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西游记的精髓,在职场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西游记中,唐三藏带着三名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历经无数险难,终于修成正果。
作者公孙策以这本小说的四名主角人物,他们的取经历程、与其他人物互动以及他们的惊险遭遇,写出他的观察与心得,让读者不仅重新回味西游记的故事趣味,更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现今金融海啸、企业裁员与缩编的险恶环境下,不仅能立于职场不败之地,甚至能从中学习到管理心法、更上层楼,获致成功。
作者简介
公孙策
专栏作家,《商业周刊》「去梯言」单元脍炙人口,擅长借用历史典故,批判政治乱象,针针见血,将「以史鑑今可以知兴替」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着有《冰鑑识人学》、《跟康熙学策略》、《公孙策说唐诗故事》、《公孙策说名句故事》、《史记经典100句》、《战国策经典100句》等书。
作者序:毫不犹豫加入赢者圈
第一部 各人头上一片天
第一章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第二章 鱼跳龙门望上游
第三章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四章 灵山自在汝心头
第五章 不遇真传莫炼丹
第六章 若将容易得,便做等闲看
第七章 这边不亮那边亮
第八章 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第二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第一章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第二章 有理走遍天下
第三章 做事不难做人难
第四章 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
第五章 就怕不知,知便不怕
第六章 大海不嫌水多,大山不嫌树多
第七章 一哭?二闹?三赖?四出走
第八章 鸡鸣狗盗与懒驴打滚
第九章 远来的和尚会唸经
第三部 安天大会胜蟠桃──神仙社会管理学
第一章 天庭不明,灵山不清
第二章 无法就是无天
第三章 谁都想吃唐僧肉
第四章 姑息不一定养奸
第五章 因为做得,所以吃得
第六章 团结力量大
第七章 不伏麒麟辖,不受凤凰管
推荐序
中国的历史故事、小说蕴藏着非常多的管理意涵,若能从管理的角度切入,去欣赏这些故事,相信必能悟出许多职场的管理心法,进而促成员工及企业的双赢。「西游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唐三藏的领导、孙悟空的冒险、猪八戒的被动以及沙悟净的幽默,皆是促成团队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相信透过作者从不同面向观察其中的团队互动过程,能给在职场上奋斗的您,提供一条生存之道。
元智大学领导研究所所长
李弘晖
97.11
作者序
毫不犹豫加入赢者圈
这本书是《纵横天下──水浒传教你职场生存术》的姊妹作。在写作那一本的时候,我就有一股强烈感觉:单纯「求生存」似乎太过于守势了。等到书出版后,一面细读、一面思索「为什么会有那种感觉?」结论是:梁山好汉虽然个个英雄,但他们却全都是「正常社会中的边缘人」,他们被逼上梁山,基本上就已经是失败者(loser)。而他们的作为之所以受到数百年来广大读者的喝采,其实因为中国社会被欺压、被剥削的loser实在太多了。但我们大多数人不是边缘人,不是loser。
于是我决定接下来要写《西游记》。
原本我的计划是接着写《儒林外史》的,那是一个和《水浒传》完全没有交集的「江湖」,书中人物、故事同样有很多值得现代年轻人在全球化潮流下「闯盪江湖」时,做为参考或借鑑之处。但是,那个「儒林中人」也都是科举制度下的loser。
《西游记》就不一样了。虽然那也是一个「江湖」,一个作者吴承恩想像出来的神仙与妖怪的世界,可是仍处处投射出人类社会的万般现象。重点在于,「取经五圣」是主动的、积极的、决心完成任务的,当然一路上不免有挫折灰心,怀忧丧志的时候,但都属情绪发洩,从未散伙、回头、落跑(孙悟空有负气出走,但非畏难落跑)过。
重点更在于,悟空、八戒、沙僧、龙马也都曾经是loser:齐天大圣因大乱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天蓬元帅因酒醉调戏嫦娥被「打了二千槌,贬下凡尘」;卷帘大将因打碎玻璃盏,除了杖责八百、贬下凡尘之外,还得受「七日一次,飞剑穿?百下」之苦;龙王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但是,这四个loser和那些不耐修行之苦,只想「吃唐僧肉」以为长生不老捷径的妖怪不同,他们没有自暴自弃,舍「吃人度日」的easy life,选择加入必须吃苦的「赢者圈」(Winner’s circle),终于修成正果。
所谓「加入赢者圈」,并不是指趋炎附势,「甘做奴下奴,以成人上人」,那种见风转舵小人。事实上,取经之路既远且险,不但物质条件差,还要遭逢各种凶险,更必须「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完成任务。也就是要选择正道,更要积极进取。
本书写作过程中,拜读《亚洲周刊》林沛理教授的专栏〈贫穷与我们常在〉,几段文字令人触目惊心:「那些生而自由,却无可奈何地加入奴隶行列的人……(工时长、工资少、工作条件差)……,难怪他们的目光总是那种吊滞、笑容总是那么牵强」、「贫富悬殊早已被接受为一个富裕、高度发展的社会的常态和现状」、「在一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崇尚经济理性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体制内,穷人不仅不会得到、也不配得到富人的帮助」。林教授旨在透点富人应该帮助穷人,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新加入或即将加入这个「贫富悬殊为常态」的社会的年轻人,在到达「灵山」之前,自不免遭遇困难、挫折,甚至遭遇「妖魔」,于是就需要本书所提供的「不败术」了。
最后,引述《水浒传教你职场生存术》序言中的几段文字:
一个大时代正波澜壮阔的展开序幕。
我指的是这一波的全球化才刚开始,很可能要走个一百年,然后大势底定。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因为处在这个全球化潮流之中,而有可能到世界任一角落去闯江湖。
全球化的实质意义是什么?是全世界的财富与资源重分配——字面上看来理智且平和,但是重分配的手段却是掠夺与剥削,因此,生存竞争之惨烈将与上一波全球化(由大航海时代到工业革命,终于冷战时期)不遑相让。
比那一个世代幸运的是,全球化的推动主力由跨国企业取代帝国主义,因而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机会将大为减少(打仗不符合跨国企业的利益),此其一;这一波全球化的焦点在中国市场,因此台湾有着不错的起步点,肯定比上一波时中国是被瓜分、剥削的对象,而台湾是列强瓜分的筹码,今昔有着天壤之别,此其二。
基于这项认识,这十数年来,我只要有机会与年轻朋友谈话,都一定会说「只要中、英文双语流利,你就可以在二十一世纪上半衣食无忧,至于其他专业技能,都是加分」。之所以敢如此武断的说,就是看准「英文仍将主宰这个世界至少半世纪,而中国(及其周边)市场也可维持热度至少半世纪」,可以预见的,跨国企业仍将前进中国(甚至深入内陆),而中国的企业也会将触角伸至世界各地,成为跨国企业。如此大环境之下,中英文双语皆通,当然不愁没饭吃。
然而,「吃饱」毕竟只是最基本的需求,要想在这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乘长风破万里浪」,当然还需要更多的知识与技能。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还有一项本领,就是本书希望能提供给读者的「江湖生存术」。
生存术是防守,「勿恃敌之不来,恃吾有以待之」;不败术则是主动攻势,「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两者俱备,就能「先胜而后求战」了。
依然祝各位「乘长风破万里浪」。
公孙策 二○○八年秋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本以为会读到一些生搬硬套的职场理论,结果却是让我惊喜连连。作者的文字功底相当不错,他用一种非常自然流畅的语言,将《西游记》的神话世界与我们日常的职场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定力”的探讨,作者将唐僧在面对诱惑时的坚定,比作职场人在面对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的抉择时,所需要具备的定力。他没有回避唐僧的缺点,但更强调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孙悟空的“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更是被作者解读为在职场中避免盲从、保持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还有关于“人脉”和“资源整合”的分析,书中的妖怪们为了抓唐僧,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动用了各种关系,作者借此来类比职场中的人际网络和资源利用,提醒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聊天,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深奥的职场道理,化繁为简。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好奇”的心态,想看看这“妖魔鬼怪”是如何混迹职场的。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职场上的许多困境,在几百年前的《西游记》里,早已有了影射和答案。作者的解读角度非常独特,他没有将职场看作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可以通过智慧和合作来克服的舞台。他对孙悟空的“冲动”和“鲁莽”的分析,让我意识到,即便是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学会控制情绪,懂得策略。而对唐僧的“慈悲”和“信任”,作者则解读为在职场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当然,他也强调了这份信任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团队成员能力的了解和肯定。让我感到非常有趣的是,书中对于“利益分配”和“权力斗争”的解读,作者通过分析妖怪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唐僧师徒之间的各种小摩擦,来揭示职场中潜在的权力格局和利益纠葛,并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用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帮助我们理清职场中的脉络,找到应对挑战的方法,让原本枯燥的职场规则,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总觉得这种“古今结合”的题材容易落入俗套,流于表面。但读完之后,我不得不承认,作者确实有几把刷子。他没有简单地把《西游记》的人物套用进职场模型,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角色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背后的逻辑,并将其与现实职场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进行巧妙的对接。比如,书中对唐僧“团队管理”的剖析,虽然他有时显得迂腐固执,但他始终坚持着“取经”这个核心目标,并懂得利用孙悟空的“能力”和猪八戒的“策略”来推动进程,这种“方向明确、善用人才”的领导力,在如今追求效率的职场中,依然具有借鉴意义。而孙悟空的“执行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更是书中的亮点,作者通过分析孙悟空面对妖怪时的各种应对方式,引申出在职场中如何快速反应、解决突发问题。我个人特别受启发的部分是关于“人际关系”的解读,书里详细分析了师徒之间如何通过“沟通”和“磨合”来建立信任,以及如何应对“小人”和“谗言”,这对于那些在复杂职场环境中感到迷茫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南。整本书读下来,轻松而不失深度,趣味性与实用性并存,确实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评分这本书我大概是抱着一种“看看热闹”的心态入手的,毕竟《西游记》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结合职场这个点,确实挺新颖的。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的开篇吸引了,那种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比作职场洞察力,唐僧的坚持不懈化作项目攻坚的韧劲,猪八戒的“小聪明”解读为灵活变通的策略,沙僧的忠诚可靠解读为团队协作的关键,甚至是白龙马的默默付出,都赋予了新的职场意义。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原来那些熟悉的桥段,比如三打白骨精,在职场中可以映射出如何识破虚假信息、辨别真伪领导;火焰山的情节,则可以理解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凝聚团队力量、寻求外部资源来克服。作者的语言生动有趣,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经典的故事情节,层层剥开职场生存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取经团队”内部关系的处理的解读,师徒之间的矛盾、合作、信任与猜疑,在职场人际交往中都能找到影子,这让我对如何处理上下级、同级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西游记》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在日复一日的通勤路上,增添了不少谈资和思考。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豁然开朗”式的体验。我一直认为《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但从来没有想过它竟然能成为一本职场启示录。作者的切入点非常巧妙,他没有刻意拔高任何一个角色,而是以一种更为现实和接地气的方式,去解读他们身上的特质。例如,他将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解读为职场中的“原则性”,强调在原则问题上不能妥协,但同时也指出,过度的冲动可能会带来麻烦,这就需要孙悟空后来的“收敛”和“听取建议”。再比如,书中对猪八戒的“投机取巧”的分析,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而是指出在某些时候,适当的“灵活”和“变通”能够帮助我们绕过一些死胡同,但也警告了过度依赖这种方式可能带来的风险。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团队协作”的解读,他用《西游记》的师徒五人组为例,说明了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如何才能形成一个高效的整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发挥。这本书让我明白,职场并非是一场孤军奋战,而是需要智慧、策略、合作和坚持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职场中一些现象的角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