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最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设计书!
从一件小小的物品中,感受设计师的用心,企业的细心,社会的贴心,以及人与人之间,最温柔的窝心。
面对高龄化、少子化、多元化的社会来临,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设计概念,那就是为最多人着想、让所有使用者感觉贴心的「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简单地定义,UD就是希望产品或空间等设计能让男女老幼、身障或行动不便等使用族群都可以使用,但并非专为少数或弱势等特定的使用族群所进行的设计,而是相信,如果一样产品能被功能有障碍的人使用,对一般人来说一定更容易使用。
《爱.通用设计》一书,除了详尽介绍通用设计的起源和概念,更列举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的优秀设计实例,小至个人的日常用品,大到环境交通的规划,处处可见设计师的创意巧思。而结合流行与美感、环保及UD概念的产品,充满无限商机,更是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此外,作者也亲自前往通用设计最盛行的日本,实地考察,做为国内未来发展的借镜。
可以说,《爱。通用设计》是国内第一本以最简单的文字、最新的观点、第一手的角度、最完整囊括各个面象的通用设计指南。
作者简介
余虹仪
一九八一年生,二○○六年毕业于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研究所,现为国立台北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所文化创意设计组博士生、日本Tripod Design公司台湾代表,以及新竹市青草湖社区大学与中国文化大学推广教育部讲师。
从研究所期间即致力于推广与研究通用设计,参与相关活动、发表文章、举办通用设计讲座与课程等,并成立「通用设计-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设计观念」部落格,不定期发表个人在通用设计方面的日常观察、相关研究与想法,介绍许多食衣住行育乐、环境、产品与服务等不同领域的通用设计案例,是一个热爱通用设计到无可自拔的小女子,推广与研究通用设计是她的兴趣,更是她一生的理想!
作者部落格:blog.yam.com/yocofish
《爱。通用设计:充满爱与关怀的设计概念》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更美好世界的大门。它让我发现,原来设计可以如此有温度,如此充满力量。我一直以为设计是属于少数专业人士的事情,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有爱心的设计者。书中有很多让我感动的故事,比如关于如何为自闭症儿童设计更友好的学习环境,如何通过社区设计来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甚至是关于如何用设计来改善监狱环境,帮助犯人重新融入社会。这些例子都让我看到了设计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关于美学,更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关于社会的和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强调的“普适性设计”理念,它不仅仅是为特定人群设计,而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都能方便地使用。比如,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如门把手、水龙头,一旦从不同人群的角度去审视,就会发现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周围的一切,从家居用品到公共设施,我都能从中看到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它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更好”的追求,也让我对未来的设计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爱。通用设计:充满爱与关怀的设计概念》这本书,简直停不下来。它彻底改变了我对“设计”的看法。之前,我总是把设计局限于物品的外观,或者某个功能是否新颖。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设计的更广阔的维度,它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深度关怀。我最震撼的是书中关于“无障碍设计”的案例,比如作者讲述了如何通过一些看似微小的改动,比如改变楼梯的扶手高度、增加地面防滑条、或者调整公共场所的照明亮度,就能极大地改善残障人士、老年人、甚至孕妇的出行体验。这些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却是最能体现人性关怀的设计。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情感化设计”的内容,比如如何通过产品的互动方式、色彩搭配、甚至是包装设计来触动人们的情感,让产品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我特别喜欢一个关于婴儿奶瓶的设计,它不仅考虑了宝宝的抓握和吮吸,还巧妙地设计了温度提示功能,让新手父母能够更安心地喂养宝宝。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伟大的设计,往往不是最复杂的,而是最贴心的,它能够深入人心,解决真正的问题。
评分最近读完《爱。通用设计:充满爱与关怀的设计概念》,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一直以为设计就只是好看的包装、时髦的家具,或者高科技的产品,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设计,是发自内心的关怀,是对生命的尊重。书里有很多我从未想过会出现在设计领域的故事,比如关于儿童安全、心理健康、甚至社会包容性的讨论。我特别感动的是其中一个关于“包容性游乐场”的章节,作者描述了如何打破传统游乐场的设计壁垒,让有不同身体状况的孩子们都能一起玩耍,分享快乐。那种设计理念,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创造可能”,是在“拥抱不同”。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易用性”和“可及性”的知识,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不便,很多都是因为设计者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比如,一些APP的界面设计得太过复杂,很多老年人根本不会用;一些公共设施的标识不清,让人迷失方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它不应该给使用者带来困扰,而是应该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便利和舒适。它让我对“设计”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原来它承载着如此深沉的爱与责任。
评分《爱。通用设计:充满爱与关怀的设计概念》这本书,说实话,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总觉得“爱”和“设计”结合在一起,会是一种很特别的视角。读完之后,我发现它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理论,更多的是关于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待世界和人的态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阐述。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同理心融入设计过程。例如,书中提到一个关于如何为视障人士设计公共交通系统的故事,设计师们深入体验视障人士的生活,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去思考每一个细节,最终设计出了一套既实用又人性化的方案。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展示设计者的技巧。书里还探讨了可持续设计和伦理设计的重要性,这些话题在当下社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它让我思考,我们设计的作品,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是否会加剧社会的不公?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设计思考,也让我对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设计读物,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更有同情心的人的书。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在我的愿望清单上。我一直对“通用设计”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它有点高冷,离我的生活有点远。直到我读了《爱。通用设计:充满爱与关怀的设计概念》,才真正理解了它的意义。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和感人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里面关于无障碍设计的章节,作者通过分享一些普通人因为设计上的疏忽而遇到的困难,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微小的设计改变,就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便利和尊严。比如,一个简单的坡道,一个清晰的标识,一个易于操作的开关,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设计,却能让很多原本被边缘化的人重新融入社会,享受到同样的便利。书中还讲到了很多关于情感化设计的例子,比如如何通过色彩、形状、质感来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产品和服务更具人情味。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关于老年人智能家居设计的案例,设计师考虑到老年人记忆力衰退、行动不便等特点,设计了一系列贴心又实用的功能,让老年人也能安全、便捷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这本书让我明白,设计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追求美观和新颖,更应该关注人的需求,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的需求。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的世界,开始用一种更具同理心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