻璃盞,除瞭杖責八百、貶下凡塵之外,還得受「七日一次,飛劍穿?百下」之苦;龍王之子因縱火燒瞭殿上明珠,「吊在空中、打瞭三百,不日遭誅」。但是,這四個loser和那些不耐修行之苦,隻想「吃唐僧肉」以為長生不老捷徑的妖怪不同,他們沒有自暴自棄,捨「吃人度日」的easy life,選擇加入必須吃苦的「贏者圈」(Winner’s circle),終於修成正果。
所謂「加入贏者圈」,並不是指趨炎附勢,「甘做奴下奴,以成人上人」,那種見風轉舵小人。事實上,取經之路既遠且險,不但物質條件差,還要遭逢各種凶險,更必須「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完成任務。也就是要選擇正道,更要積極進取。
本書寫作過程中,拜讀《亞洲周刊》林沛理教授的專欄〈貧窮與我們常在〉,幾段文字令人觸目驚心:「那些生而自由,卻無可奈何地加入奴隸行列的人……(工時長、工資少、工作條件差)……,難怪他們的目光總是那種吊滯、笑容總是那麼牽強」、「貧富懸殊早已被接受為一個富裕、高度發展的社會的常態和現狀」、「在一個優勝劣敗、適者生存、崇尚經濟理性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體製內,窮人不僅不會得到、也不配得到富人的幫助」。林教授旨在透點富人應該幫助窮人,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新加入或即將加入這個「貧富懸殊為常態」的社會的年輕人,在到達「靈山」之前,自不免遭遇睏難、挫摺,甚至遭遇「妖魔」,於是就需要本書所提供的「不敗術」瞭。
最後,引述《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序言中的幾段文字:
一個大時代正波瀾壯闊的展開序幕。
我指的是這一波的全球化纔剛開始,很可能要走個一百年,然後大勢底定。地球上每一個人都因為處在這個全球化潮流之中,而有可能到世界任一角落去闖江湖。
全球化的實質意義是什麼?是全世界的財富與資源重分配——字麵上看來理智且平和,但是重分配的手段卻是掠奪與剝削,因此,生存競爭之慘烈將與上一波全球化(由大航海時代到工業革命,終於冷戰時期)不遑相讓。
比那一個世代幸運的是,全球化的推動主力由跨國企業取代帝國主義,因而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機會將大為減少(打仗不符閤跨國企業的利益),此其一;這一波全球化的焦點在中國市場,因此颱灣有著不錯的起步點,肯定比上一波時中國是被瓜分、剝削的對象,而颱灣是列強瓜分的籌碼,今昔有著天壤之彆,此其二。
基於這項認識,這十數年來,我隻要有機會與年輕朋友談話,都一定會說「隻要中、英文雙語流利,你就可以在二十一世紀上半衣食無憂,至於其他專業技能,都是加分」。之所以敢如此武斷的說,就是看準「英文仍將主宰這個世界至少半世紀,而中國(及其周邊)市場也可維持熱度至少半世紀」,可以預見的,跨國企業仍將前進中國(甚至深入內陸),而中國的企業也會將觸角伸至世界各地,成為跨國企業。如此大環境之下,中英文雙語皆通,當然不愁沒飯吃。
然而,「吃飽」畢竟隻是最基本的需求,要想在這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乘長風破萬裏浪」,當然還需要更多的知識與技能。除瞭專業知識與技能之外,還有一項本領,就是本書希望能提供給讀者的「江湖生存術」。
生存術是防守,「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不敗術則是主動攻勢,「善戰者緻人,而不緻於人」。兩者俱備,就能「先勝而後求戰」瞭。
依然祝各位「乘長風破萬裏浪」。
公孫策 二○○八年鞦
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好奇”的心態,想看看這“妖魔鬼怪”是如何混跡職場的。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職場上的許多睏境,在幾百年前的《西遊記》裏,早已有瞭影射和答案。作者的解讀角度非常獨特,他沒有將職場看作是一場零和博弈,而是將其描繪成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可以通過智慧和閤作來剋服的舞颱。他對孫悟空的“衝動”和“魯莽”的分析,讓我意識到,即便是能力再強的人,也需要學會控製情緒,懂得策略。而對唐僧的“慈悲”和“信任”,作者則解讀為在職場中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和團隊凝聚力的重要性,當然,他也強調瞭這份信任並非盲目,而是基於對團隊成員能力的瞭解和肯定。讓我感到非常有趣的是,書中對於“利益分配”和“權力鬥爭”的解讀,作者通過分析妖怪之間的勾心鬥角,以及唐僧師徒之間的各種小摩擦,來揭示職場中潛在的權力格局和利益糾葛,並提供瞭一些應對策略。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用一種輕鬆愉悅的方式,幫助我們理清職場中的脈絡,找到應對挑戰的方法,讓原本枯燥的職場規則,變得鮮活起來。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種“豁然開朗”式的體驗。我一直認為《西遊記》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但從來沒有想過它竟然能成為一本職場啓示錄。作者的切入點非常巧妙,他沒有刻意拔高任何一個角色,而是以一種更為現實和接地氣的方式,去解讀他們身上的特質。例如,他將孫悟空的“嫉惡如仇”解讀為職場中的“原則性”,強調在原則問題上不能妥協,但同時也指齣,過度的衝動可能會帶來麻煩,這就需要孫悟空後來的“收斂”和“聽取建議”。再比如,書中對豬八戒的“投機取巧”的分析,作者並沒有完全否定,而是指齣在某些時候,適當的“靈活”和“變通”能夠幫助我們繞過一些死鬍同,但也警告瞭過度依賴這種方式可能帶來的風險。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團隊協作”的解讀,他用《西遊記》的師徒五人組為例,說明瞭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如何纔能形成一個高效的整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價值,關鍵在於如何發揮。這本書讓我明白,職場並非是一場孤軍奮戰,而是需要智慧、策略、閤作和堅持的綜閤體現。它不僅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它改變瞭我看待職場中一些現象的角度。
评分這本書我大概是抱著一種“看看熱鬧”的心態入手的,畢竟《西遊記》的故事大傢都耳熟能詳,但結閤職場這個點,確實挺新穎的。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開篇吸引瞭,那種將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比作職場洞察力,唐僧的堅持不懈化作項目攻堅的韌勁,豬八戒的“小聰明”解讀為靈活變通的策略,沙僧的忠誠可靠解讀為團隊協作的關鍵,甚至是白龍馬的默默付齣,都賦予瞭新的職場意義。讀著讀著,你會發現,原來那些熟悉的橋段,比如三打白骨精,在職場中可以映射齣如何識破虛假信息、辨彆真僞領導;火焰山的情節,則可以理解為麵對睏難和挑戰時,如何凝聚團隊力量、尋求外部資源來剋服。作者的語言生動有趣,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和經典的故事情節,層層剝開職場生存的智慧。我尤其喜歡作者對“取經團隊”內部關係的處理的解讀,師徒之間的矛盾、閤作、信任與猜疑,在職場人際交往中都能找到影子,這讓我對如何處理上下級、同級之間的關係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本書真的讓我對《西遊記》有瞭全新的認識,也為我在日復一日的通勤路上,增添瞭不少談資和思考。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對這本書的期望值並不是很高,總覺得這種“古今結閤”的題材容易落入俗套,流於錶麵。但讀完之後,我不得不承認,作者確實有幾把刷子。他沒有簡單地把《西遊記》的人物套用進職場模型,而是深入挖掘瞭每個角色性格特點和行為模式背後的邏輯,並將其與現實職場中的種種睏境和挑戰進行巧妙的對接。比如,書中對唐僧“團隊管理”的剖析,雖然他有時顯得迂腐固執,但他始終堅持著“取經”這個核心目標,並懂得利用孫悟空的“能力”和豬八戒的“策略”來推動進程,這種“方嚮明確、善用人纔”的領導力,在如今追求效率的職場中,依然具有藉鑒意義。而孫悟空的“執行力”和“危機處理能力”,更是書中的亮點,作者通過分析孫悟空麵對妖怪時的各種應對方式,引申齣在職場中如何快速反應、解決突發問題。我個人特彆受啓發的部分是關於“人際關係”的解讀,書裏詳細分析瞭師徒之間如何通過“溝通”和“磨閤”來建立信任,以及如何應對“小人”和“讒言”,這對於那些在復雜職場環境中感到迷茫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指南。整本書讀下來,輕鬆而不失深度,趣味性與實用性並存,確實達到瞭“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我本以為會讀到一些生搬硬套的職場理論,結果卻是讓我驚喜連連。作者的文字功底相當不錯,他用一種非常自然流暢的語言,將《西遊記》的神話世界與我們日常的職場生活緊密地聯係起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定力”的探討,作者將唐僧在麵對誘惑時的堅定,比作職場人在麵對短期利益和長期目標的抉擇時,所需要具備的定力。他沒有迴避唐僧的缺點,但更強調瞭他作為一個領導者,在關鍵時刻所展現齣的堅韌不拔的精神。而孫悟空的“獨立思考”和“質疑精神”,更是被作者解讀為在職場中避免盲從、保持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讓我受益匪淺的部分還有關於“人脈”和“資源整閤”的分析,書中的妖怪們為瞭抓唐僧,也是想盡瞭各種辦法,動用瞭各種關係,作者藉此來類比職場中的人際網絡和資源利用,提醒我們要善於觀察和利用身邊的資源。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聊天,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將那些看似深奧的職場道理,化繁為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